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四小说网 www.34txt.com,民国之苏锦记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丰序是被郑家庄的人救起的,因村庄所居百姓俱是郑氏血脉,遂这丰序就被养在了郑家庄的善堂里。郑氏族长见他生的清秀,举止端庄,又颇有才学,便请他给村子里的小娃娃们开蒙授课。一来也不算他白吃白喝,算是对庄中人家有个交代;二来,也是为了结个善缘,若是将来丰序成人后有了前途,不至于因为现在的窘迫而记恨他们,再说不定也能给郑氏的子孙谋些出路。
郑氏族长的确所虑深远,也正是今日的善举,才在后来让郑氏一族免遭祸事。当然,那得是四百多年后的事情了,估么着这郑族长也想不到会这么久远。
咱们且说郑氏族长为人和善,他们一家待丰序的确不薄,便是郑氏族人也大都纯朴热情。在郑家村庄的这段时光,使得丰序原本受伤并险些落入偏激之道的心,得到了平复。然而,这个十三岁的少年终归不能忘却仇恨,他当初是被几个重伤的家仆压在身下装死,才躲过一劫。那日,他从半遮挡着视线的衣缝中,亲眼见到那一幕幕的残酷,若不是家仆掩护他渡水而逃,恐他也已葬身其中了。丰序觉得他已经随一家老少一起死去,他发誓,若是不能重振家族,他便就当自己不在人世,免得使丰家祖先蒙羞。
因此,丰家后人若是翻看族谱,便会在封面下的第一页上面,看到这样一行字:立族则立谱,族不成器则愧对丰氏千年相传,今日特此一书,以励。这行字和后面明显存在色差,再往后翻,则是丰序凭借记忆,以及后来他人的回忆,大致对之前族谱做了简介。但毕竟在丰氏一族落难时,丰序年纪还小。因此,那部分记载并不准确,丰序之所以记录下来也只是希冀后人不忘祖先;若是当真做正本使,难免显得对先人有些不敬。所以,在那一部分的最后一页人名中,有一行这样的记录:丰序,丰氏第三十六代族长之嫡子嫡孙,卒于建中四年,一十三岁。
其后,方才是留着记载丰序等后人名姓功绩的地方。再看看开篇所记载的,关于正式记录的时间,已是光化二年。如此算来,立谱之时,丰序已然是一百二十九岁之高龄。
“先祖丰序在写就族谱之后便溘然而逝。”
丰大老爷才刚说完,丰父便心急道:“大哥莫要讲古啦,快些说说那郑家吧。”
丰大老爷不以为忤,接着往下说。
丰序在郑家庄生活了几年后,被一名墨门师叔遇到,因知他是丰氏唯一的血脉,便将他带回山门。临走时,这个师叔为答谢郑家一族的义举,不但留下银钱若干,还留下一枚墨门特有的信物,承诺他日郑家人若持此物求救,墨门任何一人都必会倾囊相助。
云起云落,朝代更迭,一转眼,又是四百多个春秋,这时已是元朝初年。蒙古人的铁骑踏足中原,汉族百姓流离失所,而郑家也早已离开了当初的那个小村庄。
一天,一小队醉酒的蒙古人闯到了郑氏的聚居之地,这十来个人竟强掳烧杀以为戏乐。危难中,正巧赶上两名少年游侠打此经过,闻听不远处哀嚎动天,忙打马前去相救,方才使得郑氏躲过灭族之祸。事后,郑家人询问恩公姓名,知晓这两位侠义少年姓丰,感觉有几分相熟,便细话起来。言谈话语中,郑氏族长向二人打听墨门之事,这两位丰少侠闻言神色一愣,待族长再细究问,双方才晓得了当年那段因缘。族长拿出信物对二人说,他们已然无法在大都边郊生活下去,如今只想远走辽东,请求墨门帮助。
&... -->>
丰序是被郑家庄的人救起的,因村庄所居百姓俱是郑氏血脉,遂这丰序就被养在了郑家庄的善堂里。郑氏族长见他生的清秀,举止端庄,又颇有才学,便请他给村子里的小娃娃们开蒙授课。一来也不算他白吃白喝,算是对庄中人家有个交代;二来,也是为了结个善缘,若是将来丰序成人后有了前途,不至于因为现在的窘迫而记恨他们,再说不定也能给郑氏的子孙谋些出路。
郑氏族长的确所虑深远,也正是今日的善举,才在后来让郑氏一族免遭祸事。当然,那得是四百多年后的事情了,估么着这郑族长也想不到会这么久远。
咱们且说郑氏族长为人和善,他们一家待丰序的确不薄,便是郑氏族人也大都纯朴热情。在郑家村庄的这段时光,使得丰序原本受伤并险些落入偏激之道的心,得到了平复。然而,这个十三岁的少年终归不能忘却仇恨,他当初是被几个重伤的家仆压在身下装死,才躲过一劫。那日,他从半遮挡着视线的衣缝中,亲眼见到那一幕幕的残酷,若不是家仆掩护他渡水而逃,恐他也已葬身其中了。丰序觉得他已经随一家老少一起死去,他发誓,若是不能重振家族,他便就当自己不在人世,免得使丰家祖先蒙羞。
因此,丰家后人若是翻看族谱,便会在封面下的第一页上面,看到这样一行字:立族则立谱,族不成器则愧对丰氏千年相传,今日特此一书,以励。这行字和后面明显存在色差,再往后翻,则是丰序凭借记忆,以及后来他人的回忆,大致对之前族谱做了简介。但毕竟在丰氏一族落难时,丰序年纪还小。因此,那部分记载并不准确,丰序之所以记录下来也只是希冀后人不忘祖先;若是当真做正本使,难免显得对先人有些不敬。所以,在那一部分的最后一页人名中,有一行这样的记录:丰序,丰氏第三十六代族长之嫡子嫡孙,卒于建中四年,一十三岁。
其后,方才是留着记载丰序等后人名姓功绩的地方。再看看开篇所记载的,关于正式记录的时间,已是光化二年。如此算来,立谱之时,丰序已然是一百二十九岁之高龄。
“先祖丰序在写就族谱之后便溘然而逝。”
丰大老爷才刚说完,丰父便心急道:“大哥莫要讲古啦,快些说说那郑家吧。”
丰大老爷不以为忤,接着往下说。
丰序在郑家庄生活了几年后,被一名墨门师叔遇到,因知他是丰氏唯一的血脉,便将他带回山门。临走时,这个师叔为答谢郑家一族的义举,不但留下银钱若干,还留下一枚墨门特有的信物,承诺他日郑家人若持此物求救,墨门任何一人都必会倾囊相助。
云起云落,朝代更迭,一转眼,又是四百多个春秋,这时已是元朝初年。蒙古人的铁骑踏足中原,汉族百姓流离失所,而郑家也早已离开了当初的那个小村庄。
一天,一小队醉酒的蒙古人闯到了郑氏的聚居之地,这十来个人竟强掳烧杀以为戏乐。危难中,正巧赶上两名少年游侠打此经过,闻听不远处哀嚎动天,忙打马前去相救,方才使得郑氏躲过灭族之祸。事后,郑家人询问恩公姓名,知晓这两位侠义少年姓丰,感觉有几分相熟,便细话起来。言谈话语中,郑氏族长向二人打听墨门之事,这两位丰少侠闻言神色一愣,待族长再细究问,双方才晓得了当年那段因缘。族长拿出信物对二人说,他们已然无法在大都边郊生活下去,如今只想远走辽东,请求墨门帮助。
&...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