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四小说网 www.34txt.com,我为纣王之傲啸封神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第四百五十四章 新制定天下
三十三天外的八景宫中,老子静静都看着空中的影像,那影像就如同被剪辑过的电影一般,播放着几个重要的片段。在他的身旁,是元始天尊。
元始天尊的表情漠然,眼神透出异色,显然对影像中那个手持巨剑、所当披靡的天子感到吃惊,而到后来那渑池姬发自焚的一幕时,却是平静了下来。
若是在往日,目睹着人界的盟友西周离奇惨败,甚至连那姬发都被逼上绝路,元始天尊只怕是难以安坐,甚至有可能不顾那“人界之战,但由人为”的约定,暗中下手。
然而,此时的元始天尊却显得淡然而镇定,不仅是因为有大师兄老子在一旁,最重要的是,那诛仙阵败北倒还罢了,而昆仑山被毁,则使阐教气运在千万年内都无法复兴,故而人界之战的结果,已是意义不大了。
“他当真未用那等奇物……”老子低低自语了一句,元始天尊眉头一皱,也不知是否明白了什么。
另一边,准提道人与接引道人也在某处关注着这一战的历程,在看到姬发自焚而亡后,两人对视一眼,微笑着点了点头。
而在娲皇宫,女娲娘娘注视着化影晶镜中的影像,眉头紧紧地皱了起来,目光中带着少有的森寒。
对于张紫星来说,这一刻自是放下了心中的一个大包袱。
“周武王”战败,走投无路,如原著中的纣王那样自焚而亡。
这个结局张紫星已经等了很久,终于还是等到了这一天,这也标志着杀劫之中,原本国破家亡的宿命被彻底扭转。
多年的苦心策划,精心谋算,甚至不惜示敌以弱……这一切,都是为了最终逆天改命的这一刻,如今终是获得了成功。虽然过程中也曾出现过不少变数,但基本还算是在掌控之中。
接下来,并不能松懈,要抓紧时机做好下一步平定人界的工作。西、南、北三地当彻底平定,还有东伯侯姜桓楚与东齐的战争也该叫停了。虽然姜桓楚没有直接参与到这场叛乱中来,却是在关键的时刻发动了对东齐的战争。如果姬发灭商成功,那么东鲁算是牵制东齐的功臣;就算万一姬发兵败,东鲁与东齐之战,也不过是诸侯之间的冲突,月姬虽有贵妃之名,但姜桓楚也是国丈之身,纵使有所罪罚,也不会过重。
姜桓楚打的倒是左右逢源的好主意,端的老奸巨猾,不过,如今大商一战奏功,一举扭转颓势,深知张紫星厉害的姜桓楚只怕也要好好思量该如何安置好后路了。
姬发既亡,张紫星率军一路回到朝歌。此时朝歌到处俱是狂欢景象。原本绝大部分军民们都做好了与天子之都共存亡的决定,如今听闻天子大发神威,奇迹般地扭转战局,一举击溃叛军,甚至连叛贼姬发也被迫自焚而亡,自是狂喜不已。家家户户张灯结彩,上下一片欢腾之象。
在见到张紫星率军回城时,百姓们纷纷自发赶来,虔诚地跪倒在两旁迎接,口称万岁万万岁。
张紫星看着四周喜气洋洋的欢庆景象,心中也颇受感染。战争,是人类痛苦的主要根源之一。在战争中,公理、人道都遭到无视与践踏,所横行的是成王败寇的强权模式。
历史上,纣王固然有缺点,却非后世所渲染的那种暴君,而是有着相当的才能与威望,至于酒池肉林、炮烙虿盆甚至是剖孕验胎等事迹都是后世为了政治需要强加上去的,许多都是莫须有的。
这个,已远远脱离了昔日姬发征纣时《牧誓》中刻意渲染的最重的三“大”罪状(听信妇言、不留心祭祀、任用有才能的奴隶而不用同宗兄弟),完完全全、彻彻底底都将纣王妖魔化了。而后世的《列女传》甚至还将劣迹引于妲己一人身上,谓之“女祸亡国论”。
