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四小说网 www.34txt.com,穿越到刘辩的三国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萧延嗣驻足观看,只见前面一个篱笆小院里走出一个中年男子,约莫四十多岁,身量高大,瘦削挺直,面容清瞿,双目炯炯有神,全身上下装饰一新,峨冠博带,端端然有名士风范。
陈群,徐庶和郭嘉忙上前拜见:“学生见过水镜先生。”
萧延嗣吃了一惊,水镜先生司马徽司马德操竟然这么年轻,按照三国演义所述,不应该是一个垂垂老矣的老怪物吗,转念一想,书上水镜先生出场是在公元207年,也就是在18年后,现在将近五十岁,到那时将近七十岁,也说得过去。还有听他口气,和以前的自己交往颇深。
萧延嗣便执弟子礼道:“延嗣见过司马先生,素闻司马先生清静淡雅处世却有知人之鉴,因而被世人称之‘水镜先生’。今日一观司马先生之弟子,便知司马先生之贤能,远比那月旦评之许劭。萧延嗣被朝廷命为平北将军兼豫州刺史,豫州经黄巾贼肆虐多年,百废待兴,甚缺人才,不知司马先生可愿为我推荐天下贤才,萧延嗣希望麾下贤才多多益善。”
司马徽轻轻一笑,便让人如沐春风:“将军说笑了,‘水镜先生’之号只是我襄阳好友庞德公所赠,尚未传遍士林,将军已然知晓,我甚是佩服将军之洞察微末。论起识人之能,我远不如庞德公,亦远不如许劭,更远不如将军。元直出身寒门,以侠犯禁,素为士林所轻,而将军却青眼之;奉孝亦出身庶族,放浪形骸,素有浪子之名,亦为士林所轻,将军亦看重之,我与此二子,亦师亦友,与之交往一年有余,朝夕相处,方知其能,而将军不过见过区区一面,就知其人贤能。司马徽遍看天下群英,无人有此识人之能,将军之识人眼光,堪称时之伯乐。”
萧延嗣却不为司马徽这番赞扬所动,这司马徽是史上有名的好好先生,从来都是说人好话不说任何批评意见,他的赞扬看似含金量并不高,再者萧延嗣知道自己这识人之能是从何而来,说白了真是不值一钱。
不等萧延嗣自谦,郭嘉想增强萧延嗣在司马徽这边的好印象,便补充道:“郭嘉素闻延嗣有一个大汉贤才册,不知那贤才册上可有我相熟之人?”言下之意,便让萧延嗣说出更多的人名,让这识人之能得到司马徽进一步鉴定,从此之后,萧延嗣伯乐美誉更传扬四海,更有利于萧延嗣征召人才。
萧延嗣恍然想起一件事情,史上记载,庞统年十八岁时,以庞德公之侄的身份,前去拜见司马徽,二人交谈一番,十分投机,最后司马徽盛赞:“你真是个有才德的人,应当称作江南第一名士”,自此庞统的声名大显于世。由此可见,司马徽如果真心实意地赞扬一个人,他的话跟许劭的月旦评一样有效。
萧延嗣也想扬名于世,在这个年头,不管是出身于世家大族还是寒门庶族,只要著名于世,自然就会有慕名而投得贤才。更何况自己作为主公的有“识人之能”,这样一个评语便能为自己多招揽很多人才,像袁绍、刘表便有此名声,所以很多贤才投奔,只可惜他们二人知人之能却囿于门第之见而不见用,导致许多人才极端失望而离开,如郭嘉离开袁绍,如甘宁离开刘表,他们的毛病,萧延嗣完全木有。
想到这里,萧延嗣便让陈琳把那张纸拿出来,递给司马徽。司马徽细细看了一遍,有些人他不熟悉,有些人是他知道有大才却不为世人所知的,看完后,司马徽的眼睛仔细地上下扫视了一遍萧延嗣,他之前赞扬萧延嗣有识人之能,虽出于真心,也有那种‘君子所见略同’的自诩之意,但这次看遍贤才册后,他只能说:“延嗣识人之能,吾实远不如矣。吾齿长将军二十余年,看遍本朝近数十年间权贵之兴衰,朝中权臣如窦宪、梁冀、窦武、何进之辈,虽权倾朝野,却无有慧眼识人,庸才围绕之,贤才不得进。将军若是能重用这册上贤才,必能建一番不朽功业,不输卫青、霍光之辈。”
说的是挺准的,但听起来却很是不妥,站立在萧延嗣身后的典韦便暴跳如雷,想出手制止司马徽胡说八道,萧延嗣忙把他喝止住。
司马徽再次细细观看了一下萧延嗣整体,脸色愈发凝重,最后字斟句酌地说道:“昔日吾曾观得曹操曹孟德之相貌,虽然姿短貌陋,却有雄霸之气,有澄清宇内、匡扶社稷之运。今日吾观将军之相貌,英俊远胜孟德自不必提,轩昂之气更甚,澄清宇内、匡扶社稷之运更远在孟德之上。许子将(许劭)曾评曹孟德为‘治世之能臣,乱世之奸雄’,以吾看之,他不过是将军面前一块石头而已。”其实司马徽看得出萧延嗣有隐隐有无法言明的气息,却不敢明言。
郭嘉急问:“‘一块石头’,先生何意?”
