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四小说网 www.34txt.com,官场浮沉记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杨明阳懒洋洋的接过来,嬉皮笑脸道:“你写的材料肯定通顺拉,这还用读?”
江春水对于杨明阳粗浅的马屁早已习以为常,不客气道:“让你读你就读,哪来那么多废话!”
杨明阳立马老老实实的朗读起来,虽说声音着实算不上抑扬顿挫,但江春水一路听下来倒还真发现了几处有待改进的地方。
在写稿之前,江春水通过现在政府办跟班学习的张珍要到了县里开会时几位领导的讲话稿。完全copy自然不行,毕竟县领导讲话和镇领导讲话差别摆在那里,讲话者的级别不同,听众对象不同,内容的定位自然也不能一样。县一级层面只管部署,可以笼统,可以高大上。乡镇一级要抓落实,只能具体,必须要接地气。但是大框架还是可以借鉴的,一些重要的内容,比如时间节点、工作要求之类的关键信息更必须原原本本的保留下来。
江春水略作修改,又自己默读了一遍,没发现有什么问题,便打印出来让杨程送去黄新办公室。
黄新有自知之明,知道写作非自己所长,没敢学那南郭先生装行家,只是大略翻了一遍看看有没有错别字之类的小问题,就直接拿去给了何斌。
何斌是政府办出身,又有过给大老板做秘书的经历,所以比一般领导对文字材料的要求来的更加严苛。
看完江春水写的讲话稿,何斌罕见的夸赞道:“写的还不错,就这样吧,你待会就拿去给书记。”
听到下属被夸,黄新也与有荣焉,笑着接过何斌递回来的讲话稿,“我之前都跟你说了,小江虽然不是文学专业毕业,但文字工作着实还是不错的。不过跟您老大哥比,他就算差得远咯。”
何斌听到黄新叫自己老大哥没觉得丝毫不妥,尽管黄新的年龄要比他还大上不少,但做了领导,如果还事事计较年龄上的一些尊卑那就太不上道了。
“明天开会的时候,你让江春水打印一份讲话稿出来,就坐在下面听。”何斌想起大中午还一个人呆在办公室里写稿的那个年轻人,心底也不禁起了爱才之意。倒不是说江春水写作的水平真到了让何斌刮目相看的地步,而是作为一个过来人,何斌无比清楚一点,那就是在写作这件事情上,天赋很多时候远没勤奋来的重要。
做文字工作的人,往往浓茶香烟作伴,动辄就是通宵熬夜的工作节奏。有时灵感一来,大半夜都得从床上跳下来赶紧把它给记下来。而最关键的是,文秘文秘,多是躲在幕后默默耕耘的那一部分人。辛苦,别人看不到。价值,别人更看不到。回首在政府办没日没夜的那些日子,饶是现在已经贵为一镇之长的何斌,也是唏嘘不已。不过总结下来,也正因为当时撑住了,也才有他何斌的今天。
没有关系,没有背景,甚至在学历这些后天因素都不占优势的情况下,要想出人头地就只能靠自己。靠比别人更能吃苦,靠别别人更能忍耐,靠比别人更没脸没皮。
其实最初,何斌并不看好江春水。这个年轻人过于世故。倒不是说世故不好,而是他觉得,每个年龄段有每个年龄段的任务和内涵,年轻人就该有年轻人的样子,在年轻的时候就负担太多超越年龄的东西并不明智。在江春水那个年纪,不具备那样阅历、城府和资本,非要让思维往超越自己定位的那个高度去靠,说白了就是揠苗助长。
抛开现实去谈理想就是扯淡,不管物质而一味的追求精神的自由和高度更是一条断头路。江春水的朋友圈从来不发其他年轻人最爱那些美食、风景、动物,不是些关于生活的感触,就是对人生的思考,而且从来不copy也不转发,内容基本都是原创。
何斌看到几次就有点火大,一个二十来岁的年轻人每天不是感悟人生就是总结生活算个什么样子,这不是无病呻吟是什么。
