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本小说网 34txt.com,农业中华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这一年,就连窑厂两位大师傅和三个徒弟都把家人接了过来,在南张村建了房子。其实两位大师傅年纪都不大,属于穷苦的手艺人,到了张家岭窑厂才有了一些收入。家里只有媳妇和一两个孩子。
三个徒弟都不是本地人,也是因为在张家岭有了稳定的工作,才说上了媳妇,有两个还没成亲。其中一个家里也受到了匪患,父母遇难,只有一个弟弟。
因为张春在城墙修建好以后,除了建房子用的必要的红砖以外,基本停止了大规模的烧制工作。而是让两位师傅改造工具和窑口,烧制更加高级的瓷器,不要求产量。
为了保证几个人的家人有稳定的生活,特地让他们将家人接过来,在南张村住下。新改进的窑口也建在了南张村。窑口的规模小了很多,是两位大师傅能够做到的最先进的窑口,能够烧制比较精细的细瓷。釉色也大大地改进,有了五彩釉色,他们不敢说和景德镇相比,但是说要和湖南醴陵窑比一比,因为两位大师傅的师傅都是从那里出来的,只是到了这一代没落了。他们要重拾师傅们的手艺。
这五家都和南张村人一样分了二十亩土地和两亩菜地。这样南张村就有了三十二户,一共分配了六百四十亩。宅基地和菜地是在牛头山边缘的一个山沟两边分的荒地,每户加起来五亩的样子。其实建房了和种菜用不了那么多地,各家都在屋后种了果树,一方面能够收获水果改善生活,因为这是不交租子的,另一方面修剪下来的树枝可以当柴火烧。
除了各家的宅基地和菜地以外,还分配了公共用地,主要是修建公用的打谷场,公共厕所,下水道和堆肥场地扥公共用地。
因为留给各家的宅基地面积挺大,所以秋收过后,各家自己开始盖自己家的小院子,准备从张春的养猪场里买小猪回来养,并由张秀清以集资的方式合伙买了两头牛。因为张春养的牛虽然发展成了十二头,但是,有四头都是自己繁殖的小牛,相对于几千亩土地来说也是不够的。
各家各户其实也有一种急迫感。因为这三年,连建房子的砖都是免费提供,窑口的师傅们只有烧瓷器在才可以卖钱,烧砖是纯义务。不过三年后就不是了,各家再要用砖瓦以及瓷器,都要付钱。
虽然张春也竭力让大家在这三年之内把家当配齐了。但是有些原则是不能动的。那就是山里的树木不能随意砍伐。窑口自己烧木炭用的木材都需要张春亲自去指定地方,并且只能砍上了年纪的老树,不准砍小树。蒙学堂和各家各户的家具,都十分简单,张春自己用的都是以前留下来的家具。张天他们的训练都在牛头山,一方面防止山贼,管理牛头山的农田,另一方面就是护林。张春对于牛头山森林的保护要求严格到了极点。所以基本上,各家想要添置家具,只能到外面去买。
尽管如此,张春也不满意,因为这几年都在搞建设,光烧窑就烧掉了不少大树。牛头山的森林资源是在快速减少的状态。
这一年没出什么大事,但是农业和林业的现实让张春十分窝心。唯一让张春欣慰的就是蒙学堂,
蒙学堂因为袁芳、朱利安和张春自己,基本上分成了四个专业,一个类似于师范,是为了给蒙学堂自己培养启蒙教师用的。一个是医学,宁伯、朱利安和袁芳都非常重视,他们都希望卫生院后继有人,只是学医太耗时间了,宁伯就说学医是一辈子的事情。
一个是农学,这个最主要是张春自己非常重视。
一个就是格物,就是朱利安教的机械和电学,现在只是为了保证维持卫生院发电机的运转。但是张春知道这其中的重要性,委托朱利安购买物理化学以及机械和电学方面的书籍。德语版的也行,反正袁芳也能翻译。
当然,这不是才开始学识字两年的孩子们能够很快掌握的,主要是分出了有兴趣的孩子,然后在识字和实践中有所侧重而已。最关键的是书籍,朱利安是一条门路,另一条门路就是姐夫吴思诚。
1899年的夏收和秋收在张春看来是惨不忍睹。但在其他人看来是大丰收。小麦比往年多收了近三倍。棉花虽然只有两百亩,但是从九月份开始捡棉花,一直到十二月的尾棉采摘完毕,产量和金鸡岭只在十一月一次性收获不可同日而语。也就是说,金鸡岭收获的棉花,还没有张家岭的尾棉收得多。
水稻总体上产量大概增加了四成。但是在张春亲自划定的种稻地里,产量是翻翻的,从没有一百七十斤,一下子到了三百五十多斤。这是精选了稻种,加强了水肥管理的缘故。
这让南张村的人看到了希望,因为就算是只有两成的收成,每家都有四百多斤稻子。这可比以前多多了。
南张村的人兴高采烈。而张春看着都牙疼。这四百多斤,一日三餐根本不够吃,两口人吃到第二年的六月份,就算加了菜地里的红薯南瓜什么地,也肯定吃不到。可以想见其它地方的农户平时过得都是什么... -->>
