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四小说网 www.34txt.com,大秦帝国风云录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以举国之力发动这一场战争。
秦王政一直沉默,他想得更多,他必须想清楚,宝鼎为什么一定要先打楚国?从军事和战略角度来说,宝鼎的建议没有错误,但宝鼎如此积极谋划,其背后必定有巨大的利益追求。
“扶苏怎么样?”秦王政试探了一句。
“战绩显赫。”宝鼎笑道“大王是否打算封其为君?”
秦王政最不愿意讨论的就是这事,但宝鼎却偏偏逼他表态,这让他颇为恼火。
“你是不是有意让他率军攻打楚国?”
公子扶苏的身体里流淌着楚国王族的血液,他的母亲是楚国的公主,他的外祖父现在是楚国的令尹,他的身上深深烙印着楚人的痕迹。这是秦王政对扶苏最不满意的地方,宗室大臣和老秦人对此也是耿耿于怀,但秦王政迟迟不愿立储,关东人在立储一事上也是自有主张,他们也有自己中意的对象,这使得武烈侯有机会说服宗室和老秦人,联合楚系一起把扶苏推上储君之位,由此换取楚系在朝堂上的支持。
扶苏出镇中原,王绾一跃登顶做了丞相公,就是双方合作的成功例子。三方势力同处一个利益集团,对朝政有着决定性影响。但储君不同于丞相公,把一个秦王政不满意的公子扶上储君之位,难度太大。
去年扶苏拿到了稳定中原的功劳,今年扶苏又拿到了攻克邯郸的功劳,下一步他将拿到灭亡赵国国祚的功劳,然而,在咸阳宫的巨大阻力面前,这些功劳远远不够,不足以把他推上储君之位,所以要打楚国,要让扶苏亲手灭亡楚国国祚,由此赢得宗室和老秦人的绝对支持,赢得秦王政对他的赞许,这样扶苏问鼎储君的希望将大大增加。
宝鼎无意隐瞒,微笑点头“他在中原再待几年,功勋和威望都有了,再加上我和上将军的辅佐,攻克楚国不成问题。”
秦王政陷入沉默,良久,他皱眉问道“将来,是不是让高出镇江东?”
秦王政对公子高出镇一事一直心存忧虑,担心宝鼎另有图谋,所以不失时机地试探了一下。
宝鼎摇摇手,绝口不提公子高“再过三四年,将闾他们几个都长大了,都可以出镇地方。”宝鼎直言不讳地说道“中土统一,疆域辽阔,咸阳靠地方官员控制数千里之外的郡县,显然不现实。岭南距离咸阳有多远?辽东距离咸阳又有多远?地方官员的忠诚度如何保证?所以,王子出镇地方,是中央牢牢控制地方的最好解决办法。”
秦王政想了一下,说道“将来可能有兄弟阋墙之祸。”
“统一之后的首要之务是稳定。”宝鼎说道“打天下容易,治天下难。世上的事没有一蹴而就的,也没有尽善尽美的。就治国来说,国策必须依据王国的发展而调整。分封功臣的弊端的确太大,有诸侯割据之祸,此策不可用,所以我的想法是修改封君制,大量分封王子,但分封王子同样有弊端,而解决的办法就是在王国稳定之后,以雷霆手段,果断削藩。”
“削藩?”秦王政望着宝鼎,摇摇头“让他们把吃进嘴里的东西吐出来,难啊。你把事情看得太简单了。”
“大王吞并六国,统一四海,有雷霆之威。”宝鼎笑道“大王难道连这点自信也没有?”
