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四小说网 www.34txt.com,柒零后生活志之春意迟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虽然是入冬后的第一场雪,却有些来势凶猛的样子。棉絮般的雪团瞬间覆盖了县城的每一条街道、每一棵树木花草、每一根电线杆、每一处房顶……甚至是每一个人。
南漳县城并不大,只是顺着荆山余脉边缘的开阔地而建,街道的布局也只是简单的经纬交错,虽谈不上繁华,但也是处处充满烟火气息。
别看这南漳县城不大,却也是有着千年历史的古县,县城几经迁徙,才有今天的规模。荆山山脉也是楚人的发源地,更是三国时期颇具名气的地方。据老一辈人讲,上世纪三、四十年代,县城还算是一座完整的城池,城内还保留了县衙、孔庙、五龙壁等历史建筑,所有民居都是清一色的鄂西北特色,巷道纵横、错落有致……是战争毁掉了一切美好景象,之后,城池全无,仅剩下白凤路一段城墙。
虽无城池,但城依旧在。大东门、小西门、北阁门这些地名依旧被人们锁在记忆中,原来的护城河成了城中居民集中居住的地方。人依河而居,房依河而建,河水清澈透底,青石板桥间隔设之,虽然河面之上缺少往来船只,但是总能见到河边浣洗的妇人和嬉戏的孩童往来其间。河边灰瓦白墙或是红砖红瓦的民居在午间或是傍晚升腾起的袅袅炊烟,与这河景相映成画,倒也有几番江南水乡的况味。
城南有一条河道,名为蛮河,自西向东汇入汉江,也是汉江最大的支流。当年秦人攻打楚国时,秦将白起正是利用这蛮河之水在武安镇挖渠引水,方才水淹楚国鄢城,这才拿下楚国,而这条渠至今仍被完整保留,作为农事之用,一名白起渠,一名长渠。蛮河之首建有一座大型水库——三道河水库,既是水利设施,也是县城十几万人口生活用水的水源地。水库树木葱翠,湖水清凉甘甜,湖中有岛,岛上有动物往来,自建成后也算得上是县城一大风景绝美的去处,更是何志彬这般年龄的少年时常流连的地方。
说这南漳城历史悠久,倒无吹嘘成分,单就城内的文化遗址也足以验证。先说这城南,依蛮水之傍,山脉连绵不绝,其中一座山峰名曰玉溪山,玉溪山本无特别,只是因为三国时期,着名隐士司马徽在此居住方才显名,这司马徽又名水镜居士,因此,他所居住的旧所也被后人尊称为“水镜庄”。
玉溪山东部离“水镜庄”不远的地方,立有一塔,名曰“文笔峰”,塔高30余米,呈八角形,七层八檐,原塔始建于清道光二十一年,是当时县城“六大风物”之一,新塔复建于1988年,也是揽瞰县城的最佳处所。
城中央的位置是县衙所在地,只是保护利用并不妥当,被用作招待所的场地,县衙的主殿倒是保护尚好,只是一般人很难轻易涉足观瞻。
与县衙一墙之隔的便是水镜中学,面积虽然不大,却也是城中重要的学府,这水镜中学正是因司马徽之名号而来,教育部门的初衷亦是为了借此名号培养更多的栋梁之才,只是当时经费有限、人力有限,水镜中学长久以来也只是不温不火,鲜见出类拔萃之才,倒是何志彬他们这一届让校领导有了些许信心。这水镜中学所在位置以前是座孔庙,只是原有建筑因历史原因全部被毁,也是因为原有建筑被毁,才有了今天的水镜中学。
城内还有一处名胜,在新修建不久的水镜路的北侧,也算是县城扩建后的中心地带,此处名叫“徐庶庙”,是一座清代建筑,也是后人为了纪念三国名士徐庶而修建的。这地方以前是城郊,建筑的周边都是菜地。说是“徐庶庙”,其实最早是徐庶的母亲坟冢所在,据说最早的建筑是徐庶在此地搭建的草棚,用作为母守孝、护坟所用,后人为了纪念并赞扬徐庶的孝道,才修葺建筑,用于观瞻祭拜。
除此之外,县城所遗留的古迹风物并不多,倒是梁家巷、狮子巷、易家巷、大巷子这些古街巷保存得甚是完好,里面有不少独门宅院,其中自是不乏大宅之第。
