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四小说网 www.34txt.com,动力王朝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我们规划的产能是年产五千台。”谢老爷子言简意赅的道。
润华实业只给这两款V6发动机规划了五千台的年产能?李俊立刻明白谢老爷子为什么会这么说了,别看每年的产能只相差15000台,可在生产设备折旧和研发成本却是丝毫不能少的,如果说年产两万台、每台发动机的综合成本是五万元、生产20万台发动机能收回成本,那么年产五千台的综合成本可能会超过七万,收回成本的数量可能会上升至30万台甚至是更多——当使用到一定的年限之后,为了保证精度,模具、工装以及相应的生产设备必须要更换,年产两万台、生产10年,或许这些工装、模具只更换两次就够了,年产五千台发动机,工装、模具、高精度加工设备的更换次数有可能超过五次。
或许是为了让自己不那么尴尬,还没等李俊开工,那位王工立刻就闻到:“为什么不多生产一些?”
谢老爷子斜了这蠢货一眼,没说话,他都懒得给对方解释。
反倒是陪在谢老爷子身旁的秘书,实在是忍不住了:“我们润华实业可没有国家的财政拨款养活,一分钱都得精打细算,你以为这种大排量的V6发动机的市场需求量很高啊?这要是生产出来却卖不出去,不全砸手里了吗?到时候拿什么给大家伙儿发工资?总不能一人发一台发动机回家抱着啃吧?”
被人家的秘书给怼了,王工老脸通红,偏偏还无言以对。
因为这个小秘书说的没错,润华实业是一家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的企业,他们必须要为自己做出的每一个决定负责,想要年产两万台发动机很简单,只要有钱,设备就买来了,可如何将这两万台V6发动机卖出去,这才是最大的问题。
一汽敢保证一年卖出去两万辆搭载V6发动机的豪华汽车吗?
当然不能。
别说两万辆了,一汽从建厂到现在这些年来,累计卖出去的乘用车都没有一万辆,你一家建厂快40年的厂子,卖出去的乘用车累计还不到一万辆,现在就叫嚣着年产两万台大排量V6发动机,这是谁给你的信心和底气?
虽然任何一个润华实业方面的人都没有这么说,可一汽方面的人也不是傻子,一个个的都觉得尴尬:老王你这是搞什么啊?
谢老爷子倒是和气的很,温和的对自己的秘书道:“小李,怎么说话呢,还不向一汽的同志们道歉?”
小李倒是乖巧的很,谢老开口了,他一句话也不辩解,立刻就乖乖的道歉:“王工,对不起,请你原谅。”
“……”
王工被堵的一句话都说不出来:人家都向你道歉了,你还要怎么样?
而且扪心自问,他心里也不得不承认润华实业在技术方面的水平确实是超过了一汽太多:虽然当年润华实业还从一汽引进过V8发动机的制造技术和工艺,但就他们的这两台排气量分别为2.5升和3.0升的V6汽油机的综合技术水平来看,润华实业在民用汽油机方面的水平和造诣的确是超出了一汽太多。
意识到这一点,不止是王工,整个一汽的考察团队都有些意兴索然,更是有些年轻的同志心里忍不住在想,一汽在50年代就已经建厂了,可谓是倾国之力建成的一汽,国家在人力、物力、财力方面几乎是倾力来满足一汽的需求,可润华实业呢,从开始成立到现在,国家没给过一分钱、没给过一条特殊政策,如同顽强的野草一般靠着自己发展到现在,为什么他们就能够在短短不到十年的时间里做到这一步?
再看看周围的这些测试设备、检测设备,看看周围这些同行们脸上骄傲的、昂然奋进的表情,那是一种只需要关注技术、根本不需要在乎什么人际关系啊、领导的看法啊之类的工作环境才会有的表情,就像是自己在学校的时候一样,一种之前从未有过的想法从心底里冒了出来:如果……能够在这样的环境中工作,那应该是一件很开心的事情吧?
谢老爷子可不知道眼前的这一幕对一汽的人造成了多大的冲击,他侧了侧脑袋,对李俊道:“李俊同志,对于这两台发动机,你还有什么想要知道的?”