纣王与妲己就这样成了千古罪人,受万世唾弃。
孔子的学生子贡就有过“纣之不善,不如是之甚也。是以君子恶居下流,天下之恶尽归焉”的言论,指出那些恶名都是后人所强加于纣王的。
但不管怎么样,这正应了那句话:胜利者就是最终的正义
所幸,这场战斗,他获得了最终的胜利,不仅扭转了自身的命运,也在这个世界中为“纣王”成功都正了名。至于姬发的种种劣迹会被后代史官渲染成什么样子,就不得而知了。可以肯定的是,那句“助纣为虐”的成语已经不复存在了,或者称为“助周为虐”才更合适。
待一切平定之后,人界的杀劫也该结束了。虽然时间注定一个王朝不可能永恒,必会从鼎盛走向衰败,但此次大劫之后,所创立的太平盛世,应该能让天下百姓远离战乱,好生安居乐业几百年吧。
回到宫中,张紫星立刻下旨昭告天下,公布叛臣姬发自焚而亡,南、北二军降伏之事,同时重整南北二军,调遣兵马,分别前往西、南、北三地,全面接收与控制三地的所有地盘,并肃清叛逆残余势力。张紫星已决心借此机会在整个天下废除分封制与奴隶制,这种“肃清”自是有着特别的含义。
“卧底”黄飞虎重新被封为镇国武成王,由天子亲自赐婚,许以王叔比干之女。杨任官复原职,赐予天子亲书的‘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丹书一卷,可同免死金牌之功用,另赐下仙人所赠仙丹一颗,使那被砍下多年的手臂奇迹般地恢复了原状,其余有功的文武大臣各有封赏。同时,在安葬阵亡将士的英烈冢中设一安魂台,并亲往祭之,以度在战斗中死去的无数亡魂。
张紫星任命闻仲为平东元帅,前往东地收编这次参与叛乱的诸侯势力,其主要目标自然是东鲁姜桓楚。姜文焕闻讯,强烈要求作为先锋前往,张紫星知道姜文焕心中对于东鲁之事压抑已久,一直背负着姜家不忠的包袱,沉吟片刻,终于应允,封其为副帅,一齐出征。
由于牧野一战之威,叛军溃败,所以收复失地与收编各地的过程相当顺利,遇到的抵抗也微乎其微。凡商军所收复的地域内,除部分自愿的家奴外,所有苦奴尽数释放,归还原有的土地和相应财物,一切仍照原本大商的新政措施进行治理。获得自由与土地的百姓们感激涕零,纷纷戴着九德符,向朝歌方向跪拜行礼,千恩万谢。
西岐城是张紫星重点“照顾”的对象,姬发原本在征伐大商时,为了敛聚财物扩军与炼制那些新武器,颁布了一系列政策,向贵族与奴隶主们增收赋税,又发行大量的“国债券”, 命令西南两地的诸侯们购买,许诺将来以两倍偿还,可谓孤注一掷。
如今姬发兵败身死,西南两地俱是血本无归,怨声载道,矛盾都集中在了西岐的姬家。姬发虽亡,尚有包括姬旦在内的姬昌的一众儿子在,若非西岐上下一早被黄飞虎遣黄明周纪等人以兵力控制下来,只怕还会因此而发生大冲突,这期间,姬昌的母亲太姜也因气恼而病逝。
不久朝歌的大量军队抵达西岐,接管了控制权,而随军而来的特使宣读了圣旨,姬发大逆不道,召集各地叛臣,以下伐上,冒犯天威,且弑父杀兄,罪不可恕,现将姬氏一族及相关叛党尽数押解往朝歌,听候天子发落。
这道圣旨也昭示着统治了西岐多年的姬家势力被连根拔起,商军尽擒姬氏一党后,并没诛连过多甚至是祸及全城上下,而是照圣旨废除原本姬发制定的苛税严政,在西岐推行一系列利民的新政,使得西岐百姓悬着的心终于放了下来,三呼万岁。
