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四小说网 www.34txt.com,[重生]投资人生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杨书记咀嚼着这个词,心中不乏困惑。任何改革都该是自上而下的,反过来就不叫改革了,往往该叫“革命”。这陈远鸣难不成还想让工人们起来造反吗?
面对杨书记的困惑,陈远鸣笑了笑,“听起来有点耸人听闻了是吧?但是也并非全无可能。如今厂矿最大的问题就在于生产模式落伍,大量冗员让企业背上了太过沉重的包袱。私企几千员工就能达成的生产量,放在国企就得上万人,摊子越大负累越多,平均下来的生产成本也就越高,导致产品价格居高不下,在这个市场经济的社会里就越发缺乏竞争力。这一切的一切,说穿了都是人的问题。”
“既然问题出在人身上,解决掉那些多余的劳动力才是关键所在,也就是减员增效。但是放在市里,任谁也不敢轻易在这上面开刀,减员就意味着有人要下岗、要失业,市里如今有几十家国有企业,上百万的在职员工,哪怕只是下岗百分之一,对于社会都是一种难以衡量的压力。就业岗位不可能一夕间变多,而这些失业人员也不可能一夕间都能给安排到新的工作,这个城市根本就没有这样的容纳能力。”
“但是,”陈远鸣话锋一转,“这个城市没有,这个国家也没有吗?就算国企的效率再低,它拥有的也是一批经过长时间专业训练,有着基本工人素质的职业工人,就像豫西煤矿那些下岗和离退休员工,只要稍加培训,就能转化为另一个行业称职的工人。如果在矿业,这种变化可能实现。那么在其他行业呢?车削、磨、焊、锻、电、机装、纺织……他们之中很多很多人都已经具备了基本的职业素养,只要进行一些培训和职业再教育,分流并不是难事。如今的东南沿海,无数小厂在拔地而起。他们可能需要无数血汗工人,但是这些廉价劳动力依旧无法替代拥有一技之长的职业工人。”
听到这里,杨书记也终于明白了过来,“你的意思是,进行职业再教育?对那些下岗工人?”
“不只是下岗,还有那些在岗的。”陈远鸣的脊背挺得笔直,“最近我准备雇佣一批达到技师,乃至能高职称的优秀工人,开办一家技工学校,培养中级职称以上的专业工人。这可不像几大厂矿的技校,以国企铁饭碗为最终目标,而是要教给他们一项谁也夺不走的专业技术,再把他们输送到需要劳动力的岗位上。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只要这所技校足够的正规,足够的专业,足够的优秀,自然能够从国企的铁饭碗里抢到一批人,把他们打造成新一代的高级技工。”
“你这是……”思索了片刻,杨书记突然皱起了眉,“你这是想挖国企的墙角?!”
直到这时,他才幡然醒悟那个“革命”的真意。培训下岗职工还无所谓,但是那些肯进行再教育的在职工人,必然都是一些真正有干劲、有能力的优秀工人,就算是几大厂,也离不开这些中流砥柱啊。当真正优秀的工人被一步步挖走,输送到其他省市或私企,那么只留下一堆啃铁饭碗的寄生虫,国企将面临的又是何等局面呢?
面对杨书记的质问,陈远鸣洒然一笑,“这样说,也不算错。但是任谁都知道,国企已经是烂了根系的参天大树,如果不在它们崩溃倒塌之前,抢救出一些苗圃,恐怕当企业真正破产倒闭时,带来的损失将更加惊人。如今市里的胶鞋厂已经破产,棉纺厂岌岌可危,几十家国有企业,一大半都在亏损,财政每年为这些国有企业输送的资金和借款都数不胜数。难道杨书记就指望着他们能够自行康复,变成良性资产吗?还是在此时止损,安置一批、培养一批、送走一批。要知道我的技校也确实会对那些下岗工人进行再培训,这可都是就业岗位,是实打实的为民谋利啊。”
“更重要的是。”陈远鸣唇边露出了一抹别有深意的微笑,“我手中并不是只有实业,您应该也知道我在北京的点金石风投公司。那个公司的本质就是把一批具备潜力的人打造成为新一代的企业家,而任何企业,都是需要员工的。如果我能从市里挖掘出足够多的人力资源,一部分新公司会不会也在这个城市安家落户,享用这些高水准的人力资源,并且为市政府带来足够多的税收红利呢?”
