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1 (2/2)
三四小说网 www.34txt.com,汉末烽烟乱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在经过短暂的混乱以后,左将军朱广,右将军袁绍"各自"出榜安民,又"分别"向行朝报捷。
至此,再作一些扫尾工作,等行朝的命令到了,便可班师凯旋。如果,不出"意外"的话。
四月下旬,邺城。
大将军幕府中,刘虞坐于案后,一把将手中书简拍在案上。惊得旁边角落里几个史骇然失色。
两天前,张飞燕击败了鲜于辅,十万人马进逼邯郸。
邯郸是赵郡治所,赵郡,就在行朝所在的魏郡北部。也就是说,张燕的大军距离行朝,只有不到两百里。眼下,鲜于辅已经收拢残兵退至魏郡北部的梁期县,急求援兵。可是,哪还有什么援兵?卢植带了一万余步骑去堵西进的青州黄巾,行朝就剩下两千步军了!
这个消息一旦发布,所带来的恶劣影响...老太尉不敢再想下去。
不久前,与他同录尚书事的太傅袁隗提出天子暂离邺城,避黑山黄巾之锋芒。但是到现在,他也没有明确表态。
朱广评价自己的老上司是"谦谦君子",这话倒也没错,刘虞有其独特的人格魅力。但是,所谓君子,是指他有坚持,而不是说他二。
再"君子",人家从举孝廉开始,也在官场上摸爬滚打几十年了,能看不出来袁隗的用意?袁隗无非就是想借黑山贼和黄巾贼威胁冀州之际,把天子弄南边去。而那里,正是袁家的地头。
所谓等祸乱平定,再回行朝不迟云云,那是骗鬼的。天子只要跨过黄河就别想回来!
而刘虞是行朝领袖,天子走了,你走不走?你只要一过黄河,首先,北四州你还怎么督?其次,在人家地头上,是龙你得盘着,是虎你得卧着,什么大司马大将军,说话恐怕也不作数了。
力不从心,这是刘伯安此刻唯一的感受。
每当这种时候,他就异常地思念朱广。总想着,如果朱子昂在就好了。论,此子年纪不大,阅历却好似非常丰富,对局势有独到见解;论武,人家挎刀上马所向披靡。
"大将军,幽州从事,齐周田畴到了。"
闻听此言,好似久旱逢甘霖!
刘虞大喜过望,疾声道:"快叫他们进来!"
片刻后,当齐周田畴这两个年轻人意气风发,傲然而入时,刘虞那股欣慰劲就别提了。在第二次坐镇幽州以后,他总有这样的想法,老一辈的时代是不是过去了?虽说自己的幕府中不乏程绪魏攸这样的人,但真正替他出谋划策,冲锋陷阵的,只有朱齐田这样的年轻人,说他们是幽州的中流砥柱也不为过。
"大将军!"齐周田畴长揖不起。
刘虞急忙起身,上前分别执住两位部下的手,一时竟不知语从何起。良久,他才频频点头道:"好,来得正好!快快快,坐坐坐!"
坐定之后,听说齐田二人把家眷抛在了后头,先行一步赶来,刘虞十分高兴。但一想到眼下的困局,立时笑容尽敛。
田畴是幕府中比较能体察刘虞心事的,见状问道:"大将军可是在为黑山贼而忧心?"
"子泰怎么知道?"
"来的路上,我们已经听说黑山贼肆虐赵郡。据说是张飞燕亲自领的军?"
刘虞无言颔首。
齐周闷了一阵,而后道:"看来飞燕是好了伤疤忘了疼。"当年范阳一役,张燕被打得大败而逃,他当时是范阳丞,所以有资格说这话。
"可惜子昂不在,否则,张飞燕敢如此嚣张?"田畴叹道。
"嘿,这话说得。人家就是趁冀州空虚之际兴风作浪。大将军,朱子昂几时回来?"
刘虞愁容满面:"关中之事,已无悬念。但大军要回行朝,恐怕最快也是六月的事了。"
"那,远水救不为了近火。行朝还有多少兵力?"
"两千,步军。"
"太少了,张飞燕可是号称十万。"
田畴此时问道:"冀州已无兵可调?"