在各地渐渐被控制的同时,闻仲与姜文焕的平东大军已兵出游魂关,将东地的势力一一平复。而东伯侯姜桓楚早在得知姬发兵败时,就已知机都停止了对东齐的用兵。经过牧野一战后,姜桓楚更加深刻地体会到了天子的心智与谋划,这次止兵后,也没再做什么表面功夫,而是在东鲁侯府中闭门不出。因为他知道,自己的那些盘算,是瞒不过天子的。
然而,姜桓楚始终无法逃避,大商平东大军在扫平周围的小诸侯后,终于将目标指向了东鲁。虽然那三地诸侯的势力基本瓦解,但姜桓楚毕竟是四大诸侯之首,故而闻仲也并未一开始就展开攻击,而是先礼后兵,遣姜桓楚之子、平东军副帅姜文焕亲携天子圣旨前往东鲁,命姜桓楚往朝歌见驾,而实际上,除明面上的圣旨外,姜文焕还携带了一道密旨。
若在往日,姜桓楚见到儿子归来,自是欢喜,然而如今的姜文焕却是以钦差的身份携天子之命前来,见面时,自是难免君臣之礼。也不知道那道密旨的具体内容是什么,但姜文焕出使东鲁的最终结果是:姜桓楚以病重为由,并没有遵旨前往朝歌,而是奉上一道奏折,请姜文焕转呈于天子。
这道奏折中深入分析了诸侯制度的弊端,言明此番天下之乱,根源是正是诸侯旧制,乃至臣势大于君,终有叛逆姬发之反。如今叛乱平定,切不可再重蹈覆辙,须得在天子推行新政的同时彻底改制,一统四海,彻底杜绝类似的战乱,使天下百姓安居乐业。
为此,姜桓楚特以东伯侯之名向天子请辞,并将东鲁军政大权临时转交于平东军统帅闻仲与姜文焕,以明改制之心。
天子看到这道极俱说服力的大胆奏折后,静思三日,终于召集群臣,结合姜桓楚的观点,以此次姬发叛乱为例,正式确定了改制的可行性与必行性。
且不论姜桓楚是在什么样的情况下写下这道奏折的,而这道奏折对于大商的改革乃至整个历史的意义都是非同凡响的,直接推动了整个大商变革、改制的进程。
除已灭亡的叛逆姬发外,东伯侯姜桓楚当为四大诸侯之首,由他亲口提出改制的建议,并自愿放弃诸侯的权力与土地,影响力可谓深远。更重要的是,牧野一战,张紫星成功地树立起了强大威望,使得天下对天子、对大商的敬畏无以复加,不敢有违抗之意。昔日代表性极强的四大诸侯,或自行请辞,或降伏,或灭亡,加上诸侯的许多势力都在牧野之战中被消灭,剩余的受到了控制与肃清。现在进行变革,正是最佳的时机。
在这种前提条件下,经过讨论与商议,张紫星终于在原本新政的基础上,出台了策划已久的改革措施。
一、废除诸侯分封制,改为郡县制。将大商的土地分为三十六郡,郡下设县,下面依次为乡、里、村、保、邻。四家为一邻,五邻为一保,五保为一里,五里为一乡;一自然村为一村,城市内无村则设坊,等同与村。
二、废除奴隶制,释放天下所有苦奴,依照原本所颁布的新政,还奴隶自由,转为农民,分发土地进行耕作。并在经济上保留大量的国有土地,保护个体土地所有制,以保留众多的个体农民阶级为国家服务。
三、官位制度改革。
设太师、太傅、太保“三师”与“太尉、司徒、司空”三公之位,但这些都是虚衔,属于荣誉职务。真正主持政务的,则是三省六部。
三省六部制起源于两汉,至唐代臻至完善,张紫星所用的,正是唐代的三省六部制。
三省为:中书省(决策、秘书)、门下省(侍从、谏议)、尚书省(行政),尚书省由左右丞相分领。
尚书省下辖的六部制则一早就在大商施行了,成效显著,如今又进一步得到了修正。吏部掌管全国文职官吏的任免、考课、勋封等事;户部掌管全国户口、土地、赋税、钱粮、财政收支等事;礼部掌管礼仪、祭祀、刊物、教育等事;兵部掌管武官选用及军事行政;刑部掌管全国司法行政;工部掌管各项工程、工匠、屯田、水利、交通等事。