“现在不过是1995年,只需要3、5年的时间,这个城市就会迎来第一轮新产业爆发。当别的城市还在为国企负担头疼时,这个城市已经拥有了另一套崭新的工业系统。而当这些私企做大做强后,自然又会转过头来吞并那些老国企的资产,把他们的剩余价值和负累一起消化殆尽,解决那些让人困扰的国企问题。这,可就是一件让人瞠目的伟业了……”
如果刚才那番话还是有理有据的摆明道理,那么后面这番话就真的如同恶魔耳语,带着足够的吸引力和诱惑力。杨书记这时已经彻底说不出话来了,直到今天,他才发现面前这位青年是何等的刁钻,何等的具备奸商潜质。
如果真像他所说的那样,这对于市政府而言就是一个只需要配合,不需要努力的金光大道,3、5年时间,一个崭新且具有活力的城市,一份大到无可比拟的政绩。他,能不心动吗?
看着杨书记脸上再也掩饰不住的表情,陈远鸣端起了身前的茶杯,轻轻抿了一口已经微凉的茶水。
三十多年前,这个城市只有几万的人口,一片战后的残垣废墟。随着国家的一声号令,数以百万计的工人千里迢迢汇聚在了这里,在一片白地上建起了这座重工业城市。全国158项苏联援建项目,这个城市就占据了整整7家,这是何等的气魄,又是何等的荣耀和辉煌。
而现在,他所要做的,就是让这数以百万计的熟练工人,再次踏上新的征途,让他们拥有符合这个时代的能力和动力,奔赴这片国土的每一个领域。他也许无法真正拯救那些大型国企,但是他可以试着去救一救那些心中还有着冲劲和希望的人们,让他们的青春,让他们的能力不至于荒废殆尽。
这个国家正在以让人震惊的速度发展并且转型,不出几年,廉价的人口红利就将慢慢衰退,走至尽头。而真正拥有一技之长的工人,那些有着金蓝领称号的高级技工、技师们才是撑起这个工业大国,迈向工业强国的中流砥柱。这本该是这个城市拥有的巨大财富,而这次,他不会再让这些财富随着国企的没落一并沉沦。
茶杯放在了桌上,伴随着一声若有似无的叹息。陈远鸣抬起了头,对上了杨书记略带感慨的目光。
“小陈,回头你准备一份计划书上来吧,我们再来详细谈谈这个事情。”
陈远鸣露出了一个笑容,“谢谢杨书记,我会尽快的。”
(本章完)
作者有话要说:国企线救得其实并非是国企,而是那些优秀的工人们。
这也算是我能想到的最佳答案了,一人之力终归是有限的,如果不能推动大山,那就在山上凿出一条路好了!
嘿嘿,希望大家能喜欢这个安排=w=
”杨书记咀嚼着这个词,心中不乏困惑。任何改革都该是自上而下的,反过来就不叫改革了,往往该叫“革命”。这陈远鸣难不成还想让工人们起来造反吗?
面对杨书记的困惑,陈远鸣笑了笑,“听起来有点耸人听闻了是吧?但是也并非全无可能。如今厂矿最大的问题就在于生产模式落伍,大量冗员让企业背上了太过沉重的包袱。私企几千员工就能达成的生产量,放在国企就得上万人,摊子越大负累越多,平均下来的生产成本也就越高,导致产品价格居高不下,在这个市场经济的社会里就越发缺乏竞争力。这一切的一切,说穿了都是人的问题。”
“既然问题出在人身上,解决掉那些多余的劳动力才是关键所在,也就是减员增效。但是放在市里,任谁也不敢轻易在这上面开刀,减员就意味着有人要下岗、要失业,市里如今有几十家国有企业,上百万的在职员工,哪怕只是下岗百分之一,对于社会都是一种难以衡量的压力。就业岗位不可能一夕间变多,而这些失业人员也不可能一夕间都能给安排到新的工作,这个城市根本就没有这样的容纳能力。”
“但是,”陈远鸣话锋一转,“这个城市没有,这个国家也没有吗?就算国企的效率再低,它拥有的也是一批经过长时间专业训练,有着基本工人素质的职业工人,就像豫西煤矿那些下岗和离退休员工,只要稍加培训,就能转化为另一个行业称职的工人。如果在矿业,这种变化可能实现。那么在其他行业呢?车削、磨、焊、锻、电、机装、纺织……他们之中很多很多人都已经具备了基本的职业素养,只要进行一些培训和职业再教育,分流并不是难事。如今的东南沿海,无数小厂在拔地而起。他们可能需要无数血汗工人,但是这些廉价劳动力依旧无法替代拥有一技之长的职业工人。”
听到这里,杨书记也终于明白了过来,“你的意思是,进行职业再教育?对那些下岗工人?”
