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四小说网 www.34txt.com,死亡代言人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今天是2021年2月11日,农历庚子年最后一天,除夕。
不知道为什么,突然很想写点儿东西。
才发现原来从第一天开始写这本书开始,我已经习惯了每天晚上写点儿什么。
所以我想,在我人生中第一篇小说所经历的第一个除夕,忍不住还是打开电脑,漫无边际地写点儿什么吧。
刚好身边有酒,借着微醺,想到哪里就写到哪里吧。
和大多数人一样,真正开始动笔,是在中学某个枯燥的晚自习上,用一句暴露年龄的话说,就是上个世纪的事了。
我记得从九几年开始,在同学那里看过一本《科幻世界》,从那时起就疯狂迷恋起科学幻想的世界,仿佛打开一扇新世界的大门,直到原来这个世界上还有这么多只存在于人们的想象中,便可以让整个世界为之赞叹的想法,原来还可以用文字把这些思想写出来,让整个世界活起来。
后来了解了更多,开始用省下的钱来购买在杂志上看到的科幻经典著作,我当时买的第一套,也是至今仍在影响我的书,叫做《基地》,我用不知道多长时间攒下的零花钱,买下了那三本传世经典。
这本书对我的影响之深,直到二十年后的现在,我写《死亡代言人》的时候,依然想用各种方法向它和它的作者致敬。
如果你看过那本书,一定会知道,我这本书中的女性执行官,“梅薇丝·谢顿”的姓氏,就是在向《基地》的发起者,心理史学家哈里·谢顿致敬。
在后面的章节中,还有许多相关的内容,比如主角韩兼非的旗舰,叫做“阿玛瑞尔号”,而阿玛瑞尔,是和谢顿一起发明心理史学的一位数学家的名字。
再如,第三卷开始后,教团方面出现的一个非常重要的角色“奥萝拉·阿西莫芙娜·罗曼诺娃”,她的中间名,也就是她父亲的名字“阿西莫夫”,是《基地》作者的名字。
科学幻想就像一个全新的世界,一旦打开这扇大门,我们就将终身为之痴迷。
既然是想到哪里就说到哪里,我接下来就想说说《死亡代言人》的灵感来源。
从《基地》开始,到后来所看的各种关于人类探索宇宙,或人类文明构建的横跨星系的大型文明或国家的作品,以及偶尔看到的许多游戏,都成为这本书的某个灵感来源,我很感谢那些在文字和游戏设定中流淌出来的各种让人赞叹的创意,也将那些让人折服的创意融入到这本书中。
《死亡代言人》的书名,受到了《安德的游戏》系列的启发,但讲述的是完全不同的故事;
一片只有人类所创建的宏大文明的星区,灵感来源于《基地》三部曲和国内一部比较小众的作品《格兰格尔五号》;
而书中的折跃和星门技术表现形态,部分灵感来源于《星际争霸》中的星舰折跃,部分来自于《质量效应》中的质量中继器;
而ODST(轨道空降兵)的设定,又在一定程度上参考了《光环》。
还有很多,比如绿洲星区的政治形态、硅虫的设定(这个待会儿再说)等等,都是从一些很庞杂的书籍中得来的灵感,其中甚至包括社会学、经济学甚至计算机编程相关的书籍,如《乌合之众》、《从0到1》。
正是因为在这些前辈思维的启发下,我终于想写一篇自己的星际史诗故事。
就像我之前说的,为了这本书,我从2015年就开始准备,利用工作之余的时间,开始构建整个绿洲星区的版图、由来、政权构成、意识形态、社会形式和风俗习惯,并为此准备了几十万字的资料。
当时我的想法,是在这个带有编年史性质的设定集中,随便撷选出一段时期,把那个时期的故事发展成一本小说。
于是,在那个跨度达到万年的准备材料中,出现了一个又一个名字:陈去之、费思敏、袁译、梁甄、高桓、韩兼非、源智子、梅薇丝·谢顿、赵小南、陈明远、高砚知、吴桐子、小厘米……
