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四小说网 www.34txt.com,朕的大明朕做主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第215章 京报发售
驿卒拿着军报直奔兵部,刚进兵部大门,就高声喊道。
“捷报,熊经略令姜弼、侯世璐、尤世功、朱万良四将收复铁岭1
“速速翻译。”
被驿卒的声音惊动,黄克瓒从班房里走出,就对专门负责军报阴文翻译的文书道。
“是1
那文书早有准备,验过军报的封口后,就紧锣密鼓的翻译了起来。
自打萨尔浒之战,让努尔哈赤用细作假传军报这方法给阴了一手后,军情报告必须用密文这种办法,重新被大明朝廷和辽东军方重视了起来。
特别是熊廷弼,他可不想再发生个刘綎之事,让自己的战略目标无法达成。
不大一会儿,熊廷弼关于铁岭光复的军报的就被翻译了出来。
看着手中的译文,黄克瓒激动的在兵部衙门的大院里来回踱步。
“好好好,铁岭光复,进可围剿建奴,退可牵制蒙古,熊廷弼真是好本事埃”
“而且,这内喀尔喀诸部没有进犯,这边境还能接着安稳下去,为剿灭建奴创造时机。”
感慨了好一会儿,黄克瓒的目光重新放在军报上,然后他就出现了一个疑惑。
“不过,这个火药和火炮炸膛的数字,怎么这么大。。。”
翻看着最后的物资消耗一项,黄克瓒有些摸不着头脑。
火药消耗五万斤,火炮炸膛一百三十七门。
你领着大军吃火药和火炮呢?
“铁岭城。。。还在么。”
看着这个数字思索了一会儿,黄克瓒算是知道熊廷弼是怎么拿下来的铁岭城了。
军报在手中拍着,思索了一会儿后,黄克瓒下定决心道。
“将军报抄录两份,一份送西苑,一份送内阁。”
“是1
当军报送到朱由校这个皇帝的手中时,时间已经到了中午。
从午睡中醒来,接过刘时敏手中的军报,翻开看了看后,就放在了一边。
“让兵部核验,拟定赏赐。”
“奴婢领命。”
闻言,刘时敏一躬身,就吩咐小太监去传旨。
铁岭收复,意外吗?
一点儿都不意外。
从熊廷弼到辽东开始,就陆续有七八万的各地客军到了辽东。
经过快两年的整合,后方死命的在往前线运物资。
中央朝廷没再催战,主帅又是个有能力的。
这要是再打不赢,那他这个皇帝就只能御驾亲征,到前线稳士气和民心了。
“京中,关于新的左都御史,就没个什么动静?”
结果宫女递来的毛巾擦了把脸,朱由校看向刘时敏问道。
“这些日子,魏忠贤虽然在南海子盯着那些人在搬砖,但却没有误了东厂的事儿。”
闻言,刘时敏思索了一下后道。
“根据他的奏报所言。”
“官员们没有查到有什么走动。”
“但据说京中有士子常常聚集在一起议论此事。”
“士子。。。论政?”
闻言,朱由校眉头挑了几下。
这不管什么时候,世界上都有键盘政治家埃
“不用管,他们喜欢论就论吧。”
歪着脖子思索了一会儿后,朱由校摆了摆手。
出了事儿,一锅烩了。
刚好,辽东缺些文化人,去给那些个蛮夷教一教,什么叫做仁义礼智信。
“。。。”
看着皇帝不在意的表情,刘时敏有些疑惑。
士子论政,是朝廷风力形成的开始。
多少人的上位、失势,都是以士子论政开始,形成大势,逼迫皇帝不得不做出选择。
要么,强力镇压。
要么,选择妥协。
如今明显是在形成一个新的风力,这皇帝怎么选择不管呢?
难不成不懂?
