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四十五章 回美国(下) (2/2)
三四小说网 www.34txt.com,来自未来的导演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是这种哀求的语气了。作为一个二世为人的年轻人,他自然明白生活不易。不,应该说活着都是一件不容易的事情。
看看面前的白人记者,他是如此的年轻,可能刚刚毕业。能进入《华盛顿邮报》,说明他在大学时候至少也是品学兼优的好学生,外加社会活动的积极分子;可就是这样的人,却放下了尊严,用一种曲意逢迎来谋求一个采访机会。这算是一种悲哀吗?苏颉认为已经不算了。当从前的悲哀变成一种常态,也就是无所谓继续悲哀下去了。
苏颉瞧一眼玛丽,在从女孩目光里得到首肯过后,很自然的点了点头。
“好的,没问题,我可以接受你的采访。”他指着不远处的机场咖啡厅,“就在哪儿吧,喝杯咖啡。你一夜没休息吧,眼眶上都有两个黑眼圈。”
吉尔没想到苏颉如此平易近人,羞涩的摸着后脑,傻笑起来。
三人移步到咖啡厅,分主次坐下。苏颉和玛丽坐在一边,吉尔坐在另一边。一上来,两边就有种泾渭分明的气氛。
“三杯咖啡。”苏颉自作主张的帮玛丽和吉尔点了咖啡。在他看来咖啡是一种对身体无益且口味不佳的饮品,但却是消磨时间的良好饮品。先苦后甜的味道能自然而然的让人忘记时间的流逝,这正是现代人所需要的东西。
年轻貌美的女侍者很快端上了咖啡,临走时还不忘朝苏颉抛了两个媚眼,苏颉则对此报以微笑。
“德性!”玛丽说。
男人在很多时候要学会忽视身边的意见,苏颉正好精于此道。在毫无礼貌的汤匙碰撞咖啡杯杯壁的声响中,采访开始。
提问的自然是吉尔这个《华盛顿邮报》的新手记者。
“第一个问题,我想请问你,拍摄《朱诺》的诱因是什么?”
这个问题中规中矩,自己也在苏颉的考虑范围中,他笑了笑,很自然的回答:“其实没什么好规避的,大家知道我和拉里-贝尔的那场赌约,为了赌约我被迫参加纽约之星的评选。其实那个时候我正忙着《公主日记》的拍摄,根本就想不出什么好的点子。一位女性朋友邀请去我逛公园,在公园里看见一个画师和他可爱的孙女,从那里得到了《朱诺》的灵感。”
一开始吉尔有些紧张,但很快就进入了采访状态。他表现出了记者所必备的冷静、客观与睿智。
“原来是这么简单的原因,能够透露给予你这个绝妙点子的女性朋友的身份吗?”
苏颉摇了摇头,“我就知道你会这样问,媒体就是一群爱寻根刨底的人,特别是在绯闻了。”他停了停,继续说:“其实也没有什么不能说的。肯定不是你想象中的那个女孩。”
“不是安妮-海瑟薇吗?”
