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四小说网 www.34txt.com,王后心怀蜜谋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岁行云这人有个毛病, 就是很喜欢被需要、被依赖。要不怎么会那么喜欢别人冲她撒娇呢?
婴孩在撒娇这种事上似乎有无师自通的天分,而秃小子又是个中奇才。
这小子成天吧唧着无牙小嘴冲岁行云咿咿呀呀、哼哼唧唧,哭笑变幻只在瞬间、撒泼耍赖信手拈来, 日渐滚圆的小身躯团子似地在她怀里笨拙扑腾,别提多黏人了。
岁行云对此大为受用,心中无比熨帖, 对这小子自是爱不释手。
因着岁行云满心全是初为人母的热情, 白天黑夜都与秃小子形影不离,李恪昭毫无疑问地失宠了。
李恪昭也不是没想过争宠。
奈何那秃头无牙的不孝小子尚不知羞耻为何物, “嘤”起来毫无底线, 没脸没皮, 老父亲当真是拍马也赶不上, 在“以嘤争宠”中屡战屡败, 最终只得委屈认命, 暂时偃旗息鼓。
在秃小子百日宴之前, 岁行云遍翻典籍也未能替选中合适的乳名, 又不愿顺着李恪昭那般乱来唤他“嘤嘤”,愁得睡不着。
李恪昭拥住辗转反侧的妻子, 于困倦中嘟囔道:“不如就叫‘明明’。”
“你敢不敢再敷衍一点?那是你亲儿子。”岁行云想咬人了。
李恪昭闭目, 沉声低笑:“哪里敷衍?看在你这般喜爱他的份上,我连大名都替他想好了。”
虽秃小子成日与他争宠, 可毕竟是他与岁行云的第一个孩子,他自不会当真胡来的。
岁行云闻言,满意地窝进他怀中:“是什么?”
“照临。李照临。”
诗云, 明明上天,照临下土。
岁行云心中慨叹:果然是开国主的气派啊!甚好甚好。
*****
因这孩子需等到三岁,才能大名上玉碟,眼下众人自只知大公子乳名“明明”。
宫人们大多不识字,常在岁行云近前侍候的几位中宫女官,例如公仲妩这类出身世家者,虽识字却称不上博学,便也觉不出这乳名有何玄机,都只当是王后为大公子想乳名想到烦了,最终随意挑个通俗顺口的作罢。
可朝臣中博学者甚众,听闻大公子的乳名定为“明明”,自是立刻联想到“明明上天,照临下土”。
循典来看,这乳名背后的意涵如此恢宏,可见大公子在起名者心中是板上钉钉的储君人选——
这对朝臣们来说可是件需要严阵以待之事。
按缙国祖制,王位国祚的传承并不看重公子们的长幼次序,而是要择贤择能——至少表面看起来得是这么个准则。
在大半朝臣眼里,大公子虽是君王长子,又是执掌国玺半印的王后岁姬所出,但并不是合适的储君人选。
无论他将来品行才干如何出众,大多数朝臣心中都很难偏向他。因为他的母亲出自希夷岁氏,是蔡国人。
况且储君人选当由君上来定,哪能由一个异国来的王后骄横独断?
不过,大凡能在朝堂稳坐高位者都是人精。
眼见李恪昭对这位异国王后爱重信任到交托半枚国玺的地步,又对她为大公子起乳名为“明明”毫无反对之意,一个个自然心如明镜,知道有些话不能直说,只能迂回着来办。
大公子目前是君上唯一的孩子,要想避免他成为储君,那君上首先得有其他的孩子,还不能是王后所出。
这就迫切需要君上充实后宫了。
*****
到暮春初夏时节,岁行云经过半年的休养,已大致恢复生龙活虎状,自有许多事做。
她不太适应朝堂上斗心眼、打机锋的阵仗,因此不到必要时不会与李恪昭一同临朝,只每日下午与他在中宫书房内批阅奏章。
岁行云并不擅长关乎民生国事的大政,便与李恪昭讲好分工,只处理各国时局战报、团山屯军、城郊十万卫戍、城中卫等相关事宜。
