三四小说网 www.34txt.com,白色橄榄树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他依然有条不紊拆着炸.弹,计时器变成00:02:00时,他轻叹一口气,无奈地说:“时间来不及了。”
宋冉心一惊。
他话这么说,手却没停下。
他的同伴意识到严重性,又喊了声:“阿瓒!”
宋冉泪湿眼眶,泪水汗水淌进面罩里,面颊一片濡湿。她极低声地抽了下鼻子。
这下他抬起头了,面罩之上那一双清黑的眼睛冲她微笑弯弯,宽慰:“别怕。不会丢下你。”
阳光落在他睫毛上,闪闪跳跃着。他嗓音清澈得像泉水。
宋冉不哭了,讷讷地点点头。
他低下头继续拆解。
但她感觉得到,形势更严峻了。
“你走吧。”她轻声说,“你是个好人,我不想……拉你一起死。”
他头也不抬,问了句:“你能跑多快?”
“啊?”
“五秒钟,能跑多远?”他语气相当轻描淡写,蹙眉拆着线路,没抬头。
宋冉没反应过来。
他说:“还剩1分半,我只能在30秒内拆除重力感应器,让你脚移开时不会立即引爆。但计时器会加速十倍,剩余的一分钟会缩短到大概五秒。”他问,“你能跑多远?”
五秒?
宋冉一懵:“10米?20米?不知道,”
“啧。”他遗憾的样子,说,“不够啊。”
“或许30米!”她说,“我没拼命跑过。”
他说:“今天试试?”
“……好。”她点头。
00:01:10
“十秒。准备。”他说,眼睛紧盯着线路,手上一刻不停。
宋冉深吸一口气。
7,6,
他低声:“5,4,3……”
他排除重重难关,终于挑出最后一根线。
宋冉浑身绷紧。
“1。”他剪断了那根线,红色计数器疯狂加速,他起身抓紧她的手,冲刺出去。
灼热的空气灰尘在耳边起了疾风,可她听不见看不见了,被他拉扯着拼命奔跑。
风声,尘土,热汗,心跳,全都感受不到了。那一瞬间仿佛时间空间都不复存在,只有夏天的阳光如玻璃镜子一样灼烧着人眼。
她不知道五秒有多短,也不知道五秒有多长。
在尽头,他将她扯到怀中护住,扑倒在地。男人的身躯屏障一样罩压住她。下一刻,轰然的爆炸声中,沙石,泥尘,碎屑,雨一样从天而下。
chapter 11
九月,东国中南部,加罗城。
清晨四点天就亮了,青灰色的雾霭透着丝淡粉色,薄薄一层笼罩着这个残败而死寂的城市。
城中心一栋四层高的房子顶层,窗户紧闭,窗子上糊满报纸。室内光线昏暗,光秃秃的水泥墙面和地板,摆着一桌一椅一床。
一个小电风扇在床头呼呼转动,忽然,电流滋地一声,扇叶没劲儿了,越转越慢,晃晃悠悠绕几圈,终于停止。
又停电了。
不过几分钟,床上的宋冉醒了过来,摸摸脖子,一层细汗。
九月了,天气还是炎热。
这些天,加罗城的气温始终在三十五度以上,体感温度超过四十。宋冉驻守一个月了,刚来那会儿天天近五十度才是要命。
一个多月前,东国战事恶化,平民伤亡不计其数。各国的战地记者,慈善组织,志愿者,无国界医生,以及联合国维和部队都进驻到了这个国家。
梁城卫视也派了记者过来。几个男同事去了前线,宋冉留在UN维和部队的驻扎地加罗,负责对当地东国军民和维和部队的情况进行报道。
她大部分时间在中国驻地内为本国军队做记录服务,偶尔跟着其他队伍出勤。今天刚好又有特殊行动,要跟一队外国兵去执行解救任务。
她把闹钟定在四点半,现在还有一刻钟时间。宋冉开窗透透气,看见加罗城一片灰败。她倚着窗子吹了会儿晨风,好似听着这座城市喘息的声音。
不一会儿,闹钟响了。她收拾好自己,出了门,在古旧的楼道里碰见了东国当地的记者萨辛。
“早上好!”他拿英语打招呼。
“早上好!”宋冉说,“停电了,你知道吗?”
