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四小说网 www.34txt.com,这个屋里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他的文人也追随至此,还遇到了赵云,可谓失落中得到鼓舞!
古城聚义,是刘备团队一次重要的汇合。这次汇合,人数虽然不多,对刘备而言却是意义重大。刘备充分的认识到,自己肩负着兴复汉室的命运,自己的存在对追随汉室江山的人才们有多么的重要!这里汇集的都是忠于汉室的铁杆,只要人在,志气在,事情总会有办法的。因此,古城聚义对刘备等人在精神上的鼓舞作用更大,用今天的话说就是组织文化能够在最艰难的时刻确立了下来并发挥作用。团队的核心凝聚力往往在最困难的时候被凸显。
汝南兵败,刘备差点自刎,他是无论如何不能再落入曹操手中了。这还不是曹操亲自出马,夏侯惇一旅之师就打败了支持刘备的刘辟龚都。刘备的沮丧是可以原谅的,他说道:“你们追随我至今,可我落的无尺寸之土,没有一城之地。你们不如舍了刘备,去各奔前程。”
刘备有没有哭不清楚,不过一个胸怀天下的人,不甘心失败的人,能把这样的话说出口也是悲痛之极,迫不得已。人情之中,大家没有怪他。
关羽说道:“兄长不必过虑,自堕其志。”
孙乾说道:“荆州刘表乃汉室宗亲,与将军同宗,去投彼处,想不会拒绝我等。”
“好!”刘备说道,就让孙乾先去刘表那里报个信儿。
刘表欣然接纳了刘备,让其屯驻在新野县,也为日后能抵御曹操帮一把手。
刘备也的确是个人才,平定了一些地方叛乱。也正是如此,刘表和蔡瑁等人又觉得刘备才略太高,根本驾驭不了。“刘景升自知其才不能驾驭刘备”这个话不止一人作此评价,用今天的言语来说就是人才的发展目标与聘用他的单位或者企业产生了愿景或者目标方面的差异。这种差异也很有可能是人才的需求不是这个聘用他的机构所能满足的。在当时,这种差异一旦产生,轻者如荀彧离袁绍而投曹操,重者如吕布杀董卓而自立,所以刘表知道刘备团队如此强悍,不得不这方面的考虑。而蔡瑁是刘表集团中的外戚,可以说是荆州一地的豪族,怎能让刘备这个外来者染指荆州?所以刘备志向远大,刘表安于现状,蔡瑁又警惕刘备,双方的矛盾或温和的或激烈的都会显现出来。
与其说是刘备和刘表存在不方便放在台面上的矛盾,倒不如说是刘表和忠于汉室的人才们存在矛盾。这种矛盾可以从人才们对刘表的不满可以看出来。
先是孙坚攻打刘表,结果孙坚冲锋在前,中了流失,被射杀,刘表获得了孙坚的尸首,但是自己宠爱的部将黄祖却被对方抓了。蒯越向刘表建议:“孙坚受死,其子年幼,江东纷乱,将军令荆襄之众一鼓而下,可席卷江东!黄祖乃无用之人,怜他作甚?”
这是建议刘表要一鼓作气吞并江东,然后以资汉室。可刘表他不。
又有一个人是直接开骂来表达这种不满,这人就是祢衡。他先是骂了曹操,曹操让他打鼓,他脱的一丝不挂,说自己:“清清白白,不似尔等奸诈阴险。”曹操也没杀他,打发他到刘表那里报到。
刘表也喜欢名仕有才华的人,所以欢迎祢衡前来。刘表平时都与一些会做诗词的人来往,喜欢学术交流一类的活动,这就让祢衡不满了。他看着刘表一天到晚坐谈论道,眼看着汉室江山被曹操揉搓,献帝被霸凌。据说有天刘表仍然和一帮儒士谈论文章经纪,好半天写了一篇文章然后一起互相吹捧。结果祢衡把人家的文章扯了个稀烂,然后自己拿过纸用笔一挥而就。
试想就算刘表宽宏大量,怎能遭受这般无礼?问道:“你在朝中有什么人?”