刘虞苦笑:"再调,就只能抽空幽州边防了。"
那可不行,就不说防边的重任,公孙瓒这大半年来在右北平动作不断,传言说他的部队扩编了两倍以上。要再从幽州调兵,那就干脆让他作幽州牧得了。
齐周轻舞着羽扇,放下之际,沉声道:"大将军,没有别的办法了。许以高官重利,招抚飞燕。"
刘虞还以为他有什么良策,听罢后大摇其头:"他扔大军而来,兵锋抵近魏郡,怎会接受招抚?"
齐周笑了:"大将军,难不成就凭他张飞燕还想学董卓?"
"什么意思?"
"张燕从前只是个跑江湖的游侠,只因黄巾作乱,趁势而起。因为有些手段,所以被推为黑山总帅。但归根到底,他就是个匪首。所以,他最近四出攻伐,除了劫掠之外,无非就是向行朝彰显他的存在。"
"他是绝没有董卓那样的胆子。而且想必他也清楚行朝的空虚只是暂时的,朱将军用不了多久就会回来,到时候,他就是北军下一个目标。而且据我所知,黑山中的日子也不好过,之前大大小小几十路贼兵,后来逼不得已,分出一部来往河东发展。叫什么来着?"
"白波贼。"田畴道。
"对,白波。综上所述,张飞燕很有可能会接受招抚。所以,大将军最好尽快派人去跟他谈。"
刘虞质疑道:"万一他提出非分之求..."
"谈不拢也没关系,拖,能拖多久拖多久。最好是拖到北军班师回朝为止。"
刘虞一时不语,但仔细一想,左右也无计可施,试一试又何妨?一念至此,便道:"罢,就从士安之议,待我与袁太傅商议之后,便派人北上。"
"与袁太傅商议?"齐周怔了一怔。大将军不是位在三公之上么?跟他商量得着?"在洛阳时,袁太傅就与何进同录尚书事,这事总得叫他知情。你们不知道,他前些日子提出让天子到南边去避祸,我没有表态。若这事背着他,成功还好,万一失败,我拿什么话跟他说?"(未完待续)
在经过短暂的混乱以后,左将军朱广,右将军袁绍"各自"出榜安民,又"分别"向行朝报捷。
至此,再作一些扫尾工作,等行朝的命令到了,便可班师凯旋。如果,不出"意外"的话。
四月下旬,邺城。
大将军幕府中,刘虞坐于案后,一把将手中书简拍在案上。惊得旁边角落里几个史骇然失色。
两天前,张飞燕击败了鲜于辅,十万人马进逼邯郸。
邯郸是赵郡治所,赵郡,就在行朝所在的魏郡北部。也就是说,张燕的大军距离行朝,只有不到两百里。眼下,鲜于辅已经收拢残兵退至魏郡北部的梁期县,急求援兵。可是,哪还有什么援兵?卢植带了一万余步骑去堵西进的青州黄巾,行朝就剩下两千步军了!
这个消息一旦发布,所带来的恶劣影响...老太尉不敢再想下去。
不久前,与他同录尚书事的太傅袁隗提出天子暂离邺城,避黑山黄巾之锋芒。但是到现在,他也没有明确表态。
朱广评价自己的老上司是"谦谦君子",这话倒也没错,刘虞有其独特的人格魅力。但是,所谓君子,是指他有坚持,而不是说他二。
再"君子",人家从举孝廉开始,也在官场上摸爬滚打几十年了,能看不出来袁隗的用意?袁隗无非就是想借黑山贼和黄巾贼威胁冀州之际,把天子弄南边去。而那里,正是袁家的地头。
所谓等祸乱平定,再回行朝不迟云云,那是骗鬼的。天子只要跨过黄河就别想回来!
而刘虞是行朝领袖,天子走了,你走不走?你只要一过黄河,首先,北四州你还怎么督?其次,在人家地头上,是龙你得盘着,是虎你得卧着,什么大司马大将军,说话恐怕也不作数了。
力不从心,这是刘伯安此刻唯一的感受。
每当这种时候,他就异常地思念朱广。总想着,如果朱子昂在就好了。论,此子年纪不大,阅历却好似非常丰富,对局势有独到见解;论武,人家挎刀上马所向披靡。
"大将军,幽州从事,齐周田畴到了。"
闻听此言,好似久旱逢甘霖!