想到皇帝平日里的所作所为,刘时敏摇了摇头。
那就是皇帝另有打算了。
想到这里,刘时敏低下了头,装作没思考过这事儿。
京城的消息,向来是瞒不住人的。
就在皇帝看到熊廷弼的军报时,仁寿坊,隆福寺隔壁。
这里是宣政司的衙门。
此时,宣政司司正洪承畴,正晒着午后的太阳,读着今日份的邸报。
自从京报推出后,邸报也改了版面。
邸报的正上方印着八个大字,朝事保密,禁止外传,这八个字是皇帝亲笔所书。
虽然字写的不是太好看,但皇帝亲题,却是表现出了皇帝的意思。
红头文件,别特么给老子拿着到处传了。
“张问达致仕,陛下恩准,令六部举荐新的左都御史。”
看着关于都察院的人事变动的叙述,洪承畴皱了皱眉头。
进京几个月了,洪承畴对这京城的水有多深,也算是有了初步的了解。
朝堂上的官位,尤其是六部九寺主官、佐贰官的位置,可谓是一个萝卜一个坑。
按照万历年间的潜规则,都是各党派达成平衡,推荐人选上为位。
但自从当今的天启皇帝上位后,四品以上官员,基本都是皇帝一人指定。
少有的几次由朝臣推荐,也仅是相关衙门主官推荐,皇帝根据其过往经历选定。
向这次,由六部推选,这种大规模的选定,却是第一次。
虽然现在的洪承畴踏入官场还没几年,但他身为一个政治投机客的本质却已经开始觉醒。
本能的,洪承畴就感觉这次皇帝让六部举荐人选有问题。
就在这时,一阵喧闹声打断了洪承畴的沉思。
“排好队,不要挤,各家先将自己的字号报上来,交钱拿了条子后,到隔壁凭条领龋”
宣政司的大门口,摆着一张桌子,宣政司的书吏正在登记收钱,发放凭条。
然后,交了银子的人带着条子到后院领取报纸。
一百份一包,一包二两银子,算下来就是一份报纸二文钱。
大明的工业程度,相当的发达,即便是这个价钱,宣政司还是有的赚的。
至于这些人将报纸拿去卖多少钱,也是有规定的。
京中一份不得超过五文,毛利三文钱。
至于说会不会有人拿着朝廷的报纸再版刻樱
京城的人不会这么做,脑子有毛病埃
每月初十,二十,三十出一版京报,雕版大规模印刷,数量管够,不够现场给你印刷。
宣政司估算过,只要不缺纸张,半天就能印出十万份。
而如果用抄写的,一份下来成本能给你干到爆炸。
用活字印刷,质量却又无法保证。
&nbs... -->>
第215章 京报发售
驿卒拿着军报直奔兵部,刚进兵部大门,就高声喊道。
“捷报,熊经略令姜弼、侯世璐、尤世功、朱万良四将收复铁岭1
“速速翻译。”
被驿卒的声音惊动,黄克瓒从班房里走出,就对专门负责军报阴文翻译的文书道。
“是1
那文书早有准备,验过军报的封口后,就紧锣密鼓的翻译了起来。
自打萨尔浒之战,让努尔哈赤用细作假传军报这方法给阴了一手后,军情报告必须用密文这种办法,重新被大明朝廷和辽东军方重视了起来。
特别是熊廷弼,他可不想再发生个刘綎之事,让自己的战略目标无法达成。
不大一会儿,熊廷弼关于铁岭光复的军报的就被翻译了出来。
看着手中的译文,黄克瓒激动的在兵部衙门的大院里来回踱步。
“好好好,铁岭光复,进可围剿建奴,退可牵制蒙古,熊廷弼真是好本事埃”
“而且,这内喀尔喀诸部没有进犯,这边境还能接着安稳下去,为剿灭建奴创造时机。”
感慨了好一会儿,黄克瓒的目光重新放在军报上,然后他就出现了一个疑惑。
“不过,这个火药和火炮炸膛的数字,怎么这么大。。。”
翻看着最后的物资消耗一项,黄克瓒有些摸不着头脑。
火药消耗五万斤,火炮炸膛一百三十七门。
你领着大军吃火药和火炮呢?
“铁岭城。。。还在么。”
看着这个数字思索了一会儿,黄克瓒算是知道熊廷弼是怎么拿下来的铁岭城了。
军报在手中拍着,思索了一会儿后,黄克瓒下定决心道。
“将军报抄录两份,一份送西苑,一份送内阁。”
“是1
当军报送到朱由校这个皇帝的手中时,时间已经到了中午。
从午睡中醒来,接过刘时敏手中的军报,翻开看了看后,就放在了一边。
“让兵部核验,拟定赏赐。”
“奴婢领命。”
闻言,刘时敏一躬身,就吩咐小太监去传旨。
铁岭收复,意外吗?
