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四小说网 www.34txt.com,超级科技强国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就算最后告老还乡都会是一个有头有脸的人物。
村里的人并不太清楚发生了什么,只是知道这位老兵回到了家乡后就用一点积蓄盖起了房子,随后一直在家种田。他会一手很好的雕刻刀功,总是教乡亲们一些雕刻的手艺,村里不少人都是他的徒弟,这也算是昆明解放前,当地一样很重要的谋生手段。
在昆明解放后,村里修建学校的时候,姜师傅第一个带头捐出了所有的钱。随后,因为村里许多人进城谋生,顾不上种田,他就帮他们种,因为不用交农税,他种地需要交的不过是一点种子肥料钱(用收成来交付,称为农肥税。)
就这样,姜师傅种了六七户人家的田,遇到农忙的时候,整个人连回家吃饭都顾不上,带着简单的饭兜,就在田边地头解决。
然而就算是这样,姜师傅也没有富起来,因为他把每一年的收成就捐给了学校,变成了一册册的图书,不断地充实进图书馆,就使得这个学校的藏书超过标准了。
中午,在校长的陪同下,张蜀生随便去食堂转了转,孩子们的午餐标准和昆明城的孩子们一样,都是两菜一汤,一个鱼香肉丝一个清炒莴笋,还有一个西红柿蛋汤。看到孩子们吃的很开心,张蜀生终于笑了。
他努力了多年,不就是为了让这些孩子吃饱吗,不管他们是身在城市,还是地处偏僻的乡村,他们不应该从小就被差异化对待,所以,张蜀生从一开始就坚决否定了区别对待的做法,在教学配置、资源安排,师资待遇方面都有非常到位的规定。比如这个小学,相比起昆明城里学生人数很多的学校,只是简单了一些,但设施都是一样的标准,
从小学出来后,姜老师傅邀请张蜀生去家里吃午饭,后者欣然答应了。
姜师傅的家很简单,居然是草房,不过修的很不错,房顶的草也很新,看得出来主人每年都在修葺。
屋中是一些简单的摆设,倒是有不少竹编和雕刻的半成品,也有放的整齐的手工成品品,看来都是姜师傅平时积攒的。不过生活方面的用品却简单到让张蜀生感到心酸,这样一位抗法老兵,却在老家过着如此节俭的生活,但他却不忘教育,不惜以七十高龄通过雕刻和种田赚钱来赞助学校。
幸好吃的倒是不差,粮食年年丰收,姜师傅家也有米吃。
张蜀生帮着老人好好做了一顿午饭,老人从自家地里摘了一些菜,又割了点腊肉来炒,算是一顿很丰盛的午餐了。姜师傅虽然年龄很大,但这生活的基本功却很不错,炒菜的功夫也很到位。
“嗯,这凉拌侧耳根真好吃,和我干爹家的手艺有的一拼。辣椒炒腊肉也不错。”
一边吃饭,张蜀生一边赞叹,两人小喝了一点酒,借着酒力,姜师傅开始讲起当年的故事,一个尘封的故事开始在张蜀生面前展现出来。
“想当年,我15岁就被拉去绿营当了一名朴刀兵,正好赶上了打法国鬼子……”
从姜师傅的回忆中,张蜀生得知姜师傅原名姜中卫,原来他15岁就加入了清军,赶上了中法战争。这名祖传雕刻匠人对刀有一种特殊的感觉,一手野路子刀法不知道打败了多少绿营好手,在绿营中成长的很快。
尤其是在镇南关战斗中,他一个人就砍死了十几个法国鬼子,身上中了五枪,幸好三枪打在腿上,两枪打在屁股上,都没有落在上半身。
