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四小说网 www.34txt.com,赘婿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八月十五,中秋节。
该是属于夏日的炎热过后,迟来的秋意终于降临了杭州城。当金黄的落叶在风中降下时,总能给人以慵懒的感觉,如果将时间推回几个月,宁毅与苏檀儿自江宁启程时,心中想着要享受到的,也便是这样的一种氛围——至少该说是其中之一。然而这几个月的时间下来,各种各样的事情纷乱缠绕,最终却是将现实推向了这般谁也没有料到过的结果上。
宁毅正在享受这个秋天,若是文青一点来说,就总有几分孤单的感觉。但无论如何,至少表面上来说,他还是得以享受的态度来感受这些东西。既然抱怨也没有用,那么属于抱怨一侧的心情,最好还是能掩饰在享受之下了。
方腊在前两天已经登了基,登基大典的喜庆气氛仍旧在城里持续。对于宁毅来说,他如今的身份,既无法感受到太多的喜庆,似乎也不必有太多的伤感。唯一的影响在于学堂里这两天放了假,于是昨天的时候他便带着小婵一块出去逛了逛街。
自从再度回到杭州,这算是第一次以休闲放松为目的的出门,也预示着原本那段时间的紧张感暂时已经可以放下。小婵的心情也明显轻松了许多。
此时的杭州城刚从战乱中喘过气来,但物资多少已经恢复了流通,宁毅与小婵逛了几个因为新朝庆典而恢复了生机的街市。除了各种为庆祝而制作的花朵、横幅,触目所及的,便是各种各样的竹木框架,三三两两的工人,在这战后的城市中,倒也营造出了一副百废待兴的面貌来。
这时候杭州的物价昂贵,但宁毅出门自然有阿常阿命两人跟着,买了些零零碎碎的生活用品,大抵也是公费。新居难有家的感觉,不过有小婵在,这几天拿着各种物件跑来摆去的,俨如勤劳的小蚂蚁一般,倒让人觉得可爱。她以往在苏家也是万能的小管家一名,这时候本着各种讲究将房间收拾起来,便终于让人觉得有几分亲切感了。
小婵如今仍是在一墙之隔的医馆上班,做事的同时随着那位姓刘的老大夫学些医理药理什么的。老大夫性情还不错,但看宁毅不爽,主要是宁毅前段时间说些缝合伤口的理论什么的,老大夫觉得他有点大言不惭,每次骂上几句说他不学无术,但小婵却甚是乖巧,这些天来,老人家或许将她看成孙女一般的看待了。宁毅也不知道小婵以后会不会变成一个小神医什么的。
每日下午或晚上在一起时,宁毅便喜欢问问小婵在医馆里学到的东西。因为他若不问,小婵基本是不说的,少女还是谨守着本分,每日里与宁毅在一起时便想着做饭洗碗烧水洗衣服泡茶甚至是帮宁毅搬凳子之类的事情,有时候即便絮絮叨叨,也都是说些身边的觉得有趣的事情,不会将老大夫教她的功课在脑子里复习——对她来说,那终究是次要的事情。
中秋节学堂会放假,医馆终究还有些事情,小婵上午便去医馆那边帮忙。宁毅在家中没什么事情做,拿着纸笔想要写些最近在想的东西,但又觉得这种行为无聊,他不是儒家弟子,对于立言没什么欲望,但最近通过霸刀营真正了解到一些方腊军中的情况后,总会有一些类似于“如果是我如何造反”的想法偶尔升起来,如果能够以此为基础写出一套章程来,终究是一件比较有趣的事情。
之所以觉得下笔无聊,终究还是没有找到关键的突破点。
如此想了一阵,外面便有人敲门,宁毅出去看看,一个执着幡旗的道士正与阿常说话,却是因为中秋节到了,过来兜售符纸和财神的。这时候的杭州城最多的或许便是这样的三教九流,道士去后,不一会儿又有和尚过来,化缘兼卖东西,街头偶尔便有江湖人带着兵器走过。
一个社会会有一个社会的生态,宁毅坐在门口的石墩上晒着太阳,脑中也在想着最近要做的几件事。