“知道。以后停电会越来越多,习惯就好。”
“这么看来,局面对政府军不利?”
萨辛耸耸肩,摊着手:“你知道的,两面夹击。”半个月前,极端恐怖组织也参与进来了,给本就恶劣的东国局势添油加柴。
“阿勒会失守吗?”阿勒城是离加罗最近的一处三方交战重镇,也是几方势力死死抢占的枢纽。
“只有主知道。”萨辛在胸前画了个祷告的符号,指了下天。
萨辛年纪比表弟冉池还小,才二十岁。他是首都伽玛理工大学的大二学生,战争爆发后揣着相机就上了前线,说是要把自己国家的真相记录下来。他又高又瘦,眼窝深,眉骨高,面庞有着当地人深邃的轮廓。但毕竟是学生,太嫩了,为了看着成熟些,他故意蓄起胡子。
两人今天要跟着一支欧美维和小分队去100公里外的小镇解救平民。
萨辛不太喜欢美国人,他想去最前线拍摄东国军队的作战画面。但他毕竟不是专业记者,没那个资格。
而同路的美国兵也不太在意他俩,一路跟几个欧美战地记者聊得欢畅。
宋冉同一队军人还有记者挤坐在军用卡车后头,她戴着头盔穿着防弹衣,眯眼看着车后头扬起的阵阵沙尘,有一阵没一阵地听着他们英语聊天。
半路,一个叫本杰明的美国兵忽然问她:“我好像见过你。”
宋冉没有印象。
“我们隔壁是中国兵驻地,你经常去。你是中国人?”
“是。”
话音刚落,有个英国兵笑起来:“你们的军人种菜种得怎么样了?”
四周顿起一片哄笑。
萨辛尴尬地看着宋冉,不知该怎么解围。
驻守加罗的维和人员来自十个国家,统一由联合指挥部调遣。指挥部里欧美军官居多。哪怕在战场上,也是有歧视的。他们认为亚洲人体弱且能力不足。作战的事儿通常都归欧美部队。中国主要负责公路建设,物资运输,医疗救援,外加保护志愿者、医生等国际救援人员。
而中国官兵抽出空闲在驻地里开辟几块荒地种起了蔬菜,还养了鸡,俨然成了一道景观。
宋冉看着他们,等他们笑完了,说:“谢谢关心,白菜已经成熟,肉鸡也长得不错。前两天,我们的士兵还送了一些去战地医院,给受伤的美国兵加餐补充营养。你们不知道吗?”
笑声停了。
本杰明和同伴交换一下眼神,说:“我们也想种菜养鸡,但要上前线作战,任务重。”
宋冉说:“种植也是一门科学,打得了子弹,不一定播得好种子。”
本杰明耸肩撇嘴,不接话了。
队伍抵达目的地时,是早上九点。
小镇在加罗北方,离阿勒城不远。镇子地处偏僻,战争损毁程度不重,却荒无人烟。
宋冉跟着队伍潜伏进了小镇。
来的路上还欢声笑语,进了镇子所有人都异常警惕。
宋冉小心潜伏过一条空旷安静的街道,身后有人踩到废弃易拉罐,发出声响。她惊觉回头,是本杰明。
他和同伴见她被吓到,都咧嘴无声地笑起来,眉毛快从脸上飞出去。宋冉无视掉他们嘲笑,拉好头盔和面罩,继续小心向前。
潜了一路没碰上意外,敌方军队似乎撤走了。
很快,维和小分队在城中心的学校教学楼找到一拨避难的民众,上至老人,下至儿童,大概一百来号人。
军人们迅速护送民众从学校后门撤离,突然,学校操场传来一声枪响,一个英国兵吼了声:“有叛军!”
