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四小说网 www.34txt.com,新汉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二伯,你种的红薯,现在怎么样了?”
“不行呀,我咋天扒开了一堆看看,那红薯小得很,跟你说的差远了!不过,好象那红薯秧子上,也都扎了不少根,我看到秋天都能长出来红薯!”
“二伯,忘记告诉你了!这红薯隔一段时间得翻秧子,不能让它秧子上扎根!一扎根那养份就分走了,红薯结得就少了!”
“我说嘛!唉呀,那明儿我就带上他们几个,都去翻秧子去!”
远远的,新丰城外,骊山的地头上,两个人都是农事打扮,正在那里热烈讨论红薯的种植方法,不走近了看,谁也不敢相信,这两位之中,年轻的就是大汉国皇帝刘盈,而年老的那位发须花白,精神却很矍烁的,正是刘盈的二伯,合阳候刘仲。
刘仲自从被废王位以后,倒也没觉得什么。毕竟象他这样的人,给他封了个偏远的代王,让他背井离乡,到了一个没什么熟人的地方当国王,他觉得还不如在家乡什么也不当呢。
因此这王位废就废了吧,也没什么可惜的。但回到新丰后,有一点却让他后来一直闷闷不乐:眼看着年龄一天天大了,老朋友们都纷纷逝去,连个喝酒说话的人也找不到了!
正在无聊的时候,刘常满突然过来找他,说是有些事情,要交给他做。
刘仲当时心里很奇怪呀,心想我这个有大本事的侄子,怎么还有什么事情需要自己帮忙的?结果一看,竟然是几样新鲜庄稼,想让他帮着试种一下。
刘仲这一下可来了兴趣。这庄稼农活,那是他的老本行呀!再说听侄儿说起,这红薯苞米要是种成功了,能让北方的粮食产量翻上一番甚至更多,那可是有利天下的好事。听说这红薯被新丰的伙计们称为“田候瓜”,这苞米到时候说不定还能称为“代王米”呢,谁知道!
刘仲年纪虽大,对于这事儿却非常热切,答应之后,天天守在地头,看着这两样庄稼的长势。
不过毕竟是第一次种,那苞米种子倒也罢了,红薯种子却是费了千辛万苦,才从船上运回来了几粒,因此刘仲种得煞是小心翼翼。好不容易过了两年,才有了这几分地的规模,没想到刘常满这就检查来了。
“二伯,这红薯你是怎么种的,怎么两年了,才弄出来这么大一块地?”听刘仲说完,刘常满有些奇怪的问道。
“那红薯当初你给我的不是种籽吗?我当然是等它开花结实,结出种子来我才种的呀!可红薯开花的不少,结实的很少,所以两年才弄了这么大一点。”刘仲很奇怪,这还用得着问吗?
“晕!”刘常满心里狂叫一声。当初送过来的时候,确实是种籽,刘常满还满心好奇的看着那些自己也没见过的红薯种籽呢。可后来就忘了这事,收红薯的时候,忘了交待刘仲了,结果才出了这事儿。
“二伯,那红薯不是这样种的。”
结合自己小时候的知识,刘常满详细的给刘仲讲了红薯如何用块根育苗、堆垄、扦插、转秧、收获、窑藏一系列的注意事项,这才令刘仲恍然大悟。
“我说呢,那红薯根一存到冬天,就冻烂了,怎么能春天再拿来育苗呢?原来这红薯秧还能插活呀?明天我就试试!对了,就是,这红薯秧能自行生根的,就算插不活,我等它生根了再截断,总能栽活吧?唉,人老了,脑子就是不行了……”刘仲拍了拍自己的头叹道。
嘿嘿,二伯年轻时候,脑子也不怎么样吧?好象还没现在好使呢,刘常满在一旁听得暗笑。
不过这个红薯,是一定要育好的。占城稻来了之后,南方的粮食产量果然大增,包括关中和四川能灌溉的地方,粮食也是年年双丰收。
可是,中国北方的大部分土地,那是得不到灌溉的,冬小麦收了之后,秋季只能种些生长期短的豆类,当不得主食吃。而且山坡上的田地,秋季的豆子、胡麻等作物,都长势很差,收成也是有一把没一把的。
刘常满记得清清楚楚,自己家小时候就在山坡上住,地狭人稠,人均只有八九分地,但从小刘常满也没有挨过饿。
虽说后世的粮种有了改良,又有了农药化肥,对产量的提高有很大作用,但在刘常满心里,印象最深的,还是红薯。
这种作物,它不择地土,不管是在土地贫瘠的山坡上,还是阴暗缺少阳光的山谷中,都能够茁壮成长。对于贫穷的农家来说,在无法栽种其他作物的山沟里,每年春季就把红薯栽下,从初夏捋红薯叶当菜吃,到仲夏开始刨未长成的红薯当主食,到秋天收获后,贮存于红薯窑中,一直吃到第二年的三四月份!
那时候,白面是细粮,农家一般只有中午能吃一顿“清水煮面条”,而早晨一般是红薯玉米糁,晚上呢,玉米糁红薯或是南瓜红薯。红薯、玉米、南瓜,那个时候,就是百姓的救命粮。
毕竟不是学农学的,刘常满心... -->>
“二伯,你种的红薯,现在怎么样了?”
