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四小说网 www.34txt.com,荒芜英雄路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排链式古墓,在新疆我们称为乌孙或塞
种墓。它们应当与斯基泰文化、汉代西域之乌孙国关系密切——那是我见过的亚洲
最靠东部的这种古墓。
第三天我们又发现了突厥石人雕像,按照以前大学里和考古队里的常识,这种
突厥石人很难在乌珠穆沁东头发现。
——考古学教科书就这样在两天之间过时了。然而我对于考古学的认识,从那
两天之后,才刚刚开始。
我敢说:在确实埋葬着成吉思汗的那个地方,正生活着像阿洛华哥哥那样的人。
他们不写书甚至不读书,但是他们熟知比书本更精确的细节。关键在于,学者们从
来没有住进他们的泥屋或毡房,从来没有真正平等地以他们为师。也许还可以容忍
我更尖锐的、但我自认为是更原初的质问:学者和学术难道就是如此吗?研究难道
是一种新的歧视吗?
尚有其三,在沉睡安息的成吉思汗陵被惊扰之前还有一些话该说。
无论起辇谷或成吉思汗陵在蒙古草原还是在六盘山——那里都是一种宗教性很
强的地域。
人人都知道藏族人的神鸟天葬,但很少有人知道蒙古人的葬法。至少在乌珠穆
沁牧区,蒙古牧人对于埋葬,多少是有些忌讳的。对于这种葬法,我为了尊重,从
来在作品中回避描写。比如拙作黑骏马中,主人公只是说:“自古以来,畜群
从不来这儿吃草,人家也不靠近这儿居住。”——这就是蒙古牧人(或一部分)的
天葬地。我从未进入过汗乌拉的天葬地;不进入,不言及——都是草原上无文的法
律。为的是对逝者尊重,为的是遵循一种道德。
人们也许对六盘山周边的住民——回民的葬俗更生疏。我出身于回族,近年来
一连6年参与着六盘山区哲合忍耶派回族的事业。 在六盘山周边,处处都有回族—
—伊斯兰教的圣徒墓。穷苦的回民们洗过宗教的沐浴之后,虔诚地到那些圣墓上诵
经悼念。我多次参加这样的活动。有时,随着一些年长的老人行走;路过一片坟园,
老人捧起两掌,为死者接“都哇尔”(祈愿);我注意到那是汉族墓,便问:“那
不是回民啊。”老人对我说:
——要为众亡人举念!
举念,这是一个不易解释的词汇。它很深沉,含意尽在两字之中。
这样,我想我可以结束这篇文章了。
诚然是,学术无国界,研究不签证。但是在考古队的铁铲上,究竟有没有一种
更高的道德呢?
蒙古草原由于它承载的文化的游牧性质,用一句考古学行话:草原上很难形成
文化层堆积。连续两千余年的北亚游牧文化,并没有如数地留存至今。我不能说,
游牧的蒙古人只有成吉思汗陵这一处国宝;但是,成吉思汗陵确是蒙古人和北亚游
牧民族拥有的最贵重的遗产,——若是匆匆挖了它,那么后世的蒙古孩子就用不着
学习考古学了。
“心比天高,身为下贱”也许是我们中国文人的固癖。但是对于蒙古高原的
那万顷牧草来说,我并不是一名第三者。我在那片草海中度过了自己的青春,而且
从那里获得了后日学术和文学的基础。听说了日本向成吉思汗陵伸手的消息之后,
我无法安宁。我感到那茫茫青草在向我摇曳,我感到无言的牧人们正在凝视着我。
明知日本富翁背后一定有数不清的蒙古人和中国人志愿当买办,我仍然决心再三挑
起这个话题。
成吉思汗陵寝应当由蒙古牧民的子弟自己去决定发掘与否。如果连这样的事情
也由有钱人说了算,那么人文科学便再无人道可言。
50年前,日本学者们在皇军的威风下进行了一系列考古活动;50年后,日本学
者们又在日元的威风下卷土重来了。一介书生之美,清贫文章之美,难道已毫无价
值了吗?