最为重要的一件事,也是所有事情的中心,是他要将小婵送走,送回苏檀儿的身边。最理想的状态当然是自己一块跟着走,但看起来非常困难。小婵是作为自己的人质存在在这里的,但想要送走她并非没有可能,不过事情也存在两个阶段,首先要将小婵送出城,然后要让小婵安全地走过数百里的路程去到湖州。第一个阶段很有可行性,方法很多,问题不大,但要让小婵一个人去到湖州,宁毅暂时还没有可以放心的办法。
其余的一切,都是围绕着前一件事情而产生的附加问题。假如小婵逃走失败,自己如何保证她与自己的生存,加入小婵逃走成功,自己又能如何保全自己。有关这个问题总归在于提高自己的价值,或者是提高自己帮助对方的诚意,这些都属于平日里的闲笔,没有固定套路。他想要写的那些东西,也是属于这个问题的一部分。
倒不是为了忽悠人而写,而是他真心地去想过这些东西。既然要在这里住上一段时间,那么总归得找些事情来做,单纯教一些学生,恐怕还是无聊了。如今眼前摆着的是一个活生生的农民起义的例子,虽然目前不好下笔,但要说一个想法的基本框架,宁毅心中还是有的。
野心、欲望、或者说理想,在后世大概被叫做主观能动性的这种东西,在很大的程度上能够成为一个人或是一批人能否干成一件大事的决定因素。这个说法固然不能放诸四海而皆准,但至少在眼前的这场起义中,成为了眼前最大的制约点,一帮农民没有强烈的主观能动性,大部分士兵抢啊抢,总有一个时间会觉得自己“抢够了”,他们不是文人,想要为万世开太平,也不是士兵,可以单纯的听着命令往前冲,当这个队伍里农民的比例太大,总有一个时间点,他们就慢慢停下来了。
纵观整个历史,真正成功了的起义或者是农民起义,首先一点,在某种程度上他们是真正的大势所趋,也就是一帮文人哭着喊着这个世道该灭亡了。第二点在于起义者能够将农民训练成士兵,也就是让他们能够听命令,而不是问“我们去抢什么”。两者各有比例,第一点最重要,当然也有特例,如后世明朝的朱棣兴兵,但那并非农民起义。在农民的起义中,第一点的重要性几乎无可取代。
而在整个历史长河当中,看见诸多农民起义... -->>
八月十五,中秋节。
该是属于夏日的炎热过后,迟来的秋意终于降临了杭州城。当金黄的落叶在风中降下时,总能给人以慵懒的感觉,如果将时间推回几个月,宁毅与苏檀儿自江宁启程时,心中想着要享受到的,也便是这样的一种氛围——至少该说是其中之一。然而这几个月的时间下来,各种各样的事情纷乱缠绕,最终却是将现实推向了这般谁也没有料到过的结果上。
宁毅正在享受这个秋天,若是文青一点来说,就总有几分孤单的感觉。但无论如何,至少表面上来说,他还是得以享受的态度来感受这些东西。既然抱怨也没有用,那么属于抱怨一侧的心情,最好还是能掩饰在享受之下了。
方腊在前两天已经登了基,登基大典的喜庆气氛仍旧在城里持续。对于宁毅来说,他如今的身份,既无法感受到太多的喜庆,似乎也不必有太多的伤感。唯一的影响在于学堂里这两天放了假,于是昨天的时候他便带着小婵一块出去逛了逛街。
自从再度回到杭州,这算是第一次以休闲放松为目的的出门,也预示着原本那段时间的紧张感暂时已经可以放下。小婵的心情也明显轻松了许多。
此时的杭州城刚从战乱中喘过气来,但物资多少已经恢复了流通,宁毅与小婵逛了几个因为新朝庆典而恢复了生机的街市。除了各种为庆祝而制作的花朵、横幅,触目所及的,便是各种各样的竹木框架,三三两两的工人,在这战后的城市中,倒也营造出了一副百废待兴的面貌来。
这时候杭州的物价昂贵,但宁毅出门自然有阿常阿命两人跟着,买了些零零碎碎的生活用品,大抵也是公费。新居难有家的感觉,不过有小婵在,这几天拿着各种物件跑来摆去的,俨如勤劳的小蚂蚁一般,倒让人觉得可爱。她以往在苏家也是万能的小管家一名,这时候本着各种讲究将房间收拾起来,便终于让人觉得有几分亲切感了。