文庙街靠近印刷厂一带更是鄂西北民居的颜值担当。只是存留的古建筑随着县城的发展变得越来越少了,从卫生院、图书馆、烟草等老建筑依旧能寻出之前的辉煌。其它临街的建筑大多是前铺后居的格局,户与户之间多数以马头墙相隔。大多数铺面宽大、开阔,适合经商。门板上朱红色的油漆虽然有些斑驳,但依旧散发出陈年的商业气息。这些铺面的门板大多可拆卸,白天的时候一块块拆卸下来,露出店铺的内在;到了晚上,再一块块装上,很自然地变成一处居所。老的文庙街并不长,呈东西走向布局,也就几里地的样子。两侧的建筑早已随着城市的进化形成了反差。街南一侧依旧是老建筑,许是时久未修,有些已显凋敝;街北一侧则是被现代的水泥建筑所取代。这种反差,一度成为老一辈人诟责的话题,但也仅是诟责,这辈人内心很清楚,属于他们的那个时代已经再也回不去了。
县城的人口本没有许多,只是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国家的一项决策这里变得兴旺、繁荣起来。
三线厂矿的兴建,不仅带来了技术和设备,还为这个县城增添了几万的人口。大批的技术人员携家带口响应国家的号召,从大城市迁入这座千年古县,他们所带来的不仅是新的生产力和技术产业,也为这座古县带来了新的生机。
正是因为这种人口结构以及产业的改变,八十年代,县城迎来了第一次大规模的扩建。以新修建的水镜路为界,北部区域属于新开发地界,很多机关单位从旧城迁到此处,也让这块荒芜之地变得越来越有人气;南部区域自是旧城所在,除了路面的修整,基本上没有太大的变化,依旧处处烟火气息不绝。水镜路为东西走向的轴线道路,延绵十公里,在当时算是规模很大的一项县级市政工程,而这水镜路之下深埋的正是南漳古城的护城北河,正是因为这条护城河才使得南漳县城在以后经历过很多次暴雨袭击时而城内不受水灾困扰。
陈晓娜的家住在水镜路以北的区域,在南北走向的便河路一侧,是陈晓娜的爸爸陈国强单位分配的住房。因为是新建房,所以居住面积较以前的要大出许多,足有一百个平方,这在当时的县城也是不多见的。陈国强一直在地税工作,算是一名科级干部,能分到新的住房自是跟他的头衔分不开。陈晓娜的妈妈李玉芹是县二小的一名相当有资历的教师。这样的家庭在县城内也算是中等偏上,正因为如此,陈晓娜和弟弟陈晓非从小就接受着良好的教育,只是可惜,陈晓娜对学习一直没什么兴趣,这也是让陈国强和李玉芹头痛的事情,幸好陈晓非在学习上一直很刻苦,算是让他们稍加感到宽心。
陈晓娜和弟弟相差六岁,两人关系一直很好。陈晓非特别黏姐姐,自打会走路的时候就缠着妈妈要一道去接姐姐放学,姐姐对晓非也是疼爱有加,不管爸妈做什么好吃的也都是先紧着弟弟,有时候爸爸心疼女儿,悄悄塞给晓娜一些糖果,也都被晓娜拿出来分享给了弟弟。
陈晓非的性格偏内向,除了姐姐,对于外人,最多也就是在卢佩姗、郑雨、何志彬他们几个面前显得开朗些,其他不相干的人,很难见着陈晓非脸上带着笑,时间久了,大家都说陈国强的儿子长大了一定是个“冷面王子”。陈晓非上学后,学习一直不错,每次考试都能拿到全班总分第一的好成绩,只是这个身体就有些不如姐姐,用陈国强的话说“我这儿子,差不多是在药水瓶子里泡大的”。
其实,从小到大,陈国强和李玉芹对姐弟俩的爱算是均匀的,只是在陈晓娜的学习成绩上他们一直觉着不满意,两个人也因为这个原因很早就开始为陈晓娜筹谋,希望能凭借自己的人脉力量尽量为陈晓娜铺平道路。他们也知道女儿喜欢唱歌,对此,既不反对也不予支持,如果说要把这个作为终身职业,他们就不得不站出来表达反对意见了,这或许就是他们这一代人固有的思维吧,自诩为知识分子的他们始终觉得唱歌不能算得是一份正当的职业,即使不能像他们一样成为国家干部和人民教师,也应该是有一份体面的工作。
也是时机凑巧,陈国强的业务能力很强,一直是襄樊市的地税模范工作者,年底的时候,市地税局发来一纸调令,春节后他就将赴襄樊地税局工作,职务上虽然没有变化,但级别上却明显上升了。李玉芹因为资历的原因,被解放路小学接收了,而陈晓非还差一个学期就要上初中了,正好跟着李玉芹转入解放路小学,也算是过渡性的转学吧。这样一来,全家除了陈晓娜以外就都有了着落。局领导知道陈晓娜的情况后,出于对陈国强的安抚,向商业局要了一个指标,正好汉... -->>
