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四小说网 www.34txt.com,浮华红尘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季妍意识到自己不知不觉一直在跟随他的脚步时,他们已经停在了一辆车前。姚周南拉开车门,笑道:“我知道学校附近有一家中国餐馆,味道还不错,我带你去尝尝。”
这是季妍到普林斯顿以后,吃得最有中国味道的一顿饭。吃饭途中,两个人一直在说话,姚周南也会问她一些问题,像那时边走边谈话一样,不会问得太深入涉及到个人私密,只是一些寻常的闲谈,像朋友式的一种友好交往。所以她也放松了下来,一边吃着有家乡味道的饭菜,一边随意和他说话。
他也好奇地问:“你怎么会去旁听建筑专业的课?”
季妍说:“我在东亚图书馆看见了课程宣传单,你讲得很好,我就一直听下去了。”
这个回答是实话,只是他并不知道她是从去年秋季学期就开始听他的课,他不知道她听了多久,她也没有特别说出来而已。
自从这天以后,姚周南每周来普林斯顿上课时都会找她。而自从在Newport与他相见后,季妍再也没去听他的建筑历史。像从Newport回来后的那第一周一样,她选择了在星期四时走进熟悉的实验室,埋首做实验就是一天。
然而每个周四的黄昏时分,她走出实验楼时,总能看见等在外面的熟悉身影。他从来没有问她为什么再也没去听课了,只是在星期四上完课后会来到实验楼前等她。他仿佛也笃定她没去上课就一定会在实验室,季妍不知道第一次他是怎么找来的,想要打探出来当然也不难,但是后来他却又那么肯定她一定会在实验室,就像从前每周四的下午她固定坐在教室最后排角落位置听他讲课一样,现在他也固定站在实验楼前等她。当然季妍的生活的确是固定的、枯燥的、清冷的、寂静的,有着一成不变的模式和单调的日复一日的循环。这么多年她早已习惯了这样的固定和重复,科学的道路是孤寂的,在异国他乡,那是她日常生活的全部。
曾经那条道路上也有过一点点不同的色彩,那时候她每周四下午去听他讲课。后来不去了,那点色彩渐渐就沉寂了下来,她回到了自己的实验室,于是也墨守成规地这样固定了下来。她不去听课,除了实验室还能去哪儿?
头两次也许是巧合,她总是在黄昏时分结束实验走出来,然而连着两个周四的黄昏在实验楼前看见他,她的守时习惯令她不自觉地察觉到了一种潜在的固定的时间规律,后来的第三次、第四次却是她怕让他久等,浪费他的时间,总是一早安排好,到了那时候,就主动结束实验出来。
姚周南似乎也有了一种墨守成规的固定模式,像第一周那样。她出来后,他会带她去吃晚餐。不再局限于中餐,他也会带她去自己喜欢的餐馆,向她推荐自己觉得好吃的食物。他们一起为某道好吃的食物而会心微笑,一起坐在餐桌的两端,边吃饭边随意闲谈。他一直叫她的名字季妍,她当然不可能一直不称呼他,而叫“姚教授”或者“姚先生”到底还是见外,于是在第二次晚餐时,她第一次尝试着不自然地喊出那个英语名字的汉译“彼得”,然后觉得也没有那么拗口,喊出来其实也不难。彼得彼得,叫得多了,也像古老的诗经。
晚饭后,他通常送她回学校实验室。在前面一个路口停车,然后下车陪她走到实验楼下,看着她进去。
从哪里去从哪里回,像是一个圆满的仪式,他依然停留在实验楼前。
季妍并不无知,前两回的晚餐可以理解为身在异乡他国的华人之间的一种本能的照拂和亲近,然而有了第三晚、第四晚,她也难免渐渐地恐慌不安了起来。在背过身走进实验楼时,察觉到背后依然停留注目的视线,她也会脚步不稳,一颗心虚虚实实地乱跳。
然而他的态度大方坦然,整个晚上,简单随意,没有任何越轨的动作,连他的眼神也是明朗的,澄净的,不含任何杂质,仿佛纯粹是一种朋友式的交往。他原本就是极其容易相处的人,性格随和,谈吐得宜,笑容清雅,不会让人有任何防备和不舒服,像实验楼前静静亮着的夜灯,是一种安定的温暖的存在。短短几周下来,季妍总会有一种两个人早已相识很久的感觉。而实际上,她的确在他看见她之前就已见过他,还听了他一个学期的课。
如果他真的对她不同,他也有过很多的机会,比如在暖黄的餐桌灯下,在校区幽静的小路上,甚至是在只有两个人的密闭的车子里。可是他什么也没有说,什么也没有做,仅仅只是同胞的照拂和亲近。她也只能理解为同胞的亲近,他对她并无他意。
季妍意识到自己不知不觉一直在跟随他的脚步时,他们已经停在了一辆车前。姚周南拉开车门,笑道:“我知道学校附近有一家中国餐馆,味道还不错,我带你去尝尝。”
这是季妍到普林斯顿以后,吃得最有中国味道的一顿饭。吃饭途中,两个人一直在说话,姚周南也会问她一些问题,像那时边走边谈话一样,不会问得太深入涉及到个人私密,只是一些寻常的闲谈,像朋友式的一种友好交往。所以她也放松了下来,一边吃着有家乡味道的饭菜,一边随意和他说话。
他也好奇地问:“你怎么会去旁听建筑专业的课?”
