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四小说网 www.34txt.com,清闲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后还有代表满洲守旧势力的头头太皇太后。在内三院和内阁的问题上,他们已经吵了快两年,都被鳌拜以蛮横的态度给压置处了。往常吧,小皇帝对鳌拜比较信服,自然是他说什么就是什么。近来康熙得了记忆,对鳌拜起了点心结,虽然他再小心,行事之间也带了点出来,表现就在他对其他三位辅臣有了点亲近。这让刚刚回到朝上的索尼似乎看到了点曙光,立刻把这件事提上了日程。
康熙其时是比较向着鳌拜的,他也认为不该废除内阁和翰林院,改设内三院,这明明就是制度倒退好不好。不过,他现在还不能表态,得再听他们掐一会儿,然后再表明自己的态度。最主要的就是,他想弄明白,索尼他们三个去没去联合太皇太后。
“朕明白诸位的忠心,平身吧。至于废不废除内阁,改不改设内三院,几位不妨各抒已见。”吵吧吵吧,吵得多了才能多打听到点内情。
四位辅政大臣听了康熙的话,分成两派开始了第一了轮的辩论。康熙坐在宝座之上,把玩着手里的折扇,嘴角含笑的听着。
唉,索尼到底是老了,苏克萨哈还说到正点上,遏必隆呢素质有限,难怪三人合到一起都说不过鳌拜一个人啊。康熙一边看热闹,一边还小小的点评了一下。
索尼他们大概是吵出火来了,再加上三个合一起都没斗过鳌拜,便开始非常不地道的翻小肠。把顺治十八年发生的江南三案都翻出来,直说鳌拜处治有碍,放纵江南汉人士绅,给朝庭统治造成了极坏的影响。
康熙有点头疼,江南三案他还是比较向着鳌拜的,尤其哭庙案,江南的那些士子其时就是普通群众上访,只是手段有点过激,不过这也不怪他们,毕竟江南读书人遇到不平事就哭孔庙的传统由来以久,人家也没有武装暴动,只不过是借着顺治帝的死,多哭了一哭罢了。
再说人家哭得也有道理啊,那个吴县(今苏州)新任知县任维初为了完成上级下达的任务,不恤民情,动用武力,把不按时交税的民众统统拉到县衙打板子,还打死了一个人。其时他要是只是为了完成任务,好让自己的政绩亮眼一点,好让自己升官快一点,这也不是不可以理解的。关键是他自己盗卖官米,中饱私囊,弄得怨声载道,骂声滚滚,连一向和官府一个鼻孔出气的苏州士绅都看不下去了,愤愤地说道:“自明太祖立法至我朝定鼎以来,未有如维初之典守自盗者也。”
然后向为喜欢为民请命,以关心国家大事为已任的读书人挽着袖子站出来了。顺治十八年二月四日,即全国官员为刚刚驾崩的顺治皇帝哭灵的最后一天,他们组织了一百多人,集体到孔庙哭诉痛斥任维初暴*。然后又从孔庙一直哭到江苏省巡抚大堂,沿街还散发传单,大呼口号。事情虽然闹得有点大,但人家也是为了江同社稷好么,为了反贪反腐,抓出国之驻虫,心是好的么。
当时的巡抚朱国治算是个挺有名的酷吏,他在清初江南地方也算是有点名气,历史上的江南三大案甚至都有他的事,当时的江南死了好多人。不过最后这位朱巡抚也没落得什么好下场,他升官去了云南之后,正好碰上吴三桂造反,他到是没投降,其结果就是被吴三桂给杀了,尸体被官兵给吃了。
朱国治当时也算是官官相护,他虽然把任维初抓了,可也把带头哭庙的秀才抓了,然后给安了个罪名为抗税而谋反,上奏朝廷。
接到奏报后,朝廷辅政的四大顾命大臣的索尼就觉得朱国治的帽子扣得不对,怎么能说是为抗税而谋反呢?根本就是有组织、有蓄谋的企图反叛朝廷。他当即责令朱国治上升到政治高度,从严办理此案,并要派钦差南下,协同办案。
这钦差还没等派呢,他就迎来了鳌拜,然后在鳌拜激烈的辩驳之后,索尼捂着被气得差点停止工作的心脏回家养病去了,连同哭庙案在内的江南三案就被移到了鳌拜手里进行处理。鳌拜大人真是很公平,他先去请示了康熙皇帝,又借着此事教育启示了一下小皇帝,为君者要大肚,要善于体查各种上访案件背后的真实性。一般来说能上群众上访的,大多都有点冤屈,咱们现在要求稳,要力争对老百姓好,让他们忘了前明皇帝。所以说,对于这种贪官污吏,败坏朝庭在百姓心中名声的人,就一定不能留着,坚持严肃处理。当然,对于行为有点过激的上访者,也要加以控制,相应的处罚一下,处罚力度不能太大,伤到人家为国为民之心就不好了。
