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河曾从这里流过 (2/2)
三四小说网 www.34txt.com,从零诗社之紫扁豆文集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地的名称)里埋着宝。说是有个老汉锄地,发现地里长出了一株高粱,高大异常,有个江湖术士路过看出了玄机,就告诉老汉千万别砍这根高粱,等一百天后再砍,到时会给老汉一大笔财宝。老人将信将疑,等了三个月眼看高粱要熟透,等不及了,老人就把高粱砍了。在扛着高粱回家的途中,老人经过马鞍地,忽然地上开了一道大门,里面金光闪闪,好奇的老汉走了进去,他见到一盏油灯半明半暗地燃着,拨了拨灯芯,油灯亮了。老汉借灯光发现,这一大屋子全部是金银财宝,其中有好几个金子做的小马驹,老人顺手捡了一个金元宝放在怀中,出了宝库大门,兴奋的跑回了家,自那之后却再也找不到金库的大门了。晚上睡觉,一个白胡子老头飘然入梦中,他告诉老汉,高粱是打开金库的钥匙,只因时日不足,它仅能打开库门一次。老汉本来享受不到上苍的馈赠,因老汉拨了拨油灯,作为奖励,赠他一个金元宝。虽然金库大门人们再也找不到了,但是每当人们赶着大车到附近的时候,总感觉大车“咣当”一下,像轧到了门槛上,人们说这就是金库门的金门槛。
老人们还说,宝库里面的金马驹曾跑出来过。有人曾牵牛到马鞍地的井上饮牛,打出一桶水,一个小马驹就把水喝干,再打再喝干。饮牛人生气了,一扁担打了过去,扁担打在了小马驹的耳朵上,马驹跑了,饮牛人却从地上发现了半个金耳朵。
还有很多关于马鞍地的传说,金马、金高粱、金元宝、金门槛,都说马鞍地里埋藏了大量的金银财宝。虽说是民间传说,但这并不完全是空穴来风,马鞍地上,青砖老瓦随处可见,更重要的是从古到今,常听人们说,有人在此捡到铜钱、铜剑、银簪子等物,这一切都显示出马鞍地的不平常。通过诸多的传说人们把马鞍地神话,体现出了人们对过往繁荣的遐想,对先民的崇敬。
满屋财宝只取一锭金,金马驹子虽大,只求一耳,高粱熟了就得收,马驹子喝水太贪,就得挨打,这从另一个侧面不也反应出了民风之勤劳和淳朴吗?黄河给中华民族留下的基因又何止勤劳与淳朴?
“风在吼,马在叫,黄河在咆哮”一曲保卫黄河激励了多少中华儿女抛头颅、洒热血挽民族于危亡之际。黄骅市是一座以抗日英烈名字命名的城市,在那段峥嵘岁月里,在这曾经的黄河古道边,涌现出了杨洪恩、姜思民诸多铮铮铁血男儿,他们在此建立抗日根据地,在这里战斗,在这里牺牲。
由马鞍地向南二三华里,在杨庄与齐庄之间的开阔地带就是他们当年奋勇杀敌战场。一九四一年八月,八路军一一五师教导六旅十六团和新海县(黄骅市旧称)大队在此设伏,毙日军五十余人,伪军二百余人,缴获甚多,使八路军的装备得到很大补充,且巩固了新建立的根据地。在波澜壮阔的抗战史上这可能是微不足道的一役,但正是这些微不足道的音符,一个个铿锵有力、掷地有声的聚集在一起,才奏响了黄河大合唱这民族的最强音!我们不能忘记,马鞍地也不曾忘记,因为那是黄河留给我们的基因。
站在海丰镇遗址之上,踩踏着尘封千年的历史,我低头沉思,马鞍地还有多少未解之谜?什么时候才能拂去它神秘的面纱?或许永远?由此远眺黄骅大港,随着京津冀一体化国家战略的实施正翘首于渤海之滨。一座城市或许本就应该如此,有多少厚重感就有多少未来,因为黄河曾经从这里流过!