刘虞大喜过望,疾声道:"快叫他们进来!"
片刻后,当齐周田畴这两个年轻人意气风发,傲然而入时,刘虞那股欣慰劲就别提了。在第二次坐镇幽州以后,他总有这样的想法,老一辈的时代是不是过去了?虽说自己的幕府中不乏程绪魏攸这样的人,但真正替他出谋划策,冲锋陷阵的,只有朱齐田这样的年轻人,说他们是幽州的中流砥柱也不为过。
"大将军!"齐周田畴长揖不起。
刘虞急忙起身,上前分别执住两位部下的手,一时竟不知语从何起。良久,他才频频点头道:"好,来得正好!快快快,坐坐坐!"
坐定之后,听说齐田二人把家眷抛在了后头,先行一步赶来,刘虞十分高兴。但一想到眼下的困局,立时笑容尽敛。
田畴是幕府中比较能体察刘虞心事的,见状问道:"大将军可是在为黑山贼而忧心?"
"子泰怎么知道?"
"来的路上,我们已经听说黑山贼肆虐赵郡。据说是张飞燕亲自领的军?"
刘虞无言颔首。
齐周闷了一阵,而后道:"看来飞燕是好了伤疤忘了疼。"当年范阳一役,张燕被打得大败而逃,他当时是范阳丞,所以有资格说这话。
"可惜子昂不在,否则,张飞燕敢如此嚣张?"田畴叹道。
"嘿,这话说得。人家就是趁冀州空虚之际兴风作浪。大将军,朱子昂几时回来?"
刘虞愁容满面:"关中之事,已无悬念。但大军要回行朝,恐怕最快也是六月的事了。"
"那,远水救不为了近火。行朝还有多少兵力?"
"两千,步军。"
"太少了,张飞燕可是号称十万。"
田畴此时问道:"冀州已无兵可调?"
刘虞苦笑:"再调,就只能抽空幽州边防了。"
那可不行,就不说防边的重任,公孙瓒这大半年来在右北平动作不断,传言说他的部队扩编了两倍以上。要再从幽州调兵,那就干脆让他作幽州牧得了。
齐周轻舞着羽扇,放下之际,沉声道:"大将军,没有别的办法了。许以高官重利,招抚飞燕。"
刘虞还以为他有什么良策,听罢后大摇其头:"他扔大军而来,兵锋抵近魏郡,怎会接受招抚?"
齐周笑了:"大将军,难不成就凭他张飞燕还想学董卓?"
"什么意思?"
"张燕从前只是个跑江湖的游侠,只因黄巾作乱,趁势而起。因为有些手段,所以被推为黑山总帅。但归根到底,他就是个匪首。所以,他最近四出攻伐,除了劫掠之外,无非就是向行朝彰显他的存在。"
"他是绝没有董卓那样的胆子。而且想必他也清楚行朝的空虚只是暂时的,朱将军用不了多久就会回来,到时候,他就是北军下一个目标。而且据我所知,黑山中的日子也不好过,之前大大小小几十路贼兵,后来逼不得已,分出一部来往河东发展。叫什么来着?"
"白波贼。"田畴道。
"对,白波。综上所述,张飞燕很有可能会接受招抚。所以,大将军最好尽快派人去跟他谈。"
刘虞质疑道:"万一他提出非分之求..."
"谈不拢也没关系,拖,能拖多久拖多久。最好是拖到北军班师回朝为止。"
刘虞一时不语,但仔细一想,左右也无计可施,试一试又何妨?一念至此,便道:"罢,就从士安之议,待我与袁太傅商议之后,便派人北上。"
"与袁太傅商议?"齐周怔了一怔。大将军不是位在三公之上么?跟他商量得着?"在洛阳时,袁太傅就与何进同录尚书事,这事总得叫他知情。你们不知道,他前些日子提出让天子到南边去避祸,我没有表态。若这事背着他,成功还好,万一失败,我拿什么话跟他说?"(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