而真正最辉煌的战绩是,这位姜师傅在战场上连连升迁,最后居然当上了清军的绿营排长。
“……那时候老将军真是不怕死,发须都白了,还带着我们和爬上山来的法国鬼子拼刺刀。可惜,兄弟们死伤太惨重了,一个排的绿营兵,最后就我和另外一个老家伙活了下来。因为我在混『乱』中一把朴刀救了老将军一名,他想把我留下来,提升为营长。
可是,当战败的消息传来后,所有人都哭了,老将军哭了,我也当场哭的昏了过去。哎,那时候年少气盛,什么都不懂,醒来后就想离开行伍,老将军留也留不住我,给了我一笔路费,就放我走了。”
说到这里的时候,姜中卫老爷子已经泪流满面,谁说英雄迟暮,想到当年中中,老爷子依然是激动、愤慨。热血之余又惋惜比。
难怪他不愿提起曾经的往事,却是有这样深刻的原因。
张蜀生万万没想到,这位白发满头的老兵,当年居然凭着一把朴刀救了冯子材一命,也是,当年镇南关上,65岁的冯子材也和法国人拼刀子,不是老将军带部队拼死血战,法军怕是早就打到广西腹地了。
只是哀莫大于心死,老兵卸甲归田,都是因为伤心失望到了绝处。
“年轻人,现在『政府』好啊,各种政策都很为百姓着想。老头子我失望了半辈子,总算在老死前能够看到点希望。这个民族,总需要有点人来做事,张总长做的事情,给这个濒临破灭的民族带来了希望啊。”
姜中卫老爷子说到这里,似乎想到了什么,高兴地说道,“给你看一样很珍贵的东西。”
说着老爷子转过身,撩起了衣服,一件贴身的褂子,已经很多洞了,可他依然穿着。然而,张蜀生忽然看到了一行字,一行被刻在老人背上的字。
“这是临走前,我执意恳求老将军在我背上刺下的字,这些年了,我也不知道上面刻了什么。我这把年纪了,今天遇到了你,就帮我看看,究竟刻的什么。”
老人家心情很好,让张蜀生帮他看看背上究竟刻了什么。
张蜀生盯着那行据老人家说是冯子材亲手刻的字,眼睛已经被泪水模糊了,只见老人的背上,刻着这样一行字。
“精忠报国,大汉安康”
张蜀生收拾了一下心情,缓缓念出了这样一句话,简简单单的四个字,他似乎看到了当年冯子材老将军亲手为姜中卫老人刺下。
“精忠报国,大汉安康老将军,中卫愧对您啊”
姜中卫听张蜀生念出这句话,浑身一震,几十年如一日,当日老将军为自己亲自刺青送别的场景似乎又浮上心头。当日的他,因为整个排的战友都战死了,心中噩梦连连,又惊闻战败的噩耗,实在愧对那些逝去的战友,夜夜难眠,只好选择离去。而冯老将军却难以像他那样,撒手离开,反而在这位得力手下的背上,留下了这么一句话。
当初来开始,他其实是有愧老将军的,所以这几十年他都不敢看背上究竟刻下了什么。
有一次养子看到了他背上的话,想要告诉他,却被他怒斥阻止了,从此以后,养子再也不敢和他提起他背上的那些字。
“姜老先生,这不是你的错。”张蜀生见到姜中卫老爷子老泪纵横的样子,不禁感慨莫名,清王朝犯下的错误,却在一个小兵的身上折『射』出来。想当年,老如冯子材,微小如这样一个朴刀手,都以血战报国为己任,没想到最终却落得那般下场,让法国人不胜而胜,让中国人不败而败。
“当年我要是留下来就好了,至少也可以侍奉老将军到老。”姜中卫老爷子摇头叹息道,他已经从刚才的悲恸中回复过来,当年种种往事,尽皆上了心头。
“姜老师傅,听说你还有一个养子,不知道如今在哪里?”