当然何斌也不否认,有些东西江春水确实讲到了点子上,文笔也要比大部分人要来得好。以致于谢君、黄哲这些人就不止一次的当众表达过对这个年轻人的欣赏。
但道理不能脱离实际,想出来的道理和自身经历之后感悟出来的道理完全是两回事。
这一点,作为过来人的何斌再清楚不过。脱离现实基础的思想只会是无根之木无源之水,不仅对自身的成长毫无裨益,甚至贻害颇深。
很多人读书的时候能记牢成千上万个英语单词,但工作几年就给忘得一干二净。这是为何?因为实际生活当中根本用不上,周围全是讲国语的人,长时间不用不练不想了,大脑就会自动将其定义为无用的东西进而抹除。
学以致用,反过来说,不用或者用不上的东西其实压根就不用去学,更不必去想。因为想了也是白想。
不过随着接触越多,何斌也不得不承认自己这一回是犯了经验主义的错误。事实证明,江春水并不只是一个空想家,更是一个难得的实干家。
何斌周末有空的时候就会回政府溜达一圈,几回下来,他就发现江春水不仅是所有干部中值班最认真的那一个,同样也是牺牲周末休息时间用来加班最多的那一个。
不加班是能力,加班是态度。这句据说是从马云爸爸嘴里说出来的金句在何斌看来简直就是扯淡。你能力再强,到乡镇来工作试试?不照样得加班。工作量摆在那里,绝不是个人效率可以解决的问题。而且,何斌始终认为,在体制内,大部分时候,态度要比能力重要得多。
志向高远的人往往好高骛远,而脚踏实地的人大多却受限于眼界和胸襟。
何斌扪心自问,这些年见过的许多年轻人中到底还是没有比江春水更为出类拔萃的。毕竟,能够将眼光投向远处,让思想突破自身局限,而脚下却依旧坚若磐石好不浮夸的人在这个浮躁的年代着实不多见了。起初他以为林浩要比江春水来得更有潜力,但综合起来,何斌不得不承认,江春水还是要出色太多。
这个年轻人并没有一处特别耀眼的光芒,无论是写作、口才、交际、思维逻辑......无论单独拎哪一样出来,他都不见得一枝独秀、独占鳌头。但只要一综合比较,他就能莫名其妙的脱颖而出,让人觉得他是名至实归、当之无愧的。
何斌收回思绪,才发现黄新还坐在对面,正用一种奇怪的眼神望着自己。
老呐,也开始容易伤春悲秋、唏嘘往事了。
何斌自嘲一笑,觉得自己其实应该提携一把那个运气其实一直算不上有多好的年轻人。
旁人不知道的是,就因为面试成绩全市第一的原因,这两年来,指名道姓要江春水上去跟班学习的县直单位就不少于5个,其中还包括像政府办、人社局这样的大衙门。但无一例外的都给何斌和李勇给挡了回去,而本该是江春水的名额也全换成了像彭建国之类本来默默无闻却在左江关系深厚的人。
何斌沉吟良久,对黄新轻声道:“你跟江春水说,让他开会的时候就坐下面听。就听领导在会上讲出来的东西跟他写的东西有什么不一样,把不一样的地方记下来,下一回再写书记的讲话稿就容易多了。”
黄新欣喜若狂,何斌的话不多,但里面的意思却很是耐人寻味。这意味着他已经开始打心底认可江春水,不然也不会在这么小的事情上面出言提醒。
这哪是提醒,分明就是提携!
黄新笑着替江春水向何斌道谢,心底的惊喜感甚至比江春水这个当事人还要来得强烈。
在官场上,规则是晦暗的。人际关系更从来不会是一个个分裂的单独存在的点,而只能是一个千丝万缕交杂在一起的面。那些身居足够高位的人,更像是一张网,一个个人是那张网里的点,平时的交际、利益的联系则是网上的线,铺天盖地,大到常人都无法想象。
黄新惊喜的原因就在于,现在不仅自己已经完全融入了何斌的那张网里,更重要的是,他也开始有了自己的面。(未完待续)
杨明阳懒洋洋的接过来,嬉皮笑脸道:“你写的材料肯定通顺拉,这还用读?”