再顺便帮李恪昭批复写空洞无聊的请安问好、吹捧溢美。
若不留神拿到政务国策相关的奏报,她通常任意看两眼就放回去,留给李恪昭去烦心。
这日下午,她与李恪昭并坐在宽大王座上,各自专注垂眸;而秃小子李明明正在旁侧的小摇篮里呼呼大睡。
他俩在中宫书房批阅奏章时,惯例不留人在内伺候,需要什么时才扯动悬丝铃唤人进来。
此刻书房内就只这一家三口,和煦春阳如柔软半透的薄金缎,越过雕花窗棂铺了一室。
小婴孩猫儿似的细声呼噜并不吵人,反而平添宁馨温情。
未几,岁行云手上稍顿,余光缓缓瞥向身侧的李恪昭。
他眼帘半垂,正神色严峻地执笔挥毫批复着奏报,对岁行云悄悄投来的眼神似无所觉。
岁行云抿了抿唇,将手中那册才展开看了一眼的奏报简牍又卷好,状似随意地放到他左前那摞待批阅的简牍最上。
这奏章递上来已有些日子了,近来岁行云已在无意间拿到过好几回。
内容既非请安问好,也无关军政,甚至不是朝务,而是国士叶尹“奏请君上按祖制立东、西二宫王妃”。
在决定留下来与李恪昭携手此生时,岁行云就很明白这种事早晚会发生。就算叶尹不提,别的人也会提的。
叶尹在这封奏报中郑重指出,“王嗣昌盛关乎国祚绵延,是为君者之责,并非只君王家事。王后执半印操劳军务革新,诞育大公子后亦需将养珍重,故群臣皆有所议,拟请君上及早充实后宫,以分担王后辛劳”。
国士叶尹年近六旬,是先王时期的国之智囊,德高望重、博学忠诚,如今亦受李恪昭倚重,正担着革新举国教化、优选治世良材的大任。
而且,他还是叶冉的曾祖辈,上阳叶氏现任家主。
无论于公于私、在朝在野,叶尹说话的分量都不容小觑。
况且他做为受李恪昭重用的老臣,着眼于君王子嗣绵延之事也算职责所在,无可厚非。
这奏章岁行云拿着烫手,想说点什么吧,又觉说什么都烫嘴,于是一次次佯装不知地又放回原处。
按说岁行云身为执掌半枚国玺的王后,这封奏报若是位寻常官员或卿大夫所呈,她直接驳回也就完事。
可对叶尹这样的老臣,驳回其奏请、谏议往往需三四再慎,连李恪昭都得尽量斟酌,耐着性子与之周旋。她急起来说话冲,着实拿捏不好尺度,若闹太僵让老人家下不来台,说不得就小事变大事。
所以她还是暗暗决定不揽这烫手山芋,让李恪昭自己去愁才是上策。
>
岁行云这人有个毛病, 就是很喜欢被需要、被依赖。要不怎么会那么喜欢别人冲她撒娇呢?
婴孩在撒娇这种事上似乎有无师自通的天分,而秃小子又是个中奇才。
这小子成天吧唧着无牙小嘴冲岁行云咿咿呀呀、哼哼唧唧,哭笑变幻只在瞬间、撒泼耍赖信手拈来, 日渐滚圆的小身躯团子似地在她怀里笨拙扑腾,别提多黏人了。
岁行云对此大为受用,心中无比熨帖, 对这小子自是爱不释手。
因着岁行云满心全是初为人母的热情, 白天黑夜都与秃小子形影不离,李恪昭毫无疑问地失宠了。
李恪昭也不是没想过争宠。
奈何那秃头无牙的不孝小子尚不知羞耻为何物, “嘤”起来毫无底线, 没脸没皮, 老父亲当真是拍马也赶不上, 在“以嘤争宠”中屡战屡败, 最终只得委屈认命, 暂时偃旗息鼓。
在秃小子百日宴之前, 岁行云遍翻典籍也未能替选中合适的乳名, 又不愿顺着李恪昭那般乱来唤他“嘤嘤”,愁得睡不着。
李恪昭拥住辗转反侧的妻子, 于困倦中嘟囔道:“不如就叫‘明明’。”
“你敢不敢再敷衍一点?那是你亲儿子。”岁行云想咬人了。
李恪昭闭目, 沉声低笑:“哪里敷衍?看在你这般喜爱他的份上,我连大名都替他想好了。”
虽秃小子成日与他争宠, 可毕竟是他与岁行云的第一个孩子,他自不会当真胡来的。
岁行云闻言,满意地窝进他怀中:“是什么?”
