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四小说网 www.34txt.com,大隋第三世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刘文静、陈叔达、萧瑀退下以后,甘露殿只剩下李渊和李建成、李世民父子三人。
李渊在殿内踱了几圈,回头道:“朕有两事要与你们兄弟商议。”
“父皇请说!”
兄弟二人行了一礼。
“与天下诸侯结盟对抗杨侗之事遥遥无期,能不能达成还是两说,就算能够结盟,但是在谈判的漫长时间内,我们能不能守得住关中?有没有必要迁都?”
都城是国家的政治文化中心,是国家最高统治集团控制全国的政治枢纽,从政治军事角度来看,关中处于四关之中,东有函谷关、潼关、黄河天险,西有秦岭,西南入蜀谷口有散关雄踞;北有萧关,扼守游牧民族南侵之要道,东南有武关可通荆襄,中有号称‘八百里秦川’的肥沃平原,它被披山襟河,四关拱卫,关隘要塞林立,正是关中有此地利,周、秦、汉、隋、唐才在选为定鼎之地。
但从隋朝开始,随着西部民族关系变化、长安人口剧增和关中平原及生态王表示的退化,加上对东南漕运的依赖比重加大,建都关中平原的不利因素也在飞速增长,其政治地位开始下降!
但如今,李渊考虑得最多的则是军事角度。虽说北境有萧关,可杨侗真要打进来,照样可以走山间小道,因为之前的焚烧宫城的事件,杨侗走的就是小道,这也让李唐防不胜防。
自从陈叔达陈明关中种种不利因素之后,迁都之事在李渊心中牢牢扎根。再加上结盟之事遥遥无期,李渊真的产生了迁都之心。可是自古以来这迁都都是一等一的大事,涉及到方方面面,需经过慎重又慎重的考虑才能决定,所以,李渊只和李建成、李世民商量可行性。
李建成和李世民闻言,相继露出凝重之态。
良久,李建成沉吟道“国都者,四方之腹心,国家之根本。关中唯一的优势是地形,可如今东方和北方迫隋朝之侵,西部和巴蜀有吐谷浑之患,关中的优势不复存在,但我大唐兴于关中,关中将卒劳苦功高。迁都的话,将士会以为朝廷怕了隋朝,必然造成军心动荡,而且我们严重依赖关中贵族,若是迁都,他们第一个不答应,若隋朝来袭,我大唐凭何阻挡?”
李建成虽然因为军权问题,也想着要迁都,但知道如今绝对不能迁!所以反对迁都。
“二郎以为如何?”李渊有些失望,把目光扫向了李世民。
李世民沉吟道:“大哥言之不错,迁都会弱了士气,上下离心。迁都对我大唐危害甚大,决对不是一个好选择。”
高明的政客是将自己的利益跟国家利益联系在一起,让百姓觉得支持皇帝,等于支持自己的政客,才能真正令国家富强,得到万民的爱戴。如果为了一人私利,而损害国家利益,国家又怎能富强的起来。
李氏兄弟无疑都是高明的,他们是有争斗,但一直以来,他们都以李唐王朝的利益为先,绝不会为了自己的个人利益,而做出损害李唐王朝利益的事情。
李建成又说道:“被曹操称为‘吾之子房’的荀彧曾说过:‘善用兵者,不虑胜,先虑败’。儿臣以为我们也要往不好的一面考虑,虽说不能迁都,但凡事有所准备还是好的!而巴蜀地势比关中还险峻,内有水利便利、沃野千里的大平原,我们不妨在那里择一地备用,即使真的失去了关中,也可以据险要之地势与隋朝争锋。”
李渊满意一笑:“昔日刘备定鼎巴蜀,成就蜀汉的辉煌!这确实是一块宝地。”
李世民听得皱眉不已,不过也没有反对,他崇尚进攻不假,却也知道有备无患的道理。
“第二个问题!”李渊沉声道:“依你们来看,我大唐如今有哪些致命弊病?”
李建成、李世民心中各自一紧,许久之后,李建成道:“父皇,这个议题实在太大,儿臣一时半会之间,实在不知从何说起。”
李世民点头赞同。这个命题实在太大了,在李渊没有抛出自己的想法前,实在无说起。
李渊想了一想,换一种说法道:“我大唐立国以来,国力、军力一日不如一日,你二人可知其中缘故?”