就这样,在鳌拜的干涉之下,江南三案以极平和的方式得到了处理,本该死上好几百人,几千人被牵连的江南士子们得到了保全。
索尼本来病都快好了,得到这个结果之后,又被气得多病了几天。好容易能站稳了之后,立刻就跑到太皇太后那里告状去了。
太皇太后听了之后,立马招见鳌拜,要求他重新判案。鳌拜大人很大义的跟太皇太后言道:“世祖爷亲自书写,后宫不得干政,奴才以为太皇太后明白。”那意思,你也算是后宫之一,没事养花养鸟睡觉,跟着添什么乱。把太皇太后气了个倒仰,没奈何,那旨意是她儿子写的,她虽然身为太皇太后,但是这个国家皇帝最大,她,咳,也得听话。
自那以后,索尼就和鳌拜对上了,不但他自己对上了,还千方百计的拉上了苏克萨合和遏必隆,见天的在朝上跟鳌拜死磕。可惜的是,他们三人捆到一起,战斗力也没有鳌拜人一大,索尼经常性的被气得请病假,然后在家里把气撒完了,再回来接着找虐。
见几个辅政大臣之越吵翻出来的前案越多,康熙适合插话“索尼,朕以为鳌拜处理的很对,目前江南属要平稳,不可过多的激化矛盾。”这老头真的老了,想的用得还是老皇历,一点与时俱进的想法都没有。
康熙一插话,正在吵着的四个人立马消音,索尼努力的平了平乱跳的心,又压了压火气,转身自我批评:“奴才短视了。”
“嗯。”“那庄氏编写的明史辑略一案该如何处理?刑部已经查出了庄氏明史扬明、毁清的八大罪状,定为了逆书,可鳌拜他居然还压着不许定罪。”苏克萨哈见索尼败了,立马跳出来,又抓出一件案子接着吵。他想着,这可是逆书,骂咱们满洲的,您总不会还向着鳌拜吧
的确,关于这件事,康熙迟疑了,他目视鳌拜,等着他解释。
索尼一见,立马又来了精神,他隐晦的看了苏克萨哈一眼,暗自表扬,干得好,看他鳌拜这回怎么解释。
鳌拜眉头皱了起来,这件事挺麻烦,他心中暗骂那个该死的告刁状的混蛋,为了钱真是啥事都敢干,这种人就该掐死他,省得出来做乱。现在满屋子的人都盯着他看,不说话还不行。啊啊啊,尼玛啊,姓庄的那小子,你家里有钱就好好过日子行不行,你说眼睛都瞎了,就好好的享两年福,多生两个孩子好不好,没事修什么明史。然后还不是你自己写的,花钱买别人写好的。这回好了,修完了你死了,给你爹留个尾巴,还让老子跟着为难。
“皇上,奴才以为现在应该拉拢江南士子的心,不该为一本书而兴起大狱。我皇乃仁义之君,胸怀宽广,必能采纳各方不同的意见。”这话,他自己说着都心虚,小皇帝才十岁,他的见识能宽大到那里去。
鳌拜虽说心虚,可还是一本正经的站在一边,以示自己一片为国为君之心。他真没多大信心康熙能够听进去,只是希望到时候能少死点人就行。
出乎他意料的是,康熙还真听进去了。说到这个,鳌拜决对得感谢某个还在西边屋里看书吃水果的小姑娘。自从皇太后的病好了之后,她就开始了对康熙的又一轮教育。在与太虚商量之后,慢慢的将清朝的历史、国际大事件,甚至还有后人对清朝各项事件、制度甚至是皇帝的评价慢慢的展现给康熙。
一开始的时候,康熙当然是吃惊,再来就是不信,最后随着展露的史实越来越多,他开始了沉默与反思。毓秀觉得他肯想就好,她目前的出身由得不她去做啥反清复明的斗士,只能尽全力教好小皇帝,让曾经的那些憾事不再发生。
慢慢的康熙开始就其中一些评论与事件跟太虚请教,而太虚很不客气的直白相告“你们满人以少数人统治多数汉人,心存恐惧,偏偏又不肯承认。说着学习汉族文化,却又大兴文字狱,说白了你们不过是自卑而已,身为一国君,连容人之量都没有,也别怪后人骂。”
康熙对此沉默良久,终究还是没说什么。但是太虚的话还是在他心底烙了印,所以今天对鳌拜的话,他才起了反应。
“你们跪安吧,明史一案,让朕再想想。”