“大儿孔文举,小儿杨德祖!”祢衡不客气的说道。孔融是一把年纪的人了,杨修才华横溢,怎么就成了他祢衡的两个儿子了?恃才傲物若此,刘表怎堪忍受,打发他去了黄祖那里。
祢衡到了黄祖那里,每天给他写书信一类的文职,黄祖很满意。但是黄祖是一个手握重兵的人,屯兵江夏,应该有所作为才是,没想到一天到晚都在拜访宾客,过舒坦日子。祢衡又要发癫了。
黄祖有次很高兴的问他:“你看我这人咋样?”
这种问题很容易回答的,一般人恭维一番,客套一番也就是了。祢衡却回答道:“你似那庙中的神像,常受拜祭,恨不灵验耳!”
黄祖听了大怒,叫来人一刀就把祢衡给剁了。
后世的教授在评价此类人的时候,单调的以为一个“狂”,得了恃才傲物的狂病。其实笔者认为,人的情绪和想法是与环境相关联,不是独立于环境之外的事物。您只要看看曹操的奸,刘表的庸,再想想倾颓的汉室,献帝的无辜受辱,那么祢衡的狂傲和视死如归,其实是令人尊敬的,是对汉室的忠!
忠于汉室的人在黄巾起义被镇压之后的几十年里,都大有人在。在曹操阵营里,董承伏完马腾荀彧孔融等等一些人的被杀就与曹操清除这些汉室余党有关联。那么,荆襄之地的汉粉包括后面的益州汉粉都是等待一位匡扶汉室的英才明主。刘备的到来满足了他们精神上的需要。那么,刘备与刘表刘璋他们之间的矛盾不就很明白了吗?
刘备多次谏言刘表,趁曹操北征偷袭许昌,刘表就是不。人家就一直守在荆州过小日子,享受着周围人的尊敬,知足了,无有远志。刘备这一熬,竟又是七年。
熬的不仅仅是刘备,还有人才。有个人才一直在熬,他就是大名鼎鼎的诸葛亮。
有一种说法很有意思,我觉得更能体现人才在这方面的熬,所以叙述一下。刘备在家编草制品,他对自己的老本行还是很怀念的。而且领导自给自足,颇有甘地自食其力的作风。有人送来一根牛尾巴,让他编织,这人就出去了。过了一会儿,一个人走进来,他对刘备说道:“你就打算编织这些东西过日子吗?”
刘备把东西一放,说道:“这是什么话?”
这人说道:“你就没有长远的打算吗?你现在打算怎么办呢?”这人把话一撩,甩身就走了。
刘备看这人仪表不俗,而且话中有话,仿佛切中了自己的心思,为什么不去找找他呢?因此,《三国志》中的“凡三往,乃见”,更能体现人才在这方面的需求,留有更大的发挥空间。我判断很有可能是诸葛亮去了三次,然后吸引刘备的注意力,于是得到了千古佳话《隆中对》的经典高论。
诸葛亮究竟是不是刘备所要寻找的人才?刘备这领导其实心里没底。他的领导才能和知人善任的领导魅力其实不如曹操。但是自己一次又一次的失败,经验告诉他:你刘备现在没得选,没得挑剔,你去一下也不算亏,这都是一种尝试,给别人机会也是在给自己机会啊。
《三国演义》里面,徐庶回马荐诸葛、司马微谈论卧龙凤雏以及被逼跳河等等情节笔者在这里不论,一来重复,二来有悖论。试想刘备被蔡瑁追赶跳河的情节,就等于他和刘表外戚集团的矛盾很可能公开化了,人家岂容得你慢慢三顾茅庐?为了说明人才自身的需求,我采纳《三国志》里面诸葛亮主动找过刘备的思路。
刘备一生中等了两个七年,他需要吕望之才。在荆襄之地,一个人半耕半读,他举目天下,渴求能遇见重振汉室的明君。也许就在那天,历史上的二人相遇了。所谓相遇,不是简单的看见彼此,而是在对方身上都找到了互相一直梦寐以求的东西。
草庐门外,刘备站了快一上午了,就等待诸葛亮睡醒。关张二人对这位大哥的谦逊,感觉是不是有些过了头?弟兄三人都是平民化的人,刘备的精神补充了关张二人在韬略心胸方面的不足。刘备的精神使平民化的团队扛起了不同凡响的使命。
难不成诸葛亮睡的就这么死,安知他不是在装睡啊?他要反过来考量刘备的情绪反应。
睡到了中午,诸葛亮终于醒了。闻有客人到来,赶忙洗漱完,他要会见刘备。
诸葛亮看出刘备没有半点愠色,其中饱含谦虚和谨慎,眼神中有着坚定的意志和决心。
诸葛亮说道:“亮不才,何劳将军至此?”
