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本小说网 34txt.com,大明正德秘史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是,是,老奴这就去叫他们都回去。”刘瑾忙不迭的回答。
刘瑾自以为在这次事件中占了上风,不仅逃过了大臣们的弹劾,而且还给了他们一个下马威,皇帝总算还给了自己几分薄面,说明他还念着昔日的情谊,以后还有谁再敢到老虎口中拔牙呢?刘瑾得意的带领其他几个太监迅速离开了,看着他们的背影,朱玉刚暂时忍下心头这口恶气,不管怎么样,刘瑾的猖狂得意只是暂时的,大臣们的体面还没有完全丧失殚尽,如果按照原来历史的发展,大臣们还会遭到刘瑾的陷害,自己总算保全住了他们。
刘瑾的残酷、阴险,加上朱玉刚的故意忍让,可惜大臣们不知道他内心的想法,他比任何人都强烈渴望除去刘瑾等人,大臣们感到心酸,于是众多大臣竟然集体向朝廷递交辞呈,准备解甲归田了,这分明是用另一种方式在向朝廷表示不满和失望。朱玉刚暗暗叹息他们不明白他以进为退的的计策,正不知如何是好时,又传来了坏消息。
原来,分封在陕西中部的安化王一直以来就对朝廷不满,他认为自己才是皇位的最合适人选,对由正德这样的人当皇帝耿耿于怀,而恰在此时,刘瑾派到陕西的朝廷官员开始对对军田实施新的税率,并下令逮捕和责打欠税的人。欠税人是属于戊军的士兵,此举触动了他们的根本利益,而安化王抓住了这个机会,他在背后鼓动那些士兵,很快就形成了一股騒动的潮流。
于是,安化王决定起事,他在某个夜晚,在府中宴请当地所有的高级官员,宴会中,事先埋伏好的士兵冲了进来,将那些官员和镇守太监全部杀死,另外一些士兵则马上前去占领当地的府衙。
一切准备妥当后,安化王发布了一篇檄文,其中历数刘瑾的种种罪行,罪大恶极,十恶不赦,他身为皇室的一员,有责任有义务为皇上清君侧,除奸佞。这篇貌似正义凛然的檄文被分发到了各处官员的手中,令人欣慰的是起来响应安化王的人并不多,大概他们认为这是朝廷的事,安化王此举,反叛之心实在太过明显,恐怕不得人心。
不过,朱玉刚毕竟没有经过大风浪,发生如此巨变,还是感到了一丝慌乱,他慌忙召开御前会议,大臣们议论纷纷,众说纷纭,文官大部分主张安抚,武将却又要求镇压。而安抚要做的第一件事就是要将刘瑾等人捉拿归案,以堵安化王之口,安化王师出无名,自然不攻自破了;如果派兵前去平乱,一时之间却又找不到合适的带兵将领。明代这时并没有特别杰出的将领。朱玉刚被他们吵得头昏脑涨,一时委觉不下,而刘瑾等人却都不见了踪影,一为避嫌,二为躲祸。朱玉刚突然想到了王阳明,他尚在驿馆中,不如去听听他的意见。
朱玉刚甩开那些还在争吵不休的大臣,带上陈其武,换上便装,直奔驿馆而去,到了那儿,才发现戎帅也在,二人看到朱玉刚,并不感到惊慌,看样子似乎早就预感到朱玉刚会来找他们,于是行过礼后,三人各自坐下。
朱玉刚顾不得和他们多作寒暄,开门见山的将来意说了出来,王阳明皱了一下眉头,说道:“不瞒皇上,其实臣和允汉也在商量此事,正想托陈公公来找皇上呢。”
朱玉刚心中一喜,连忙问道:“先生认为该怎样做,朕一筹莫展呢!”他知道王阳明在军事上也是一个好手,宁王之乱都能平息,何况一个小小的安化王呢?
