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她的《天真时代》 (1/2)
三四小说网 www.34txt.com,天真时代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译序
19世纪末20世纪初是美国现实主义文学崛起与繁荣的时代,这期间美国文坛涌现出一大批优秀的现实主义小说家,如马克-吐温、威廉-迪恩、豪威尔斯、亨利-詹姆斯、西奥多-德莱赛、杰克-伦敦等。伊迪丝-华顿便是这一时期一位重要的女作家。
伊迪丝-华顿1862年出生于纽约一个富贵之家,幼年随父母旅居欧洲,11岁时回到美国。她在家庭教师指导下接受教育,自幼受欧洲文化的濡染。伊迪丝少年时代便酷爱文学,在父亲的图书室里阅读了大量古典文学名著,很早就开始写诗,以后又练习写短篇小说。1885年她与门当户对的波士顿绅士爱德华-华顿结婚。婚后一度中断了写作。但她的婚姻生活并不美满。她1907年移居法国,1913年与丈夫离婚,后定居巴黎,以全副精力投入创作。伊迪丝-华顿与旅居欧洲的亨利-詹姆斯交往甚密。亨利-詹姆斯对她的小说创作产生了深刻的影响。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伊迪丝积极投入社会救济活动,并因此获得法国政府颁发的荣誉勋章。
1899年,伊迪丝-华顿37岁时出版了第一部短篇小说集《高尚的嗜好》,从此她进入小说创作的丰收时期,几乎每年都有作品问世。1902年她发表的第一部长篇小说《抉择之谷》属历史题材,描写一位意大利贵族青年的经历与悲剧,从一个侧面反映了18世纪意大利的社会生活。1903年她出版的中篇小说《圣殿》没引起多大反响,但1905年她发表的《欢乐之家》却为她赢得了很高的声誉,使她真正进入美国优秀小说家的行列。小说以纽约上流社会为背景,描写一位家道中落的女子在追求理想婚姻的过程中受尽上流社会的奚落与排斥,最终被迫害致死的悲剧,具有一定的社会批判意义。1907年她发表的中篇小说《特莱梅夫人》与后来发表的《暗礁》(1912)和《乡土风俗》(1913)都以法国为背景,表现婚嫁法国的美国女性在两种文化与伦理传统冲突中所经历的矛盾与痛苦。1911年她发表的中篇小说《伊坦-弗洛美》一反华顿小说创作中一贯采用的上流社会背景,第一次直接地描绘下层社会的生活与复杂的感情世界。作品描写一位破产农场主与女佣的爱情悲剧,出版后反响强烈,被认为是华顿写得最好的悲剧故事,后来被改编为戏剧。1917年她发表的《夏》为其姊妹篇,表现出更直接的现实主义批判意识。华领反映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小说《马恩河》(1918)与《战地英雄》(1923)因给予战争过分的肯定而遭到评论界的批评。1920年她发表的《天真时代》是华顿战后最重要的长篇小说,代表了她小说创作的高峰,该书受到高度评价,1921年她获普利策小说奖。20年代以后,华顿进入创作的后期。这时期较重要的长篇小说《月亮的隐现》(1922)及中篇小说集《老纽约》(1924)反映了19世纪40—70年代纽约上流社会的生活。华顿另外还著有短篇小说集多部,文学论集《小说创作》(1925)和自传《回顾》(1934)。她1937年8月病逝于巴黎。
伊迪丝-华顿的小说题材广泛,她尤其以描写美国上流社会的世态风俗而见长。作家对美国南北战争引发的时代变迁与社会新旧价值的交替极为敏感,新兴资产阶级大刀阔斧地闯入保守衰败的贵族资产阶级的世袭领地,社会阶级结构与经济结构的迅速解体与重新组合,这些都在华顿的作品中得到了较充分的表现。她善于用隽永的语言和细密的文笔把事件、人物及人物的心理活动刻画得栩栩如生。由于她刻意追求细腻地展示人物的内心世界,被评论家誉为心理现实主义小说的代表。
《天真时代》的主要情节发生在19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的纽约上流社会。那是伊迪丝度过童年与青春的地方,她在那儿长大成人,进入社交界,订婚又解除婚约,最后嫁给波士顿的爱德华-华顿,并度过了婚后的最初几年。时隔40年后,作为小说家的她回顾养育过她也束缚过她的那个社会,她的感情是复杂的,既有亲切的眷恋,又有清醒的针砭。
作家把那个时代的纽约上流社会比作一个小小的金字塔,它又尖又滑,很难在上面取得立足之地。处在塔顶,真正有贵族血统的只有二三户人家:华盛顿广场的达戈内特祖上是正宗的郡中世家;范德卢顿先生是第一任荷兰总督的嫡孙,他家曾与法国和英国的几家贵族联姻;还有与德格拉斯伯爵联姻的拉宁一家。他们是上流社会的最高阶层,但显然已处于日薄西山的衰败阶段。上流社会的中坚力量是以明戈特家族、纽兰家族、奇弗斯家族为代表的名门望族,他们的祖辈都是来自英国或荷兰的富商,早年在殖民地发迹,成为有身份有地位的人物。比如纽兰-阿切尔的一位曾外祖父曾参与过独立宣言的签署,还有一位曾在华盛顿部下任将军。正如阿切尔太太所说的,“纽约从来就是个商业社会”,占支配地位的是这些殷实的富商。处于金字塔底部的是富有却不显贵的人们,他们多数是内战之后崛起的新富,凭借雄厚的财力,通过联姻而跻身上流社会。
