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四小说网 www.34txt.com,重建北宋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经约定俗成:朝堂上肯定要分成三派:
主战派主辩手是:太宰徐处仁、少宰吴敏、京城防御使李纲、御史中丞许翰、御史中丞秦桧、兵部侍郎聂昌(原名聂山,小皇帝赵桓赐名聂昌)。
主和派主辩手是:门下侍郎耿南仲、中书侍郎唐恪、开封府尹王时雍、御史中丞李回。
中间派摇头金刚:御史中丞吕好问、资政殿大学士宇文虚中、龙图阁直学士杨时等人。
初一看这阵势,主战派占据人数优势,可是第一天就出了毛病。
主战派第一辩手,太宰徐处仁出师不利,一天辩论下来,居然难分高低。
经过一夜休战,第二天朝会进入第二*辩论,主战派第二辩手李纲上备边御敌八策。
李纲夸夸其谈的八条计策,如果放在和平时期,那属于居安思危,高屋建瓴的好计策。
可是现在大兵压境,太原府岌岌可危,李纲的所谓八策,简直就是笑话。他的八策归纳起来,大致是这样的:
第一,恢复藩镇世袭制。否定赵匡胤、赵匡义的既定方针,属于作死的节奏。
第二,更改河东河北保甲制。准备全民皆兵,这一条勉强有用。
第三,立即充实战马。敌人打进来了才发现部队缺马,事后诸葛亮。
第四,稻田改河塘。毁掉稻田,变成烂泥岗阻挡敌人,丧心病狂,曹操表示不服!
第五,修缮河东河北城池。修缮城池当然好,是不是太晚了?
第六,减免河北河东税赋。这样能够聚集民心,早干嘛去了?
第七,改变河东河北粮食交易方式。目的是尽快囤积粮草,只怕没机会了。
第八,改变现有盐法。想得到挺好,没有三年五载能行吗?
这是一枚重磅*,又重新回到了“文人清谈”的轨道上。
书生就是书生。现在大敌当前,李纲居然提出这样的条陈,不知道该哭还是该笑。
就李纲提出来的八条,其中第一条直接推翻祖训,估计再扯一万年也没结果。
看见所有人都直撇嘴,一贯和自己站在统一战线的徐处仁、吴敏、许翰,现在也变成呆若木鸡,李纲知道事情可能大条了。
书生还是厉害,李纲经过一番紧张谋算,突然又提出追究姚古坐看种师中灭亡的责任,再投放一枚*。
如此一来,把讨论战局对策的舆论导向,直接扭转到追查责任方面,接下来自然就涉及到巨大的人事变动问题。
对于朝中大臣来说,国家是否灭亡,那是一个很次要的问题。人事权力变更才是致关重要的所在。
追究统兵大将的责任,这是大宋无耻文人最喜欢干的事情,而且乐此不疲。
姚古屯兵不进,导致种师中败亡,当然应该追究责任。那么,和姚古有关联的人是否也应该一并追究,成为争论的焦点。
难道李纲真的要追究姚古的责任?非也!
所谓醉翁之意不在酒,大宋文人都精通此道。
按照金国特使王汭的说辞,主要是因为“蜡丸”事件,导致大金友邦怒火滔天,从而导致这场大战。
当时邢倞汇报萧仲恭、赵伦剧烈争论的情形,朝中文武大臣都认为这是一个绝好的机会,也是立功的机会,所以好多人都慷慨陈词,认为应该尽快和耶律余睹联络,其中主和派突然显得非常激进。
李纲太自以为是了,他把矛头指向唐恪等人,想给主和派以重大打击,忘记“蜡丸密书”是少宰吴敏写的!
如果要追究“蜡丸事件”的责任人,少宰吴敏绝对脱不了干系。
李纲一轮发言刚刚结束,朝堂上顿时风云突变。
原本主战的少宰吴敏,突然站出来极力主和,而且和太宰徐处仁发生剧烈的语言冲突!