“不行呀,我咋天扒开了一堆看看,那红薯小得很,跟你说的差远了!不过,好象那红薯秧子上,也都扎了不少根,我看到秋天都能长出来红薯!”
“二伯,忘记告诉你了!这红薯隔一段时间得翻秧子,不能让它秧子上扎根!一扎根那养份就分走了,红薯结得就少了!”
“我说嘛!唉呀,那明儿我就带上他们几个,都去翻秧子去!”
远远的,新丰城外,骊山的地头上,两个人都是农事打扮,正在那里热烈讨论红薯的种植方法,不走近了看,谁也不敢相信,这两位之中,年轻的就是大汉国皇帝刘盈,而年老的那位发须花白,精神却很矍烁的,正是刘盈的二伯,合阳候刘仲。
刘仲自从被废王位以后,倒也没觉得什么。毕竟象他这样的人,给他封了个偏远的代王,让他背井离乡,到了一个没什么熟人的地方当国王,他觉得还不如在家乡什么也不当呢。
因此这王位废就废了吧,也没什么可惜的。但回到新丰后,有一点却让他后来一直闷闷不乐:眼看着年龄一天天大了,老朋友们都纷纷逝去,连个喝酒说话的人也找不到了!
正在无聊的时候,刘常满突然过来找他,说是有些事情,要交给他做。
刘仲当时心里很奇怪呀,心想我这个有大本事的侄子,怎么还有什么事情需要自己帮忙的?结果一看,竟然是几样新鲜庄稼,想让他帮着试种一下。
刘仲这一下可来了兴趣。这庄稼农活,那是他的老本行呀!再说听侄儿说起,这红薯苞米要是种成功了,能让北方的粮食产量翻上一番甚至更多,那可是有利天下的好事。听说这红薯被新丰的伙计们称为“田候瓜”,这苞米到时候说不定还能称为“代王米”呢,谁知道!
刘仲年纪虽大,对于这事儿却非常热切,答应之后,天天守在地头,看着这两样庄稼的长势。
不过毕竟是第一次种,那苞米种子倒也罢了,红薯种子却是费了千辛万苦,才从船上运回来了几粒,因此刘仲种得煞是小心翼翼。好不容易过了两年,才有了这几分地的规模,没想到刘常满这就检查来了。
“二伯,这红薯你是怎么种的,怎么两年了,才弄出来这么大一块地?”听刘仲说完,刘常满有些奇怪的问道。
“那红薯当初你给我的不是种籽吗?我当然是等它开花结实,结出种子来我才种的呀!可红薯开花的不少,结实的很少,所以两年才弄了这么大一点。”刘仲很奇怪,这还用得着问吗?
“晕!”刘常满心里狂叫一声。当初送过来的时候,确实是种籽,刘常满还满心好奇的看着那些自己也没见过的红薯种籽呢。可后来就忘了这事,收红薯的时候,忘了交待刘仲了,结果才出了这事儿。
“二伯,那红薯不是这样种的。”
结合自己小时候的知识,刘常满详细的给刘仲讲了红薯如何用块根育苗、堆垄、扦插、转秧、收获、窑藏一系列的注意事项,这才令刘仲恍然大悟。
“我说呢,那红薯根一存到冬天,就冻烂了,怎么能春天再拿来育苗呢?原来这红薯秧还能插活呀?明天我就试试!对了,就是,这红薯秧能自行生根的,就算插不活,我等它生根了再截断,总能栽活吧?唉,人老了,脑子就是不行了……”刘仲拍了拍自己的头叹道。
嘿嘿,二伯年轻时候,脑子也不怎么样吧?好象还没现在好使呢,刘常满在一旁听得暗笑。
不过这个红薯,是一定要育好的。占城稻来了之后,南方的粮食产量果然大增,包括关中和四川能灌溉的地方,粮食也是年年双丰收。
可是,中国北方的大部分土地,那是得不到灌溉的,冬小麦收了之后,秋季只能种些生长期短的豆类,当不得主食吃。而且山坡上的田地,秋季的豆子、胡麻等作物,都长势很差,收成也是有一把没一把的。
刘常满记得清清楚楚,自己家小时候就在山坡上住,地狭人稠,人均只有八九分地,但从小刘常满也没有挨过饿。
虽说后世的粮种有了改良,又有了农药化肥,对产量的提高有很大作用,但在刘常满心里,印象最深的,还是红薯。
这种作物,它不择地土,不管是在土地贫瘠的山坡上,还是阴暗缺少阳光的山谷中,都能够茁壮成长。对于贫穷的农家来说,在无法栽种其他作物的山沟里,每年春季就把红薯栽下,从初夏捋红薯叶当菜吃,到仲夏开始刨未长成的红薯当主食,到秋天收获后,贮存于红薯窑中,一直吃到第二年的三四月份!
那时候,白面是细粮,农家一般只有中午能吃一顿“清水煮面条”,而早晨一般是红薯玉米糁,晚上呢,玉米糁红薯或是南瓜红薯。红薯、玉米、南瓜,那个时候,就是百姓的救命粮。
毕竟不是学农学的,刘常满心...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