这一年,就连窑厂两位大师傅和三个徒弟都把家人接了过来,在南张村建了房子。其实两位大师傅年纪都不大,属于穷苦的手艺人,到了张家岭窑厂才有了一些收入。家里只有媳妇和一两个孩子。
三个徒弟都不是本地人,也是因为在张家岭有了稳定的工作,才说上了媳妇,有两个还没成亲。其中一个家里也受到了匪患,父母遇难,只有一个弟弟。
因为张春在城墙修建好以后,除了建房子用的必要的红砖以外,基本停止了大规模的烧制工作。而是让两位师傅改造工具和窑口,烧制更加高级的瓷器,不要求产量。
为了保证几个人的家人有稳定的生活,特地让他们将家人接过来,在南张村住下。新改进的窑口也建在了南张村。窑口的规模小了很多,是两位大师傅能够做到的最先进的窑口,能够烧制比较精细的细瓷。釉色也大大地改进,有了五彩釉色,他们不敢说和景德镇相比,但是说要和湖南醴陵窑比一比,因为两位大师傅的师傅都是从那里出来的,只是到了这一代没落了。他们要重拾师傅们的手艺。
这五家都和南张村人一样分了二十亩土地和两亩菜地。这样南张村就有了三十二户,一共分配了六百四十亩。宅基地和菜地是在牛头山边缘的一个山沟两边分的荒地,每户加起来五亩的样子。其实建房了和种菜用不了那么多地,各家都在屋后种了果树,一方面能够收获水果改善生活,因为这是不交租子的,另一方面修剪下来的树枝可以当柴火烧。
除了各家的宅基地和菜地以外,还分配了公共用地,主要是修建公用的打谷场,公共厕所,下水道和堆肥场地扥公共用地。
因为留给各家的宅基地面积挺大,所以秋收过后,各家自己开始盖自己家的小院子,准备从张春的养猪场里买小猪回来养,并由张秀清以集资的方式合伙买了两头牛。因为张春养的牛虽然发展成了十二头,但是,有四头都是自己繁殖的小牛,相对于几千亩土地来说也是不够的。
各家各户其实也有一种急迫感。因为这三年,连建房子的砖都是免费提供,窑口的师傅们只有烧瓷器在才可以卖钱,烧砖是纯义务。不过三年后就不是了,各家再要用砖瓦以及瓷器,都要付钱。
虽然张春也竭力让大家在这三年之内把家当配齐了。但是有些原则是不能动的。那就是山里的树木不能随意砍伐。窑口自己烧木炭用的木材都需要张春亲自去指定地方,并且只能砍上了年纪的老树,不准砍小树。蒙学堂和各家各户的家具,都十分简单,张春自己用的都是以前留下来的家具。张天他们的训练都在牛头山,一方面防止山贼,管理牛头山的农田,另一方面就是护林。张春对于牛头山森林的保护要求严格到了极点。所以基本上,各家想要添置家具,只能到外面去买。
尽管如此,张春也不满意,因为这几年都在搞建设,光烧窑就烧掉了不少大树。牛头山的森林资源是在快速减少的状态。
这一年没出什么大事,但是农业和林业的现实让张春十分窝心。唯一让张春欣慰的就是蒙学堂,
蒙学堂因为袁芳、朱利安和张春自己,基本上分成了四个专业,一个类似于师范,是为了给蒙学堂自己培养启蒙教师用的。一个是医学,宁伯、朱利安和袁芳都非常重视,他们都希望卫生院后继有人,只是学医太耗时间了,宁伯就说学医是一辈子的事情。
一个是农学,这个最主要是张春自己非常重视。
一个就是格物,就是朱利安教的机械和电学,现在只是为了保证维持卫生院发电机的运转。但是张春知道这其中的重要性,委托朱利安购买物理化学以及机械和电学方面的书籍。德语版的也行,反正袁芳也能翻译。
当然,这不是才开始学识字两年的孩子们能够很快掌握的,主要是分出了有兴趣的孩子,然后在识字和实践中有所侧重而已。最关键的是书籍,朱利安是一条门路,另一条门路就是姐夫吴思诚。
1899年的夏收和秋收在张春看来是惨不忍睹。但在其他人看来是大丰收。小麦比往年多收了近三倍。棉花虽然只有两百亩,但是从九月份开始捡棉花,一直到十二月的尾棉采摘完毕,产量和金鸡岭只在十一月一次性收获不可同日而语。也就是说,金鸡岭收获的棉花,还没有张家岭的尾棉收得多。
水稻总体上产量大概增加了四成。但是在张春亲自划定的种稻地里,产量是翻翻的,从没有一百七十斤,一下子到了三百五十多斤。这是精选了稻种,加强了水肥管理的缘故。
这让南张村的人看到了希望,因为就算是只有两成的收成,每家都有四百多斤稻子。这可比以前多多了。
南张村的人兴高采烈。而张春看着都牙疼。这四百多斤,一日三餐根本不够吃,两口人吃到第二年的六月份,就算加了菜地里的红薯南瓜什么地,也肯定吃不到。可以想见其它地方的农户平时过得都是什么...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