“先生过谦了,备遇先生恨晚。”刘备口称“先生”,这是严肃的,让人才不得不认真对待。
“愿闻将军之志?”诸葛亮问刘备。
“汉室倾颓,备飘零半生,无尺寸之功,无颜见先帝于九泉之下,深感自责惭愧!群雄并起,曹操窃持国柄,备欲重振汉室,救苍生于水火,恳请先生赐教!”
刘备说罢,声泪俱下。想起自己一生失败,寄人篱下,东奔西走,无立足之地。有志之士矢志追随,匡扶汉室的理想遥遥无期,又怎不令英雄堕泪!
诸葛亮说道:“自董卓造逆以来,豪强并起,汉室倾颓;曹操能兼并中原,击败袁绍,非为天时,亦依人谋。如今人多势众,且挟天子以令诸侯,此诚不可与之争锋,当缓图之;江东孙权,招贤纳士,巩固根本,已历三世,国殷而民富,此可为援而不可图也。”
“荆州之地,东连吴会,西通巴蜀,北出中原,利尽南海,此用武之地,非其主不能守。这是上天赐给将军您的基业,难道将军您不想得到他吗?”
刘备听到这里,眼前一亮,茅塞顿开。
诸葛亮接着说道:“以荆州为家,西进益州,刘璋暗弱,贤士皆欲思得明主,以匡扶汉室。届时,将军拥两川之众,东结孙吴,北拒曹操。待天下有变,将军出秦川而向关中,关中父老箪食壶浆以迎将军,此高祖之雄图伟略。将军再命一上将,起荆州之兵,东和孙权,北向宛洛,以争中原。如是,则汉室可兴,霸业可成!”
这一年,诸葛亮27岁。
他的文人也追随至此,还遇到了赵云,可谓失落中得到鼓舞!
古城聚义,是刘备团队一次重要的汇合。这次汇合,人数虽然不多,对刘备而言却是意义重大。刘备充分的认识到,自己肩负着兴复汉室的命运,自己的存在对追随汉室江山的人才们有多么的重要!这里汇集的都是忠于汉室的铁杆,只要人在,志气在,事情总会有办法的。因此,古城聚义对刘备等人在精神上的鼓舞作用更大,用今天的话说就是组织文化能够在最艰难的时刻确立了下来并发挥作用。团队的核心凝聚力往往在最困难的时候被凸显。
汝南兵败,刘备差点自刎,他是无论如何不能再落入曹操手中了。这还不是曹操亲自出马,夏侯惇一旅之师就打败了支持刘备的刘辟龚都。刘备的沮丧是可以原谅的,他说道:“你们追随我至今,可我落的无尺寸之土,没有一城之地。你们不如舍了刘备,去各奔前程。”
刘备有没有哭不清楚,不过一个胸怀天下的人,不甘心失败的人,能把这样的话说出口也是悲痛之极,迫不得已。人情之中,大家没有怪他。
关羽说道:“兄长不必过虑,自堕其志。”
孙乾说道:“荆州刘表乃汉室宗亲,与将军同宗,去投彼处,想不会拒绝我等。”
“好!”刘备说道,就让孙乾先去刘表那里报个信儿。
刘表欣然接纳了刘备,让其屯驻在新野县,也为日后能抵御曹操帮一把手。
刘备也的确是个人才,平定了一些地方叛乱。也正是如此,刘表和蔡瑁等人又觉得刘备才略太高,根本驾驭不了。“刘景升自知其才不能驾驭刘备”这个话不止一人作此评价,用今天的言语来说就是人才的发展目标与聘用他的单位或者企业产生了愿景或者目标方面的差异。这种差异也很有可能是人才的需求不是这个聘用他的机构所能满足的。在当时,这种差异一旦产生,轻者如荀彧离袁绍而投曹操,重者如吕布杀董卓而自立,所以刘表知道刘备团队如此强悍,不得不这方面的考虑。而蔡瑁是刘表集团中的外戚,可以说是荆州一地的豪族,怎能让刘备这个外来者染指荆州?所以刘备志向远大,刘表安于现状,蔡瑁又警惕刘备,双方的矛盾或温和的或激烈的都会显现出来。
与其说是刘备和刘表存在不方便放在台面上的矛盾,倒不如说是刘表和忠于汉室的人才们存在矛盾。这种矛盾可以从人才们对刘表的不满可以看出来。
先是孙坚攻打刘表,结果孙坚冲锋在前,中了流失,被射杀,刘表获得了孙坚的尸首,但是自己宠爱的部将黄祖却被对方抓了。蒯越向刘表建议:“孙坚受死,其子年幼,江东纷乱,将军令荆襄之众一鼓而下,可席卷江东!黄祖乃无用之人,怜他作甚?”