虽然是入冬后的第一场雪,却有些来势凶猛的样子。棉絮般的雪团瞬间覆盖了县城的每一条街道、每一棵树木花草、每一根电线杆、每一处房顶……甚至是每一个人。
南漳县城并不大,只是顺着荆山余脉边缘的开阔地而建,街道的布局也只是简单的经纬交错,虽谈不上繁华,但也是处处充满烟火气息。
别看这南漳县城不大,却也是有着千年历史的古县,县城几经迁徙,才有今天的规模。荆山山脉也是楚人的发源地,更是三国时期颇具名气的地方。据老一辈人讲,上世纪三、四十年代,县城还算是一座完整的城池,城内还保留了县衙、孔庙、五龙壁等历史建筑,所有民居都是清一色的鄂西北特色,巷道纵横、错落有致……是战争毁掉了一切美好景象,之后,城池全无,仅剩下白凤路一段城墙。
虽无城池,但城依旧在。大东门、小西门、北阁门这些地名依旧被人们锁在记忆中,原来的护城河成了城中居民集中居住的地方。人依河而居,房依河而建,河水清澈透底,青石板桥间隔设之,虽然河面之上缺少往来船只,但是总能见到河边浣洗的妇人和嬉戏的孩童往来其间。河边灰瓦白墙或是红砖红瓦的民居在午间或是傍晚升腾起的袅袅炊烟,与这河景相映成画,倒也有几番江南水乡的况味。
城南有一条河道,名为蛮河,自西向东汇入汉江,也是汉江最大的支流。当年秦人攻打楚国时,秦将白起正是利用这蛮河之水在武安镇挖渠引水,方才水淹楚国鄢城,这才拿下楚国,而这条渠至今仍被完整保留,作为农事之用,一名白起渠,一名长渠。蛮河之首建有一座大型水库——三道河水库,既是水利设施,也是县城十几万人口生活用水的水源地。水库树木葱翠,湖水清凉甘甜,湖中有岛,岛上有动物往来,自建成后也算得上是县城一大风景绝美的去处,更是何志彬这般年龄的少年时常流连的地方。
说这南漳城历史悠久,倒无吹嘘成分,单就城内的文化遗址也足以验证。先说这城南,依蛮水之傍,山脉连绵不绝,其中一座山峰名曰玉溪山,玉溪山本无特别,只是因为三国时期,着名隐士司马徽在此居住方才显名,这司马徽又名水镜居士,因此,他所居住的旧所也被后人尊称为“水镜庄”。
玉溪山东部离“水镜庄”不远的地方,立有一塔,名曰“文笔峰”,塔高30余米,呈八角形,七层八檐,原塔始建于清道光二十一年,是当时县城“六大风物”之一,新塔复建于1988年,也是揽瞰县城的最佳处所。
城中央的位置是县衙所在地,只是保护利用并不妥当,被用作招待所的场地,县衙的主殿倒是保护尚好,只是一般人很难轻易涉足观瞻。
与县衙一墙之隔的便是水镜中学,面积虽然不大,却也是城中重要的学府,这水镜中学正是因司马徽之名号而来,教育部门的初衷亦是为了借此名号培养更多的栋梁之才,只是当时经费有限、人力有限,水镜中学长久以来也只是不温不火,鲜见出类拔萃之才,倒是何志彬他们这一届让校领导有了些许信心。这水镜中学所在位置以前是座孔庙,只是原有建筑因历史原因全部被毁,也是因为原有建筑被毁,才有了今天的水镜中学。
城内还有一处名胜,在新修建不久的水镜路的北侧,也算是县城扩建后的中心地带,此处名叫“徐庶庙”,是一座清代建筑,也是后人为了纪念三国名士徐庶而修建的。这地方以前是城郊,建筑的周边都是菜地。说是“徐庶庙”,其实最早是徐庶的母亲坟冢所在,据说最早的建筑是徐庶在此地搭建的草棚,用作为母守孝、护坟所用,后人为了纪念并赞扬徐庶的孝道,才修葺建筑,用于观瞻祭拜。
除此之外,县城所遗留的古迹风物并不多,倒是梁家巷、狮子巷、易家巷、大巷子这些古街巷保存得甚是完好,里面有不少独门宅院,其中自是不乏大宅之第。
