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蹦极(bungeejumping),是近来新兴的一项非常刺激的户外休闲活动。

跳跃者站在约40米以上(相当于10层楼)高度的桥梁、塔顶、高楼、吊车甚至热气球上,把一端固定的一根长长的橡皮条绑在踝关节处然后两臂伸开,双腿并拢,头朝下跳下去。

绑在跳跃者踝部的橡皮条很长,足以使跳跃者在空中享受几秒钟的“自由落体”

当人体落到离地面一定距离时,橡皮绳被拉开、绷紧、阻止人体继续下落,当到达最低点时橡皮再次弹起,人被拉起,随后,又落下,这样反复多次直到橡皮绳的弹性消失为止,这就是蹦极的全过程。

蹦极(bungybungee)一词应该是一个极好的音译词,在香港、台湾地区,人们音译为“笨猪跳”

作这种译法的人大概是认为,如果一个人不笨的话,是断然不会去进行这种“惨烈”

的活动的吧。

然而,当这项运动从它的起源地发展到世界各地,就受到人们普遍的欢迎,甚至一些极限运动爱好者还要将自己的婚礼仪式放在蹦极塔上进行,一旦“礼成”

就纵身一跳,以示爱情的热诚与忠贞。

而去蹦极的人非但不会被称作“笨猪”

反而能够拿到“勇敢者证书”

蹦极源于英文“bungy”

或者“bungee”

为什么会有两个名字呢?

可能的原因有两个:

第一种说法:目前所知,bungee最早出现于牛津极限运动俱乐部,他们管这项运动叫做bungee。

这项运动在新西兰叫bungy,极有可能是由于拼写错误,但是由于在新西兰推广的很成功,人们普遍接受了bungy,所以就有了这个词。

第二种说法:bungy和bungee是有差别的bungee所用的绳索是用多种材料复合而成,在北美通常用58英寸军事规格的绳索,伸缩率能达到210%,现在也有使用tr2和ripcord,伸缩率分别达到240%和280%,它的特点是有更高的自由落体,反弹时间更长,感觉更刺激。

bungy发源于新西兰,使用的绳索是橡皮绳(具有无限的伸缩),有可变的掣动系统,能控制最大伸缩距离。

它的特点是比较低的速度,比较高的反弹,感觉平稳,特别适合绑踝跳。

起源和发展

公元500年前后,在西太平洋瓦努阿图群岛的bunlap部落。

一位土著妇女为逃避丈夫的虐待,爬上了高高的可可树,用一种当地具有弹性的蔓藤牢牢绑住脚踝。

她威胁其丈夫要从树上跳下来,没想到笨丈夫随后也爬上了树,跟着跳了下去,结果自然是柔嫩的蔓藤救了女人的命,暴虐的丈夫却命丧黄泉。

此后,将蔓藤绑住脚踝从高处跳下成了当地一种独特的风俗习惯。

他们依山建起一座座由树桩和蔓藤捆扎而成、20—30米的高塔,年轻的男子从上面俯冲而下,象征他们步入成熟,向他们信奉的图腾,祈愿部落的平安和丰收。

这种形式后来传到英国,被作为皇宫贵族的一种表演,表演者须穿燕尾服,头戴礼帽。

首次使用橡皮绳蹦极,是在美国。

1954年,有两位地理学家来到蓬特科斯特岛进行科学考察,意外地发现了岛上居民的这个奇怪风俗。

他们在科学考察报告中对“俯冲跳”

作了这样的描述:题为南太平洋上不可思议的跳跃“在蓬特科斯特岛上,当地人在感恩节爬到山间的塔顶上,身上系一根绳子,头朝下地跳下来。”

从此,蹦极运动的雏形被传播开了。

1970年,地理学家们再次来到这个小岛,摄影家兼作家卡尔。

穆勒成为第一个吃这种令人心颤活动的外来人,他形容自己从25米高处跃下时,奇怪地感觉自己似乎停止了思维,极度兴奋后,身体稍有些不适应。

1979年4月1日,英国牛津大学冒险俱乐部成员从当地245英尺高的克里夫顿桥上利用一根弹性绳索飞身跳下,拉开了现代蹦极运动的帷幕。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将出现无法翻页或章节内容丢失等现象。

.
.
云de城造梦者奇遇命运女神传说宏武巅峰一树梨花落半边海棠红强嫁的权臣捂不热,重生后我不追了熟能生巧是这个巧?世有弦月重生东京,开局让我追求毒岛伢子秦朗沐语嫣取君悦之一回眸谲诈之徒万古至尊剑神山不转哪水在转穿书后,我被嫁给反派冲喜死神之翼修仙想咸鱼,不可能!六道魔君这是我们认为的世界
X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