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和笑着道:“既然暂时解决了大明的麻烦,那我们至少有几年的时间对辽东进行建设了。
大明我们不要去管,让情报部把情报工作做好就行,还有大规模的移民工作要当成一件大事来抓。
目前辽东地广人稀,开发辽东最大的瓶颈就是人口了。
明年开始,公司就要做好接收大批移民的准备。
另外还要督促河南的周卫凡,江浙的宋世平,福建的郑芝龙和广东的刘香,让他们加大收拢流民。
我们收拢流民的速度还是太慢,公司现在又开始面临着男多女少的窘境了。”
李明点了点头,凝重的说道:“辽东地广人稀,公司已经具备了大规模移民的各种条件,可还是要注意粮食的储备情况。
虽然历史上的小冰河气候对辽东的影响并不明显,可不代表有别的天灾。
就算现代社会农业技术那么发达,遇到灾荒年也一样要面临着减产甚至绝产的情况。
对外购粮这个工作要常抓不懈,手里有粮心里不慌,不行每年就动用几艘万吨巨轮,专门去吕宋岛拉一次粮。
其他途径的购粮工作也要继续。
我们公司的移民成本太高了,光是一个冬训就要耗费几个月的粮食。
但冬训⊕∵,的作用确实很大。”
高建国点了点头道:“是啊,每个辽民光是第一年冬训的耗费,在加上他们标配的生活用品,以每年十万移民这个标准基数算,就需要海量的粮食和物资。
但就算再大的困难,移民冬训也要必须搞下去。
效果实在是太明显了,每个移民冬训前后的变化绝对是天翻地覆的。
趁着我们目前在辽东这里还有足够的精力,尽可能的多搞几年吧。
冬训能为我们培养的大量的干部和产业工人,为我们以后入主做充分的准备。
以后进了中原。
可能就再也没机会搞什么冬训了。
实在是搞不起啊,我们远东也算是财大气粗了,可依然几乎耗光了公司的资源。”
王和笑道:“这你别担心,我们进入中原怎么也要在1645年以后,至少还有十年的时间共我们准备积累。
1645年之前的中原,光是小冰河时期的各种自然灾害。
就够我们受得了。
历史上直到1650年气温才渐渐回暖,中原的自然灾害才开始变得少了。
这段时间就算我们远东公司再土豪,也会被拖累得破产。
好在小冰河时期对辽东并没有太大的影响,我们就趁着这些年,加大引进移民,用着十几年的时间把辽东建设好。
这段时间你们军委会有什么计划吗?”
乔海鹏想了下道:“我先说说海军的计划吧,这也是我和海军部的老路和周成私下里研究的,还没有上报军委会。
我们海军部准备几年内控制东南亚,把荷兰、葡萄牙等西方殖民者的势力清理一空。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将出现无法翻页或章节内容丢失等现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