“皇上,微臣认为对待叛臣贼子绝不能心慈手软,应该坚决镇压,以儆效尤,否则天下还会以为皇上软弱好欺,将会群起而效之!到那时情况就不会像现在这样乐观了。”王阳明的态度很坚决。
“他们要是都像你这样想就好了。”朱玉刚叹口气说道“可惜除了争吵一无所长,朕也觉得这个安化王实在是可恶,朕恨不得御驾亲征,亲自将他擒获!”
“请皇上不要意气用事,朝廷还需要你来主持大局呢!”王阳明和戎帅还以为朱玉刚真的要亲自挂帅呢,慌忙站起来劝道。
朱玉刚见他俩如此紧张,倒是一愣,忙让他们坐下,呵呵笑道:“你们放心好了,朕只是说说而已,没有那么冲动的,再说了朕又不会打仗,去了也是于事无补。只是如果真的要派兵去讨伐的话,该由谁作统帅呢?”
“皇上不必担心,臣有一个人选,不知道皇上以为如何?”
“哦,是谁?快说!”
“就是大学士杨一清,此人颇懂军事,对付安化王那样的人绰绰有余。”王阳明非常自信。
杨一清?朱玉刚脑中浮现出这个人的印象来,果然还和历史发展的一样,那么安化王的叛乱被镇压也是早晚的事了,根本无须担忧,想到此,他不由得松了一口气,道:“好,朕即日就下旨由杨一清统帅大军前去平叛!”
“皇上,不如再派张永为监军,一来他也懂军事,二来可为将来作谋划,那杨一清也是反刘之人。”一直不说话的戎帅突然插口说道。
“如果此番能够大胜归来,那么皇上,我们可以开始收网了。”王阳明深沉的说道。
朱玉刚明白他们说的是什么意思,王阳明既然敢这么说,那么肯定早就计划好了,不如就听他的,于是他点头说道:“好,朕回去后马上下旨!”
“朕决定再派锦衣卫副指挥使古孝天带上‘三千营’随军助阵,以防万一。”朱玉刚灵机一动,突然想到这是将“三千营”从刘瑾手中收回来的大好时机。
“皇上英明,臣等佩服。”王阳明和戎帅一怔之下,还是惊讶于朱玉刚的多谋善断。
“是,是,老奴这就去叫他们都回去。”刘瑾忙不迭的回答。
刘瑾自以为在这次事件中占了上风,不仅逃过了大臣们的弹劾,而且还给了他们一个下马威,皇帝总算还给了自己几分薄面,说明他还念着昔日的情谊,以后还有谁再敢到老虎口中拔牙呢?刘瑾得意的带领其他几个太监迅速离开了,看着他们的背影,朱玉刚暂时忍下心头这口恶气,不管怎么样,刘瑾的猖狂得意只是暂时的,大臣们的体面还没有完全丧失殚尽,如果按照原来历史的发展,大臣们还会遭到刘瑾的陷害,自己总算保全住了他们。
刘瑾的残酷、阴险,加上朱玉刚的故意忍让,可惜大臣们不知道他内心的想法,他比任何人都强烈渴望除去刘瑾等人,大臣们感到心酸,于是众多大臣竟然集体向朝廷递交辞呈,准备解甲归田了,这分明是用另一种方式在向朝廷表示不满和失望。朱玉刚暗暗叹息他们不明白他以进为退的的计策,正不知如何是好时,又传来了坏消息。
原来,分封在陕西中部的安化王一直以来就对朝廷不满,他认为自己才是皇位的最合适人选,对由正德这样的人当皇帝耿耿于怀,而恰在此时,刘瑾派到陕西的朝廷官员开始对对军田实施新的税率,并下令逮捕和责打欠税的人。欠税人是属于戊军的士兵,此举触动了他们的根本利益,而安化王抓住了这个机会,他在背后鼓动那些士兵,很快就形成了一股騒动的潮流。
于是,安化王决定起事,他在某个夜晚,在府中宴请当地所有的高级官员,宴会中,事先埋伏好的士兵冲了进来,将那些官员和镇守太监全部杀死,另外一些士兵则马上前去占领当地的府衙。
