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四小说网 www.34txt.com,独泊伊河文集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日本幕府末期,尊皇攘夷派和尚月性写了一首将东游题壁:
男儿立志出乡关
学若无成不复还。
埋骨何期坟墓地
人间到处有青山。
在日本山口县,在月性遗品展示馆,有此诗的刻碑。
此诗若按艺术水准看,当不算高。但因引用多,流传广,版本多,影响大。在日本,在东亚,就成为一首名诗了。
第一个引用此诗的大概是西乡隆盛。
西乡隆盛,何许人也?和大久保利通、木户孝允齐肩,被日人称为“维新三杰”
西乡自幼家贫,但好学不辍,弱冠之年,一边担任小书吏,一边研读王阳明的近思录,修习阳明心学。与一群志同道合的年轻人一道,探求强国之策,他们希望从东西方的一切优秀学术中找到救国良药。
读书,修身,习武,立志。
积蓄年青的能量,准备干一番大有为的事业。
引月性之诗,大概就在这段时期。不过,他改动了后三句,全诗变成:
男儿立志出乡关
学不成名死不还。
埋骨何须桑梓地
人生无处不青山。
十年苦读,他开始了政治生涯。
他先加入庆喜派,为之四处奔走。“安政之大狱”(安政年间,弹压拥护德川庆喜份子的大狱)时,西乡护送被幕府追捕的月照和尚返乡。两人投身在锦江湾。不幸,月照绝命于此,西乡竟大难不死,被处流刑。
在倒幕运动中,西乡发挥了他的能量。
1867年11月9日,德川幕府被迫向年青的明治天皇奉还大政
1868年,西乡担任征讨大总督参谋,与胜海舟谈判,兵不血刃进军江户城。
时局艰难,但各地军阀仍拥兵自重。天皇的决策摇摆不定,甚至想走回头路,打算再次委任幕府管理国家。
关键时刻,西乡隆盛和大久保利通挺身而出。
西乡调集萨摩的兵士,以备不测。
对那些反对德川退位、退还领地的藩主,隆盛扬眉厉声言道:在必要时短刀一把就足够了。
一句狠话让政敌们张皇失措肝胆俱碎。
书生意气加武士钢刀,拯救了时局,成就了明治维新的胜利。
时局稳定后,他与当政者因政见不合,辞职回家。他在鹿儿岛创办私学,韬光养晦,广收门徒,训练兵士,渐渐引起当政者的注意。1876年士族叛乱,政府对西乡有所介意。私学的学生认为政府可能杀害西乡,1877年1月31日,学生们袭击了鹿儿岛草牟田的陆军军火库。听到这消息,隆盛仰天长叹:还不到时候啊!
但已无退路。
2月17日,西乡仓促起兵,和政府兵戎相见。
熊本城没有攻下,西乡看到自己身边的学生和士兵一个个倒在政府军的枪下,西乡膝盖已中弹,站立不起。
他长叹一声,对部下说:斩掉我的头吧!
这一年西乡仅49岁。
这个“敬天爱人”的武士,一生清廉,个人魅力极高。
他发动的那场叛乱,最终也获得了日人的谅解。
其人得享高名,名字和明治维新联系在一起。
月性和尚的题壁诗也因他流布国外,且衍生了许多版本。
我们看看朝鲜人安重根版的言志诗。
出身官宦之家的安重根,1907年3月,辞别老母妻子,去国外组织反日义军。离国前夕,他写了一封信给弟弟,并附了首七言诗:
男儿有志出乡关
生不成功死不还。
埋骨岂肯先墓下
人间到处是青山。
显然是改动了日人的诗句。他说“生不成功死不还。”他先到中国东北延边,又到俄国西伯利亚,在海参崴新韩村,他参加了大韩青年联合会。不久,他和李范允募款30万,募兵三四千人,组织了朝鲜义勇队。安重根任参谋中将。
1908年7月,这支队伍陆续渡江回国,但在日军先进武器的打击下,损失惨重,最后只剩四人。
看样子光靠激情成就不了大业,从这也看到,他们不是谋略家,组织不严密,行动太仓促。
1909年7月,日本内阁决定最终吞并朝鲜,安重根看到报纸上有“日枢相伊藤公到满视察”的消息。
安重根对同道说:伊藤是侵犯我国的元凶,若不剪除老贼,国亡有日。
他要冒险,做一次铁血杀手。他想看看个人的力量是否可以改变历史。
1909年10月26日早,安重根换上西服,头戴鸭舌帽,身披呢子短大衣,手枪就放在衣兜里,快步来到车站。在候车室旁的小茶馆里,他买了一壶茶,边喝边看动静。
上午9时半。
日本枢密院议长、前驻朝鲜统监伊藤博文乘坐的专列徐徐驶进哈尔滨站,军乐大作,日本侨民狂热欢呼。俄国财政大臣科科夫佐夫含笑进入车厢,随即与伊藤博文并肩下车,高矮悬殊的两个人,并肩而行,让... -->>
