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楔子】
大宋政和元年(公元1111年)三月阳春,万物生发。
“清明上已西湖好,满目繁华,争道谁家,绿柳朱轮走钿车。游人日暮相将去,醒醉喧哗,路转堤斜,直到城头总是花。”但见朗朗晴日,烟雨未缭之时,杭州西湖之畔,游人若织。不少自诩才子者便会借此良辰美景,吟一首欧阳修的《采桑子》绘此春日画卷。
瘦西湖畔,行人若织,有道是满目繁华,醒醉喧哗,此时新皇赵佶继位已有十年,天下百姓却是苦其久矣!
赵佶继位之初,朝有遗贤,虽然好享乐喜奢靡,骄奢淫逸,挥霍无度,却也动摇不得赵氏根基。然而自从蔡京、高俅、童贯等奸臣上位之后,朝中腐败之气日渐浓烈。尤其蔡京借赵佶喜奇花异石之好,设杭州“造作局”、苏州“应奉局”等衙司,对东南诸路的珍奇文物进行搜刮。蔡京手下官吏更借运载花石赴往东京之机,大势搜刮沿途百姓,诸府路官吏竟也上行下效,强征民役钱谷,乘机敲诈勒索,大发横财。且为让装载巨大花石的船队通过,沿途竟还拆毁桥梁,凿坏城郭,如此种种自然让江南百姓苦不堪言。
不过,大观四年(公元1110年),因朝野上下对蔡京一党所为日渐愤懑,而京城地区又久旱不雨,并现彗星。四年五月,御史张克公等连续数十次上奏,言蔡京辅政八年,擅作威福,权倾朝野,历数蔡京不忠不轨罪状数十条。御史中丞石公弼亦劾论蔡京罪恶,侍御史毛注弹劾蔡京,说其罪恶深入,虽罢相致仕,仍然怙恩恃宠,隐居京师作恶,以至上天、百姓交相谴责,望陛下早日下令将其逐出京师,以平民愤,以消灾祸。
赵佶迫于舆论及星变、天灾等原因,不得已下令将蔡京贬逐出京,居住杭州。
只不过,也就在天下百姓都为蔡京遭贬黜而弹冠相庆之际,却是无人得知此番蔡京来杭却是奉了一道密旨,乃是赵佶希望蔡京来杭后整顿造作局,加快花石收集转运,为加速建设崇宁四年(公元1105年)破土动工的宋帝国最大园林建设工程——艮岳(见注1),筹备材料。
却说这日艳阳西坠,夕霞满天。
瘦西湖畔有一骑驴老者,沿着湖畔故道迤逦而行,每遇行人便会出言相寻,不一刻便来至湖畔一处埠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