一切准备妥当后,安化王发布了一篇檄文,其中历数刘瑾的种种罪行,罪大恶极,十恶不赦,他身为皇室的一员,有责任有义务为皇上清君侧,除奸佞。这篇貌似正义凛然的檄文被分发到了各处官员的手中,令人欣慰的是起来响应安化王的人并不多,大概他们认为这是朝廷的事,安化王此举,反叛之心实在太过明显,恐怕不得人心。
不过,朱玉刚毕竟没有经过大风浪,发生如此巨变,还是感到了一丝慌乱,他慌忙召开御前会议,大臣们议论纷纷,众说纷纭,文官大部分主张安抚,武将却又要求镇压。而安抚要做的第一件事就是要将刘瑾等人捉拿归案,以堵安化王之口,安化王师出无名,自然不攻自破了;如果派兵前去平乱,一时之间却又找不到合适的带兵将领。明代这时并没有特别杰出的将领。朱玉刚被他们吵得头昏脑涨,一时委觉不下,而刘瑾等人却都不见了踪影,一为避嫌,二为躲祸。朱玉刚突然想到了王阳明,他尚在驿馆中,不如去听听他的意见。
朱玉刚甩开那些还在争吵不休的大臣,带上陈其武,换上便装,直奔驿馆而去,到了那儿,才发现戎帅也在,二人看到朱玉刚,并不感到惊慌,看样子似乎早就预感到朱玉刚会来找他们,于是行过礼后,三人各自坐下。
朱玉刚顾不得和他们多作寒暄,开门见山的将来意说了出来,王阳明皱了一下眉头,说道:“不瞒皇上,其实臣和允汉也在商量此事,正想托陈公公来找皇上呢。”
朱玉刚心中一喜,连忙问道:“先生认为该怎样做,朕一筹莫展呢!”他知道王阳明在军事上也是一个好手,宁王之乱都能平息,何况一个小小的安化王呢?
“皇上,微臣认为对待叛臣贼子绝不能心慈手软,应该坚决镇压,以儆效尤,否则天下还会以为皇上软弱好欺,将会群起而效之!到那时情况就不会像现在这样乐观了。”王阳明的态度很坚决。
“他们要是都像你这样想就好了。”朱玉刚叹口气说道“可惜除了争吵一无所长,朕也觉得这个安化王实在是可恶,朕恨不得御驾亲征,亲自将他擒获!”
“请皇上不要意气用事,朝廷还需要你来主持大局呢!”王阳明和戎帅还以为朱玉刚真的要亲自挂帅呢,慌忙站起来劝道。
朱玉刚见他俩如此紧张,倒是一愣,忙让他们坐下,呵呵笑道:“你们放心好了,朕只是说说而已,没有那么冲动的,再说了朕又不会打仗,去了也是于事无补。只是如果真的要派兵去讨伐的话,该由谁作统帅呢?”
“皇上不必担心,臣有一个人选,不知道皇上以为如何?”
“哦,是谁?快说!”
“就是大学士杨一清,此人颇懂军事,对付安化王那样的人绰绰有余。”王阳明非常自信。
杨一清?朱玉刚脑中浮现出这个人的印象来,果然还和历史发展的一样,那么安化王的叛乱被镇压也是早晚的事了,根本无须担忧,想到此,他不由得松了一口气,道:“好,朕即日就下旨由杨一清统帅大军前去平叛!”
“皇上,不如再派张永为监军,一来他也懂军事,二来可为将来作谋划,那杨一清也是反刘之人。”一直不说话的戎帅突然插口说道。
“如果此番能够大胜归来,那么皇上,我们可以开始收网了。”王阳明深沉的说道。
朱玉刚明白他们说的是什么意思,王阳明既然敢这么说,那么肯定早就计划好了,不如就听他的,于是他点头说道:“好,朕回去后马上下旨!”
“朕决定再派锦衣卫副指挥使古孝天带上‘三千营’随军助阵,以防万一。”朱玉刚灵机一动,突然想到这是将“三千营”从刘瑾手中收回来的大好时机。
“皇上英明,臣等佩服。”王阳明和戎帅一怔之下,还是惊讶于朱玉刚的多谋善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