季妍说:“我在东亚图书馆看见了课程宣传单,你讲得很好,我就一直听下去了。”
这个回答是实话,只是他并不知道她是从去年秋季学期就开始听他的课,他不知道她听了多久,她也没有特别说出来而已。
自从这天以后,姚周南每周来普林斯顿上课时都会找她。而自从在Newport与他相见后,季妍再也没去听他的建筑历史。像从Newport回来后的那第一周一样,她选择了在星期四时走进熟悉的实验室,埋首做实验就是一天。
然而每个周四的黄昏时分,她走出实验楼时,总能看见等在外面的熟悉身影。他从来没有问她为什么再也没去听课了,只是在星期四上完课后会来到实验楼前等她。他仿佛也笃定她没去上课就一定会在实验室,季妍不知道第一次他是怎么找来的,想要打探出来当然也不难,但是后来他却又那么肯定她一定会在实验室,就像从前每周四的下午她固定坐在教室最后排角落位置听他讲课一样,现在他也固定站在实验楼前等她。当然季妍的生活的确是固定的、枯燥的、清冷的、寂静的,有着一成不变的模式和单调的日复一日的循环。这么多年她早已习惯了这样的固定和重复,科学的道路是孤寂的,在异国他乡,那是她日常生活的全部。
曾经那条道路上也有过一点点不同的色彩,那时候她每周四下午去听他讲课。后来不去了,那点色彩渐渐就沉寂了下来,她回到了自己的实验室,于是也墨守成规地这样固定了下来。她不去听课,除了实验室还能去哪儿?
头两次也许是巧合,她总是在黄昏时分结束实验走出来,然而连着两个周四的黄昏在实验楼前看见他,她的守时习惯令她不自觉地察觉到了一种潜在的固定的时间规律,后来的第三次、第四次却是她怕让他久等,浪费他的时间,总是一早安排好,到了那时候,就主动结束实验出来。
姚周南似乎也有了一种墨守成规的固定模式,像第一周那样。她出来后,他会带她去吃晚餐。不再局限于中餐,他也会带她去自己喜欢的餐馆,向她推荐自己觉得好吃的食物。他们一起为某道好吃的食物而会心微笑,一起坐在餐桌的两端,边吃饭边随意闲谈。他一直叫她的名字季妍,她当然不可能一直不称呼他,而叫“姚教授”或者“姚先生”到底还是见外,于是在第二次晚餐时,她第一次尝试着不自然地喊出那个英语名字的汉译“彼得”,然后觉得也没有那么拗口,喊出来其实也不难。彼得彼得,叫得多了,也像古老的诗经。
晚饭后,他通常送她回学校实验室。在前面一个路口停车,然后下车陪她走到实验楼下,看着她进去。
从哪里去从哪里回,像是一个圆满的仪式,他依然停留在实验楼前。
季妍并不无知,前两回的晚餐可以理解为身在异乡他国的华人之间的一种本能的照拂和亲近,然而有了第三晚、第四晚,她也难免渐渐地恐慌不安了起来。在背过身走进实验楼时,察觉到背后依然停留注目的视线,她也会脚步不稳,一颗心虚虚实实地乱跳。
然而他的态度大方坦然,整个晚上,简单随意,没有任何越轨的动作,连他的眼神也是明朗的,澄净的,不含任何杂质,仿佛纯粹是一种朋友式的交往。他原本就是极其容易相处的人,性格随和,谈吐得宜,笑容清雅,不会让人有任何防备和不舒服,像实验楼前静静亮着的夜灯,是一种安定的温暖的存在。短短几周下来,季妍总会有一种两个人早已相识很久的感觉。而实际上,她的确在他看见她之前就已见过他,还听了他一个学期的课。
如果他真的对她不同,他也有过很多的机会,比如在暖黄的餐桌灯下,在校区幽静的小路上,甚至是在只有两个人的密闭的车子里。可是他什么也没有说,什么也没有做,仅仅只是同胞的照拂和亲近。她也只能理解为同胞的亲近,他对她并无他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