鳌拜毕竟教了康熙好几年,他一见小皇帝这样,就眼睛一亮,嘿嘿,有门
后还有代表满洲守旧势力的头头太皇太后。在内三院和内阁的问题上,他们已经吵了快两年,都被鳌拜以蛮横的态度给压置处了。往常吧,小皇帝对鳌拜比较信服,自然是他说什么就是什么。近来康熙得了记忆,对鳌拜起了点心结,虽然他再小心,行事之间也带了点出来,表现就在他对其他三位辅臣有了点亲近。这让刚刚回到朝上的索尼似乎看到了点曙光,立刻把这件事提上了日程。
康熙其时是比较向着鳌拜的,他也认为不该废除内阁和翰林院,改设内三院,这明明就是制度倒退好不好。不过,他现在还不能表态,得再听他们掐一会儿,然后再表明自己的态度。最主要的就是,他想弄明白,索尼他们三个去没去联合太皇太后。
“朕明白诸位的忠心,平身吧。至于废不废除内阁,改不改设内三院,几位不妨各抒已见。”吵吧吵吧,吵得多了才能多打听到点内情。
四位辅政大臣听了康熙的话,分成两派开始了第一了轮的辩论。康熙坐在宝座之上,把玩着手里的折扇,嘴角含笑的听着。
唉,索尼到底是老了,苏克萨哈还说到正点上,遏必隆呢素质有限,难怪三人合到一起都说不过鳌拜一个人啊。康熙一边看热闹,一边还小小的点评了一下。
索尼他们大概是吵出火来了,再加上三个合一起都没斗过鳌拜,便开始非常不地道的翻小肠。把顺治十八年发生的江南三案都翻出来,直说鳌拜处治有碍,放纵江南汉人士绅,给朝庭统治造成了极坏的影响。
康熙有点头疼,江南三案他还是比较向着鳌拜的,尤其哭庙案,江南的那些士子其时就是普通群众上访,只是手段有点过激,不过这也不怪他们,毕竟江南读书人遇到不平事就哭孔庙的传统由来以久,人家也没有武装暴动,只不过是借着顺治帝的死,多哭了一哭罢了。
再说人家哭得也有道理啊,那个吴县(今苏州)新任知县任维初为了完成上级下达的任务,不恤民情,动用武力,把不按时交税的民众统统拉到县衙打板子,还打死了一个人。其时他要是只是为了完成任务,好让自己的政绩亮眼一点,好让自己升官快一点,这也不是不可以理解的。关键是他自己盗卖官米,中饱私囊,弄得怨声载道,骂声滚滚,连一向和官府一个鼻孔出气的苏州士绅都看不下去了,愤愤地说道:“自明太祖立法至我朝定鼎以来,未有如维初之典守自盗者也。”
然后向为喜欢为民请命,以关心国家大事为已任的读书人挽着袖子站出来了。顺治十八年二月四日,即全国官员为刚刚驾崩的顺治皇帝哭灵的最后一天,他们组织了一百多人,集体到孔庙哭诉痛斥任维初暴*。然后又从孔庙一直哭到江苏省巡抚大堂,沿街还散发传单,大呼口号。事情虽然闹得有点大,但人家也是为了江同社稷好么,为了反贪反腐,抓出国之驻虫,心是好的么。
当时的巡抚朱国治算是个挺有名的酷吏,他在清初江南地方也算是有点名气,历史上的江南三大案甚至都有他的事,当时的江南死了好多人。不过最后这位朱巡抚也没落得什么好下场,他升官去了云南之后,正好碰上吴三桂造反,他到是没投降,其结果就是被吴三桂给杀了,尸体被官兵给吃了。
朱国治当时也算是官官相护,他虽然把任维初抓了,可也把带头哭庙的秀才抓了,然后给安了个罪名为抗税而谋反,上奏朝廷。
接到奏报后,朝廷辅政的四大顾命大臣的索尼就觉得朱国治的帽子扣得不对,怎么能说是为抗税而谋反呢?根本就是有组织、有蓄谋的企图反叛朝廷。他当即责令朱国治上升到政治高度,从严办理此案,并要派钦差南下,协同办案。
这钦差还没等派呢,他就迎来了鳌拜,然后在鳌拜激烈的辩驳之后,索尼捂着被气得差点停止工作的心脏回家养病去了,连同哭庙案在内的江南三案就被移到了鳌拜手里进行处理。鳌拜大人真是很公平,他先去请示了康熙皇帝,又借着此事教育启示了一下小皇帝,为君者要大肚,要善于体查各种上访案件背后的真实性。一般来说能上群众上访的,大多都有点冤屈,咱们现在要求稳,要力争对老百姓好,让他们忘了前明皇帝。所以说,对于这种贪官污吏,败坏朝庭在百姓心中名声的人,就一定不能留着,坚持严肃处理。当然,对于行为有点过激的上访者,也要加以控制,相应的处罚一下,处罚力度不能太大,伤到人家为国为民之心就不好了。