地的名称)里埋着宝。说是有个老汉锄地,发现地里长出了一株高粱,高大异常,有个江湖术士路过看出了玄机,就告诉老汉千万别砍这根高粱,等一百天后再砍,到时会给老汉一大笔财宝。老人将信将疑,等了三个月眼看高粱要熟透,等不及了,老人就把高粱砍了。在扛着高粱回家的途中,老人经过马鞍地,忽然地上开了一道大门,里面金光闪闪,好奇的老汉走了进去,他见到一盏油灯半明半暗地燃着,拨了拨灯芯,油灯亮了。老汉借灯光发现,这一大屋子全部是金银财宝,其中有好几个金子做的小马驹,老人顺手捡了一个金元宝放在怀中,出了宝库大门,兴奋的跑回了家,自那之后却再也找不到金库的大门了。晚上睡觉,一个白胡子老头飘然入梦中,他告诉老汉,高粱是打开金库的钥匙,只因时日不足,它仅能打开库门一次。老汉本来享受不到上苍的馈赠,因老汉拨了拨油灯,作为奖励,赠他一个金元宝。虽然金库大门人们再也找不到了,但是每当人们赶着大车到附近的时候,总感觉大车“咣当”一下,像轧到了门槛上,人们说这就是金库门的金门槛。
老人们还说,宝库里面的金马驹曾跑出来过。有人曾牵牛到马鞍地的井上饮牛,打出一桶水,一个小马驹就把水喝干,再打再喝干。饮牛人生气了,一扁担打了过去,扁担打在了小马驹的耳朵上,马驹跑了,饮牛人却从地上发现了半个金耳朵。
还有很多关于马鞍地的传说,金马、金高粱、金元宝、金门槛,都说马鞍地里埋藏了大量的金银财宝。虽说是民间传说,但这并不完全是空穴来风,马鞍地上,青砖老瓦随处可见,更重要的是从古到今,常听人们说,有人在此捡到铜钱、铜剑、银簪子等物,这一切都显示出马鞍地的不平常。通过诸多的传说人们把马鞍地神话,体现出了人们对过往繁荣的遐想,对先民的崇敬。
满屋财宝只取一锭金,金马驹子虽大,只求一耳,高粱熟了就得收,马驹子喝水太贪,就得挨打,这从另一个侧面不也反应出了民风之勤劳和淳朴吗?黄河给中华民族留下的基因又何止勤劳与淳朴?
“风在吼,马在叫,黄河在咆哮”一曲保卫黄河激励了多少中华儿女抛头颅、洒热血挽民族于危亡之际。黄骅市是一座以抗日英烈名字命名的城市,在那段峥嵘岁月里,在这曾经的黄河古道边,涌现出了杨洪恩、姜思民诸多铮铮铁血男儿,他们在此建立抗日根据地,在这里战斗,在这里牺牲。
由马鞍地向南二三华里,在杨庄与齐庄之间的开阔地带就是他们当年奋勇杀敌战场。一九四一年八月,八路军一一五师教导六旅十六团和新海县(黄骅市旧称)大队在此设伏,毙日军五十余人,伪军二百余人,缴获甚多,使八路军的装备得到很大补充,且巩固了新建立的根据地。在波澜壮阔的抗战史上这可能是微不足道的一役,但正是这些微不足道的音符,一个个铿锵有力、掷地有声的聚集在一起,才奏响了黄河大合唱这民族的最强音!我们不能忘记,马鞍地也不曾忘记,因为那是黄河留给我们的基因。
站在海丰镇遗址之上,踩踏着尘封千年的历史,我低头沉思,马鞍地还有多少未解之谜?什么时候才能拂去它神秘的面纱?或许永远?由此远眺黄骅大港,随着京津冀一体化国家战略的实施正翘首于渤海之滨。一座城市或许本就应该如此,有多少厚重感就有多少未来,因为黄河曾经从这里流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