江春水对于杨明阳粗浅的马屁早已习以为常,不客气道:“让你读你就读,哪来那么多废话!”
杨明阳立马老老实实的朗读起来,虽说声音着实算不上抑扬顿挫,但江春水一路听下来倒还真发现了几处有待改进的地方。
在写稿之前,江春水通过现在政府办跟班学习的张珍要到了县里开会时几位领导的讲话稿。完全copy自然不行,毕竟县领导讲话和镇领导讲话差别摆在那里,讲话者的级别不同,听众对象不同,内容的定位自然也不能一样。县一级层面只管部署,可以笼统,可以高大上。乡镇一级要抓落实,只能具体,必须要接地气。但是大框架还是可以借鉴的,一些重要的内容,比如时间节点、工作要求之类的关键信息更必须原原本本的保留下来。
江春水略作修改,又自己默读了一遍,没发现有什么问题,便打印出来让杨程送去黄新办公室。
黄新有自知之明,知道写作非自己所长,没敢学那南郭先生装行家,只是大略翻了一遍看看有没有错别字之类的小问题,就直接拿去给了何斌。
何斌是政府办出身,又有过给大老板做秘书的经历,所以比一般领导对文字材料的要求来的更加严苛。
看完江春水写的讲话稿,何斌罕见的夸赞道:“写的还不错,就这样吧,你待会就拿去给书记。”
听到下属被夸,黄新也与有荣焉,笑着接过何斌递回来的讲话稿,“我之前都跟你说了,小江虽然不是文学专业毕业,但文字工作着实还是不错的。不过跟您老大哥比,他就算差得远咯。”
何斌听到黄新叫自己老大哥没觉得丝毫不妥,尽管黄新的年龄要比他还大上不少,但做了领导,如果还事事计较年龄上的一些尊卑那就太不上道了。
“明天开会的时候,你让江春水打印一份讲话稿出来,就坐在下面听。”何斌想起大中午还一个人呆在办公室里写稿的那个年轻人,心底也不禁起了爱才之意。倒不是说江春水写作的水平真到了让何斌刮目相看的地步,而是作为一个过来人,何斌无比清楚一点,那就是在写作这件事情上,天赋很多时候远没勤奋来的重要。
做文字工作的人,往往浓茶香烟作伴,动辄就是通宵熬夜的工作节奏。有时灵感一来,大半夜都得从床上跳下来赶紧把它给记下来。而最关键的是,文秘文秘,多是躲在幕后默默耕耘的那一部分人。辛苦,别人看不到。价值,别人更看不到。回首在政府办没日没夜的那些日子,饶是现在已经贵为一镇之长的何斌,也是唏嘘不已。不过总结下来,也正因为当时撑住了,也才有他何斌的今天。
没有关系,没有背景,甚至在学历这些后天因素都不占优势的情况下,要想出人头地就只能靠自己。靠比别人更能吃苦,靠别别人更能忍耐,靠比别人更没脸没皮。
其实最初,何斌并不看好江春水。这个年轻人过于世故。倒不是说世故不好,而是他觉得,每个年龄段有每个年龄段的任务和内涵,年轻人就该有年轻人的样子,在年轻的时候就负担太多超越年龄的东西并不明智。在江春水那个年纪,不具备那样阅历、城府和资本,非要让思维往超越自己定位的那个高度去靠,说白了就是揠苗助长。
抛开现实去谈理想就是扯淡,不管物质而一味的追求精神的自由和高度更是一条断头路。江春水的朋友圈从来不发其他年轻人最爱那些美食、风景、动物,不是些关于生活的感触,就是对人生的思考,而且从来不copy也不转发,内容基本都是原创。
何斌看到几次就有点火大,一个二十来岁的年轻人每天不是感悟人生就是总结生活算个什么样子,这不是无病呻吟是什么。
当然何斌也不否认,有些东西江春水确实讲到了点子上,文笔也要比大部分人要来得好。以致于谢君、黄哲这些人就不止一次的当众表达过对这个年轻人的欣赏。
