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四小说网 www.34txt.com,带着青山穿越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跟在杨太后身后的赵氏宗老,也为之一愣,表情呆滞,一时搞不清楚杨太后的路数。
太后,难道你这么快就叛变了?说好的,为这大宋朝留下最后一抹气魄风骨,慨然赴死?
前一刻还言犹在耳的约定,下一刻就若垃圾一般,被抛诸脑后。
尽管心中叫嚣,满腹怀疑,但长期养成的习惯和生活的阅历,让仅剩的几个老人,明智地闭口不言。
他们相信,太后此举定有深意,会给他们一个满意答复。
果然,不出所料,杨太后的话中藏着后手。
只见其对杨康错愕的表情,满意不已,不等其反应,就继续说道:“你说的不错,皇帝确实是被天雷劈死,众目睽睽之下,难以辩驳,这大宋江山确实到了尽头,子孙不肖。”
就在众人越听越迷糊的时候,杨太后话头忽然一转,“但老赵家的子孙,虽然庸碌、懦弱、贪图享乐,但绝不是抛弃百姓之人,所以,他们早有自知之明。
当初鼎力支持北伐之战,后又全力协助与草原民族的战争,历经两代帝皇,目的便是为了消除外患,其后便留下一道圣旨,为天下百姓,择选一名真正为他们做事的明君。
愿以老赵家的无上权势,换取百姓安泰,以解内忧,以富百姓。”
“所以!”杨太后话音一顿,目视全场,语气激昂,“不是你杨康为民请命,推翻旧朝,而是我赵家,甘愿为百姓放弃这大好江山。
否则,你又怎能一路顺利回到临安,势如破竹地攻入皇宫,当我大宋的其他兵将,都是软柿子不成?”
几位宗老听得涕泪横流,百官听得羞愧难当,禁军统领难以置信,杨康和场中兵将为之震动,一时讷讷无言。
隐匿在一旁的李天生,啧啧称奇,对杨太后的这番言语,真心佩服,以退为进,先抑后扬。
既承认皇帝被雷劈死的事实,又抛出赵氏知晓江山易主的事实,后又指出赵家皇帝早有准备,将赵家江山拱手相让,给为百姓谋福的明君。
这一番,不过是象征性地的抵挡一二。
这话一出,场中这么多人在,定会传出去,届时,占据大义的将是赵氏,在已成定局的事实面前,留下一个好名声,博一波赞扬和同情。
百姓可不会计较,究竟谁对谁错。他们只听与自己有利的言论,只会同情弱者。
到时,与成功上位,执掌大权的杨康相比,强弱颠倒,处于劣势的赵氏,将更加惹人关注。
至少在明面上,赵氏宗族子弟的安全,又多了一层保障。杨康作为新君,为天下考虑,不得不放弃、甚至保护赵氏宗族子弟。
最次的也是睁一只看,闭一只眼,任由赵氏子弟生死随意,不加干涉。
而杨太后的这一反击,又含有一层引出那份圣旨的意思在内,他人可能不懂,但杨康和李天生心知肚明。
逼得杨康不得不心里含泪,脸上露笑的“心甘情愿”地接受。
毕竟接受上代皇室的禅让,是美谈,是正统,无人再会讥讽,杨康来路不正。
而若是杨康不接受,在这场面中,即使其之前做的再多,暴力上位,终究要受世人诟病。
故而,他需要杨太后“背书”,至少经此一幕,表面上,无人敢在明面上置喙,杨康得位不正。
至于文武百官,一些被蒙在鼓里的人,自然不敢多加妄言,另外一些,虽然有所猜测,但明哲保身,即使要出力,也不会得罪死其中一方。
装傻、附喝,才是明智的生存之道。
而一些手握兵权的将领,一个个都呆在自己府邸,不去掺合,自然不会反驳,待到事情尘埃落定,自然不会多嘴。
此刻,场中
见众人无从反驳,尤其是杨康一副恭听教诲的模样,杨太后心中不得不承认,眼前这小子,确实比赵氏子弟,更识时务,懂进退,知形势。
一时有些意兴阑珊,只想快些完成此事。
所幸在言语占据上风后,见好就收,懒得多言,直入主题,“故而,先帝和皇帝在世时,曾留下一道圣旨,里面写有下任帝皇的名选,只是这道旨意,被交予了那位青山仙君,想来,帝都发生如此大事,那位心怀天下的仙君,肯定不会错过。”
如果说,杨太后之前的话,在众人心中掀起波澜,那么,此刻,她的话,就犹如一块巨石砸入水中,溅起大片水花。
将众人浇得全身浸湿。
只是,不知或许是为了报复,膈应一下躲在暗中的李天生,这位大宋朝最后的太后,在提及心怀天下四个字时,语气加重,牙齿紧咬,破有几分咬牙切齿的味道。
只是因为消息,太过震撼,故而只有李天生、杨康等少数人,听出了其中的讥讽。
只不过,如今都不会与其多加计较。
... -->>
跟在杨太后身后的赵氏宗老,也为之一愣,表情呆滞,一时搞不清楚杨太后的路数。
太后,难道你这么快就叛变了?说好的,为这大宋朝留下最后一抹气魄风骨,慨然赴死?
