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四小说网 www.34txt.com,大秦帝国风云录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第304章此分封非彼分封
武烈侯直接回到白水河畔的蓼园。
宝鼎带着赵仪和黄依拜见了母亲白氏,又送了妹妹溥溥一堆礼物,一家人总算聚在一起吃上了团圆饭,不过宝鼎马上就要赶赴中原,而中原现在是个烂摊子,白氏为此忧心忡忡,愁云不展。
宝鼎安慰了母亲几句,决定留下赵仪侍奉母亲,自己则带着黄依去中原。白氏当即否决。中原局势混乱,危机四伏,她不愿意看到黄依身处险境,坚决要留下黄依。宝鼎不想违背母亲的意思,一口答应了。
第二天上午,昌平君、昌文君联袂赶到蓼园。
熊氏没落已成定局,秦王政和武烈侯联手出击,不但罢黜了昌平君丞相一职,还在东南对熊氏展开了南北夹击。南郡的南面就是江南,江南有公子高和武安侯公子腾;南郡的北面则是南阳,南阳是武烈侯的封地。公子高年幼可以不予考虑,但武安侯公子腾和武烈侯公子宝鼎都是宗室重臣,咸阳宫以两位宗室重臣夹击熊氏,其打击熊氏的决心可见一斑。
熊启和熊炽对宝鼎在关键时刻的“落井下石”极度不满,不过事已至此,怨天尤人无济于事,当前摆脱困局的唯一办法就是保持与武烈侯的联盟,耐心蛰伏,伺机东山再起。
两人见到宝鼎后,质询的第一件事就是王子公子高出镇江南的真正意图是什么?是争夺王统的控制权,还是为分封做准备?
“我不会违背自己的诺言。公子扶苏是储君的唯一人选,现在是,将来也是。”宝鼎笑着回答道“公子高出镇江南,导致分封之议卷土重来,喧嚣尘上,这对咸阳宫的威胁可想而知。然而自诸侯国变法以来,以郡县制为基础的中央集权早已成为诸侯国的共识,分封诸侯更是被封君制所代替。我们今日所说的分封,和过去的分封诸侯已经有本质上的区别。”
今日封君只拥有封地上的经济特权,诸如法令、军政等等无不遵从中央,甚至就连家里的“大总管”也就是封君府的“相”都要由中央直接委派,在这种制度下,封君对中央的威胁大大减少。这也是中央集权的一种体现,也是王国权力和财富的一种有利于中央的分配方式。
宝鼎这句话等于告诉熊氏,他既没有争夺王统控制权的意思,也没有分封诸侯的想法。
熊启和熊炽当然不相信宝鼎这句轻描淡写的话,不过从这句话里可以揣测到,秦王政最终选择妥协,可能与宝鼎对分封的理解和认识有直接关系。两人都知道宝鼎和秦王政保持着密切的私人书信往来。宝鼎在上奏之前,肯定对秦王政详细阐述过封君制的利弊,所以秦王政才会在分封之议席卷而来的情况下,依旧采纳了宝鼎的奏议,派遣公子高远镇江南。
熊启思索良久,抚须说道“武烈侯的意思是,在不改变大秦基本国策的基础上,分封宗室和功臣?”
