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四小说网 www.34txt.com,红楼之林家长公子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缙王府,议事厅。
关于在和官军的激战中获取两万余人降俘该做如何处理,谋臣们正在和王爷紧急商讨。
古代战争中对于降俘的处理方法无非就是杀、放、用三种了。杀的话简单,一般也就是坑杀之类的,这个缙王在征讨北元的时候多次采用,故而获取“战神”之美誉的同时也得了个“活阎王”的名声。放的话呢,就是放走任其自生自灭,这一个基本不可能,因为万一他们走了,却没有回家种田,转而又奔回朝廷那边继续挣军饷,不等于是在给自己这边找麻烦吗?用的话就是改编或收编为自己的兵士,但是这样的兵士一般不值得信任,故而常常是罚做奴役苦力或者驱赶用于攻城、充当炮灰。
一谋臣出列,说道:“王爷,臣以为,还是和以往一样,全部坑杀为上策。因为仓促之间无法整编为己所用,紧跟着王爷还要出征塘口,这批降俘跟随王爷去征伐则怕其临阵叛变,留下守城则怕其勾结外军,为稳妥起见,不若消灭之。”
另一谋臣则不以为然地说:“这批战俘不是北元鞑子,都是咱们汉人的老百姓来的。一下子坑杀两万人,影响太坏了。再者,杀降不祥,历史上的项羽不正是前车之鉴吗?”
谋臣们分为两派,为杀不杀降俘争吵不休。
林默一直低头不语,忽然抬起头,目光中带着一丝决断,望向缙王。
缙王看见了,便说:“好了,诸位。世子那边的谋臣也要发表一下高见了。”
林默拱手答道:“不敢在老大人们面前夸嘴,实则卑职的一点拙见而已。虽不能在王爷帐前谋干出力,但是,‘位卑不敢忘忧国’,卑职亦是时刻不忘为大军谋划,而今形势急迫,卑职不揣冒昧,将这一点不及推敲的设想说出来,献丑于王爷,世子,乃至老大人们之前。”
缙王端肃的面容上露出一点笑意,说:“文绉绉的客套话就别说了,直接说你的想法吧。”
林默洋洋洒洒说了一通,大意就是:若是北元鞑子,异族者狼子野心,且不堪教化,用缙王之前采用的坑杀战策,消灭敌人的有生力量,无疑是极其明智的决策。但是,现在对垒淳于钜之官军,他们同为大晋之子民,若是还采用活埋坑杀的老政策,则“为求速胜,失却民心,实不可取”。
林默最后说:“王爷将来要取尽天下民心,何惧区区二万人?”言下之意就是缙王您将来是要当皇帝的人,这两万人您都搞不定,还怎么叫天下子民臣服呢?
先前主张坑杀的谋臣们都无话可说,缙王面上亦是浮出若有所思的神色来。
一谋臣说:“金主簿言之有理。只是,‘知易行难’,这两万人不能杀,亦不能用,留下还要耗费我军的粮草,却作如何处理?”
林默主动请命说:“王爷现去征讨,这两万人就由臣来改编吧,等王爷肃清了鲁南附近的敌军,臣亦已将这两万人训练成可用之兵,届时王爷便可将其编入大军,一起南下讨逆。”
缙王眉梢一挑,道:“哦?只需那么短的时间?年轻人不要妄夸海口。”
林默意气飞扬,信心满满:“愿立军令状。”
缙王允之。
林默的自信是有根据的。经过高中时的中国近现代史的学习,林默认识到一点,军队不是简单的兵力的相加,政治洗脑工作十分重要。小米加步枪为何能绝地反击,最终战胜当年强大到貌似不可战胜的敌人,就是因为高超的政治手段。而这些天在缙王军中的观察,林默得出结论,缙王手下的一万精兵之所以强悍,在于他们跟随缙王征战多年,对缙王的指令一一严格执行。而余下的临时招募的民兵和之前整编的当地守军则无这样的军心,大多数人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混到军饷就了事。这两万人的降俘则更是军中的不安定因素,要怎么叫他们死心塌地地为缙王征战呢?林默认为可以采用怀柔政策和铁血手段并用。
首先,将两万人中的将领全部宰杀。战争中兵多是服从将领的意志,故而投降的将士绝不可留,要全部换成自己人。
然后,为避免出现由降俘改编的兵士叛变或是叛逃的现象,林默将兵士们每十人编作一组,十组编作一队。其中,一人叛变,则同组中的其余九人亦被连坐,一同斩首,这样,可以叫兵士们互相监督,并采用铁血镇压的手段,反正他们的命也是林默争取来的;此外,还要采取怀柔政策来稳固军心,前文提到过,周长春的军队多是绥北人口,而缙王军中亦有兵士是绥北人,林默觉得可以善用这一点,先给缙王军中的绥北兵士洗脑,然后叫他们去宣扬追随缙王出征的好处,进而在全军中推广开来,坚定大家的信念,追随缙王讨伐不义不仁不孝的昏君。通过这样层层推进,极有信服力的全军洗脑,时间久了,忠心忠义的理念深入人心,这刚柔并济的战俘改编工作就大功告成了。
在林默大张旗鼓整编战俘的同时,缙王和世子淳于钊则以龙兴之地(根据地)鲁南为圆心,将自己能控制的地区扩大,并打通其中关口,同时接受了许多当地百姓的投军,队伍日渐壮大。<... -->>
缙王府,议事厅。
关于在和官军的激战中获取两万余人降俘该做如何处理,谋臣们正在和王爷紧急商讨。
古代战争中对于降俘的处理方法无非就是杀、放、用三种了。杀的话简单,一般也就是坑杀之类的,这个缙王在征讨北元的时候多次采用,故而获取“战神”之美誉的同时也得了个“活阎王”的名声。放的话呢,就是放走任其自生自灭,这一个基本不可能,因为万一他们走了,却没有回家种田,转而又奔回朝廷那边继续挣军饷,不等于是在给自己这边找麻烦吗?用的话就是改编或收编为自己的兵士,但是这样的兵士一般不值得信任,故而常常是罚做奴役苦力或者驱赶用于攻城、充当炮灰。
一谋臣出列,说道:“王爷,臣以为,还是和以往一样,全部坑杀为上策。因为仓促之间无法整编为己所用,紧跟着王爷还要出征塘口,这批降俘跟随王爷去征伐则怕其临阵叛变,留下守城则怕其勾结外军,为稳妥起见,不若消灭之。”
另一谋臣则不以为然地说:“这批战俘不是北元鞑子,都是咱们汉人的老百姓来的。一下子坑杀两万人,影响太坏了。再者,杀降不祥,历史上的项羽不正是前车之鉴吗?”