“当然不是,如果是她我会直接说出名字的。其实这个女性朋友也参加了《朱诺》的演出,米莎-巴顿,在《朱诺》中饰演《朱诺》的朋友莉亚,那是一个非常漂亮,也非常有演戏天赋的女孩。”
吉尔点了点头:“我想起这个名字了,她在纽约的百老汇很有名。”
“对,就是她。”苏颉说,“她是如此特别的一个女孩,感谢她,如果没有她就没有朱诺。”
第一个问题算是结束了,一切看起来波澜不惊。但无论是苏颉还是吉尔,甚至旁观的玛丽都明白,这不过是刚刚开始而已,算是大家的相互试探。
苏颉品茗了一口咖啡,味道差极了。当然,你永远也不要指望机场有什么好东西,那都是在街面上混不下去的手艺。
苏颉放下咖啡,自然的说道:“到下一个问题了。”
吉尔点了点头,牢牢抓住了苏颉的视线。他秉承一个优秀记者的良好品质,眼睛从不离开被采访人的目光。他妄图从那双清澈平静的眼睛里看出一丝波涛汹涌,但很可惜,似乎连波浪都没有。
“第二个问题,您应该明白《朱诺》的题材饱受争议,那为什么仍然将它作为剧本参加‘纽约之星’的评选,难道您就不害怕评委们会选择拉里-贝尔的《小城故事》,听说那也是一部水准之上的剧本。”
苏颉摇了摇头:“水准之上和优秀是两个感念,我做事情追求完美。事实上如果仅仅是追求水准之上,我根本就不会烦心,但我仍然选择了优秀。《朱诺》是当时我能想到的最完美的剧本,而且你别忘记了评委是马丁-斯科塞斯先生,我相信马丁会选择最优秀的。”
他停了停,双手一滩,摆出一个无奈的手势:“事件的发展虽然于我想的不同,可虽然经过一番波澜,但最后的结果是好的。我赢了就足以说明所有问题。”
“那影响呢?你当时考虑到这一点没有?”吉尔抓住这一点不放。他试图通过一个小点,破开苏颉的防御。
“我当时根本就没想到《朱诺》会引起这么大的争议。”苏颉微笑着回答,“如果事先想到,我可能会犹豫,但同时我也很幸运。如果当时我犹豫了,就没有现在优秀到无以复加的《朱诺》了。”
“这么说您不后悔?”
“当然,我曾经问过安妮的母亲,她非常能够理解朱诺的父母。我想父母都能够用最宽容的心去对待孩子不冷静所犯下的错误,这正是我信心的第一个源泉。还有第二个,我相信美国这个国家是宽容的。你看看,我是黄皮肤,你是白皮肤,还有那些在机场里走动的黑皮肤的,我们都生活在同一个国家,这充分说明的美国的立国之本:包容。”
“其实那是一场赌博,很开心我赢了。美国人民也赢了。”
吉尔点了点头,他认可了苏颉的话。其实吉尔并非纯种英裔,他的父亲身上就具备了巴西的血统,如果不算美国的包容的话,也许就没有吉尔这个人,也没有这次采访。
吉尔在笔记本上记上了这么一句:信心对于导演来说是尤为重要的。可有些人的信心是盲目而不切实际的乐观,但我在苏颉的身上看到的并非这种信心,而是一种经历过锤炼与沉淀过后的冷静的信心,这一点至关重要。
圆珠笔触碰纸张,发出的“沙沙”声钻入苏颉的耳朵里。他知道吉尔在记录一些重要的话,可没有偷看。苏颉尊重一名记者的权利,不希望自己的干涉让采访变了味道。
其实机舱咖啡的味道与街面并没有什么区别。大抵是初入口的时候更苦,过一会儿则更甜。
“第三个问题了,记者先生。”苏颉提醒着吉尔。
吉尔停下笔,尴尬的笑了笑,继续问道:“第三个问题,您和《纽约时报》的金牌影评人打赌过《朱诺》的全美票房会过亿,在当时看来,这几乎是一件天方夜谭的事情。请允许我这样说,《朱诺》只是一部投资不过五百万的独立电影,历史上还没有独立电影能够票房过亿的,当时您看起来非常狂妄,但现在我们却发现《朱诺》过亿似乎是可能发生的事情,您对《朱诺》的最终票房有什么期待呢?”