日本幕府末期,尊皇攘夷派和尚月性写了一首将东游题壁:
男儿立志出乡关
学若无成不复还。
埋骨何期坟墓地
人间到处有青山。
在日本山口县,在月性遗品展示馆,有此诗的刻碑。
此诗若按艺术水准看,当不算高。但因引用多,流传广,版本多,影响大。在日本,在东亚,就成为一首名诗了。
第一个引用此诗的大概是西乡隆盛。
西乡隆盛,何许人也?和大久保利通、木户孝允齐肩,被日人称为“维新三杰”
西乡自幼家贫,但好学不辍,弱冠之年,一边担任小书吏,一边研读王阳明的近思录,修习阳明心学。与一群志同道合的年轻人一道,探求强国之策,他们希望从东西方的一切优秀学术中找到救国良药。
读书,修身,习武,立志。
积蓄年青的能量,准备干一番大有为的事业。
引月性之诗,大概就在这段时期。不过,他改动了后三句,全诗变成:
男儿立志出乡关
学不成名死不还。
埋骨何须桑梓地
人生无处不青山。
十年苦读,他开始了政治生涯。
他先加入庆喜派,为之四处奔走。“安政之大狱”(安政年间,弹压拥护德川庆喜份子的大狱)时,西乡护送被幕府追捕的月照和尚返乡。两人投身在锦江湾。不幸,月照绝命于此,西乡竟大难不死,被处流刑。
在倒幕运动中,西乡发挥了他的能量。
1867年11月9日,德川幕府被迫向年青的明治天皇奉还大政
1868年,西乡担任征讨大总督参谋,与胜海舟谈判,兵不血刃进军江户城。
时局艰难,但各地军阀仍拥兵自重。天皇的决策摇摆不定,甚至想走回头路,打算再次委任幕府管理国家。
关键时刻,西乡隆盛和大久保利通挺身而出。
西乡调集萨摩的兵士,以备不测。
对那些反对德川退位、退还领地的藩主,隆盛扬眉厉声言道:在必要时短刀一把就足够了。
一句狠话让政敌们张皇失措肝胆俱碎。
书生意气加武士钢刀,拯救了时局,成就了明治维新的胜利。
时局稳定后,他与当政者因政见不合,辞职回家。他在鹿儿岛创办私学,韬光养晦,广收门徒,训练兵士,渐渐引起当政者的注意。1876年士族叛乱,政府对西乡有所介意。私学的学生认为政府可能杀害西乡,1877年1月31日,学生们袭击了鹿儿岛草牟田的陆军军火库。听到这消息,隆盛仰天长叹:还不到时候啊!
但已无退路。
2月17日,西乡仓促起兵,和政府兵戎相见。
熊本城没有攻下,西乡看到自己身边的学生和士兵一个个倒在政府军的枪下,西乡膝盖已中弹,站立不起。
他长叹一声,对部下说:斩掉我的头吧!
这一年西乡仅49岁。
这个“敬天爱人”的武士,一生清廉,个人魅力极高。
他发动的那场叛乱,最终也获得了日人的谅解。
其人得享高名,名字和明治维新联系在一起。
月性和尚的题壁诗也因他流布国外,且衍生了许多版本。
我们看看朝鲜人安重根版的言志诗。
出身官宦之家的安重根,1907年3月,辞别老母妻子,去国外组织反日义军。离国前夕,他写了一封信给弟弟,并附了首七言诗:
男儿有志出乡关
生不成功死不还。
埋骨岂肯先墓下
人间到处是青山。
显然是改动了日人的诗句。他说“生不成功死不还。”他先到中国东北延边,又到俄国西伯利亚,在海参崴新韩村,他参加了大韩青年联合会。不久,他和李范允募款30万,募兵三四千人,组织了朝鲜义勇队。安重根任参谋中将。
1908年7月,这支队伍陆续渡江回国,但在日军先进武器的打击下,损失惨重,最后只剩四人。
看样子光靠激情成就不了大业,从这也看到,他们不是谋略家,组织不严密,行动太仓促。
1909年7月,日本内阁决定最终吞并朝鲜,安重根看到报纸上有“日枢相伊藤公到满视察”的消息。
安重根对同道说:伊藤是侵犯我国的元凶,若不剪除老贼,国亡有日。
他要冒险,做一次铁血杀手。他想看看个人的力量是否可以改变历史。
1909年10月26日早,安重根换上西服,头戴鸭舌帽,身披呢子短大衣,手枪就放在衣兜里,快步来到车站。在候车室旁的小茶馆里,他买了一壶茶,边喝边看动静。
上午9时半。
日本枢密院议长、前驻朝鲜统监伊藤博文乘坐的专列徐徐驶进哈尔滨站,军乐大作,日本侨民狂热欢呼。俄国财政大臣科科夫佐夫含笑进入车厢,随即与伊藤博文并肩下车,高矮悬殊的两个人,并肩而行,让...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