就这样,在鳌拜的干涉之下,江南三案以极平和的方式得到了处理,本该死上好几百人,几千人被牵连的江南士子们得到了保全。
索尼本来病都快好了,得到这个结果之后,又被气得多病了几天。好容易能站稳了之后,立刻就跑到太皇太后那里告状去了。
太皇太后听了之后,立马招见鳌拜,要求他重新判案。鳌拜大人很大义的跟太皇太后言道:“世祖爷亲自书写,后宫不得干政,奴才以为太皇太后明白。”那意思,你也算是后宫之一,没事养花养鸟睡觉,跟着添什么乱。把太皇太后气了个倒仰,没奈何,那旨意是她儿子写的,她虽然身为太皇太后,但是这个国家皇帝最大,她,咳,也得听话。
自那以后,索尼就和鳌拜对上了,不但他自己对上了,还千方百计的拉上了苏克萨合和遏必隆,见天的在朝上跟鳌拜死磕。可惜的是,他们三人捆到一起,战斗力也没有鳌拜人一大,索尼经常性的被气得请病假,然后在家里把气撒完了,再回来接着找虐。
见几个辅政大臣之越吵翻出来的前案越多,康熙适合插话“索尼,朕以为鳌拜处理的很对,目前江南属要平稳,不可过多的激化矛盾。”这老头真的老了,想的用得还是老皇历,一点与时俱进的想法都没有。
康熙一插话,正在吵着的四个人立马消音,索尼努力的平了平乱跳的心,又压了压火气,转身自我批评:“奴才短视了。”
“嗯。”“那庄氏编写的明史辑略一案该如何处理?刑部已经查出了庄氏明史扬明、毁清的八大罪状,定为了逆书,可鳌拜他居然还压着不许定罪。”苏克萨哈见索尼败了,立马跳出来,又抓出一件案子接着吵。他想着,这可是逆书,骂咱们满洲的,您总不会还向着鳌拜吧
的确,关于这件事,康熙迟疑了,他目视鳌拜,等着他解释。
索尼一见,立马又来了精神,他隐晦的看了苏克萨哈一眼,暗自表扬,干得好,看他鳌拜这回怎么解释。
鳌拜眉头皱了起来,这件事挺麻烦,他心中暗骂那个该死的告刁状的混蛋,为了钱真是啥事都敢干,这种人就该掐死他,省得出来做乱。现在满屋子的人都盯着他看,不说话还不行。啊啊啊,尼玛啊,姓庄的那小子,你家里有钱就好好过日子行不行,你说眼睛都瞎了,就好好的享两年福,多生两个孩子好不好,没事修什么明史。然后还不是你自己写的,花钱买别人写好的。这回好了,修完了你死了,给你爹留个尾巴,还让老子跟着为难。
“皇上,奴才以为现在应该拉拢江南士子的心,不该为一本书而兴起大狱。我皇乃仁义之君,胸怀宽广,必能采纳各方不同的意见。”这话,他自己说着都心虚,小皇帝才十岁,他的见识能宽大到那里去。
鳌拜虽说心虚,可还是一本正经的站在一边,以示自己一片为国为君之心。他真没多大信心康熙能够听进去,只是希望到时候能少死点人就行。
出乎他意料的是,康熙还真听进去了。说到这个,鳌拜决对得感谢某个还在西边屋里看书吃水果的小姑娘。自从皇太后的病好了之后,她就开始了对康熙的又一轮教育。在与太虚商量之后,慢慢的将清朝的历史、国际大事件,甚至还有后人对清朝各项事件、制度甚至是皇帝的评价慢慢的展现给康熙。
一开始的时候,康熙当然是吃惊,再来就是不信,最后随着展露的史实越来越多,他开始了沉默与反思。毓秀觉得他肯想就好,她目前的出身由得不她去做啥反清复明的斗士,只能尽全力教好小皇帝,让曾经的那些憾事不再发生。
慢慢的康熙开始就其中一些评论与事件跟太虚请教,而太虚很不客气的直白相告“你们满人以少数人统治多数汉人,心存恐惧,偏偏又不肯承认。说着学习汉族文化,却又大兴文字狱,说白了你们不过是自卑而已,身为一国君,连容人之量都没有,也别怪后人骂。”
康熙对此沉默良久,终究还是没说什么。但是太虚的话还是在他心底烙了印,所以今天对鳌拜的话,他才起了反应。
“你们跪安吧,明史一案,让朕再想想。”
鳌拜毕竟教了康熙好几年,他一见小皇帝这样,就眼睛一亮,嘿嘿,有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