官员的品级与设定基本都效仿唐代,包括一台、五署、九寺等,而各地三十六郡县的官员都由吏部严格审核,任命和罢免权都... -->>
第四百五十四章 新制定天下
三十三天外的八景宫中,老子静静都看着空中的影像,那影像就如同被剪辑过的电影一般,播放着几个重要的片段。在他的身旁,是元始天尊。
元始天尊的表情漠然,眼神透出异色,显然对影像中那个手持巨剑、所当披靡的天子感到吃惊,而到后来那渑池姬发自焚的一幕时,却是平静了下来。
若是在往日,目睹着人界的盟友西周离奇惨败,甚至连那姬发都被逼上绝路,元始天尊只怕是难以安坐,甚至有可能不顾那“人界之战,但由人为”的约定,暗中下手。
然而,此时的元始天尊却显得淡然而镇定,不仅是因为有大师兄老子在一旁,最重要的是,那诛仙阵败北倒还罢了,而昆仑山被毁,则使阐教气运在千万年内都无法复兴,故而人界之战的结果,已是意义不大了。
“他当真未用那等奇物……”老子低低自语了一句,元始天尊眉头一皱,也不知是否明白了什么。
另一边,准提道人与接引道人也在某处关注着这一战的历程,在看到姬发自焚而亡后,两人对视一眼,微笑着点了点头。
而在娲皇宫,女娲娘娘注视着化影晶镜中的影像,眉头紧紧地皱了起来,目光中带着少有的森寒。
对于张紫星来说,这一刻自是放下了心中的一个大包袱。
“周武王”战败,走投无路,如原著中的纣王那样自焚而亡。
这个结局张紫星已经等了很久,终于还是等到了这一天,这也标志着杀劫之中,原本国破家亡的宿命被彻底扭转。
多年的苦心策划,精心谋算,甚至不惜示敌以弱……这一切,都是为了最终逆天改命的这一刻,如今终是获得了成功。虽然过程中也曾出现过不少变数,但基本还算是在掌控之中。
接下来,并不能松懈,要抓紧时机做好下一步平定人界的工作。西、南、北三地当彻底平定,还有东伯侯姜桓楚与东齐的战争也该叫停了。虽然姜桓楚没有直接参与到这场叛乱中来,却是在关键的时刻发动了对东齐的战争。如果姬发灭商成功,那么东鲁算是牵制东齐的功臣;就算万一姬发兵败,东鲁与东齐之战,也不过是诸侯之间的冲突,月姬虽有贵妃之名,但姜桓楚也是国丈之身,纵使有所罪罚,也不会过重。
姜桓楚打的倒是左右逢源的好主意,端的老奸巨猾,不过,如今大商一战奏功,一举扭转颓势,深知张紫星厉害的姜桓楚只怕也要好好思量该如何安置好后路了。
姬发既亡,张紫星率军一路回到朝歌。此时朝歌到处俱是狂欢景象。原本绝大部分军民们都做好了与天子之都共存亡的决定,如今听闻天子大发神威,奇迹般地扭转战局,一举击溃叛军,甚至连叛贼姬发也被迫自焚而亡,自是狂喜不已。家家户户张灯结彩,上下一片欢腾之象。
在见到张紫星率军回城时,百姓们纷纷自发赶来,虔诚地跪倒在两旁迎接,口称万岁万万岁。
张紫星看着四周喜气洋洋的欢庆景象,心中也颇受感染。战争,是人类痛苦的主要根源之一。在战争中,公理、人道都遭到无视与践踏,所横行的是成王败寇的强权模式。
历史上,纣王固然有缺点,却非后世所渲染的那种暴君,而是有着相当的才能与威望,至于酒池肉林、炮烙虿盆甚至是剖孕验胎等事迹都是后世为了政治需要强加上去的,许多都是莫须有的。
这个,已远远脱离了昔日姬发征纣时《牧誓》中刻意渲染的最重的三“大”罪状(听信妇言、不留心祭祀、任用有才能的奴隶而不用同宗兄弟),完完全全、彻彻底底都将纣王妖魔化了。而后世的《列女传》甚至还将劣迹引于妲己一人身上,谓之“女祸亡国论”。
纣王与妲己就这样成了千古罪人,受万世唾弃。
孔子的学生子贡就有过“纣之不善,不如是之甚也。是以君子恶居下流,天下之恶尽归焉”的言论,指出那些恶名都是后人所强加于纣王的。