但道理不能脱离实际,想出来的道理和自身经历之后感悟出来的道理完全是两回事。
这一点,作为过来人的何斌再清楚不过。脱离现实基础的思想只会是无根之木无源之水,不仅对自身的成长毫无裨益,甚至贻害颇深。
很多人读书的时候能记牢成千上万个英语单词,但工作几年就给忘得一干二净。这是为何?因为实际生活当中根本用不上,周围全是讲国语的人,长时间不用不练不想了,大脑就会自动将其定义为无用的东西进而抹除。
学以致用,反过来说,不用或者用不上的东西其实压根就不用去学,更不必去想。因为想了也是白想。
不过随着接触越多,何斌也不得不承认自己这一回是犯了经验主义的错误。事实证明,江春水并不只是一个空想家,更是一个难得的实干家。
何斌周末有空的时候就会回政府溜达一圈,几回下来,他就发现江春水不仅是所有干部中值班最认真的那一个,同样也是牺牲周末休息时间用来加班最多的那一个。
不加班是能力,加班是态度。这句据说是从马云爸爸嘴里说出来的金句在何斌看来简直就是扯淡。你能力再强,到乡镇来工作试试?不照样得加班。工作量摆在那里,绝不是个人效率可以解决的问题。而且,何斌始终认为,在体制内,大部分时候,态度要比能力重要得多。
志向高远的人往往好高骛远,而脚踏实地的人大多却受限于眼界和胸襟。
何斌扪心自问,这些年见过的许多年轻人中到底还是没有比江春水更为出类拔萃的。毕竟,能够将眼光投向远处,让思想突破自身局限,而脚下却依旧坚若磐石好不浮夸的人在这个浮躁的年代着实不多见了。起初他以为林浩要比江春水来得更有潜力,但综合起来,何斌不得不承认,江春水还是要出色太多。
这个年轻人并没有一处特别耀眼的光芒,无论是写作、口才、交际、思维逻辑......无论单独拎哪一样出来,他都不见得一枝独秀、独占鳌头。但只要一综合比较,他就能莫名其妙的脱颖而出,让人觉得他是名至实归、当之无愧的。
何斌收回思绪,才发现黄新还坐在对面,正用一种奇怪的眼神望着自己。
老呐,也开始容易伤春悲秋、唏嘘往事了。
何斌自嘲一笑,觉得自己其实应该提携一把那个运气其实一直算不上有多好的年轻人。
旁人不知道的是,就因为面试成绩全市第一的原因,这两年来,指名道姓要江春水上去跟班学习的县直单位就不少于5个,其中还包括像政府办、人社局这样的大衙门。但无一例外的都给何斌和李勇给挡了回去,而本该是江春水的名额也全换成了像彭建国之类本来默默无闻却在左江关系深厚的人。
何斌沉吟良久,对黄新轻声道:“你跟江春水说,让他开会的时候就坐下面听。就听领导在会上讲出来的东西跟他写的东西有什么不一样,把不一样的地方记下来,下一回再写书记的讲话稿就容易多了。”
黄新欣喜若狂,何斌的话不多,但里面的意思却很是耐人寻味。这意味着他已经开始打心底认可江春水,不然也不会在这么小的事情上面出言提醒。
这哪是提醒,分明就是提携!
黄新笑着替江春水向何斌道谢,心底的惊喜感甚至比江春水这个当事人还要来得强烈。
在官场上,规则是晦暗的。人际关系更从来不会是一个个分裂的单独存在的点,而只能是一个千丝万缕交杂在一起的面。那些身居足够高位的人,更像是一张网,一个个人是那张网里的点,平时的交际、利益的联系则是网上的线,铺天盖地,大到常人都无法想象。
黄新惊喜的原因就在于,现在不仅自己已经完全融入了何斌的那张网里,更重要的是,他也开始有了自己的面。(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