张蜀生怕继续这个话题,引起老人更大的悲恸,便有意转了个话题。
“实不相瞒,我那养子也参军了。这小子自从知道我这老头子在镇南关上和法国人拼过刺刀后,就非得去报名参军。现在也在北方打鬼子呢。”
“那为什么没听他们提起过?”张蜀生疑『惑』道,老人的养子应该也是西南军某部的,而且就在此次的北上部队中。
“是的,这事我没和他们提过,乡上和村上的人我也交代过了,逢年过节不要来拜军属。说到底,唉……”姜中卫老先生摇摇头,似乎又想起了当年,“当兵我是支持的,打鬼子我更是支持。但我就是怕打出一个当年的中法战争来,那样,还不如隐姓埋名,就说出去读了几年书。”
“原来你是怕中国的对外战争再像当年一般,不败而败。”
“唉……”
张蜀生默然,原来老人家有这么一重考虑在里面,才故意隐瞒养子参军的事情,当年中法战争的结果太伤他的心,导致如今都还难以了解这段心事。可敬而又可怜的老人家。
“你看,张同志,这是我那不成器的孩子寄回来的信。”
张蜀生点点头接过,打开认真地看起来。
“父亲大人君鉴:
安国抵达北平已有半月,如今正连日与日人作战。日人占我东北,杀我子民,毁我河山,实在是民族之大难。安国自幼得父亲大人教诲,弃笔从戎,以保家卫国为己任。不孝子在部队,司职神『射』手,至今日已亲手『射』杀日军34名,位居全营神『射』手第一……父亲大人当年未尽之志,必将由不孝子代劳,保家卫国,杀敌安疆”
“张同志,你们是城里人,对这些国家大事知道得多,不像老头子我,每天只能蹲在村里大广播下面听听消息。你说我们能打赢日本鬼子吗?”
老人家坐在张蜀生对面,有些急切地问道,昏花的眼睛中似乎『射』出了一阵不属于这个年龄的精芒。
张蜀生知道,那是老骥伏枥,不老的神光。
“一定,老先生,我向您保证。论是这一场中日战争还是未来的对外战争,我们这个民族绝对不会再重蹈曾经的覆辙。您和养子的所作所为也没有白费,这这一切都将在日后,千百倍地从洋人身上拿回来。”
“张同志,你说的话我相信,至少西南『政府』能够做到,可是,这场中日战争,如果蒋介石做不到呢?”
老人家有些奈地问道。
张蜀生此时笑了,前所未有的自信,“谁做不到,就让谁死”
---------
整理了下思路,大约还有10章左右会统一。v!~!
就算最后告老还乡都会是一个有头有脸的人物。
村里的人并不太清楚发生了什么,只是知道这位老兵回到了家乡后就用一点积蓄盖起了房子,随后一直在家种田。他会一手很好的雕刻刀功,总是教乡亲们一些雕刻的手艺,村里不少人都是他的徒弟,这也算是昆明解放前,当地一样很重要的谋生手段。
在昆明解放后,村里修建学校的时候,姜师傅第一个带头捐出了所有的钱。随后,因为村里许多人进城谋生,顾不上种田,他就帮他们种,因为不用交农税,他种地需要交的不过是一点种子肥料钱(用收成来交付,称为农肥税。)
就这样,姜师傅种了六七户人家的田,遇到农忙的时候,整个人连回家吃饭都顾不上,带着简单的饭兜,就在田边地头解决。
然而就算是这样,姜师傅也没有富起来,因为他把每一年的收成就捐给了学校,变成了一册册的图书,不断地充实进图书馆,就使得这个学校的藏书超过标准了。
中午,在校长的陪同下,张蜀生随便去食堂转了转,孩子们的午餐标准和昆明城的孩子们一样,都是两菜一汤,一个鱼香肉丝一个清炒莴笋,还有一个西红柿蛋汤。看到孩子们吃的很开心,张蜀生终于笑了。
他努力了多年,不就是为了让这些孩子吃饱吗,不管他们是身在城市,还是地处偏僻的乡村,他们不应该从小就被差异化对待,所以,张蜀生从一开始就坚决否定了区别对待的做法,在教学配置、资源安排,师资待遇方面都有非常到位的规定。比如这个小学,相比起昆明城里学生人数很多的学校,只是简单了一些,但设施都是一样的标准,