在这个以家世论尊卑、以门第排座次的上流社会里有个特别引人注目的人物:朱利叶斯-博福特... -->>
——译序
19世纪末20世纪初是美国现实主义文学崛起与繁荣的时代,这期间美国文坛涌现出一大批优秀的现实主义小说家,如马克-吐温、威廉-迪恩、豪威尔斯、亨利-詹姆斯、西奥多-德莱赛、杰克-伦敦等。伊迪丝-华顿便是这一时期一位重要的女作家。
伊迪丝-华顿1862年出生于纽约一个富贵之家,幼年随父母旅居欧洲,11岁时回到美国。她在家庭教师指导下接受教育,自幼受欧洲文化的濡染。伊迪丝少年时代便酷爱文学,在父亲的图书室里阅读了大量古典文学名著,很早就开始写诗,以后又练习写短篇小说。1885年她与门当户对的波士顿绅士爱德华-华顿结婚。婚后一度中断了写作。但她的婚姻生活并不美满。她1907年移居法国,1913年与丈夫离婚,后定居巴黎,以全副精力投入创作。伊迪丝-华顿与旅居欧洲的亨利-詹姆斯交往甚密。亨利-詹姆斯对她的小说创作产生了深刻的影响。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伊迪丝积极投入社会救济活动,并因此获得法国政府颁发的荣誉勋章。
1899年,伊迪丝-华顿37岁时出版了第一部短篇小说集《高尚的嗜好》,从此她进入小说创作的丰收时期,几乎每年都有作品问世。1902年她发表的第一部长篇小说《抉择之谷》属历史题材,描写一位意大利贵族青年的经历与悲剧,从一个侧面反映了18世纪意大利的社会生活。1903年她出版的中篇小说《圣殿》没引起多大反响,但1905年她发表的《欢乐之家》却为她赢得了很高的声誉,使她真正进入美国优秀小说家的行列。小说以纽约上流社会为背景,描写一位家道中落的女子在追求理想婚姻的过程中受尽上流社会的奚落与排斥,最终被迫害致死的悲剧,具有一定的社会批判意义。1907年她发表的中篇小说《特莱梅夫人》与后来发表的《暗礁》(1912)和《乡土风俗》(1913)都以法国为背景,表现婚嫁法国的美国女性在两种文化与伦理传统冲突中所经历的矛盾与痛苦。1911年她发表的中篇小说《伊坦-弗洛美》一反华顿小说创作中一贯采用的上流社会背景,第一次直接地描绘下层社会的生活与复杂的感情世界。作品描写一位破产农场主与女佣的爱情悲剧,出版后反响强烈,被认为是华顿写得最好的悲剧故事,后来被改编为戏剧。1917年她发表的《夏》为其姊妹篇,表现出更直接的现实主义批判意识。华领反映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小说《马恩河》(1918)与《战地英雄》(1923)因给予战争过分的肯定而遭到评论界的批评。1920年她发表的《天真时代》是华顿战后最重要的长篇小说,代表了她小说创作的高峰,该书受到高度评价,1921年她获普利策小说奖。20年代以后,华顿进入创作的后期。这时期较重要的长篇小说《月亮的隐现》(1922)及中篇小说集《老纽约》(1924)反映了19世纪40—70年代纽约上流社会的生活。华顿另外还著有短篇小说集多部,文学论集《小说创作》(1925)和自传《回顾》(1934)。她1937年8月病逝于巴黎。
伊迪丝-华顿的小说题材广泛,她尤其以描写美国上流社会的世态风俗而见长。作家对美国南北战争引发的时代变迁与社会新旧价值的交替极为敏感,新兴资产阶级大刀阔斧地闯入保守衰败的贵族资产阶级的世袭领地,社会阶级结构与经济结构的迅速解体与重新组合,这些都在华顿的作品中得到了较充分的表现。她善于用隽永的语言和细密的文笔把事件、人物及人物的心理活动刻画得栩栩如生。由于她刻意追求细腻地展示人物的内心世界,被评论家誉为心理现实主义小说的代表。
《天真时代》的主要情节发生在19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的纽约上流社会。那是伊迪丝度过童年与青春的地方,她在那儿长大成人,进入社交界,订婚又解除婚约,最后嫁给波士顿的爱德华-华顿,并度过了婚后的最初几年。时隔40年后,作为小说家的她回顾养育过她也束缚过她的那个社会,她的感情是复杂的,既有亲切的眷恋,又有清醒的针砭。
作家把那个时代的纽约上流社会比作一个小小的金字塔,它又尖又滑,很难在上面取得立足之地。处在塔顶,真正有贵族血统的只有二三户人家:华盛顿广场的达戈内特祖上是正宗的郡中世家;范德卢顿先生是第一任荷兰总督的嫡孙,他家曾与法国和英国的几家贵族联姻;还有与德格拉斯伯爵联姻的拉宁一家。他们是上流社会的最高阶层,但显然已处于日薄西山的衰败阶段。上流社会的中坚力量是以明戈特家族、纽兰家族、奇弗斯家族为代表的名门望族,他们的祖辈都是来自英国或荷兰的富商,早年在殖民地发迹,成为有身份有地位的人物。比如纽兰-阿切尔的一位曾外祖父曾参与过独立宣言的签署,还有一位曾在华盛顿部下任将军。正如阿切尔太太所说的,“纽约从来就是个商业社会”,占支配地位的是这些殷实的富商。处于金字塔底部的是富有却不显贵的人们,他们多数是内战之后崛起的新富,凭借雄厚的财力,通过联姻而跻身上流社会。
在这个以家世论尊卑、以门第排座次的上流社会里有个特别引人注目的人物:朱利叶斯-博福特...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