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四小说网 www.34txt.com,皇牌农女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池塘一侧,几十名壮汉身油布衣裤,手持网子、木桶、脸盆等物,摩拳擦掌,跃跃欲试。
一群十四五岁到十七八岁的小伙子,三两成组,均匀地排布在塘基上,每组配备了一个大号竹筛和两个木桶,
池塘另一边的土坯房前面,以马婶为首的婆子媳妇呈方队排开,每人面前都放着一个砧板,一把菜刀,一盆粗盐,一至数个木桶。
老弱妇孺围在稍远一点的地方,叽叽喳喳地指点议论。十几辆驮着水缸的马车一字排开,候在竹林旁边。
叶知秋的腿伤已经完全好了,这会儿正笑吟吟地站在池塘出水口的闸门处。阿福,龚阳,云罗,多寿,葫芦,董家大丫头等人陪在她身边。
元妈也被接过来了,只是她不喜欢凑热闹,和燕娘留在宅子里准备明天过节的吃食。
碍于身份,凤康和沈长浩、王太医等人也没有露面。只有洗墨陪着小世子,和虎头、花花、妞妞站在一起。成老爹和杨老汉也来了,混在人群之中,笑呵呵地交谈着。
眼见时辰差不多了,叶知秋对守在闸门旁边的六个壮实的小伙子一点头,“开始吧。”
“好嘞。”六人答应着,齐数“一二三”,一阵轰隆哗啦的声响之后,硕大的闸门被拉了起来,青绿带黄的水透过铁丝网的缝隙倾泻而出,沿着沟渠一路高唱,向下游奔流而去。
在人群的惊呼声中,一个巨大的水涡出现在池塘中央。水面缓缓下降,露出长满了墨绿色青苔和水草的内壁。
“鱼,鱼,我瞅见老大一条鱼,比我爹脚丫子都大!”
不知是谁家的孩子大惊小怪地嚷嚷,引得人群爆出一阵善意的哄笑。
水面持续下降,鱼儿们随着水流游到闸口,前仆后继地撞在铁丝网上,发出沉闷的“嗡嗡”声。一个胆大的小伙子探身下去,抓住了一条被撞晕翻白的鱼,丢到小孩子们聚集的地方。
“给你玩儿吧。”
小孩子们尖叫着去抢,那鱼被他们蹂躏一番,鱼鳞斑驳,很快就奄奄一息了。
旁边有个老汉看得直心疼,训斥那小伙子道:“瞅瞅你干的好事儿,又肥又大的一条鱼,生生让那群猴崽子给糟蹋了。”
“左右也不差那一条鱼。”小伙子咧嘴一笑,“你说是不是,知秋姐?”
“谁说不差了?”叶知秋笑着瞪他一眼,对龚阳和多寿他们道,“你们记着,待会儿少分他一条鱼。”
龚阳但笑不语,多寿几人嘻嘻哈哈地喊着,“不分给他,让他喝泥汤。”
小伙子知道他们是开玩笑,也不在乎,跟着一块儿起哄。
水面越来越低,露出了无数道青黑色的鱼背,越来越密集,碰撞游动,挨挨挤挤。等到池水余下薄薄的一层,鱼群惊慌失措,纷纷翻肚,打眼望去,白花花的一片,几乎铺满了池底,煞是壮观。
人群骚动起来,各个伸长脖子瞪大眼睛,望着一池子活蹦乱跳的肥鱼大吞口水,恨不能立刻抓住一条来啃。
“走啊,抓鱼喽!”
等候多时的壮汉相互招呼一声,从塘基上滑进池子,有网的用网,有盆的用盆,有桶的用桶,将抓到的鱼就近送到岸边。守在那里的人接了,将鱼倒进竹筛。
筛选之后,有的被送上马车,运到城里的酒楼;有的被送上砧板,被婆子媳妇们开膛剖腹,抹上粗盐,码进木桶,做成半成品腌鱼;尚未长成的小鱼们则被送到事先挖好、蓄了水的小塘之中。
大家各司其职,有条不紊,热闹而忙碌。
池塘里的鱼迅速减少,十几辆马车先后满载离去,百十多个木桶也都码得高高的。
得了叶知秋的授意,多寿站在高处大声喊道:“知秋姐说,剩下的鱼都是大家伙儿的了!”
“分鱼喽,分鱼喽!”