“既然后患无穷,为什么要留下后患?”秦王政摇手道“寡人不同意分封,原因就在如此。”
宝鼎望着他,苦口婆心地劝道“凡是都有个过程,国策也是一样。一匹飞奔的战马如果让它突然转弯,必定人仰马翻,所以在转弯之前,必须先减速,以便及时做出调整。”
秦王政不想在这件事上和宝鼎争论。有关分封的事,两人早在私人书信里反复讨论过。秦王政不同意宝鼎的看法,他认为人性的贪婪会导致此策失控,最终历史倒退,王国再次陷入分裂和战争。
宝鼎着眼的是现在,是统一后的稳定阶段,而秦王政考虑的是将来,是王国未来的发展。两者出发点不同,追求的利益不同,因此谁也说服不了谁。
接着两人谈到了赋税问题。赋税乃王国之根本,尤其现在统一时期,赋税的多寡直接关系到战争胜负。谈到赋税必然涉及到财经政策,而财经政策的核心就是农工商政策。结果兄弟两人再次争执起来。
宝鼎坚持“农商并重”秦王政则坚持“重农抑商”这两个策略中,最关键的就是土地政策。秦国的土地政策是“计口授田”而宝鼎从未来人口骤增和土地总量不足的矛盾出发,提出土地有限度的私有买卖,以便巨贾富豪们把更多的钱财投到土地上,激发农耕的积极性,增加粮食产量,增加田租的收缴总量。按照宝鼎的策略发展下去,必然出现“土地兼并”问题。土地兼并一旦失控,必然影响到王国的稳定和发展。
在这个国策上,宝鼎着眼于解决人口和土地的矛盾,而秦王政则关注土地私有买卖所导致的一系列后果。
兄弟两人各不相让,最后秦王政主动让步。考虑到大河南北大饥荒造成了人口大量流失,土地大量荒芜,河北和中原急需恢复元气,秦王政同意宝鼎实施一系列有助于农工商发展的政策,但土地严禁私人买卖。在这一点上,秦王政绝不妥协。
兄弟两人谈了一夜,争执了一夜,各有收获,不过在几个关键性的问题上,秦王政都没有让步。
秦国的下一个目标是不是楚国?如果攻打楚国,公子扶苏是不是秦军统率?秦王政始终没有给出正面回答。秦王政语意双关地告诉宝鼎,他反对外戚掌权,外戚掌权首先考虑的是自身利益,私利凌驾于王国利益之上,最终必将伤害王国。
这句话让宝鼎苦叹无语。秦王政的性格太过倔犟,这不是认死理嘛,虽然道理是不错,但世上哪有十全十美的事?一个君王不能变通,必将影响王国命运,或许帝国的悲剧,正因为秦王政的这种执着性格
分封王子的事也给秦王政拒绝了。统一中土,文臣武将功勋累累者太多了,而分封王子其实也就是分封宗室,如此一来,文臣武将们怎么想?王子和宗室因为身份高贵就可以不劳而获,享受最大的权力和最多的财富,而文臣武将们累死累活却只能“喝口汤”将来谁给大王卖命?谁为王国冲锋陷阵?
天亮后,宝鼎告辞,秦王政忽然问道:“成蛟在哪?”
宝鼎没有说话。
“你是秘军统率,紫府官长,难道连这点事都做不好?”秦王政厉声责问道“他是你的兄长,难道你就不关心他的死活?”
宝鼎犹豫良久,低声说道“我没有忘记他。”
秦王政脸色微变,迟疑了片刻,问道“他好吗?”
“他唯一的心愿就是想见见孩子。”
秦王政心里蓦然一痛,目露悲色,呆坐无语。
“寡人年前又得一子。”秦王政突然转移了话题“寡人给他取名胡亥。”
宝鼎吃惊地望着秦王政,接着急不可耐地叫道“我要做他的师傅。”
=
=
=
以举国之力发动这一场战争。
秦王政一直沉默,他想得更多,他必须想清楚,宝鼎为什么一定要先打楚国?从军事和战略角度来说,宝鼎的建议没有错误,但宝鼎如此积极谋划,其背后必定有巨大的利益追求。
“扶苏怎么样?”秦王政试探了一句。
“战绩显赫。”宝鼎笑道“大王是否打算封其为君?”
秦王政最不愿意讨论的就是这事,但宝鼎却偏偏逼他表态,这让他颇为恼火。
“你是不是有意让他率军攻打楚国?”
公子扶苏的身体里流淌着楚国王族的血液,他的母亲是楚国的公主,他的外祖父现在是楚国的令尹,他的身上深深烙印着楚人的痕迹。这是秦王政对扶苏最不满意的地方,宗室大臣和老秦人对此也是耿耿于怀,但秦王政迟迟不愿立储,关东人在立储一事上也是自有主张,他们也有自己中意的对象,这使得武烈侯有机会说服宗室和老秦人,联合楚系一起把扶苏推上储君之位,由此换取楚系在朝堂上的支持。
扶苏出镇中原,王绾一跃登顶做了丞相公,就是双方合作的成功例子。三方势力同处一个利益集团,对朝政有着决定性影响。但储君不同于丞相公,把一个秦王政不满意的公子扶上储君之位,难度太大。
去年扶苏拿到了稳定中原的功劳,今年扶苏又拿到了攻克邯郸的功劳,下一步他将拿到灭亡赵国国祚的功劳,然而,在咸阳宫的巨大阻力面前,这些功劳远远不够,不足以把他推上储君之位,所以要打楚国,要让扶苏亲手灭亡楚国国祚,由此赢得宗室和老秦人的绝对支持,赢得秦王政对他的赞许,这样扶苏问鼎储君的希望将大大增加。
宝鼎无意隐瞒,微笑点头“他在中原再待几年,功勋和威望都有了,再加上我和上将军的辅佐,攻克楚国不成问题。”
秦王政陷入沉默,良久,他皱眉问道“将来,是不是让高出镇江东?”