这是建议刘表要一鼓作气吞并江东,然后以资汉室。可刘表他不。
又有一个人是直接开骂来表达这种不满,这人就是祢衡。他先是骂了曹操,曹操让他打鼓,他脱的一丝不挂,说自己:“清清白白,不似尔等奸诈阴险。”曹操也没杀他,打发他到刘表那里报到。
刘表也喜欢名仕有才华的人,所以欢迎祢衡前来。刘表平时都与一些会做诗词的人来往,喜欢学术交流一类的活动,这就让祢衡不满了。他看着刘表一天到晚坐谈论道,眼看着汉室江山被曹操揉搓,献帝被霸凌。据说有天刘表仍然和一帮儒士谈论文章经纪,好半天写了一篇文章然后一起互相吹捧。结果祢衡把人家的文章扯了个稀烂,然后自己拿过纸用笔一挥而就。
试想就算刘表宽宏大量,怎能遭受这般无礼?问道:“你在朝中有什么人?”
“大儿孔文举,小儿杨德祖!”祢衡不客气的说道。孔融是一把年纪的人了,杨修才华横溢,怎么就成了他祢衡的两个儿子了?恃才傲物若此,刘表怎堪忍受,打发他去了黄祖那里。
祢衡到了黄祖那里,每天给他写书信一类的文职,黄祖很满意。但是黄祖是一个手握重兵的人,屯兵江夏,应该有所作为才是,没想到一天到晚都在拜访宾客,过舒坦日子。祢衡又要发癫了。
黄祖有次很高兴的问他:“你看我这人咋样?”
这种问题很容易回答的,一般人恭维一番,客套一番也就是了。祢衡却回答道:“你似那庙中的神像,常受拜祭,恨不灵验耳!”
黄祖听了大怒,叫来人一刀就把祢衡给剁了。
后世的教授在评价此类人的时候,单调的以为一个“狂”,得了恃才傲物的狂病。其实笔者认为,人的情绪和想法是与环境相关联,不是独立于环境之外的事物。您只要看看曹操的奸,刘表的庸,再想想倾颓的汉室,献帝的无辜受辱,那么祢衡的狂傲和视死如归,其实是令人尊敬的,是对汉室的忠!
忠于汉室的人在黄巾起义被镇压之后的几十年里,都大有人在。在曹操阵营里,董承伏完马腾荀彧孔融等等一些人的被杀就与曹操清除这些汉室余党有关联。那么,荆襄之地的汉粉包括后面的益州汉粉都是等待一位匡扶汉室的英才明主。刘备的到来满足了他们精神上的需要。那么,刘备与刘表刘璋他们之间的矛盾不就很明白了吗?
刘备多次谏言刘表,趁曹操北征偷袭许昌,刘表就是不。人家就一直守在荆州过小日子,享受着周围人的尊敬,知足了,无有远志。刘备这一熬,竟又是七年。
熬的不仅仅是刘备,还有人才。有个人才一直在熬,他就是大名鼎鼎的诸葛亮。
有一种说法很有意思,我觉得更能体现人才在这方面的熬,所以叙述一下。刘备在家编草制品,他对自己的老本行还是很怀念的。而且领导自给自足,颇有甘地自食其力的作风。有人送来一根牛尾巴,让他编织,这人就出去了。过了一会儿,一个人走进来,他对刘备说道:“你就打算编织这些东西过日子吗?”