但不管怎么样,这正应了那句话:胜利者就是最终的正义
所幸,这场战斗,他获得了最终的胜利,不仅扭转了自身的命运,也在这个世界中为“纣王”成功都正了名。至于姬发的种种劣迹会被后代史官渲染成什么样子,就不得而知了。可以肯定的是,那句“助纣为虐”的成语已经不复存在了,或者称为“助周为虐”才更合适。
待一切平定之后,人界的杀劫也该结束了。虽然时间注定一个王朝不可能永恒,必会从鼎盛走向衰败,但此次大劫之后,所创立的太平盛世,应该能让天下百姓远离战乱,好生安居乐业几百年吧。
回到宫中,张紫星立刻下旨昭告天下,公布叛臣姬发自焚而亡,南、北二军降伏之事,同时重整南北二军,调遣兵马,分别前往西、南、北三地,全面接收与控制三地的所有地盘,并肃清叛逆残余势力。张紫星已决心借此机会在整个天下废除分封制与奴隶制,这种“肃清”自是有着特别的含义。
“卧底”黄飞虎重新被封为镇国武成王,由天子亲自赐婚,许以王叔比干之女。杨任官复原职,赐予天子亲书的‘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丹书一卷,可同免死金牌之功用,另赐下仙人所赠仙丹一颗,使那被砍下多年的手臂奇迹般地恢复了原状,其余有功的文武大臣各有封赏。同时,在安葬阵亡将士的英烈冢中设一安魂台,并亲往祭之,以度在战斗中死去的无数亡魂。
张紫星任命闻仲为平东元帅,前往东地收编这次参与叛乱的诸侯势力,其主要目标自然是东鲁姜桓楚。姜文焕闻讯,强烈要求作为先锋前往,张紫星知道姜文焕心中对于东鲁之事压抑已久,一直背负着姜家不忠的包袱,沉吟片刻,终于应允,封其为副帅,一齐出征。
由于牧野一战之威,叛军溃败,所以收复失地与收编各地的过程相当顺利,遇到的抵抗也微乎其微。凡商军所收复的地域内,除部分自愿的家奴外,所有苦奴尽数释放,归还原有的土地和相应财物,一切仍照原本大商的新政措施进行治理。获得自由与土地的百姓们感激涕零,纷纷戴着九德符,向朝歌方向跪拜行礼,千恩万谢。
西岐城是张紫星重点“照顾”的对象,姬发原本在征伐大商时,为了敛聚财物扩军与炼制那些新武器,颁布了一系列政策,向贵族与奴隶主们增收赋税,又发行大量的“国债券”, 命令西南两地的诸侯们购买,许诺将来以两倍偿还,可谓孤注一掷。
如今姬发兵败身死,西南两地俱是血本无归,怨声载道,矛盾都集中在了西岐的姬家。姬发虽亡,尚有包括姬旦在内的姬昌的一众儿子在,若非西岐上下一早被黄飞虎遣黄明周纪等人以兵力控制下来,只怕还会因此而发生大冲突,这期间,姬昌的母亲太姜也因气恼而病逝。
不久朝歌的大量军队抵达西岐,接管了控制权,而随军而来的特使宣读了圣旨,姬发大逆不道,召集各地叛臣,以下伐上,冒犯天威,且弑父杀兄,罪不可恕,现将姬氏一族及相关叛党尽数押解往朝歌,听候天子发落。
这道圣旨也昭示着统治了西岐多年的姬家势力被连根拔起,商军尽擒姬氏一党后,并没诛连过多甚至是祸及全城上下,而是照圣旨废除原本姬发制定的苛税严政,在西岐推行一系列利民的新政,使得西岐百姓悬着的心终于放了下来,三呼万岁。
在各地渐渐被控制的同时,闻仲与姜文焕的平东大军已兵出游魂关,将东地的势力一一平复。而东伯侯姜桓楚早在得知姬发兵败时,就已知机都停止了对东齐的用兵。经过牧野一战后,姜桓楚更加深刻地体会到了天子的心智与谋划,这次止兵后,也没再做什么表面功夫,而是在东鲁侯府中闭门不出。因为他知道,自己的那些盘算,是瞒不过天子的。