前一刻还言犹在耳的约定,下一刻就若垃圾一般,被抛诸脑后。
尽管心中叫嚣,满腹怀疑,但长期养成的习惯和生活的阅历,让仅剩的几个老人,明智地闭口不言。
他们相信,太后此举定有深意,会给他们一个满意答复。
果然,不出所料,杨太后的话中藏着后手。
只见其对杨康错愕的表情,满意不已,不等其反应,就继续说道:“你说的不错,皇帝确实是被天雷劈死,众目睽睽之下,难以辩驳,这大宋江山确实到了尽头,子孙不肖。”
就在众人越听越迷糊的时候,杨太后话头忽然一转,“但老赵家的子孙,虽然庸碌、懦弱、贪图享乐,但绝不是抛弃百姓之人,所以,他们早有自知之明。
当初鼎力支持北伐之战,后又全力协助与草原民族的战争,历经两代帝皇,目的便是为了消除外患,其后便留下一道圣旨,为天下百姓,择选一名真正为他们做事的明君。
愿以老赵家的无上权势,换取百姓安泰,以解内忧,以富百姓。”
“所以!”杨太后话音一顿,目视全场,语气激昂,“不是你杨康为民请命,推翻旧朝,而是我赵家,甘愿为百姓放弃这大好江山。
否则,你又怎能一路顺利回到临安,势如破竹地攻入皇宫,当我大宋的其他兵将,都是软柿子不成?”
几位宗老听得涕泪横流,百官听得羞愧难当,禁军统领难以置信,杨康和场中兵将为之震动,一时讷讷无言。
隐匿在一旁的李天生,啧啧称奇,对杨太后的这番言语,真心佩服,以退为进,先抑后扬。
既承认皇帝被雷劈死的事实,又抛出赵氏知晓江山易主的事实,后又指出赵家皇帝早有准备,将赵家江山拱手相让,给为百姓谋福的明君。
这一番,不过是象征性地的抵挡一二。
这话一出,场中这么多人在,定会传出去,届时,占据大义的将是赵氏,在已成定局的事实面前,留下一个好名声,博一波赞扬和同情。
百姓可不会计较,究竟谁对谁错。他们只听与自己有利的言论,只会同情弱者。
到时,与成功上位,执掌大权的杨康相比,强弱颠倒,处于劣势的赵氏,将更加惹人关注。
至少在明面上,赵氏宗族子弟的安全,又多了一层保障。杨康作为新君,为天下考虑,不得不放弃、甚至保护赵氏宗族子弟。
最次的也是睁一只看,闭一只眼,任由赵氏子弟生死随意,不加干涉。
而杨太后的这一反击,又含有一层引出那份圣旨的意思在内,他人可能不懂,但杨康和李天生心知肚明。
逼得杨康不得不心里含泪,脸上露笑的“心甘情愿”地接受。
毕竟接受上代皇室的禅让,是美谈,是正统,无人再会讥讽,杨康来路不正。
而若是杨康不接受,在这场面中,即使其之前做的再多,暴力上位,终究要受世人诟病。
故而,他需要杨太后“背书”,至少经此一幕,表面上,无人敢在明面上置喙,杨康得位不正。
至于文武百官,一些被蒙在鼓里的人,自然不敢多加妄言,另外一些,虽然有所猜测,但明哲保身,即使要出力,也不会得罪死其中一方。
装傻、附喝,才是明智的生存之道。
而一些手握兵权的将领,一个个都呆在自己府邸,不去掺合,自然不会反驳,待到事情尘埃落定,自然不会多嘴。
此刻,场中
见众人无从反驳,尤其是杨康一副恭听教诲的模样,杨太后心中不得不承认,眼前这小子,确实比赵氏子弟,更识时务,懂进退,知形势。
一时有些意兴阑珊,只想快些完成此事。
所幸在言语占据上风后,见好就收,懒得多言,直入主题,“故而,先帝和皇帝在世时,曾留下一道圣旨,里面写有下任帝皇的名选,只是这道旨意,被交予了那位青山仙君,想来,帝都发生如此大事,那位心怀天下的仙君,肯定不会错过。”
如果说,杨太后之前的话,在众人心中掀起波澜,那么,此刻,她的话,就犹如一块巨石砸入水中,溅起大片水花。
将众人浇得全身浸湿。
只是,不知或许是为了报复,膈应一下躲在暗中的李天生,这位大宋朝最后的太后,在提及心怀天下四个字时,语气加重,牙齿紧咬,破有几分咬牙切齿的味道。
只是因为消息,太过震撼,故而只有李天生、杨康等少数人,听出了其中的讥讽。
只不过,如今都不会与其多加计较。
...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