刘备把东西一放,说道:“这是什么话?”
这人说道:“你就没有长远的打算吗?你现在打算怎么办呢?”这人把话一撩,甩身就走了。
刘备看这人仪表不俗,而且话中有话,仿佛切中了自己的心思,为什么不去找找他呢?因此,《三国志》中的“凡三往,乃见”,更能体现人才在这方面的需求,留有更大的发挥空间。我判断很有可能是诸葛亮去了三次,然后吸引刘备的注意力,于是得到了千古佳话《隆中对》的经典高论。
诸葛亮究竟是不是刘备所要寻找的人才?刘备这领导其实心里没底。他的领导才能和知人善任的领导魅力其实不如曹操。但是自己一次又一次的失败,经验告诉他:你刘备现在没得选,没得挑剔,你去一下也不算亏,这都是一种尝试,给别人机会也是在给自己机会啊。
《三国演义》里面,徐庶回马荐诸葛、司马微谈论卧龙凤雏以及被逼跳河等等情节笔者在这里不论,一来重复,二来有悖论。试想刘备被蔡瑁追赶跳河的情节,就等于他和刘表外戚集团的矛盾很可能公开化了,人家岂容得你慢慢三顾茅庐?为了说明人才自身的需求,我采纳《三国志》里面诸葛亮主动找过刘备的思路。
刘备一生中等了两个七年,他需要吕望之才。在荆襄之地,一个人半耕半读,他举目天下,渴求能遇见重振汉室的明君。也许就在那天,历史上的二人相遇了。所谓相遇,不是简单的看见彼此,而是在对方身上都找到了互相一直梦寐以求的东西。
草庐门外,刘备站了快一上午了,就等待诸葛亮睡醒。关张二人对这位大哥的谦逊,感觉是不是有些过了头?弟兄三人都是平民化的人,刘备的精神补充了关张二人在韬略心胸方面的不足。刘备的精神使平民化的团队扛起了不同凡响的使命。
难不成诸葛亮睡的就这么死,安知他不是在装睡啊?他要反过来考量刘备的情绪反应。
睡到了中午,诸葛亮终于醒了。闻有客人到来,赶忙洗漱完,他要会见刘备。
诸葛亮看出刘备没有半点愠色,其中饱含谦虚和谨慎,眼神中有着坚定的意志和决心。
诸葛亮说道:“亮不才,何劳将军至此?”
“先生过谦了,备遇先生恨晚。”刘备口称“先生”,这是严肃的,让人才不得不认真对待。
“愿闻将军之志?”诸葛亮问刘备。
“汉室倾颓,备飘零半生,无尺寸之功,无颜见先帝于九泉之下,深感自责惭愧!群雄并起,曹操窃持国柄,备欲重振汉室,救苍生于水火,恳请先生赐教!”
刘备说罢,声泪俱下。想起自己一生失败,寄人篱下,东奔西走,无立足之地。有志之士矢志追随,匡扶汉室的理想遥遥无期,又怎不令英雄堕泪!
诸葛亮说道:“自董卓造逆以来,豪强并起,汉室倾颓;曹操能兼并中原,击败袁绍,非为天时,亦依人谋。如今人多势众,且挟天子以令诸侯,此诚不可与之争锋,当缓图之;江东孙权,招贤纳士,巩固根本,已历三世,国殷而民富,此可为援而不可图也。”
“荆州之地,东连吴会,西通巴蜀,北出中原,利尽南海,此用武之地,非其主不能守。这是上天赐给将军您的基业,难道将军您不想得到他吗?”
刘备听到这里,眼前一亮,茅塞顿开。
诸葛亮接着说道:“以荆州为家,西进益州,刘璋暗弱,贤士皆欲思得明主,以匡扶汉室。届时,将军拥两川之众,东结孙吴,北拒曹操。待天下有变,将军出秦川而向关中,关中父老箪食壶浆以迎将军,此高祖之雄图伟略。将军再命一上将,起荆州之兵,东和孙权,北向宛洛,以争中原。如是,则汉室可兴,霸业可成!”
这一年,诸葛亮27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