谋臣们分为两派,为杀不杀降俘争吵不休。
林默一直低头不语,忽然抬起头,目光中带着一丝决断,望向缙王。
缙王看见了,便说:“好了,诸位。世子那边的谋臣也要发表一下高见了。”
林默拱手答道:“不敢在老大人们面前夸嘴,实则卑职的一点拙见而已。虽不能在王爷帐前谋干出力,但是,‘位卑不敢忘忧国’,卑职亦是时刻不忘为大军谋划,而今形势急迫,卑职不揣冒昧,将这一点不及推敲的设想说出来,献丑于王爷,世子,乃至老大人们之前。”
缙王端肃的面容上露出一点笑意,说:“文绉绉的客套话就别说了,直接说你的想法吧。”
林默洋洋洒洒说了一通,大意就是:若是北元鞑子,异族者狼子野心,且不堪教化,用缙王之前采用的坑杀战策,消灭敌人的有生力量,无疑是极其明智的决策。但是,现在对垒淳于钜之官军,他们同为大晋之子民,若是还采用活埋坑杀的老政策,则“为求速胜,失却民心,实不可取”。
林默最后说:“王爷将来要取尽天下民心,何惧区区二万人?”言下之意就是缙王您将来是要当皇帝的人,这两万人您都搞不定,还怎么叫天下子民臣服呢?
先前主张坑杀的谋臣们都无话可说,缙王面上亦是浮出若有所思的神色来。
一谋臣说:“金主簿言之有理。只是,‘知易行难’,这两万人不能杀,亦不能用,留下还要耗费我军的粮草,却作如何处理?”
林默主动请命说:“王爷现去征讨,这两万人就由臣来改编吧,等王爷肃清了鲁南附近的敌军,臣亦已将这两万人训练成可用之兵,届时王爷便可将其编入大军,一起南下讨逆。”
缙王眉梢一挑,道:“哦?只需那么短的时间?年轻人不要妄夸海口。”
林默意气飞扬,信心满满:“愿立军令状。”
缙王允之。
林默的自信是有根据的。经过高中时的中国近现代史的学习,林默认识到一点,军队不是简单的兵力的相加,政治洗脑工作十分重要。小米加步枪为何能绝地反击,最终战胜当年强大到貌似不可战胜的敌人,就是因为高超的政治手段。而这些天在缙王军中的观察,林默得出结论,缙王手下的一万精兵之所以强悍,在于他们跟随缙王征战多年,对缙王的指令一一严格执行。而余下的临时招募的民兵和之前整编的当地守军则无这样的军心,大多数人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混到军饷就了事。这两万人的降俘则更是军中的不安定因素,要怎么叫他们死心塌地地为缙王征战呢?林默认为可以采用怀柔政策和铁血手段并用。
首先,将两万人中的将领全部宰杀。战争中兵多是服从将领的意志,故而投降的将士绝不可留,要全部换成自己人。
然后,为避免出现由降俘改编的兵士叛变或是叛逃的现象,林默将兵士们每十人编作一组,十组编作一队。其中,一人叛变,则同组中的其余九人亦被连坐,一同斩首,这样,可以叫兵士们互相监督,并采用铁血镇压的手段,反正他们的命也是林默争取来的;此外,还要采取怀柔政策来稳固军心,前文提到过,周长春的军队多是绥北人口,而缙王军中亦有兵士是绥北人,林默觉得可以善用这一点,先给缙王军中的绥北兵士洗脑,然后叫他们去宣扬追随缙王出征的好处,进而在全军中推广开来,坚定大家的信念,追随缙王讨伐不义不仁不孝的昏君。通过这样层层推进,极有信服力的全军洗脑,时间久了,忠心忠义的理念深入人心,这刚柔并济的战俘改编工作就大功告成了。
在林默大张旗鼓整编战俘的同时,缙王和世子淳于钊则以龙兴之地(根据地)鲁南为圆心,将自己能控制的地区扩大,并打通其中关口,同时接受了许多当地百姓的投军,队伍日渐壮大。<...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