大人孩子欢呼如雷,震得脚下的地面微微颤动。
分鱼是叶知秋早些天下的决定,一方面是出于补偿宽慰之心,因为被修路和盖菜棚的活儿绊住,村里的人今年没有空出闲暇去掏洞。
托她的福,大家手头比往年宽裕了许多,不缺掏洞得来的那点儿荤腥。可有些风俗习惯,一旦养成了,想要改掉很难。
另一方面是为了平息民愤,修路和盖菜棚用的都是役工,是没有酬劳的。征工虽是以朝廷和官府的名义,可路是通向她这里的,菜棚也建在她的地盘上,难免有人将对朝廷和官府的怨恨转移到她头上来。
日后她还要依靠村里的壮丁发展她的小农场,想跟他们长长久久,和睦相处下去,不想变成人民公敌。
因此跟龚阳、阿福几个人商量了一下,便放出消息,收鱼的时候,拿出三分之一来,免费分给大家。每家都有,无论大人孩子,一律按人头分发。
听说开始分鱼,塘中捞鱼的人愈发起劲了。每捞到一条大鱼,便冲叶知秋吆喝道:“知秋妹子,这条鱼可归我了啊!”
“行,归你。”叶知秋不厌其烦,眉眼弯弯笑着,一一作答。
借着树木的掩护,站在山坡上远观的两个人,望着她唏嘘感叹。
一个语含轻笑,“此时的叶姑娘当真明媚耀眼!”
“的确耀眼。”另一个语气中骄傲失落各半。
“叶姑娘乃真绝色也!”
“的确真绝色。”
……
分鱼工作也在忙碌而紧张地进行着,未免有人浑水摸鱼,反复领取,将所有的鱼都集中在土坯房前,大人孩子分开排成两队,按顺序发领。
分鱼的都是村里有脸面的人,记性好,人头熟,不用记录,谁领过谁没领过看一眼就知道;也不用过秤,用手掂量一下就知道轻重。
碰上大鱼每人分得两条,碰上小鱼每人分三条或者四条,多点少点大家也都不计较。
分到鱼的人陆续散去,最后剩下几百斤,叶知秋留下一部分,剩下的作为福利,分给罐头工坊的人和刚才帮忙做事的人。
分完鱼,还有一项十分繁重的工作,挖塘泥。
挖泥的都是方才捞鱼的壮汉,只不过将手里的家伙换成了铁锹、钩子、铁畚箕之类的东西;在岸上接应和运泥的,仍然是那群小伙子。
&nb... -->>
池塘一侧,几十名壮汉身油布衣裤,手持网子、木桶、脸盆等物,摩拳擦掌,跃跃欲试。
一群十四五岁到十七八岁的小伙子,三两成组,均匀地排布在塘基上,每组配备了一个大号竹筛和两个木桶,
池塘另一边的土坯房前面,以马婶为首的婆子媳妇呈方队排开,每人面前都放着一个砧板,一把菜刀,一盆粗盐,一至数个木桶。
老弱妇孺围在稍远一点的地方,叽叽喳喳地指点议论。十几辆驮着水缸的马车一字排开,候在竹林旁边。
叶知秋的腿伤已经完全好了,这会儿正笑吟吟地站在池塘出水口的闸门处。阿福,龚阳,云罗,多寿,葫芦,董家大丫头等人陪在她身边。
元妈也被接过来了,只是她不喜欢凑热闹,和燕娘留在宅子里准备明天过节的吃食。
碍于身份,凤康和沈长浩、王太医等人也没有露面。只有洗墨陪着小世子,和虎头、花花、妞妞站在一起。成老爹和杨老汉也来了,混在人群之中,笑呵呵地交谈着。
眼见时辰差不多了,叶知秋对守在闸门旁边的六个壮实的小伙子一点头,“开始吧。”
“好嘞。”六人答应着,齐数“一二三”,一阵轰隆哗啦的声响之后,硕大的闸门被拉了起来,青绿带黄的水透过铁丝网的缝隙倾泻而出,沿着沟渠一路高唱,向下游奔流而去。
在人群的惊呼声中,一个巨大的水涡出现在池塘中央。水面缓缓下降,露出长满了墨绿色青苔和水草的内壁。
“鱼,鱼,我瞅见老大一条鱼,比我爹脚丫子都大!”
不知是谁家的孩子大惊小怪地嚷嚷,引得人群爆出一阵善意的哄笑。
水面持续下降,鱼儿们随着水流游到闸口,前仆后继地撞在铁丝网上,发出沉闷的“嗡嗡”声。一个胆大的小伙子探身下去,抓住了一条被撞晕翻白的鱼,丢到小孩子们聚集的地方。
“给你玩儿吧。”
小孩子们尖叫着去抢,那鱼被他们蹂躏一番,鱼鳞斑驳,很快就奄奄一息了。
旁边有个老汉看得直心疼,训斥那小伙子道:“瞅瞅你干的好事儿,又肥又大的一条鱼,生生让那群猴崽子给糟蹋了。”
“左右也不差那一条鱼。”小伙子咧嘴一笑,“你说是不是,知秋姐?”
