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零二章科举揽人才 (1/2)
三四小说网 www.34txt.com,重生西晋当太子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相比于军改的悄无声息,大晋朝第一届科举引起的轰动绝对是超出任何人想象。一时之间,具有“zi you报名,不论出身,仅凭才选”特色的科举像春风一样拂过整个晋朝大地,让天下庶民寒门子弟欢欣鼓舞。
纷纷背起行囊,呼朋唤友结伴朝洛阳而来。而其中一名年约四十的中年人得知科举的消息后,大喜过望。此人就是来自江东的大才陶侃。陶侃此时已经寓居洛阳多年,他在元康六年抵达洛阳,到了今年已有三年时间。
然而他出身寒门,再加上来自被北方世家大族排斥的江东,更让他不可能融入到洛阳权贵当中。刚到洛阳时他靠着厚脸皮得到侍中张华的举荐,才得以被授以郎中。
郎中就是有资格入选各类官职,但像陶侃这样的穷贱之士是根本挤不进那些显要的官位。最后朝廷“以侃寒官,召为舍人。”估计也就是相当于现在机关内的文书一样的职务,负责处理一些简单的文件。
陶侃虽然得到一介官职,但他的出身,以及与汉人不同的相貌(陶侃的相貌与汉人有所不同,因此曾被人骂为“溪狗”史书上也说他“俗异诸华”可见,他是少数民族。),依然为洛阳的达官贵人所轻视。
有一次,他与同州里的豫章国郎中令杨晫同车去见中书郎南人顾荣。途中与吏部郎温雅相遇。温雅问杨晫:“奈何与小人同载?”
名士乐广欲会荆扬士人,有人推荐陶侃,竟然也遭到非议。陶侃在洛阳呆了两三年,但前途依然渺茫得很。在这期间,西晋的宫廷内乱愈演愈烈。
公元299年,元康九年,太子司马遹设计诛杀赵王以及贾后,成为晋朝实际上的掌权者,一时间声势大涨。但聪慧如陶侃者却早已察觉到晋朝的动乱将很快就由宫廷内发展到宫廷外。
将来京都洛阳内外恐成为诸王军队与太子冲突、争夺之地。在这种情况下,寓居洛阳的江东士族纷纷返家避乱。此时陶侃已经认识到,在洛阳的这种门阀政治下,他是难于出人头地的。
又因受到江东士族纷纷返回家乡气氛的影响,他也准备南下了。适经朋友推荐,他得补任武冈县令。武冈是荆州南部的一个县。就在陶侃打点行装,准备上路的时候,太子推出的科举制一下子吸引了他的注意。
这时的陶侃已经四十多岁。他想起自己奋斗经营多年,竟然只落得到距政治中心远而又远的小县当县令的地步,其心情可想而知。
因此,当太子提出,不论出身,只以才干选拔人才时,他心动了。陶侃相信自己是有才华的,他觉得自己应该到更大的舞台上去施展才华。就像祖逖、张宾、李特等人一样,若是被太子看中,就不愁没有机会展现自己的才能。
最后陶侃拒绝了县令之位,准备留下来参加朝廷举办的科举!
元康九年四月,春满花开之时,太子提出的第一届科举正式开考,此次题目全都由司马遹亲自选定,注重考察众人的实际才能。而且由于没有教材,也没有经验,一切只能按照司马遹的猜想进行。
因此晋朝第一次科举基本上采用的是策论的形式,共分两场,第一场主要考儒家、道家等各种典籍,是用来区分读书人与普通人。由于科举制过于吸引人,再加上司马遹特意吩咐报名时不限身份出身,导致许多买卖人、匠人、失意士兵都想参加试试手气。
因此,司马遹不得不通过一场初试,将某些人筛选掉。不过,初试比较简单,只要你认真读个几年书都能通过。陶侃也顺利通过了初试,接下来就要复试,这部分的题目就比较难了,全是策论题。
陶侃拿到题目一看,皱了下眉头,倒不是太子出的题目难倒了他,而是他从中看出了司马遹与改革朝廷弊政的雄心。因为第一道题目就是:两汉、曹魏开国用人论,直指朝廷用人的弊端。
陶侃自己就深受九品中正制的毒害,因此这个题目十分对他的胃口,只见他稍稍一思考,就下笔如有神。
司马遹走进来的时候,众位士子正在奋笔疾书。他打眼看了一下,其中一相貌奇特的中年人吸引了他注意。因为此人不但相貌奇特,而且气质不凡,一看就不是个简单的家伙。