宋冉一秒钟就飞奔而去。
一瞬间,民众疯狂朝后门涌。军队果决分成两拨,一拨护送一拨增援。而现场的战地记者全数朝交火点冲去,除了萨辛,他展开手臂将几个妇女儿童护在身前迅速往外走。
他依然有条不紊拆着炸.弹,计时器变成00:02:00时,他轻叹一口气,无奈地说:“时间来不及了。”
宋冉心一惊。
他话这么说,手却没停下。
他的同伴意识到严重性,又喊了声:“阿瓒!”
宋冉泪湿眼眶,泪水汗水淌进面罩里,面颊一片濡湿。她极低声地抽了下鼻子。
这下他抬起头了,面罩之上那一双清黑的眼睛冲她微笑弯弯,宽慰:“别怕。不会丢下你。”
阳光落在他睫毛上,闪闪跳跃着。他嗓音清澈得像泉水。
宋冉不哭了,讷讷地点点头。
他低下头继续拆解。
但她感觉得到,形势更严峻了。
“你走吧。”她轻声说,“你是个好人,我不想……拉你一起死。”
他头也不抬,问了句:“你能跑多快?”
“啊?”
“五秒钟,能跑多远?”他语气相当轻描淡写,蹙眉拆着线路,没抬头。
宋冉没反应过来。
他说:“还剩1分半,我只能在30秒内拆除重力感应器,让你脚移开时不会立即引爆。但计时器会加速十倍,剩余的一分钟会缩短到大概五秒。”他问,“你能跑多远?”
五秒?
宋冉一懵:“10米?20米?不知道,”
“啧。”他遗憾的样子,说,“不够啊。”
“或许30米!”她说,“我没拼命跑过。”
他说:“今天试试?”
“……好。”她点头。
00:01:10
“十秒。准备。”他说,眼睛紧盯着线路,手上一刻不停。
宋冉深吸一口气。
7,6,
他低声:“5,4,3……”
他排除重重难关,终于挑出最后一根线。
宋冉浑身绷紧。
“1。”他剪断了那根线,红色计数器疯狂加速,他起身抓紧她的手,冲刺出去。
灼热的空气灰尘在耳边起了疾风,可她听不见看不见了,被他拉扯着拼命奔跑。
风声,尘土,热汗,心跳,全都感受不到了。那一瞬间仿佛时间空间都不复存在,只有夏天的阳光如玻璃镜子一样灼烧着人眼。
她不知道五秒有多短,也不知道五秒有多长。
在尽头,他将她扯到怀中护住,扑倒在地。男人的身躯屏障一样罩压住她。下一刻,轰然的爆炸声中,沙石,泥尘,碎屑,雨一样从天而下。
chapter 11
九月,东国中南部,加罗城。
清晨四点天就亮了,青灰色的雾霭透着丝淡粉色,薄薄一层笼罩着这个残败而死寂的城市。
城中心一栋四层高的房子顶层,窗户紧闭,窗子上糊满报纸。室内光线昏暗,光秃秃的水泥墙面和地板,摆着一桌一椅一床。
一个小电风扇在床头呼呼转动,忽然,电流滋地一声,扇叶没劲儿了,越转越慢,晃晃悠悠绕几圈,终于停止。
又停电了。
不过几分钟,床上的宋冉醒了过来,摸摸脖子,一层细汗。
九月了,天气还是炎热。
这些天,加罗城的气温始终在三十五度以上,体感温度超过四十。宋冉驻守一个月了,刚来那会儿天天近五十度才是要命。
一个多月前,东国战事恶化,平民伤亡不计其数。各国的战地记者,慈善组织,志愿者,无国界医生,以及联合国维和部队都进驻到了这个国家。
梁城卫视也派了记者过来。几个男同事去了前线,宋冉留在UN维和部队的驻扎地加罗,负责对当地东国军民和维和部队的情况进行报道。
她大部分时间在中国驻地内为本国军队做记录服务,偶尔跟着其他队伍出勤。今天刚好又有特殊行动,要跟一队外国兵去执行解救任务。
她把闹钟定在四点半,现在还有一刻钟时间。宋冉开窗透透气,看见加罗城一片灰败。她倚着窗子吹了会儿晨风,好似听着这座城市喘息的声音。
不一会儿,闹钟响了。她收拾好自己,出了门,在古旧的楼道里碰见了东国当地的记者萨辛。
“早上好!”他拿英语打招呼。
“早上好!”宋冉说,“停电了,你知道吗?”