我相信,未来的某位蒙古学者——他曾经是一个牧羊小孩——会站出来为我作
证;这并不是狭隘的民族主义,这是一种学者的重要道德。
我没有钱,但我有笔,这就足够了。
我能够坦然地迎接草原神明的凝视了。
19911东京
排链式古墓,在新疆我们称为乌孙或塞
种墓。它们应当与斯基泰文化、汉代西域之乌孙国关系密切——那是我见过的亚洲
最靠东部的这种古墓。
第三天我们又发现了突厥石人雕像,按照以前大学里和考古队里的常识,这种
突厥石人很难在乌珠穆沁东头发现。
——考古学教科书就这样在两天之间过时了。然而我对于考古学的认识,从那
两天之后,才刚刚开始。
我敢说:在确实埋葬着成吉思汗的那个地方,正生活着像阿洛华哥哥那样的人。
他们不写书甚至不读书,但是他们熟知比书本更精确的细节。关键在于,学者们从
来没有住进他们的泥屋或毡房,从来没有真正平等地以他们为师。也许还可以容忍
我更尖锐的、但我自认为是更原初的质问:学者和学术难道就是如此吗?研究难道
是一种新的歧视吗?
尚有其三,在沉睡安息的成吉思汗陵被惊扰之前还有一些话该说。
无论起辇谷或成吉思汗陵在蒙古草原还是在六盘山——那里都是一种宗教性很
强的地域。
人人都知道藏族人的神鸟天葬,但很少有人知道蒙古人的葬法。至少在乌珠穆
沁牧区,蒙古牧人对于埋葬,多少是有些忌讳的。对于这种葬法,我为了尊重,从
来在作品中回避描写。比如拙作黑骏马中,主人公只是说:“自古以来,畜群
从不来这儿吃草,人家也不靠近这儿居住。”——这就是蒙古牧人(或一部分)的
天葬地。我从未进入过汗乌拉的天葬地;不进入,不言及——都是草原上无文的法
律。为的是对逝者尊重,为的是遵循一种道德。
人们也许对六盘山周边的住民——回民的葬俗更生疏。我出身于回族,近年来
一连6年参与着六盘山区哲合忍耶派回族的事业。 在六盘山周边,处处都有回族—
—伊斯兰教的圣徒墓。穷苦的回民们洗过宗教的沐浴之后,虔诚地到那些圣墓上诵
经悼念。我多次参加这样的活动。有时,随着一些年长的老人行走;路过一片坟园,
老人捧起两掌,为死者接“都哇尔”(祈愿);我注意到那是汉族墓,便问:“那
不是回民啊。”老人对我说:
——要为众亡人举念!
举念,这是一个不易解释的词汇。它很深沉,含意尽在两字之中。
这样,我想我可以结束这篇文章了。
诚然是,学术无国界,研究不签证。但是在考古队的铁铲上,究竟有没有一种
更高的道德呢?
蒙古草原由于它承载的文化的游牧性质,用一句考古学行话:草原上很难形成
文化层堆积。连续两千余年的北亚游牧文化,并没有如数地留存至今。我不能说,
游牧的蒙古人只有成吉思汗陵这一处国宝;但是,成吉思汗陵确是蒙古人和北亚游
牧民族拥有的最贵重的遗产,——若是匆匆挖了它,那么后世的蒙古孩子就用不着
学习考古学了。
“心比天高,身为下贱”也许是我们中国文人的固癖。但是对于蒙古高原的
那万顷牧草来说,我并不是一名第三者。我在那片草海中度过了自己的青春,而且
从那里获得了后日学术和文学的基础。听说了日本向成吉思汗陵伸手的消息之后,
我无法安宁。我感到那茫茫青草在向我摇曳,我感到无言的牧人们正在凝视着我。
明知日本富翁背后一定有数不清的蒙古人和中国人志愿当买办,我仍然决心再三挑
起这个话题。
成吉思汗陵寝应当由蒙古牧民的子弟自己去决定发掘与否。如果连这样的事情
也由有钱人说了算,那么人文科学便再无人道可言。
50年前,日本学者们在皇军的威风下进行了一系列考古活动;50年后,日本学
者们又在日元的威风下卷土重来了。一介书生之美,清贫文章之美,难道已毫无价
值了吗?
我相信,未来的某位蒙古学者——他曾经是一个牧羊小孩——会站出来为我作
证;这并不是狭隘的民族主义,这是一种学者的重要道德。
我没有钱,但我有笔,这就足够了。
我能够坦然地迎接草原神明的凝视了。
19911东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