“这其实就是走楚国和齐国的路子。”熊炽接着熊启的话说道“统一前后,大量封君封侯,君侯多了,王国的财富必然会转入君侯的私库,造成私家财富重于王室,而这种结果必然导致中央权力的削弱,君王之权将受到严重掣肘。”
昭襄王在其主政后期,实施“固干削枝”之策,不遗余力地打击权贵,其直接缘由就是“私家富重于王室”财富分配的失衡导致权力分配失衡,中央权力因此削弱,而君主受制于权臣,这让昭襄王忍无可忍,宁愿国力下降也要把权力和财富的分配权收回来,重新分配王国的权力和财富。
华阳太后和熊氏外戚在崛起之后也想重新分配王国的权力和财富,所以不惜代价打击对手,试图独揽权柄,但这一图谋随着秦王政亲政和华阳太后的薨亡而彻底失败。-=会员手打。=*
大秦现在的国策基本上源自昭襄王后期的主政思路,但秦王政推崇高度的中央集权,现有国策无法满足他对权力的攫取,所以他锐意改革,决心摧毁熊氏这个阻碍他攫取最大权力的障碍,偏偏就在这个时候,武烈侯公子宝鼎跳了出来。
武烈侯这个封君就像过去的穰侯魏冉、华阳君熊戎、武安君白起、文信侯吕不韦、长信侯嫪毐(laoai)等大权贵一样,私家财富重于王室。财富多了,权势也就大了,对中央的威胁也就大了,中央理所当然要予以铲除。武烈侯当然不会束手就缚,于是就与中央针锋相对,与秦王政正面对决,接下来就有了王子出镇地方之举。王子出镇地方,拿到了功勋,秦王政必然就要封君封侯。王子封君封侯了,宗室封不封?功臣封不封?
关东诸国在变法失败后,为了平息贵族的愤怒,大量封君,其中以楚国和齐国为最,魏国的封君也是层出不穷。封君多了,王国财富转入私库,中央和权力自然受到削弱。武烈侯现在要做的就是同样的事。
这时候回头再看,不得不佩服华阳太后的谋划。她最早决定不遗余力地扶持武烈侯,把武烈侯打造成秦王政的对手,是一个保护熊氏外戚的英明决策。武烈侯在她的扶持下,成了大秦历史上封地最大的封君,由此财富剧增,实力剧增,权势随之暴涨。秦王政要对付熊氏外戚,要加强中央集权,那必然会损害到武烈侯的既得利益,于是这兄弟两人必然要自相残杀。
宝鼎看到熊氏一点就通,不禁微笑点头。
“中原稳定,河北大战取得胜利,公子扶苏肯定要封君。”宝鼎说道“江南稳定,西南策略得以完成,公子高、公子腾肯定也要封君。那么,在中原和河北赢得战绩的文臣武将呢?在西南战场上取得功勋的军政官长们呢?你熊氏掌控东南,而东南是连通巴蜀、江南、中原和关中的枢纽,其重要性不言而喻,其蕴含的财富也难以估量。当河北和西南取得了惊人战果,咸阳要论功行赏的时候,还会少了你东南熊氏?”
熊启和熊炽已经明白了武烈侯的用意。按此策略,只要河北和西南取得战绩,熊氏自保没有问题,其实力也将得到最大程度的保存,将来时机合适,必定可以东山再起,但关键问题是,河北和西南两个战场都没有取胜的绝对把握。
河北战场是关键之关键,河北战场一旦败北,中原必然充满变数。中原一旦出现问题,秦楚盟约旦夕不保,西南战场失去楚国的援助,必定失败。两个战场都败了,其后果可想而知,不但武烈侯会倾覆,其背后的势力都将遭到重挫,而咸阳宫将取得全面胜利。这或许也是秦王政决定暂时妥协的原因之一吧。
“武烈侯有把握赢得河北战场的胜利?”熊启担心地问道。