从小学出来后,姜老师傅邀请张蜀生去家里吃午饭,后者欣然答应了。
姜师傅的家很简单,居然是草房,不过修的很不错,房顶的草也很新,看得出来主人每年都在修葺。
屋中是一些简单的摆设,倒是有不少竹编和雕刻的半成品,也有放的整齐的手工成品品,看来都是姜师傅平时积攒的。不过生活方面的用品却简单到让张蜀生感到心酸,这样一位抗法老兵,却在老家过着如此节俭的生活,但他却不忘教育,不惜以七十高龄通过雕刻和种田赚钱来赞助学校。
幸好吃的倒是不差,粮食年年丰收,姜师傅家也有米吃。
张蜀生帮着老人好好做了一顿午饭,老人从自家地里摘了一些菜,又割了点腊肉来炒,算是一顿很丰盛的午餐了。姜师傅虽然年龄很大,但这生活的基本功却很不错,炒菜的功夫也很到位。
“嗯,这凉拌侧耳根真好吃,和我干爹家的手艺有的一拼。辣椒炒腊肉也不错。”
一边吃饭,张蜀生一边赞叹,两人小喝了一点酒,借着酒力,姜师傅开始讲起当年的故事,一个尘封的故事开始在张蜀生面前展现出来。
“想当年,我15岁就被拉去绿营当了一名朴刀兵,正好赶上了打法国鬼子……”
从姜师傅的回忆中,张蜀生得知姜师傅原名姜中卫,原来他15岁就加入了清军,赶上了中法战争。这名祖传雕刻匠人对刀有一种特殊的感觉,一手野路子刀法不知道打败了多少绿营好手,在绿营中成长的很快。
尤其是在镇南关战斗中,他一个人就砍死了十几个法国鬼子,身上中了五枪,幸好三枪打在腿上,两枪打在屁股上,都没有落在上半身。
而真正最辉煌的战绩是,这位姜师傅在战场上连连升迁,最后居然当上了清军的绿营排长。
“……那时候老将军真是不怕死,发须都白了,还带着我们和爬上山来的法国鬼子拼刺刀。可惜,兄弟们死伤太惨重了,一个排的绿营兵,最后就我和另外一个老家伙活了下来。因为我在混『乱』中一把朴刀救了老将军一名,他想把我留下来,提升为营长。
可是,当战败的消息传来后,所有人都哭了,老将军哭了,我也当场哭的昏了过去。哎,那时候年少气盛,什么都不懂,醒来后就想离开行伍,老将军留也留不住我,给了我一笔路费,就放我走了。”
说到这里的时候,姜中卫老爷子已经泪流满面,谁说英雄迟暮,想到当年中中,老爷子依然是激动、愤慨。热血之余又惋惜比。
难怪他不愿提起曾经的往事,却是有这样深刻的原因。
张蜀生万万没想到,这位白发满头的老兵,当年居然凭着一把朴刀救了冯子材一命,也是,当年镇南关上,65岁的冯子材也和法国人拼刀子,不是老将军带部队拼死血战,法军怕是早就打到广西腹地了。
只是哀莫大于心死,老兵卸甲归田,都是因为伤心失望到了绝处。
“年轻人,现在『政府』好啊,各种政策都很为百姓着想。老头子我失望了半辈子,总算在老死前能够看到点希望。这个民族,总需要有点人来做事,张总长做的事情,给这个濒临破灭的民族带来了希望啊。”
姜中卫老爷子说到这里,似乎想到了什么,高兴地说道,“给你看一样很珍贵的东西。”
说着老爷子转过身,撩起了衣服,一件贴身的褂子,已经很多洞了,可他依然穿着。然而,张蜀生忽然看到了一行字,一行被刻在老人背上的字。
“这是临走前,我执意恳求老将军在我背上刺下的字,这些年了,我也不知道上面刻了什么。我这把年纪了,今天遇到了你,就帮我看看,究竟刻的什么。”
老人家心情很好,让张蜀生帮他看看背上究竟刻了什么。
张蜀生盯着那行据老人家说是冯子材亲手刻的字,眼睛已经被泪水模糊了,只见老人的背上,刻着这样一行字。
“精忠报国,大汉安康”
张蜀生收拾了一下心情,缓缓念出了这样一句话,简简单单的四个字,他似乎看到了当年冯子材老将军亲手为姜中卫老人刺下。