小婵如今仍是在一墙之隔的医馆上班,做事的同时随着那位姓刘的老大夫学些医理药理什么的。老大夫性情还不错,但看宁毅不爽,主要是宁毅前段时间说些缝合伤口的理论什么的,老大夫觉得他有点大言不惭,每次骂上几句说他不学无术,但小婵却甚是乖巧,这些天来,老人家或许将她看成孙女一般的看待了。宁毅也不知道小婵以后会不会变成一个小神医什么的。
每日下午或晚上在一起时,宁毅便喜欢问问小婵在医馆里学到的东西。因为他若不问,小婵基本是不说的,少女还是谨守着本分,每日里与宁毅在一起时便想着做饭洗碗烧水洗衣服泡茶甚至是帮宁毅搬凳子之类的事情,有时候即便絮絮叨叨,也都是说些身边的觉得有趣的事情,不会将老大夫教她的功课在脑子里复习——对她来说,那终究是次要的事情。
中秋节学堂会放假,医馆终究还有些事情,小婵上午便去医馆那边帮忙。宁毅在家中没什么事情做,拿着纸笔想要写些最近在想的东西,但又觉得这种行为无聊,他不是儒家弟子,对于立言没什么欲望,但最近通过霸刀营真正了解到一些方腊军中的情况后,总会有一些类似于“如果是我如何造反”的想法偶尔升起来,如果能够以此为基础写出一套章程来,终究是一件比较有趣的事情。
之所以觉得下笔无聊,终究还是没有找到关键的突破点。
如此想了一阵,外面便有人敲门,宁毅出去看看,一个执着幡旗的道士正与阿常说话,却是因为中秋节到了,过来兜售符纸和财神的。这时候的杭州城最多的或许便是这样的三教九流,道士去后,不一会儿又有和尚过来,化缘兼卖东西,街头偶尔便有江湖人带着兵器走过。
一个社会会有一个社会的生态,宁毅坐在门口的石墩上晒着太阳,脑中也在想着最近要做的几件事。
最为重要的一件事,也是所有事情的中心,是他要将小婵送走,送回苏檀儿的身边。最理想的状态当然是自己一块跟着走,但看起来非常困难。小婵是作为自己的人质存在在这里的,但想要送走她并非没有可能,不过事情也存在两个阶段,首先要将小婵送出城,然后要让小婵安全地走过数百里的路程去到湖州。第一个阶段很有可行性,方法很多,问题不大,但要让小婵一个人去到湖州,宁毅暂时还没有可以放心的办法。
其余的一切,都是围绕着前一件事情而产生的附加问题。假如小婵逃走失败,自己如何保证她与自己的生存,加入小婵逃走成功,自己又能如何保全自己。有关这个问题总归在于提高自己的价值,或者是提高自己帮助对方的诚意,这些都属于平日里的闲笔,没有固定套路。他想要写的那些东西,也是属于这个问题的一部分。
倒不是为了忽悠人而写,而是他真心地去想过这些东西。既然要在这里住上一段时间,那么总归得找些事情来做,单纯教一些学生,恐怕还是无聊了。如今眼前摆着的是一个活生生的农民起义的例子,虽然目前不好下笔,但要说一个想法的基本框架,宁毅心中还是有的。
野心、欲望、或者说理想,在后世大概被叫做主观能动性的这种东西,在很大的程度上能够成为一个人或是一批人能否干成一件大事的决定因素。这个说法固然不能放诸四海而皆准,但至少在眼前的这场起义中,成为了眼前最大的制约点,一帮农民没有强烈的主观能动性,大部分士兵抢啊抢,总有一个时间会觉得自己“抢够了”,他们不是文人,想要为万世开太平,也不是士兵,可以单纯的听着命令往前冲,当这个队伍里农民的比例太大,总有一个时间点,他们就慢慢停下来了。
纵观整个历史,真正成功了的起义或者是农民起义,首先一点,在某种程度上他们是真正的大势所趋,也就是一帮文人哭着喊着这个世道该灭亡了。第二点在于起义者能够将农民训练成士兵,也就是让他们能够听命令,而不是问“我们去抢什么”。两者各有比例,第一点最重要,当然也有特例,如后世明朝的朱棣兴兵,但那并非农民起义。在农民的起义中,第一点的重要性几乎无可取代。
而在整个历史长河当中,看见诸多农民起义...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