“不只是下岗,还有那些在岗的。”陈远鸣的脊背挺得笔直,“最近我准备雇佣一批达到技师,乃至能高职称的优秀工人,开办一家技工学校,培养中级职称以上的专业工人。这可不像几大厂矿的技校,以国企铁饭碗为最终目标,而是要教给他们一项谁也夺不走的专业技术,再把他们输送到需要劳动力的岗位上。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只要这所技校足够的正规,足够的专业,足够的优秀,自然能够从国企的铁饭碗里抢到一批人,把他们打造成新一代的高级技工。”
“你这是……”思索了片刻,杨书记突然皱起了眉,“你这是想挖国企的墙角?!”
直到这时,他才幡然醒悟那个“革命”的真意。培训下岗职工还无所谓,但是那些肯进行再教育的在职工人,必然都是一些真正有干劲、有能力的优秀工人,就算是几大厂,也离不开这些中流砥柱啊。当真正优秀的工人被一步步挖走,输送到其他省市或私企,那么只留下一堆啃铁饭碗的寄生虫,国企将面临的又是何等局面呢?
面对杨书记的质问,陈远鸣洒然一笑,“这样说,也不算错。但是任谁都知道,国企已经是烂了根系的参天大树,如果不在它们崩溃倒塌之前,抢救出一些苗圃,恐怕当企业真正破产倒闭时,带来的损失将更加惊人。如今市里的胶鞋厂已经破产,棉纺厂岌岌可危,几十家国有企业,一大半都在亏损,财政每年为这些国有企业输送的资金和借款都数不胜数。难道杨书记就指望着他们能够自行康复,变成良性资产吗?还是在此时止损,安置一批、培养一批、送走一批。要知道我的技校也确实会对那些下岗工人进行再培训,这可都是就业岗位,是实打实的为民谋利啊。”
“更重要的是。”陈远鸣唇边露出了一抹别有深意的微笑,“我手中并不是只有实业,您应该也知道我在北京的点金石风投公司。那个公司的本质就是把一批具备潜力的人打造成为新一代的企业家,而任何企业,都是需要员工的。如果我能从市里挖掘出足够多的人力资源,一部分新公司会不会也在这个城市安家落户,享用这些高水准的人力资源,并且为市政府带来足够多的税收红利呢?”
“现在不过是1995年,只需要3、5年的时间,这个城市就会迎来第一轮新产业爆发。当别的城市还在为国企负担头疼时,这个城市已经拥有了另一套崭新的工业系统。而当这些私企做大做强后,自然又会转过头来吞并那些老国企的资产,把他们的剩余价值和负累一起消化殆尽,解决那些让人困扰的国企问题。这,可就是一件让人瞠目的伟业了……”
如果刚才那番话还是有理有据的摆明道理,那么后面这番话就真的如同恶魔耳语,带着足够的吸引力和诱惑力。杨书记这时已经彻底说不出话来了,直到今天,他才发现面前这位青年是何等的刁钻,何等的具备奸商潜质。
如果真像他所说的那样,这对于市政府而言就是一个只需要配合,不需要努力的金光大道,3、5年时间,一个崭新且具有活力的城市,一份大到无可比拟的政绩。他,能不心动吗?
看着杨书记脸上再也掩饰不住的表情,陈远鸣端起了身前的茶杯,轻轻抿了一口已经微凉的茶水。
三十多年前,这个城市只有几万的人口,一片战后的残垣废墟。随着国家的一声号令,数以百万计的工人千里迢迢汇聚在了这里,在一片白地上建起了这座重工业城市。全国158项苏联援建项目,这个城市就占据了整整7家,这是何等的气魄,又是何等的荣耀和辉煌。
而现在,他所要做的,就是让这数以百万计的熟练工人,再次踏上新的征途,让他们拥有符合这个时代的能力和动力,奔赴这片国土的每一个领域。他也许无法真正拯救那些大型国企,但是他可以试着去救一救那些心中还有着冲劲和希望的人们,让他们的青春,让他们的能力不至于荒废殆尽。
这个国家正在以让人震惊的速度发展并且转型,不出几年,廉价的人口红利就将慢慢衰退,走至尽头。而真正拥有一技之长的工人,那些有着金蓝领称号的高级技工、技师们才是撑起这个工业大国,迈向工业强国的中流砥柱。这本该是这个城市拥有的巨大财富,而这次,他不会再让这些财富随着国企的没落一并沉沦。
茶杯放在了桌上,伴随着一声若有似无的叹息。陈远鸣抬起了头,对上了杨书记略带感慨的目光。
“小陈,回头你准备一份计划书上来吧,我们再来详细谈谈这个事情。”
陈远鸣露出了一个笑容,“谢谢杨书记,我会尽快的。”
(本章完)
作者有话要说:国企线救得其实并非是国企,而是那些优秀的工人们。
这也算是我能想到的最佳答案了,一人之力终归是有限的,如果不能推动大山,那就在山上凿出一条路好了!
嘿嘿,希望大家能喜欢这个安排=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