然而,姜桓楚始终无法逃避,大商平东大军在扫平周围的小诸侯后,终于将目标指向了东鲁。虽然那三地诸侯的势力基本瓦解,但姜桓楚毕竟是四大诸侯之首,故而闻仲也并未一开始就展开攻击,而是先礼后兵,遣姜桓楚之子、平东军副帅姜文焕亲携天子圣旨前往东鲁,命姜桓楚往朝歌见驾,而实际上,除明面上的圣旨外,姜文焕还携带了一道密旨。
若在往日,姜桓楚见到儿子归来,自是欢喜,然而如今的姜文焕却是以钦差的身份携天子之命前来,见面时,自是难免君臣之礼。也不知道那道密旨的具体内容是什么,但姜文焕出使东鲁的最终结果是:姜桓楚以病重为由,并没有遵旨前往朝歌,而是奉上一道奏折,请姜文焕转呈于天子。
这道奏折中深入分析了诸侯制度的弊端,言明此番天下之乱,根源是正是诸侯旧制,乃至臣势大于君,终有叛逆姬发之反。如今叛乱平定,切不可再重蹈覆辙,须得在天子推行新政的同时彻底改制,一统四海,彻底杜绝类似的战乱,使天下百姓安居乐业。
为此,姜桓楚特以东伯侯之名向天子请辞,并将东鲁军政大权临时转交于平东军统帅闻仲与姜文焕,以明改制之心。
天子看到这道极俱说服力的大胆奏折后,静思三日,终于召集群臣,结合姜桓楚的观点,以此次姬发叛乱为例,正式确定了改制的可行性与必行性。
且不论姜桓楚是在什么样的情况下写下这道奏折的,而这道奏折对于大商的改革乃至整个历史的意义都是非同凡响的,直接推动了整个大商变革、改制的进程。
除已灭亡的叛逆姬发外,东伯侯姜桓楚当为四大诸侯之首,由他亲口提出改制的建议,并自愿放弃诸侯的权力与土地,影响力可谓深远。更重要的是,牧野一战,张紫星成功地树立起了强大威望,使得天下对天子、对大商的敬畏无以复加,不敢有违抗之意。昔日代表性极强的四大诸侯,或自行请辞,或降伏,或灭亡,加上诸侯的许多势力都在牧野之战中被消灭,剩余的受到了控制与肃清。现在进行变革,正是最佳的时机。
在这种前提条件下,经过讨论与商议,张紫星终于在原本新政的基础上,出台了策划已久的改革措施。
一、废除诸侯分封制,改为郡县制。将大商的土地分为三十六郡,郡下设县,下面依次为乡、里、村、保、邻。四家为一邻,五邻为一保,五保为一里,五里为一乡;一自然村为一村,城市内无村则设坊,等同与村。
二、废除奴隶制,释放天下所有苦奴,依照原本所颁布的新政,还奴隶自由,转为农民,分发土地进行耕作。并在经济上保留大量的国有土地,保护个体土地所有制,以保留众多的个体农民阶级为国家服务。
三、官位制度改革。
设太师、太傅、太保“三师”与“太尉、司徒、司空”三公之位,但这些都是虚衔,属于荣誉职务。真正主持政务的,则是三省六部。
三省六部制起源于两汉,至唐代臻至完善,张紫星所用的,正是唐代的三省六部制。
三省为:中书省(决策、秘书)、门下省(侍从、谏议)、尚书省(行政),尚书省由左右丞相分领。
尚书省下辖的六部制则一早就在大商施行了,成效显著,如今又进一步得到了修正。吏部掌管全国文职官吏的任免、考课、勋封等事;户部掌管全国户口、土地、赋税、钱粮、财政收支等事;礼部掌管礼仪、祭祀、刊物、教育等事;兵部掌管武官选用及军事行政;刑部掌管全国司法行政;工部掌管各项工程、工匠、屯田、水利、交通等事。
官员的品级与设定基本都效仿唐代,包括一台、五署、九寺等,而各地三十六郡县的官员都由吏部严格审核,任命和罢免权都...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