一点儿都不意外。
从熊廷弼到辽东开始,就陆续有七八万的各地客军到了辽东。
经过快两年的整合,后方死命的在往前线运物资。
中央朝廷没再催战,主帅又是个有能力的。
这要是再打不赢,那他这个皇帝就只能御驾亲征,到前线稳士气和民心了。
“京中,关于新的左都御史,就没个什么动静?”
结果宫女递来的毛巾擦了把脸,朱由校看向刘时敏问道。
“这些日子,魏忠贤虽然在南海子盯着那些人在搬砖,但却没有误了东厂的事儿。”
闻言,刘时敏思索了一下后道。
“根据他的奏报所言。”
“官员们没有查到有什么走动。”
“但据说京中有士子常常聚集在一起议论此事。”
“士子。。。论政?”
闻言,朱由校眉头挑了几下。
这不管什么时候,世界上都有键盘政治家埃
“不用管,他们喜欢论就论吧。”
歪着脖子思索了一会儿后,朱由校摆了摆手。
出了事儿,一锅烩了。
刚好,辽东缺些文化人,去给那些个蛮夷教一教,什么叫做仁义礼智信。
“。。。”
看着皇帝不在意的表情,刘时敏有些疑惑。
士子论政,是朝廷风力形成的开始。
多少人的上位、失势,都是以士子论政开始,形成大势,逼迫皇帝不得不做出选择。
要么,强力镇压。
要么,选择妥协。
如今明显是在形成一个新的风力,这皇帝怎么选择不管呢?
难不成不懂?
想到皇帝平日里的所作所为,刘时敏摇了摇头。
那就是皇帝另有打算了。
想到这里,刘时敏低下了头,装作没思考过这事儿。
京城的消息,向来是瞒不住人的。
就在皇帝看到熊廷弼的军报时,仁寿坊,隆福寺隔壁。
这里是宣政司的衙门。
此时,宣政司司正洪承畴,正晒着午后的太阳,读着今日份的邸报。
自从京报推出后,邸报也改了版面。
邸报的正上方印着八个大字,朝事保密,禁止外传,这八个字是皇帝亲笔所书。
虽然字写的不是太好看,但皇帝亲题,却是表现出了皇帝的意思。
红头文件,别特么给老子拿着到处传了。
“张问达致仕,陛下恩准,令六部举荐新的左都御史。”
看着关于都察院的人事变动的叙述,洪承畴皱了皱眉头。
进京几个月了,洪承畴对这京城的水有多深,也算是有了初步的了解。
朝堂上的官位,尤其是六部九寺主官、佐贰官的位置,可谓是一个萝卜一个坑。
按照万历年间的潜规则,都是各党派达成平衡,推荐人选上为位。
但自从当今的天启皇帝上位后,四品以上官员,基本都是皇帝一人指定。
少有的几次由朝臣推荐,也仅是相关衙门主官推荐,皇帝根据其过往经历选定。
向这次,由六部推选,这种大规模的选定,却是第一次。
虽然现在的洪承畴踏入官场还没几年,但他身为一个政治投机客的本质却已经开始觉醒。
本能的,洪承畴就感觉这次皇帝让六部举荐人选有问题。
就在这时,一阵喧闹声打断了洪承畴的沉思。
“排好队,不要挤,各家先将自己的字号报上来,交钱拿了条子后,到隔壁凭条领龋”
宣政司的大门口,摆着一张桌子,宣政司的书吏正在登记收钱,发放凭条。
然后,交了银子的人带着条子到后院领取报纸。
一百份一包,一包二两银子,算下来就是一份报纸二文钱。
大明的工业程度,相当的发达,即便是这个价钱,宣政司还是有的赚的。
至于这些人将报纸拿去卖多少钱,也是有规定的。
京中一份不得超过五文,毛利三文钱。
至于说会不会有人拿着朝廷的报纸再版刻樱
京城的人不会这么做,脑子有毛病埃
每月初十,二十,三十出一版京报,雕版大规模印刷,数量管够,不够现场给你印刷。
宣政司估算过,只要不缺纸张,半天就能印出十万份。
而如果用抄写的,一份下来成本能给你干到爆炸。
用活字印刷,质量却又无法保证。
&nbs...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