“哈哈,你这个问题——”苏颉摇了摇头,很认真的回答:“其实那个时候我想当然了,全美票房过亿又怎么是简单的事情。就算现在我也没有十足的把握票房过亿。”
“可amc已经决定全力放映《朱诺》,这意味着在暑期档全美至少有5000块荧幕放映《朱诺》,很少有电影能够享受这样的待遇。”
苏颉笑出声来:“其实事情并非你想的这么乐观,5000块荧幕是很多,但别忘记放映时间是在五月十号开始,《朱诺》将面临着《木乃伊归来》,这并不是一件容易的挑战,我说的对吗?记者先生。”
是这种哀求的语气了。作为一个二世为人的年轻人,他自然明白生活不易。不,应该说活着都是一件不容易的事情。
看看面前的白人记者,他是如此的年轻,可能刚刚毕业。能进入《华盛顿邮报》,说明他在大学时候至少也是品学兼优的好学生,外加社会活动的积极分子;可就是这样的人,却放下了尊严,用一种曲意逢迎来谋求一个采访机会。这算是一种悲哀吗?苏颉认为已经不算了。当从前的悲哀变成一种常态,也就是无所谓继续悲哀下去了。
苏颉瞧一眼玛丽,在从女孩目光里得到首肯过后,很自然的点了点头。
“好的,没问题,我可以接受你的采访。”他指着不远处的机场咖啡厅,“就在哪儿吧,喝杯咖啡。你一夜没休息吧,眼眶上都有两个黑眼圈。”
吉尔没想到苏颉如此平易近人,羞涩的摸着后脑,傻笑起来。
三人移步到咖啡厅,分主次坐下。苏颉和玛丽坐在一边,吉尔坐在另一边。一上来,两边就有种泾渭分明的气氛。
“三杯咖啡。”苏颉自作主张的帮玛丽和吉尔点了咖啡。在他看来咖啡是一种对身体无益且口味不佳的饮品,但却是消磨时间的良好饮品。先苦后甜的味道能自然而然的让人忘记时间的流逝,这正是现代人所需要的东西。
年轻貌美的女侍者很快端上了咖啡,临走时还不忘朝苏颉抛了两个媚眼,苏颉则对此报以微笑。
“德性!”玛丽说。
男人在很多时候要学会忽视身边的意见,苏颉正好精于此道。在毫无礼貌的汤匙碰撞咖啡杯杯壁的声响中,采访开始。
提问的自然是吉尔这个《华盛顿邮报》的新手记者。
“第一个问题,我想请问你,拍摄《朱诺》的诱因是什么?”
这个问题中规中矩,自己也在苏颉的考虑范围中,他笑了笑,很自然的回答:“其实没什么好规避的,大家知道我和拉里-贝尔的那场赌约,为了赌约我被迫参加纽约之星的评选。其实那个时候我正忙着《公主日记》的拍摄,根本就想不出什么好的点子。一位女性朋友邀请去我逛公园,在公园里看见一个画师和他可爱的孙女,从那里得到了《朱诺》的灵感。”
一开始吉尔有些紧张,但很快就进入了采访状态。他表现出了记者所必备的冷静、客观与睿智。
“原来是这么简单的原因,能够透露给予你这个绝妙点子的女性朋友的身份吗?”
苏颉摇了摇头,“我就知道你会这样问,媒体就是一群爱寻根刨底的人,特别是在绯闻了。”他停了停,继续说:“其实也没有什么不能说的。肯定不是你想象中的那个女孩。”
“不是安妮-海瑟薇吗?”