“照临。李照临。”
诗云, 明明上天,照临下土。
岁行云心中慨叹:果然是开国主的气派啊!甚好甚好。
*****
因这孩子需等到三岁,才能大名上玉碟,眼下众人自只知大公子乳名“明明”。
宫人们大多不识字,常在岁行云近前侍候的几位中宫女官,例如公仲妩这类出身世家者,虽识字却称不上博学,便也觉不出这乳名有何玄机,都只当是王后为大公子想乳名想到烦了,最终随意挑个通俗顺口的作罢。
可朝臣中博学者甚众,听闻大公子的乳名定为“明明”,自是立刻联想到“明明上天,照临下土”。
循典来看,这乳名背后的意涵如此恢宏,可见大公子在起名者心中是板上钉钉的储君人选——
这对朝臣们来说可是件需要严阵以待之事。
按缙国祖制,王位国祚的传承并不看重公子们的长幼次序,而是要择贤择能——至少表面看起来得是这么个准则。
在大半朝臣眼里,大公子虽是君王长子,又是执掌国玺半印的王后岁姬所出,但并不是合适的储君人选。
无论他将来品行才干如何出众,大多数朝臣心中都很难偏向他。因为他的母亲出自希夷岁氏,是蔡国人。
况且储君人选当由君上来定,哪能由一个异国来的王后骄横独断?
不过,大凡能在朝堂稳坐高位者都是人精。
眼见李恪昭对这位异国王后爱重信任到交托半枚国玺的地步,又对她为大公子起乳名为“明明”毫无反对之意,一个个自然心如明镜,知道有些话不能直说,只能迂回着来办。
大公子目前是君上唯一的孩子,要想避免他成为储君,那君上首先得有其他的孩子,还不能是王后所出。
这就迫切需要君上充实后宫了。
*****
到暮春初夏时节,岁行云经过半年的休养,已大致恢复生龙活虎状,自有许多事做。
她不太适应朝堂上斗心眼、打机锋的阵仗,因此不到必要时不会与李恪昭一同临朝,只每日下午与他在中宫书房内批阅奏章。
岁行云并不擅长关乎民生国事的大政,便与李恪昭讲好分工,只处理各国时局战报、团山屯军、城郊十万卫戍、城中卫等相关事宜。
再顺便帮李恪昭批复写空洞无聊的请安问好、吹捧溢美。
若不留神拿到政务国策相关的奏报,她通常任意看两眼就放回去,留给李恪昭去烦心。
这日下午,她与李恪昭并坐在宽大王座上,各自专注垂眸;而秃小子李明明正在旁侧的小摇篮里呼呼大睡。
他俩在中宫书房批阅奏章时,惯例不留人在内伺候,需要什么时才扯动悬丝铃唤人进来。
此刻书房内就只这一家三口,和煦春阳如柔软半透的薄金缎,越过雕花窗棂铺了一室。
小婴孩猫儿似的细声呼噜并不吵人,反而平添宁馨温情。
未几,岁行云手上稍顿,余光缓缓瞥向身侧的李恪昭。
他眼帘半垂,正神色严峻地执笔挥毫批复着奏报,对岁行云悄悄投来的眼神似无所觉。
岁行云抿了抿唇,将手中那册才展开看了一眼的奏报简牍又卷好,状似随意地放到他左前那摞待批阅的简牍最上。
这奏章递上来已有些日子了,近来岁行云已在无意间拿到过好几回。
内容既非请安问好,也无关军政,甚至不是朝务,而是国士叶尹“奏请君上按祖制立东、西二宫王妃”。
在决定留下来与李恪昭携手此生时,岁行云就很明白这种事早晚会发生。就算叶尹不提,别的人也会提的。
叶尹在这封奏报中郑重指出,“王嗣昌盛关乎国祚绵延,是为君者之责,并非只君王家事。王后执半印操劳军务革新,诞育大公子后亦需将养珍重,故群臣皆有所议,拟请君上及早充实后宫,以分担王后辛劳”。
国士叶尹年近六旬,是先王时期的国之智囊,德高望重、博学忠诚,如今亦受李恪昭倚重,正担着革新举国教化、优选治世良材的大任。
而且,他还是叶冉的曾祖辈,上阳叶氏现任家主。
无论于公于私、在朝在野,叶尹说话的分量都不容小觑。
况且他做为受李恪昭重用的老臣,着眼于君王子嗣绵延之事也算职责所在,无可厚非。
这奏章岁行云拿着烫手,想说点什么吧,又觉说什么都烫嘴,于是一次次佯装不知地又放回原处。
按说岁行云身为执掌半枚国玺的王后,这封奏报若是位寻常官员或卿大夫所呈,她直接驳回也就完事。
可对叶尹这样的老臣,驳回其奏请、谏议往往需三四再慎,连李恪昭都得尽量斟酌,耐着性子与之周旋。她急起来说话冲,着实拿捏不好尺度,若闹太僵让老人家下不来台,说不得就小事变大事。
所以她还是暗暗决定不揽这烫手山芋,让李恪昭自己去愁才是上策。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