“谁说不差了?”叶知秋笑着瞪他一眼,对龚阳和多寿他们道,“你们记着,待会儿少分他一条鱼。”
龚阳但笑不语,多寿几人嘻嘻哈哈地喊着,“不分给他,让他喝泥汤。”
小伙子知道他们是开玩笑,也不在乎,跟着一块儿起哄。
水面越来越低,露出了无数道青黑色的鱼背,越来越密集,碰撞游动,挨挨挤挤。等到池水余下薄薄的一层,鱼群惊慌失措,纷纷翻肚,打眼望去,白花花的一片,几乎铺满了池底,煞是壮观。
人群骚动起来,各个伸长脖子瞪大眼睛,望着一池子活蹦乱跳的肥鱼大吞口水,恨不能立刻抓住一条来啃。
“走啊,抓鱼喽!”
等候多时的壮汉相互招呼一声,从塘基上滑进池子,有网的用网,有盆的用盆,有桶的用桶,将抓到的鱼就近送到岸边。守在那里的人接了,将鱼倒进竹筛。
筛选之后,有的被送上马车,运到城里的酒楼;有的被送上砧板,被婆子媳妇们开膛剖腹,抹上粗盐,码进木桶,做成半成品腌鱼;尚未长成的小鱼们则被送到事先挖好、蓄了水的小塘之中。
大家各司其职,有条不紊,热闹而忙碌。
池塘里的鱼迅速减少,十几辆马车先后满载离去,百十多个木桶也都码得高高的。
得了叶知秋的授意,多寿站在高处大声喊道:“知秋姐说,剩下的鱼都是大家伙儿的了!”
“分鱼喽,分鱼喽!”
大人孩子欢呼如雷,震得脚下的地面微微颤动。
分鱼是叶知秋早些天下的决定,一方面是出于补偿宽慰之心,因为被修路和盖菜棚的活儿绊住,村里的人今年没有空出闲暇去掏洞。
托她的福,大家手头比往年宽裕了许多,不缺掏洞得来的那点儿荤腥。可有些风俗习惯,一旦养成了,想要改掉很难。
另一方面是为了平息民愤,修路和盖菜棚用的都是役工,是没有酬劳的。征工虽是以朝廷和官府的名义,可路是通向她这里的,菜棚也建在她的地盘上,难免有人将对朝廷和官府的怨恨转移到她头上来。
日后她还要依靠村里的壮丁发展她的小农场,想跟他们长长久久,和睦相处下去,不想变成人民公敌。
因此跟龚阳、阿福几个人商量了一下,便放出消息,收鱼的时候,拿出三分之一来,免费分给大家。每家都有,无论大人孩子,一律按人头分发。
听说开始分鱼,塘中捞鱼的人愈发起劲了。每捞到一条大鱼,便冲叶知秋吆喝道:“知秋妹子,这条鱼可归我了啊!”
“行,归你。”叶知秋不厌其烦,眉眼弯弯笑着,一一作答。
借着树木的掩护,站在山坡上远观的两个人,望着她唏嘘感叹。
一个语含轻笑,“此时的叶姑娘当真明媚耀眼!”
“的确耀眼。”另一个语气中骄傲失落各半。
“叶姑娘乃真绝色也!”
“的确真绝色。”
……
分鱼工作也在忙碌而紧张地进行着,未免有人浑水摸鱼,反复领取,将所有的鱼都集中在土坯房前,大人孩子分开排成两队,按顺序发领。
分鱼的都是村里有脸面的人,记性好,人头熟,不用记录,谁领过谁没领过看一眼就知道;也不用过秤,用手掂量一下就知道轻重。
碰上大鱼每人分得两条,碰上小鱼每人分三条或者四条,多点少点大家也都不计较。
分到鱼的人陆续散去,最后剩下几百斤,叶知秋留下一部分,剩下的作为福利,分给罐头工坊的人和刚才帮忙做事的人。
分完鱼,还有一项十分繁重的工作,挖塘泥。
挖泥的都是方才捞鱼的壮汉,只不过将手里的家伙换成了铁锹、钩子、铁畚箕之类的东西;在岸上接应和运泥的,仍然是那群小伙子。
&nb...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