“当然不是,如果是她我会直接说出名字的。其实这个女性朋友也参加了《朱诺》的演出,米莎-巴顿,在《朱诺》中饰演《朱诺》的朋友莉亚,那是一个非常漂亮,也非常有演戏天赋的女孩。”
吉尔点了点头:“我想起这个名字了,她在纽约的百老汇很有名。”
“对,就是她。”苏颉说,“她是如此特别的一个女孩,感谢她,如果没有她就没有朱诺。”
第一个问题算是结束了,一切看起来波澜不惊。但无论是苏颉还是吉尔,甚至旁观的玛丽都明白,这不过是刚刚开始而已,算是大家的相互试探。
苏颉品茗了一口咖啡,味道差极了。当然,你永远也不要指望机场有什么好东西,那都是在街面上混不下去的手艺。
苏颉放下咖啡,自然的说道:“到下一个问题了。”
吉尔点了点头,牢牢抓住了苏颉的视线。他秉承一个优秀记者的良好品质,眼睛从不离开被采访人的目光。他妄图从那双清澈平静的眼睛里看出一丝波涛汹涌,但很可惜,似乎连波浪都没有。
“第二个问题,您应该明白《朱诺》的题材饱受争议,那为什么仍然将它作为剧本参加‘纽约之星’的评选,难道您就不害怕评委们会选择拉里-贝尔的《小城故事》,听说那也是一部水准之上的剧本。”
苏颉摇了摇头:“水准之上和优秀是两个感念,我做事情追求完美。事实上如果仅仅是追求水准之上,我根本就不会烦心,但我仍然选择了优秀。《朱诺》是当时我能想到的最完美的剧本,而且你别忘记了评委是马丁-斯科塞斯先生,我相信马丁会选择最优秀的。”
他停了停,双手一滩,摆出一个无奈的手势:“事件的发展虽然于我想的不同,可虽然经过一番波澜,但最后的结果是好的。我赢了就足以说明所有问题。”
“那影响呢?你当时考虑到这一点没有?”吉尔抓住这一点不放。他试图通过一个小点,破开苏颉的防御。
“我当时根本就没想到《朱诺》会引起这么大的争议。”苏颉微笑着回答,“如果事先想到,我可能会犹豫,但同时我也很幸运。如果当时我犹豫了,就没有现在优秀到无以复加的《朱诺》了。”
“这么说您不后悔?”
“当然,我曾经问过安妮的母亲,她非常能够理解朱诺的父母。我想父母都能够用最宽容的心去对待孩子不冷静所犯下的错误,这正是我信心的第一个源泉。还有第二个,我相信美国这个国家是宽容的。你看看,我是黄皮肤,你是白皮肤,还有那些在机场里走动的黑皮肤的,我们都生活在同一个国家,这充分说明的美国的立国之本:包容。”
“其实那是一场赌博,很开心我赢了。美国人民也赢了。”
吉尔点了点头,他认可了苏颉的话。其实吉尔并非纯种英裔,他的父亲身上就具备了巴西的血统,如果不算美国的包容的话,也许就没有吉尔这个人,也没有这次采访。
吉尔在笔记本上记上了这么一句:信心对于导演来说是尤为重要的。可有些人的信心是盲目而不切实际的乐观,但我在苏颉的身上看到的并非这种信心,而是一种经历过锤炼与沉淀过后的冷静的信心,这一点至关重要。
圆珠笔触碰纸张,发出的“沙沙”声钻入苏颉的耳朵里。他知道吉尔在记录一些重要的话,可没有偷看。苏颉尊重一名记者的权利,不希望自己的干涉让采访变了味道。
其实机舱咖啡的味道与街面并没有什么区别。大抵是初入口的时候更苦,过一会儿则更甜。
“第三个问题了,记者先生。”苏颉提醒着吉尔。
吉尔停下笔,尴尬的笑了笑,继续问道:“第三个问题,您和《纽约时报》的金牌影评人打赌过《朱诺》的全美票房会过亿,在当时看来,这几乎是一件天方夜谭的事情。请允许我这样说,《朱诺》只是一部投资不过五百万的独立电影,历史上还没有独立电影能够票房过亿的,当时您看起来非常狂妄,但现在我们却发现《朱诺》过亿似乎是可能发生的事情,您对《朱诺》的最终票房有什么期待呢?”
“哈哈,你这个问题——”苏颉摇了摇头,很认真的回答:“其实那个时候我想当然了,全美票房过亿又怎么是简单的事情。就算现在我也没有十足的把握票房过亿。”
“可amc已经决定全力放映《朱诺》,这意味着在暑期档全美至少有5000块荧幕放映《朱诺》,很少有电影能够享受这样的待遇。”
苏颉笑出声来:“其实事情并非你想的这么乐观,5000块荧幕是很多,但别忘记放映时间是在五月十号开始,《朱诺》将面临着《木乃伊归来》,这并不是一件容易的挑战,我说的对吗?记者先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