“精忠报国,大汉安康老将军,中卫愧对您啊”
姜中卫听张蜀生念出这句话,浑身一震,几十年如一日,当日老将军为自己亲自刺青送别的场景似乎又浮上心头。当日的他,因为整个排的战友都战死了,心中噩梦连连,又惊闻战败的噩耗,实在愧对那些逝去的战友,夜夜难眠,只好选择离去。而冯老将军却难以像他那样,撒手离开,反而在这位得力手下的背上,留下了这么一句话。
当初来开始,他其实是有愧老将军的,所以这几十年他都不敢看背上究竟刻下了什么。
有一次养子看到了他背上的话,想要告诉他,却被他怒斥阻止了,从此以后,养子再也不敢和他提起他背上的那些字。
“姜老先生,这不是你的错。”张蜀生见到姜中卫老爷子老泪纵横的样子,不禁感慨莫名,清王朝犯下的错误,却在一个小兵的身上折『射』出来。想当年,老如冯子材,微小如这样一个朴刀手,都以血战报国为己任,没想到最终却落得那般下场,让法国人不胜而胜,让中国人不败而败。
“当年我要是留下来就好了,至少也可以侍奉老将军到老。”姜中卫老爷子摇头叹息道,他已经从刚才的悲恸中回复过来,当年种种往事,尽皆上了心头。
“姜老师傅,听说你还有一个养子,不知道如今在哪里?”
张蜀生怕继续这个话题,引起老人更大的悲恸,便有意转了个话题。
“实不相瞒,我那养子也参军了。这小子自从知道我这老头子在镇南关上和法国人拼过刺刀后,就非得去报名参军。现在也在北方打鬼子呢。”
“那为什么没听他们提起过?”张蜀生疑『惑』道,老人的养子应该也是西南军某部的,而且就在此次的北上部队中。
“是的,这事我没和他们提过,乡上和村上的人我也交代过了,逢年过节不要来拜军属。说到底,唉……”姜中卫老先生摇摇头,似乎又想起了当年,“当兵我是支持的,打鬼子我更是支持。但我就是怕打出一个当年的中法战争来,那样,还不如隐姓埋名,就说出去读了几年书。”
“原来你是怕中国的对外战争再像当年一般,不败而败。”
“唉……”
张蜀生默然,原来老人家有这么一重考虑在里面,才故意隐瞒养子参军的事情,当年中法战争的结果太伤他的心,导致如今都还难以了解这段心事。可敬而又可怜的老人家。
“你看,张同志,这是我那不成器的孩子寄回来的信。”
张蜀生点点头接过,打开认真地看起来。
“父亲大人君鉴:
安国抵达北平已有半月,如今正连日与日人作战。日人占我东北,杀我子民,毁我河山,实在是民族之大难。安国自幼得父亲大人教诲,弃笔从戎,以保家卫国为己任。不孝子在部队,司职神『射』手,至今日已亲手『射』杀日军34名,位居全营神『射』手第一……父亲大人当年未尽之志,必将由不孝子代劳,保家卫国,杀敌安疆”
“张同志,你们是城里人,对这些国家大事知道得多,不像老头子我,每天只能蹲在村里大广播下面听听消息。你说我们能打赢日本鬼子吗?”
老人家坐在张蜀生对面,有些急切地问道,昏花的眼睛中似乎『射』出了一阵不属于这个年龄的精芒。
张蜀生知道,那是老骥伏枥,不老的神光。
“一定,老先生,我向您保证。论是这一场中日战争还是未来的对外战争,我们这个民族绝对不会再重蹈曾经的覆辙。您和养子的所作所为也没有白费,这这一切都将在日后,千百倍地从洋人身上拿回来。”
“张同志,你说的话我相信,至少西南『政府』能够做到,可是,这场中日战争,如果蒋介石做不到呢?”
老人家有些奈地问道。
张蜀生此时笑了,前所未有的自信,“谁做不到,就让谁死”
---------
整理了下思路,大约还有10章左右会统一。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