司马徽微微一笑道:“是绊脚石,就一脚踢开;是垫脚石,就踩上去。”
... -->>
萧延嗣驻足观看,只见前面一个篱笆小院里走出一个中年男子,约莫四十多岁,身量高大,瘦削挺直,面容清瞿,双目炯炯有神,全身上下装饰一新,峨冠博带,端端然有名士风范。
陈群,徐庶和郭嘉忙上前拜见:“学生见过水镜先生。”
萧延嗣吃了一惊,水镜先生司马徽司马德操竟然这么年轻,按照三国演义所述,不应该是一个垂垂老矣的老怪物吗,转念一想,书上水镜先生出场是在公元207年,也就是在18年后,现在将近五十岁,到那时将近七十岁,也说得过去。还有听他口气,和以前的自己交往颇深。
萧延嗣便执弟子礼道:“延嗣见过司马先生,素闻司马先生清静淡雅处世却有知人之鉴,因而被世人称之‘水镜先生’。今日一观司马先生之弟子,便知司马先生之贤能,远比那月旦评之许劭。萧延嗣被朝廷命为平北将军兼豫州刺史,豫州经黄巾贼肆虐多年,百废待兴,甚缺人才,不知司马先生可愿为我推荐天下贤才,萧延嗣希望麾下贤才多多益善。”
司马徽轻轻一笑,便让人如沐春风:“将军说笑了,‘水镜先生’之号只是我襄阳好友庞德公所赠,尚未传遍士林,将军已然知晓,我甚是佩服将军之洞察微末。论起识人之能,我远不如庞德公,亦远不如许劭,更远不如将军。元直出身寒门,以侠犯禁,素为士林所轻,而将军却青眼之;奉孝亦出身庶族,放浪形骸,素有浪子之名,亦为士林所轻,将军亦看重之,我与此二子,亦师亦友,与之交往一年有余,朝夕相处,方知其能,而将军不过见过区区一面,就知其人贤能。司马徽遍看天下群英,无人有此识人之能,将军之识人眼光,堪称时之伯乐。”
萧延嗣却不为司马徽这番赞扬所动,这司马徽是史上有名的好好先生,从来都是说人好话不说任何批评意见,他的赞扬看似含金量并不高,再者萧延嗣知道自己这识人之能是从何而来,说白了真是不值一钱。
不等萧延嗣自谦,郭嘉想增强萧延嗣在司马徽这边的好印象,便补充道:“郭嘉素闻延嗣有一个大汉贤才册,不知那贤才册上可有我相熟之人?”言下之意,便让萧延嗣说出更多的人名,让这识人之能得到司马徽进一步鉴定,从此之后,萧延嗣伯乐美誉更传扬四海,更有利于萧延嗣征召人才。
萧延嗣恍然想起一件事情,史上记载,庞统年十八岁时,以庞德公之侄的身份,前去拜见司马徽,二人交谈一番,十分投机,最后司马徽盛赞:“你真是个有才德的人,应当称作江南第一名士”,自此庞统的声名大显于世。由此可见,司马徽如果真心实意地赞扬一个人,他的话跟许劭的月旦评一样有效。
萧延嗣也想扬名于世,在这个年头,不管是出身于世家大族还是寒门庶族,只要著名于世,自然就会有慕名而投得贤才。更何况自己作为主公的有“识人之能”,这样一个评语便能为自己多招揽很多人才,像袁绍、刘表便有此名声,所以很多贤才投奔,只可惜他们二人知人之能却囿于门第之见而不见用,导致许多人才极端失望而离开,如郭嘉离开袁绍,如甘宁离开刘表,他们的毛病,萧延嗣完全木有。
想到这里,萧延嗣便让陈琳把那张纸拿出来,递给司马徽。司马徽细细看了一遍,有些人他不熟悉,有些人是他知道有大才却不为世人所知的,看完后,司马徽的眼睛仔细地上下扫视了一遍萧延嗣,他之前赞扬萧延嗣有识人之能,虽出于真心,也有那种‘君子所见略同’的自诩之意,但这次看遍贤才册后,他只能说:“延嗣识人之能,吾实远不如矣。吾齿长将军二十余年,看遍本朝近数十年间权贵之兴衰,朝中权臣如窦宪、梁冀、窦武、何进之辈,虽权倾朝野,却无有慧眼识人,庸才围绕之,贤才不得进。将军若是能重用这册上贤才,必能建一番不朽功业,不输卫青、霍光之辈。”
说的是挺准的,但听起来却很是不妥,站立在萧延嗣身后的典韦便暴跳如雷,想出手制止司马徽胡说八道,萧延嗣忙把他喝止住。
司马徽再次细细观看了一下萧延嗣整体,脸色愈发凝重,最后字斟句酌地说道:“昔日吾曾观得曹操曹孟德之相貌,虽然姿短貌陋,却有雄霸之气,有澄清宇内、匡扶社稷之运。今日吾观将军之相貌,英俊远胜孟德自不必提,轩昂之气更甚,澄清宇内、匡扶社稷之运更远在孟德之上。许子将(许劭)曾评曹孟德为‘治世之能臣,乱世之奸雄’,以吾看之,他不过是将军面前一块石头而已。”其实司马徽看得出萧延嗣有隐隐有无法言明的气息,却不敢明言。
郭嘉急问:“‘一块石头’,先生何意?”
司马徽微微一笑道:“是绊脚石,就一脚踢开;是垫脚石,就踩上去。”
...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