宝鼎笑着点点头“昌平君过于谨慎了,如果你能一直坚持下去,坚持到明年的初春,局势必然发生逆转,胜利唾手可得。”这是一句废话,秦王政怎么可能让昌平君坚持到明年的初春。
然而,宝鼎的信心并没有缓解熊氏对局势的担忧。熊启和熊炽互相看看,暗自叹息,如今只有放弃矛盾,齐心协力共谋出路了。
“我在江南的时候,曾对昌文君说过,熊氏必须暂时搁置利益之争,这对我们双方都有好处,可惜你们不相信我。”宝鼎毫不客气,重重“敲打”熊氏“我无意置你们于死地。早在我离开咸阳之前,太后就与我有共同看法,蓼园和熊氏只有联手合作,才能遏制咸阳,取得利益最大化。如今太后虽然不在了,但我还是坚持这一观点,并且希望赢得你们的信任。”
熊启和熊炽... -->>
第304章此分封非彼分封
武烈侯直接回到白水河畔的蓼园。
宝鼎带着赵仪和黄依拜见了母亲白氏,又送了妹妹溥溥一堆礼物,一家人总算聚在一起吃上了团圆饭,不过宝鼎马上就要赶赴中原,而中原现在是个烂摊子,白氏为此忧心忡忡,愁云不展。
宝鼎安慰了母亲几句,决定留下赵仪侍奉母亲,自己则带着黄依去中原。白氏当即否决。中原局势混乱,危机四伏,她不愿意看到黄依身处险境,坚决要留下黄依。宝鼎不想违背母亲的意思,一口答应了。
第二天上午,昌平君、昌文君联袂赶到蓼园。
熊氏没落已成定局,秦王政和武烈侯联手出击,不但罢黜了昌平君丞相一职,还在东南对熊氏展开了南北夹击。南郡的南面就是江南,江南有公子高和武安侯公子腾;南郡的北面则是南阳,南阳是武烈侯的封地。公子高年幼可以不予考虑,但武安侯公子腾和武烈侯公子宝鼎都是宗室重臣,咸阳宫以两位宗室重臣夹击熊氏,其打击熊氏的决心可见一斑。
熊启和熊炽对宝鼎在关键时刻的“落井下石”极度不满,不过事已至此,怨天尤人无济于事,当前摆脱困局的唯一办法就是保持与武烈侯的联盟,耐心蛰伏,伺机东山再起。
两人见到宝鼎后,质询的第一件事就是王子公子高出镇江南的真正意图是什么?是争夺王统的控制权,还是为分封做准备?
“我不会违背自己的诺言。公子扶苏是储君的唯一人选,现在是,将来也是。”宝鼎笑着回答道“公子高出镇江南,导致分封之议卷土重来,喧嚣尘上,这对咸阳宫的威胁可想而知。然而自诸侯国变法以来,以郡县制为基础的中央集权早已成为诸侯国的共识,分封诸侯更是被封君制所代替。我们今日所说的分封,和过去的分封诸侯已经有本质上的区别。”
今日封君只拥有封地上的经济特权,诸如法令、军政等等无不遵从中央,甚至就连家里的“大总管”也就是封君府的“相”都要由中央直接委派,在这种制度下,封君对中央的威胁大大减少。这也是中央集权的一种体现,也是王国权力和财富的一种有利于中央的分配方式。
宝鼎这句话等于告诉熊氏,他既没有争夺王统控制权的意思,也没有分封诸侯的想法。
熊启和熊炽当然不相信宝鼎这句轻描淡写的话,不过从这句话里可以揣测到,秦王政最终选择妥协,可能与宝鼎对分封的理解和认识有直接关系。两人都知道宝鼎和秦王政保持着密切的私人书信往来。宝鼎在上奏之前,肯定对秦王政详细阐述过封君制的利弊,所以秦王政才会在分封之议席卷而来的情况下,依旧采纳了宝鼎的奏议,派遣公子高远镇江南。
熊启思索良久,抚须说道“武烈侯的意思是,在不改变大秦基本国策的基础上,分封宗室和功臣?”