“知道。以后停电会越来越多,习惯就好。”
“这么看来,局面对政府军不利?”
萨辛耸耸肩,摊着手:“你知道的,两面夹击。”半个月前,极端恐怖组织也参与进来了,给本就恶劣的东国局势添油加柴。
“阿勒会失守吗?”阿勒城是离加罗最近的一处三方交战重镇,也是几方势力死死抢占的枢纽。
“只有主知道。”萨辛在胸前画了个祷告的符号,指了下天。
萨辛年纪比表弟冉池还小,才二十岁。他是首都伽玛理工大学的大二学生,战争爆发后揣着相机就上了前线,说是要把自己国家的真相记录下来。他又高又瘦,眼窝深,眉骨高,面庞有着当地人深邃的轮廓。但毕竟是学生,太嫩了,为了看着成熟些,他故意蓄起胡子。
两人今天要跟着一支欧美维和小分队去100公里外的小镇解救平民。
萨辛不太喜欢美国人,他想去最前线拍摄东国军队的作战画面。但他毕竟不是专业记者,没那个资格。
而同路的美国兵也不太在意他俩,一路跟几个欧美战地记者聊得欢畅。
宋冉同一队军人还有记者挤坐在军用卡车后头,她戴着头盔穿着防弹衣,眯眼看着车后头扬起的阵阵沙尘,有一阵没一阵地听着他们英语聊天。
半路,一个叫本杰明的美国兵忽然问她:“我好像见过你。”
宋冉没有印象。
“我们隔壁是中国兵驻地,你经常去。你是中国人?”
“是。”
话音刚落,有个英国兵笑起来:“你们的军人种菜种得怎么样了?”
四周顿起一片哄笑。
萨辛尴尬地看着宋冉,不知该怎么解围。
驻守加罗的维和人员来自十个国家,统一由联合指挥部调遣。指挥部里欧美军官居多。哪怕在战场上,也是有歧视的。他们认为亚洲人体弱且能力不足。作战的事儿通常都归欧美部队。中国主要负责公路建设,物资运输,医疗救援,外加保护志愿者、医生等国际救援人员。
而中国官兵抽出空闲在驻地里开辟几块荒地种起了蔬菜,还养了鸡,俨然成了一道景观。
宋冉看着他们,等他们笑完了,说:“谢谢关心,白菜已经成熟,肉鸡也长得不错。前两天,我们的士兵还送了一些去战地医院,给受伤的美国兵加餐补充营养。你们不知道吗?”
笑声停了。
本杰明和同伴交换一下眼神,说:“我们也想种菜养鸡,但要上前线作战,任务重。”
宋冉说:“种植也是一门科学,打得了子弹,不一定播得好种子。”
本杰明耸肩撇嘴,不接话了。
队伍抵达目的地时,是早上九点。
小镇在加罗北方,离阿勒城不远。镇子地处偏僻,战争损毁程度不重,却荒无人烟。
宋冉跟着队伍潜伏进了小镇。
来的路上还欢声笑语,进了镇子所有人都异常警惕。
宋冉小心潜伏过一条空旷安静的街道,身后有人踩到废弃易拉罐,发出声响。她惊觉回头,是本杰明。
他和同伴见她被吓到,都咧嘴无声地笑起来,眉毛快从脸上飞出去。宋冉无视掉他们嘲笑,拉好头盔和面罩,继续小心向前。
潜了一路没碰上意外,敌方军队似乎撤走了。
很快,维和小分队在城中心的学校教学楼找到一拨避难的民众,上至老人,下至儿童,大概一百来号人。
军人们迅速护送民众从学校后门撤离,突然,学校操场传来一声枪响,一个英国兵吼了声:“有叛军!”
宋冉一秒钟就飞奔而去。
一瞬间,民众疯狂朝后门涌。军队果决分成两拨,一拨护送一拨增援。而现场的战地记者全数朝交火点冲去,除了萨辛,他展开手臂将几个妇女儿童护在身前迅速往外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