秦王政对公子高出镇一事一直心存忧虑,担心宝鼎另有图谋,所以不失时机地试探了一下。
宝鼎摇摇手,绝口不提公子高“再过三四年,将闾他们几个都长大了,都可以出镇地方。”宝鼎直言不讳地说道“中土统一,疆域辽阔,咸阳靠地方官员控制数千里之外的郡县,显然不现实。岭南距离咸阳有多远?辽东距离咸阳又有多远?地方官员的忠诚度如何保证?所以,王子出镇地方,是中央牢牢控制地方的最好解决办法。”
秦王政想了一下,说道“将来可能有兄弟阋墙之祸。”
“统一之后的首要之务是稳定。”宝鼎说道“打天下容易,治天下难。世上的事没有一蹴而就的,也没有尽善尽美的。就治国来说,国策必须依据王国的发展而调整。分封功臣的弊端的确太大,有诸侯割据之祸,此策不可用,所以我的想法是修改封君制,大量分封王子,但分封王子同样有弊端,而解决的办法就是在王国稳定之后,以雷霆手段,果断削藩。”
“削藩?”秦王政望着宝鼎,摇摇头“让他们把吃进嘴里的东西吐出来,难啊。你把事情看得太简单了。”
“大王吞并六国,统一四海,有雷霆之威。”宝鼎笑道“大王难道连这点自信也没有?”
“既然后患无穷,为什么要留下后患?”秦王政摇手道“寡人不同意分封,原因就在如此。”
宝鼎望着他,苦口婆心地劝道“凡是都有个过程,国策也是一样。一匹飞奔的战马如果让它突然转弯,必定人仰马翻,所以在转弯之前,必须先减速,以便及时做出调整。”
秦王政不想在这件事上和宝鼎争论。有关分封的事,两人早在私人书信里反复讨论过。秦王政不同意宝鼎的看法,他认为人性的贪婪会导致此策失控,最终历史倒退,王国再次陷入分裂和战争。
宝鼎着眼的是现在,是统一后的稳定阶段,而秦王政考虑的是将来,是王国未来的发展。两者出发点不同,追求的利益不同,因此谁也说服不了谁。
接着两人谈到了赋税问题。赋税乃王国之根本,尤其现在统一时期,赋税的多寡直接关系到战争胜负。谈到赋税必然涉及到财经政策,而财经政策的核心就是农工商政策。结果兄弟两人再次争执起来。
宝鼎坚持“农商并重”秦王政则坚持“重农抑商”这两个策略中,最关键的就是土地政策。秦国的土地政策是“计口授田”而宝鼎从未来人口骤增和土地总量不足的矛盾出发,提出土地有限度的私有买卖,以便巨贾富豪们把更多的钱财投到土地上,激发农耕的积极性,增加粮食产量,增加田租的收缴总量。按照宝鼎的策略发展下去,必然出现“土地兼并”问题。土地兼并一旦失控,必然影响到王国的稳定和发展。
在这个国策上,宝鼎着眼于解决人口和土地的矛盾,而秦王政则关注土地私有买卖所导致的一系列后果。
兄弟两人各不相让,最后秦王政主动让步。考虑到大河南北大饥荒造成了人口大量流失,土地大量荒芜,河北和中原急需恢复元气,秦王政同意宝鼎实施一系列有助于农工商发展的政策,但土地严禁私人买卖。在这一点上,秦王政绝不妥协。
兄弟两人谈了一夜,争执了一夜,各有收获,不过在几个关键性的问题上,秦王政都没有让步。
秦国的下一个目标是不是楚国?如果攻打楚国,公子扶苏是不是秦军统率?秦王政始终没有给出正面回答。秦王政语意双关地告诉宝鼎,他反对外戚掌权,外戚掌权首先考虑的是自身利益,私利凌驾于王国利益之上,最终必将伤害王国。
这句话让宝鼎苦叹无语。秦王政的性格太过倔犟,这不是认死理嘛,虽然道理是不错,但世上哪有十全十美的事?一个君王不能变通,必将影响王国命运,或许帝国的悲剧,正因为秦王政的这种执着性格
分封王子的事也给秦王政拒绝了。统一中土,文臣武将功勋累累者太多了,而分封王子其实也就是分封宗室,如此一来,文臣武将们怎么想?王子和宗室因为身份高贵就可以不劳而获,享受最大的权力和最多的财富,而文臣武将们累死累活却只能“喝口汤”将来谁给大王卖命?谁为王国冲锋陷阵?
天亮后,宝鼎告辞,秦王政忽然问道:“成蛟在哪?”
宝鼎没有说话。
“你是秘军统率,紫府官长,难道连这点事都做不好?”秦王政厉声责问道“他是你的兄长,难道你就不关心他的死活?”
宝鼎犹豫良久,低声说道“我没有忘记他。”
秦王政脸色微变,迟疑了片刻,问道“他好吗?”
“他唯一的心愿就是想见见孩子。”
秦王政心里蓦然一痛,目露悲色,呆坐无语。
“寡人年前又得一子。”秦王政突然转移了话题“寡人给他取名胡亥。”
宝鼎吃惊地望着秦王政,接着急不可耐地叫道“我要做他的师傅。”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