“这其实就是走楚国和齐国的路子。”熊炽接着熊启的话说道“统一前后,大量封君封侯,君侯多了,王国的财富必然会转入君侯的私库,造成私家财富重于王室,而这种结果必然导致中央权力的削弱,君王之权将受到严重掣肘。”
昭襄王在其主政后期,实施“固干削枝”之策,不遗余力地打击权贵,其直接缘由就是“私家富重于王室”财富分配的失衡导致权力分配失衡,中央权力因此削弱,而君主受制于权臣,这让昭襄王忍无可忍,宁愿国力下降也要把权力和财富的分配权收回来,重新分配王国的权力和财富。
华阳太后和熊氏外戚在崛起之后也想重新分配王国的权力和财富,所以不惜代价打击对手,试图独揽权柄,但这一图谋随着秦王政亲政和华阳太后的薨亡而彻底失败。-=会员手打。=*
大秦现在的国策基本上源自昭襄王后期的主政思路,但秦王政推崇高度的中央集权,现有国策无法满足他对权力的攫取,所以他锐意改革,决心摧毁熊氏这个阻碍他攫取最大权力的障碍,偏偏就在这个时候,武烈侯公子宝鼎跳了出来。
武烈侯这个封君就像过去的穰侯魏冉、华阳君熊戎、武安君白起、文信侯吕不韦、长信侯嫪毐(laoai)等大权贵一样,私家财富重于王室。财富多了,权势也就大了,对中央的威胁也就大了,中央理所当然要予以铲除。武烈侯当然不会束手就缚,于是就与中央针锋相对,与秦王政正面对决,接下来就有了王子出镇地方之举。王子出镇地方,拿到了功勋,秦王政必然就要封君封侯。王子封君封侯了,宗室封不封?功臣封不封?
关东诸国在变法失败后,为了平息贵族的愤怒,大量封君,其中以楚国和齐国为最,魏国的封君也是层出不穷。封君多了,王国财富转入私库,中央和权力自然受到削弱。武烈侯现在要做的就是同样的事。
这时候回头再看,不得不佩服华阳太后的谋划。她最早决定不遗余力地扶持武烈侯,把武烈侯打造成秦王政的对手,是一个保护熊氏外戚的英明决策。武烈侯在她的扶持下,成了大秦历史上封地最大的封君,由此财富剧增,实力剧增,权势随之暴涨。秦王政要对付熊氏外戚,要加强中央集权,那必然会损害到武烈侯的既得利益,于是这兄弟两人必然要自相残杀。
宝鼎看到熊氏一点就通,不禁微笑点头。
“中原稳定,河北大战取得胜利,公子扶苏肯定要封君。”宝鼎说道“江南稳定,西南策略得以完成,公子高、公子腾肯定也要封君。那么,在中原和河北赢得战绩的文臣武将呢?在西南战场上取得功勋的军政官长们呢?你熊氏掌控东南,而东南是连通巴蜀、江南、中原和关中的枢纽,其重要性不言而喻,其蕴含的财富也难以估量。当河北和西南取得了惊人战果,咸阳要论功行赏的时候,还会少了你东南熊氏?”
熊启和熊炽已经明白了武烈侯的用意。按此策略,只要河北和西南取得战绩,熊氏自保没有问题,其实力也将得到最大程度的保存,将来时机合适,必定可以东山再起,但关键问题是,河北和西南两个战场都没有取胜的绝对把握。
河北战场是关键之关键,河北战场一旦败北,中原必然充满变数。中原一旦出现问题,秦楚盟约旦夕不保,西南战场失去楚国的援助,必定失败。两个战场都败了,其后果可想而知,不但武烈侯会倾覆,其背后的势力都将遭到重挫,而咸阳宫将取得全面胜利。这或许也是秦王政决定暂时妥协的原因之一吧。
“武烈侯有把握赢得河北战场的胜利?”熊启担心地问道。
宝鼎笑着点点头“昌平君过于谨慎了,如果你能一直坚持下去,坚持到明年的初春,局势必然发生逆转,胜利唾手可得。”这是一句废话,秦王政怎么可能让昌平君坚持到明年的初春。
然而,宝鼎的信心并没有缓解熊氏对局势的担忧。熊启和熊炽互相看看,暗自叹息,如今只有放弃矛盾,齐心协力共谋出路了。
“我在江南的时候,曾对昌文君说过,熊氏必须暂时搁置利益之争,这对我们双方都有好处,可惜你们不相信我。”宝鼎毫不客气,重重“敲打”熊氏“我无意置你们于死地。早在我离开咸阳之前,太后就与我有共同看法,蓼园和熊氏只有联手合作,才能遏制咸阳,取得利益最大化。如今太后虽然不在了,但我还是坚持这一观点,并且希望赢得你们的信任。”
熊启和熊炽...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