事情演变到最后,徐处仁口中开始不干不净,完全有了泼妇骂街的架势。
少宰吴敏不甘示弱,同样把徐处仁的种种不是当庭诉说,指责徐处仁原来就犯了欺君之罪。
原来,徐处仁在出任永州东安县令期间,因为盘剥过度,导致当地土族聚众造反。徐处仁被逼无奈,只能答应当地土族免税三年,结果导致永州岁入不足。
宋徽宗赵佶接到弹劾奏章,让吏部把徐处仁召回京师质对,徐处仁推说永州闹蝗灾,颗粒无收。不仅不能上缴税收,还要求朝廷赶紧拿出钱粮赈灾。
吴敏、李纲、徐处仁,他们三人都是好朋友,平时无话不谈。徐处仁蒙骗昏君赵佶这件事情,李纲、吴敏都知道。
没想到吴敏今天不仅退出主战派行列,让徐处仁、李纲下不来台,还把徐处仁的旧账翻出来,彻底暴露在大庭广众之下。
近百大臣顿时知道情况不妙,接下来还不知道会发生什么事情。(未完待续)
经约定俗成:朝堂上肯定要分成三派:
主战派主辩手是:太宰徐处仁、少宰吴敏、京城防御使李纲、御史中丞许翰、御史中丞秦桧、兵部侍郎聂昌(原名聂山,小皇帝赵桓赐名聂昌)。
主和派主辩手是:门下侍郎耿南仲、中书侍郎唐恪、开封府尹王时雍、御史中丞李回。
中间派摇头金刚:御史中丞吕好问、资政殿大学士宇文虚中、龙图阁直学士杨时等人。
初一看这阵势,主战派占据人数优势,可是第一天就出了毛病。
主战派第一辩手,太宰徐处仁出师不利,一天辩论下来,居然难分高低。
经过一夜休战,第二天朝会进入第二*辩论,主战派第二辩手李纲上备边御敌八策。
李纲夸夸其谈的八条计策,如果放在和平时期,那属于居安思危,高屋建瓴的好计策。
可是现在大兵压境,太原府岌岌可危,李纲的所谓八策,简直就是笑话。他的八策归纳起来,大致是这样的:
第一,恢复藩镇世袭制。否定赵匡胤、赵匡义的既定方针,属于作死的节奏。
第二,更改河东河北保甲制。准备全民皆兵,这一条勉强有用。
第三,立即充实战马。敌人打进来了才发现部队缺马,事后诸葛亮。
第四,稻田改河塘。毁掉稻田,变成烂泥岗阻挡敌人,丧心病狂,曹操表示不服!
第五,修缮河东河北城池。修缮城池当然好,是不是太晚了?
第六,减免河北河东税赋。这样能够聚集民心,早干嘛去了?
第七,改变河东河北粮食交易方式。目的是尽快囤积粮草,只怕没机会了。
第八,改变现有盐法。想得到挺好,没有三年五载能行吗?
这是一枚重磅*,又重新回到了“文人清谈”的轨道上。
书生就是书生。现在大敌当前,李纲居然提出这样的条陈,不知道该哭还是该笑。
就李纲提出来的八条,其中第一条直接推翻祖训,估计再扯一万年也没结果。
看见所有人都直撇嘴,一贯和自己站在统一战线的徐处仁、吴敏、许翰,现在也变成呆若木鸡,李纲知道事情可能大条了。
书生还是厉害,李纲经过一番紧张谋算,突然又提出追究姚古坐看种师中灭亡的责任,再投放一枚*。
如此一来,把讨论战局对策的舆论导向,直接扭转到追查责任方面,接下来自然就涉及到巨大的人事变动问题。
对于朝中大臣来说,国家是否灭亡,那是一个很次要的问题。人事权力变更才是致关重要的所在。
追究统兵大将的责任,这是大宋无耻文人最喜欢干的事情,而且乐此不疲。
姚古屯兵不进,导致种师中败亡,当然应该追究责任。那么,和姚古有关联的人是否也应该一并追究,成为争论的焦点。
难道李纲真的要追究姚古的责任?非也!
所谓醉翁之意不在酒,大宋文人都精通此道。
按照金国特使王汭的说辞,主要是因为“蜡丸”事件,导致大金友邦怒火滔天,从而导致这场大战。
当时邢倞汇报萧仲恭、赵伦剧烈争论的情形,朝中文武大臣都认为这是一个绝好的机会,也是立功的机会,所以好多人都慷慨陈词,认为应该尽快和耶律余睹联络,其中主和派突然显得非常激进。
李纲太自以为是了,他把矛头指向唐恪等人,想给主和派以重大打击,忘记“蜡丸密书”是少宰吴敏写的!
如果要追究“蜡丸事件”的责任人,少宰吴敏绝对脱不了干系。
李纲一轮发言刚刚结束,朝堂上顿时风云突变。
原本主战的少宰吴敏,突然站出来极力主和,而且和太宰徐处仁发生剧烈的语言冲突!
事情演变到最后,徐处仁口中开始不干不净,完全有了泼妇骂街的架势。
少宰吴敏不甘示弱,同样把徐处仁的种种不是当庭诉说,指责徐处仁原来就犯了欺君之罪。
原来,徐处仁在出任永州东安县令期间,因为盘剥过度,导致当地土族聚众造反。徐处仁被逼无奈,只能答应当地土族免税三年,结果导致永州岁入不足。
宋徽宗赵佶接到弹劾奏章,让吏部把徐处仁召回京师质对,徐处仁推说永州闹蝗灾,颗粒无收。不仅不能上缴税收,还要求朝廷赶紧拿出钱粮赈灾。
吴敏、李纲、徐处仁,他们三人都是好朋友,平时无话不谈。徐处仁蒙骗昏君赵佶这件事情,李纲、吴敏都知道。
没想到吴敏今天不仅退出主战派行列,让徐处仁、李纲下不来台,还把徐处仁的旧账翻出来,彻底暴露在大庭广众之下。
近百大臣顿时知道情况不妙,接下来还不知道会发生什么事情。(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