监考官张华,看到太子盯着陶侃一直看,以为太子像他人那样嫌弃陶侃的容貌,就附耳小声道:“殿下此人姓陶名侃,江东鄱阳人,原是朝廷补授的县令,可他拒绝赴任,坚决要求参... -->>
相比于军改的悄无声息,大晋朝第一届科举引起的轰动绝对是超出任何人想象。一时之间,具有“zi you报名,不论出身,仅凭才选”特色的科举像春风一样拂过整个晋朝大地,让天下庶民寒门子弟欢欣鼓舞。
纷纷背起行囊,呼朋唤友结伴朝洛阳而来。而其中一名年约四十的中年人得知科举的消息后,大喜过望。此人就是来自江东的大才陶侃。陶侃此时已经寓居洛阳多年,他在元康六年抵达洛阳,到了今年已有三年时间。
然而他出身寒门,再加上来自被北方世家大族排斥的江东,更让他不可能融入到洛阳权贵当中。刚到洛阳时他靠着厚脸皮得到侍中张华的举荐,才得以被授以郎中。
郎中就是有资格入选各类官职,但像陶侃这样的穷贱之士是根本挤不进那些显要的官位。最后朝廷“以侃寒官,召为舍人。”估计也就是相当于现在机关内的文书一样的职务,负责处理一些简单的文件。
陶侃虽然得到一介官职,但他的出身,以及与汉人不同的相貌(陶侃的相貌与汉人有所不同,因此曾被人骂为“溪狗”史书上也说他“俗异诸华”可见,他是少数民族。),依然为洛阳的达官贵人所轻视。
有一次,他与同州里的豫章国郎中令杨晫同车去见中书郎南人顾荣。途中与吏部郎温雅相遇。温雅问杨晫:“奈何与小人同载?”
名士乐广欲会荆扬士人,有人推荐陶侃,竟然也遭到非议。陶侃在洛阳呆了两三年,但前途依然渺茫得很。在这期间,西晋的宫廷内乱愈演愈烈。
公元299年,元康九年,太子司马遹设计诛杀赵王以及贾后,成为晋朝实际上的掌权者,一时间声势大涨。但聪慧如陶侃者却早已察觉到晋朝的动乱将很快就由宫廷内发展到宫廷外。
将来京都洛阳内外恐成为诸王军队与太子冲突、争夺之地。在这种情况下,寓居洛阳的江东士族纷纷返家避乱。此时陶侃已经认识到,在洛阳的这种门阀政治下,他是难于出人头地的。
又因受到江东士族纷纷返回家乡气氛的影响,他也准备南下了。适经朋友推荐,他得补任武冈县令。武冈是荆州南部的一个县。就在陶侃打点行装,准备上路的时候,太子推出的科举制一下子吸引了他的注意。
这时的陶侃已经四十多岁。他想起自己奋斗经营多年,竟然只落得到距政治中心远而又远的小县当县令的地步,其心情可想而知。
因此,当太子提出,不论出身,只以才干选拔人才时,他心动了。陶侃相信自己是有才华的,他觉得自己应该到更大的舞台上去施展才华。就像祖逖、张宾、李特等人一样,若是被太子看中,就不愁没有机会展现自己的才能。
最后陶侃拒绝了县令之位,准备留下来参加朝廷举办的科举!
元康九年四月,春满花开之时,太子提出的第一届科举正式开考,此次题目全都由司马遹亲自选定,注重考察众人的实际才能。而且由于没有教材,也没有经验,一切只能按照司马遹的猜想进行。
因此晋朝第一次科举基本上采用的是策论的形式,共分两场,第一场主要考儒家、道家等各种典籍,是用来区分读书人与普通人。由于科举制过于吸引人,再加上司马遹特意吩咐报名时不限身份出身,导致许多买卖人、匠人、失意士兵都想参加试试手气。
因此,司马遹不得不通过一场初试,将某些人筛选掉。不过,初试比较简单,只要你认真读个几年书都能通过。陶侃也顺利通过了初试,接下来就要复试,这部分的题目就比较难了,全是策论题。
陶侃拿到题目一看,皱了下眉头,倒不是太子出的题目难倒了他,而是他从中看出了司马遹与改革朝廷弊政的雄心。因为第一道题目就是:两汉、曹魏开国用人论,直指朝廷用人的弊端。
陶侃自己就深受九品中正制的毒害,因此这个题目十分对他的胃口,只见他稍稍一思考,就下笔如有神。
司马遹走进来的时候,众位士子正在奋笔疾书。他打眼看了一下,其中一相貌奇特的中年人吸引了他注意。因为此人不但相貌奇特,而且气质不凡,一看就不是个简单的家伙。
监考官张华,看到太子盯着陶侃一直看,以为太子像他人那样嫌弃陶侃的容貌,就附耳小声道:“殿下此人姓陶名侃,江东鄱阳人,原是朝廷补授的县令,可他拒绝赴任,坚决要求参...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