文庙街靠近印刷厂一带更是鄂西北民居的颜值担当。只是存留的古建筑随着县城的发展变得越来越少了,从卫生院、图书馆、烟草等老建筑依旧能寻出之前的辉煌。其它临街的建筑大多是前铺后居的格局,户与户之间多数以马头墙相隔。大多数铺面宽大、开阔,适合经商。门板上朱红色的油漆虽然有些斑驳,但依旧散发出陈年的商业气息。这些铺面的门板大多可拆卸,白天的时候一块块拆卸下来,露出店铺的内在;到了晚上,再一块块装上,很自然地变成一处居所。老的文庙街并不长,呈东西走向布局,也就几里地的样子。两侧的建筑早已随着城市的进化形成了反差。街南一侧依旧是老建筑,许是时久未修,有些已显凋敝;街北一侧则是被现代的水泥建筑所取代。这种反差,一度成为老一辈人诟责的话题,但也仅是诟责,这辈人内心很清楚,属于他们的那个时代已经再也回不去了。
县城的人口本没有许多,只是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国家的一项决策这里变得兴旺、繁荣起来。
三线厂矿的兴建,不仅带来了技术和设备,还为这个县城增添了几万的人口。大批的技术人员携家带口响应国家的号召,从大城市迁入这座千年古县,他们所带来的不仅是新的生产力和技术产业,也为这座古县带来了新的生机。
正是因为这种人口结构以及产业的改变,八十年代,县城迎来了第一次大规模的扩建。以新修建的水镜路为界,北部区域属于新开发地界,很多机关单位从旧城迁到此处,也让这块荒芜之地变得越来越有人气;南部区域自是旧城所在,除了路面的修整,基本上没有太大的变化,依旧处处烟火气息不绝。水镜路为东西走向的轴线道路,延绵十公里,在当时算是规模很大的一项县级市政工程,而这水镜路之下深埋的正是南漳古城的护城北河,正是因为这条护城河才使得南漳县城在以后经历过很多次暴雨袭击时而城内不受水灾困扰。
陈晓娜的家住在水镜路以北的区域,在南北走向的便河路一侧,是陈晓娜的爸爸陈国强单位分配的住房。因为是新建房,所以居住面积较以前的要大出许多,足有一百个平方,这在当时的县城也是不多见的。陈国强一直在地税工作,算是一名科级干部,能分到新的住房自是跟他的头衔分不开。陈晓娜的妈妈李玉芹是县二小的一名相当有资历的教师。这样的家庭在县城内也算是中等偏上,正因为如此,陈晓娜和弟弟陈晓非从小就接受着良好的教育,只是可惜,陈晓娜对学习一直没什么兴趣,这也是让陈国强和李玉芹头痛的事情,幸好陈晓非在学习上一直很刻苦,算是让他们稍加感到宽心。
陈晓娜和弟弟相差六岁,两人关系一直很好。陈晓非特别黏姐姐,自打会走路的时候就缠着妈妈要一道去接姐姐放学,姐姐对晓非也是疼爱有加,不管爸妈做什么好吃的也都是先紧着弟弟,有时候爸爸心疼女儿,悄悄塞给晓娜一些糖果,也都被晓娜拿出来分享给了弟弟。
陈晓非的性格偏内向,除了姐姐,对于外人,最多也就是在卢佩姗、郑雨、何志彬他们几个面前显得开朗些,其他不相干的人,很难见着陈晓非脸上带着笑,时间久了,大家都说陈国强的儿子长大了一定是个“冷面王子”。陈晓非上学后,学习一直不错,每次考试都能拿到全班总分第一的好成绩,只是这个身体就有些不如姐姐,用陈国强的话说“我这儿子,差不多是在药水瓶子里泡大的”。
其实,从小到大,陈国强和李玉芹对姐弟俩的爱算是均匀的,只是在陈晓娜的学习成绩上他们一直觉着不满意,两个人也因为这个原因很早就开始为陈晓娜筹谋,希望能凭借自己的人脉力量尽量为陈晓娜铺平道路。他们也知道女儿喜欢唱歌,对此,既不反对也不予支持,如果说要把这个作为终身职业,他们就不得不站出来表达反对意见了,这或许就是他们这一代人固有的思维吧,自诩为知识分子的他们始终觉得唱歌不能算得是一份正当的职业,即使不能像他们一样成为国家干部和人民教师,也应该是有一份体面的工作。
也是时机凑巧,陈国强的业务能力很强,一直是襄樊市的地税模范工作者,年底的时候,市地税局发来一纸调令,春节后他就将赴襄樊地税局工作,职务上虽然没有变化,但级别上却明显上升了。李玉芹因为资历的原因,被解放路小学接收了,而陈晓非还差一个学期就要上初中了,正好跟着李玉芹转入解放路小学,也算是过渡性的转学吧。这样一来,全家除了陈晓娜以外就都有了着落。局领导知道陈晓娜的情况后,出于对陈国强的安抚,向商业局要了一个指标,正好汉...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