这里面,可能有90%的名字都不会出现在最终成文的这本书里。
其实我最初选择的故事,是发生在... -->>
今天是2021年2月11日,农历庚子年最后一天,除夕。
不知道为什么,突然很想写点儿东西。
才发现原来从第一天开始写这本书开始,我已经习惯了每天晚上写点儿什么。
所以我想,在我人生中第一篇小说所经历的第一个除夕,忍不住还是打开电脑,漫无边际地写点儿什么吧。
刚好身边有酒,借着微醺,想到哪里就写到哪里吧。
和大多数人一样,真正开始动笔,是在中学某个枯燥的晚自习上,用一句暴露年龄的话说,就是上个世纪的事了。
我记得从九几年开始,在同学那里看过一本《科幻世界》,从那时起就疯狂迷恋起科学幻想的世界,仿佛打开一扇新世界的大门,直到原来这个世界上还有这么多只存在于人们的想象中,便可以让整个世界为之赞叹的想法,原来还可以用文字把这些思想写出来,让整个世界活起来。
后来了解了更多,开始用省下的钱来购买在杂志上看到的科幻经典著作,我当时买的第一套,也是至今仍在影响我的书,叫做《基地》,我用不知道多长时间攒下的零花钱,买下了那三本传世经典。
这本书对我的影响之深,直到二十年后的现在,我写《死亡代言人》的时候,依然想用各种方法向它和它的作者致敬。
如果你看过那本书,一定会知道,我这本书中的女性执行官,“梅薇丝·谢顿”的姓氏,就是在向《基地》的发起者,心理史学家哈里·谢顿致敬。
在后面的章节中,还有许多相关的内容,比如主角韩兼非的旗舰,叫做“阿玛瑞尔号”,而阿玛瑞尔,是和谢顿一起发明心理史学的一位数学家的名字。
再如,第三卷开始后,教团方面出现的一个非常重要的角色“奥萝拉·阿西莫芙娜·罗曼诺娃”,她的中间名,也就是她父亲的名字“阿西莫夫”,是《基地》作者的名字。
科学幻想就像一个全新的世界,一旦打开这扇大门,我们就将终身为之痴迷。
既然是想到哪里就说到哪里,我接下来就想说说《死亡代言人》的灵感来源。
从《基地》开始,到后来所看的各种关于人类探索宇宙,或人类文明构建的横跨星系的大型文明或国家的作品,以及偶尔看到的许多游戏,都成为这本书的某个灵感来源,我很感谢那些在文字和游戏设定中流淌出来的各种让人赞叹的创意,也将那些让人折服的创意融入到这本书中。
《死亡代言人》的书名,受到了《安德的游戏》系列的启发,但讲述的是完全不同的故事;
一片只有人类所创建的宏大文明的星区,灵感来源于《基地》三部曲和国内一部比较小众的作品《格兰格尔五号》;
而书中的折跃和星门技术表现形态,部分灵感来源于《星际争霸》中的星舰折跃,部分来自于《质量效应》中的质量中继器;
而ODST(轨道空降兵)的设定,又在一定程度上参考了《光环》。
还有很多,比如绿洲星区的政治形态、硅虫的设定(这个待会儿再说)等等,都是从一些很庞杂的书籍中得来的灵感,其中甚至包括社会学、经济学甚至计算机编程相关的书籍,如《乌合之众》、《从0到1》。
正是因为在这些前辈思维的启发下,我终于想写一篇自己的星际史诗故事。
就像我之前说的,为了这本书,我从2015年就开始准备,利用工作之余的时间,开始构建整个绿洲星区的版图、由来、政权构成、意识形态、社会形式和风俗习惯,并为此准备了几十万字的资料。
当时我的想法,是在这个带有编年史性质的设定集中,随便撷选出一段时期,把那个时期的故事发展成一本小说。
于是,在那个跨度达到万年的准备材料中,出现了一个又一个名字:陈去之、费思敏、袁译、梁甄、高桓、韩兼非、源智子、梅薇丝·谢顿、赵小南、陈明远、高砚知、吴桐子、小厘米……
这里面,可能有90%的名字都不会出现在最终成文的这本书里。
其实我最初选择的故事,是发生在...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