李俊抿了抿嘴,他还真有几个问题要问:“这个发动机的制造难度高不高?还有,允许使用的最低标号的汽油是... -->>
“我们规划的产能是年产五千台。”谢老爷子言简意赅的道。
润华实业只给这两款V6发动机规划了五千台的年产能?李俊立刻明白谢老爷子为什么会这么说了,别看每年的产能只相差15000台,可在生产设备折旧和研发成本却是丝毫不能少的,如果说年产两万台、每台发动机的综合成本是五万元、生产20万台发动机能收回成本,那么年产五千台的综合成本可能会超过七万,收回成本的数量可能会上升至30万台甚至是更多——当使用到一定的年限之后,为了保证精度,模具、工装以及相应的生产设备必须要更换,年产两万台、生产10年,或许这些工装、模具只更换两次就够了,年产五千台发动机,工装、模具、高精度加工设备的更换次数有可能超过五次。
或许是为了让自己不那么尴尬,还没等李俊开工,那位王工立刻就闻到:“为什么不多生产一些?”
谢老爷子斜了这蠢货一眼,没说话,他都懒得给对方解释。
反倒是陪在谢老爷子身旁的秘书,实在是忍不住了:“我们润华实业可没有国家的财政拨款养活,一分钱都得精打细算,你以为这种大排量的V6发动机的市场需求量很高啊?这要是生产出来却卖不出去,不全砸手里了吗?到时候拿什么给大家伙儿发工资?总不能一人发一台发动机回家抱着啃吧?”
被人家的秘书给怼了,王工老脸通红,偏偏还无言以对。
因为这个小秘书说的没错,润华实业是一家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的企业,他们必须要为自己做出的每一个决定负责,想要年产两万台发动机很简单,只要有钱,设备就买来了,可如何将这两万台V6发动机卖出去,这才是最大的问题。
一汽敢保证一年卖出去两万辆搭载V6发动机的豪华汽车吗?
当然不能。
别说两万辆了,一汽从建厂到现在这些年来,累计卖出去的乘用车都没有一万辆,你一家建厂快40年的厂子,卖出去的乘用车累计还不到一万辆,现在就叫嚣着年产两万台大排量V6发动机,这是谁给你的信心和底气?
虽然任何一个润华实业方面的人都没有这么说,可一汽方面的人也不是傻子,一个个的都觉得尴尬:老王你这是搞什么啊?
谢老爷子倒是和气的很,温和的对自己的秘书道:“小李,怎么说话呢,还不向一汽的同志们道歉?”
小李倒是乖巧的很,谢老开口了,他一句话也不辩解,立刻就乖乖的道歉:“王工,对不起,请你原谅。”
“……”
王工被堵的一句话都说不出来:人家都向你道歉了,你还要怎么样?
而且扪心自问,他心里也不得不承认润华实业在技术方面的水平确实是超过了一汽太多:虽然当年润华实业还从一汽引进过V8发动机的制造技术和工艺,但就他们的这两台排气量分别为2.5升和3.0升的V6汽油机的综合技术水平来看,润华实业在民用汽油机方面的水平和造诣的确是超出了一汽太多。
意识到这一点,不止是王工,整个一汽的考察团队都有些意兴索然,更是有些年轻的同志心里忍不住在想,一汽在50年代就已经建厂了,可谓是倾国之力建成的一汽,国家在人力、物力、财力方面几乎是倾力来满足一汽的需求,可润华实业呢,从开始成立到现在,国家没给过一分钱、没给过一条特殊政策,如同顽强的野草一般靠着自己发展到现在,为什么他们就能够在短短不到十年的时间里做到这一步?
再看看周围的这些测试设备、检测设备,看看周围这些同行们脸上骄傲的、昂然奋进的表情,那是一种只需要关注技术、根本不需要在乎什么人际关系啊、领导的看法啊之类的工作环境才会有的表情,就像是自己在学校的时候一样,一种之前从未有过的想法从心底里冒了出来:如果……能够在这样的环境中工作,那应该是一件很开心的事情吧?
谢老爷子可不知道眼前的这一幕对一汽的人造成了多大的冲击,他侧了侧脑袋,对李俊道:“李俊同志,对于这两台发动机,你还有什么想要知道的?”
李俊抿了抿嘴,他还真有几个问题要问:“这个发动机的制造难度高不高?还有,允许使用的最低标号的汽油是...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