李世民在一旁仔细思考,大唐的确曾有过辉煌,在... -->>
刘文静、陈叔达、萧瑀退下以后,甘露殿只剩下李渊和李建成、李世民父子三人。
李渊在殿内踱了几圈,回头道:“朕有两事要与你们兄弟商议。”
“父皇请说!”
兄弟二人行了一礼。
“与天下诸侯结盟对抗杨侗之事遥遥无期,能不能达成还是两说,就算能够结盟,但是在谈判的漫长时间内,我们能不能守得住关中?有没有必要迁都?”
都城是国家的政治文化中心,是国家最高统治集团控制全国的政治枢纽,从政治军事角度来看,关中处于四关之中,东有函谷关、潼关、黄河天险,西有秦岭,西南入蜀谷口有散关雄踞;北有萧关,扼守游牧民族南侵之要道,东南有武关可通荆襄,中有号称‘八百里秦川’的肥沃平原,它被披山襟河,四关拱卫,关隘要塞林立,正是关中有此地利,周、秦、汉、隋、唐才在选为定鼎之地。
但从隋朝开始,随着西部民族关系变化、长安人口剧增和关中平原及生态王表示的退化,加上对东南漕运的依赖比重加大,建都关中平原的不利因素也在飞速增长,其政治地位开始下降!
但如今,李渊考虑得最多的则是军事角度。虽说北境有萧关,可杨侗真要打进来,照样可以走山间小道,因为之前的焚烧宫城的事件,杨侗走的就是小道,这也让李唐防不胜防。
自从陈叔达陈明关中种种不利因素之后,迁都之事在李渊心中牢牢扎根。再加上结盟之事遥遥无期,李渊真的产生了迁都之心。可是自古以来这迁都都是一等一的大事,涉及到方方面面,需经过慎重又慎重的考虑才能决定,所以,李渊只和李建成、李世民商量可行性。
李建成和李世民闻言,相继露出凝重之态。
良久,李建成沉吟道“国都者,四方之腹心,国家之根本。关中唯一的优势是地形,可如今东方和北方迫隋朝之侵,西部和巴蜀有吐谷浑之患,关中的优势不复存在,但我大唐兴于关中,关中将卒劳苦功高。迁都的话,将士会以为朝廷怕了隋朝,必然造成军心动荡,而且我们严重依赖关中贵族,若是迁都,他们第一个不答应,若隋朝来袭,我大唐凭何阻挡?”
李建成虽然因为军权问题,也想着要迁都,但知道如今绝对不能迁!所以反对迁都。
“二郎以为如何?”李渊有些失望,把目光扫向了李世民。
李世民沉吟道:“大哥言之不错,迁都会弱了士气,上下离心。迁都对我大唐危害甚大,决对不是一个好选择。”
高明的政客是将自己的利益跟国家利益联系在一起,让百姓觉得支持皇帝,等于支持自己的政客,才能真正令国家富强,得到万民的爱戴。如果为了一人私利,而损害国家利益,国家又怎能富强的起来。
李氏兄弟无疑都是高明的,他们是有争斗,但一直以来,他们都以李唐王朝的利益为先,绝不会为了自己的个人利益,而做出损害李唐王朝利益的事情。
李建成又说道:“被曹操称为‘吾之子房’的荀彧曾说过:‘善用兵者,不虑胜,先虑败’。儿臣以为我们也要往不好的一面考虑,虽说不能迁都,但凡事有所准备还是好的!而巴蜀地势比关中还险峻,内有水利便利、沃野千里的大平原,我们不妨在那里择一地备用,即使真的失去了关中,也可以据险要之地势与隋朝争锋。”
李渊满意一笑:“昔日刘备定鼎巴蜀,成就蜀汉的辉煌!这确实是一块宝地。”
李世民听得皱眉不已,不过也没有反对,他崇尚进攻不假,却也知道有备无患的道理。
“第二个问题!”李渊沉声道:“依你们来看,我大唐如今有哪些致命弊病?”
李建成、李世民心中各自一紧,许久之后,李建成道:“父皇,这个议题实在太大,儿臣一时半会之间,实在不知从何说起。”
李世民点头赞同。这个命题实在太大了,在李渊没有抛出自己的想法前,实在无说起。
李渊想了一想,换一种说法道:“我大唐立国以来,国力、军力一日不如一日,你二人可知其中缘故?”
李世民在一旁仔细思考,大唐的确曾有过辉煌,在...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