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四小说网 www.34txt.com,制霸好莱坞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和投票程序严格的奥斯卡不同,威尼斯电影节的形式比金球奖都还要更随意——金球奖起码还有90多名评委,而威尼斯电影节非但只有7名评委,而且奖项设计也非常灵活,除了主竞赛单元一定要选出,也是含金量最高的三尊金狮奖(最佳影片,最佳男女演员)以外,还有银狮奖——评审团决定给予,并非每年颁发,特设杂项奖以及小单元奖项,可以说这种奖项带有浓厚的因人成事色彩,在大众的想象中,投票过程也不像是各自写下选票,然后唱票定乾坤,反倒更像是大家坐下来开着茶话会,然后在讨论中把猪肉分一分,如果说座谈会上不止7位评委列席,人们都不会诧异的,因为有些奖项的安慰性质实在是太明显,看上去就像是有人在说,‘啊,她拿不到金狮了,但她毕竟表演得不错,所以我们给她一个特设奖可以吗?’
当然了,作为三大电影节之一,威尼斯电影节能维持它的公信力,肯定不是因为他们热衷于分猪肉。反而客观地说,在国际范围内,它的含金量甚至要比金球奖略微高一些,因为金球奖的评委席有90多位,但成员固定,而且对于贿选、公关态度开放,历史上出过数次丑闻,而威尼斯电影节每年邀请的都是各国耆宿大师级的人物,不论是导演还是演员,都已经功成名就,很少有筹码能让他们心动,再者,这毕竟是国际级竞赛,入选竞赛单元的影片虽然都想得奖,但一时半会要能搞定来自异国他乡的七名评委难度还是很高的,而即使有评委为本国的影片投票,那也顶多只能拿到一票,作用并不大。
与此同时,聚集在威尼斯的各国电影记者和影评家也都会对参展电影做出自己的评价和投票,这使得暗箱操作的难度很高,如果质量不过关,哪怕你的关系再硬,评委也不会把好猪肉分给你,毕竟这和奥斯卡不同,奥斯卡是匿名投票,成员身份还保密,投人情票伤害的是奥斯卡的名誉,和自己无关。而威尼斯的评委席可是透明的,选出太差的作品和演员,受到损害的则是评委们自己的声誉,起码鉴赏力就会受到怀疑。
所以说,威尼斯电影节的大奖只会在有足够实力的几个顶尖作品之间进行竞争,决定谁能得奖的元素很多,人脉、口味都可以算在内,还算是相对公平,毕竟这些因素都和本身的质量无关。得奖者或者是运气好,作品合评委口味呢,或者是人脉广,评委都愿意给你这个奖,毕竟对于电影这门难以量化评分的艺术来说,谁更够格得奖是个非常模糊的命题,并没有一定的正确答案。
能够格被邀请来威尼斯做评委的大师,无一不是沉浮数十年之久,在大奖小赛里杀出来的老将,对于奖项的局限性肯定都看得相当清楚,他们的思维方式也已经适应了这样公平与不公平间充满矛盾冲突的模式,对于他们来说,确保自己认可的最佳电影拿到大奖并不是最重要的事,最重要的应该是确保所有相对最好的演员和作品都得到鼓励,这也是威尼斯电影节设立杂项奖,并且尽量‘分猪肉’的理由,从一方面说,这些奖项会激发电影所在国继续参加威尼斯电影节的热情,维持其的影响力,另一方面也是对于出色作品的鼓励。至于说为了自己看好的作品争得头破血流、大声小声的情况,则很少出现在评委席会议上,大家更多是悠闲地通过翻译发表自己的意见,更像是一场茶话会,甚至有些人都很少会为自己国家的电影发声说话,就比如说张导演,虽然姜文的《太阳照常升起》也有参选,但他并不打算为其拉票:都是内行人,电影好不好都知道,真的好电影,看到你坐在这里,少不了肯定,不够格的,你为他发声也很跌份,都混到这份上了,也不必求着谁,何必搁下一张老脸去为一个和你没什么利益往来的同行拉票呢,就因为都是中国人吗?再说,你推动了也未必能拿奖啊。
当然,这也和他不是那么认可《太阳照常升起》有关,虽然也有一些人物通过各种渠道来打了招呼,但张导演只是置之一笑:讨论过程肯定是保密的,这种人情就属于白拿,不管你在会上怎么说,会后都可以用一种说法敷衍过去——‘我尽力了,但没成功’,再说这本来也是事实,《太阳》的评价在威尼斯一点不高,根本就不属于得奖热门,6位评审对他也是大摇其头,你推不推都不影响结果,还不如多把精力花在推一把就能得奖的人身上,不论是从自身审美出发,还是从自身利益出发,这都是对他更有诱惑力的选择。从自身审美来说,他确实喜欢那姑娘在两部影片里的表演和进步,这是一个导演对演员最纯粹和最专业的欣赏,也是他敬业的选择。
来做评委那就要做好评委,选择最有潜力、水平最高的演员理所当然,其次,从自身利益来说,珍妮弗.杰弗森会说流利的中文,脾气非常好,张导也看得出来,她对中国市场非常看好,这意味着将来也许会有合作的机会,不论是请这个双料影后的团队来指点影片冲奥的公关技巧甚至是一些细微的经验谈,还是直接邀请她合作一些新片,尝试往国际化转型,这都是一条可以走宽的路,他没有理由不支持珍妮弗,把这个善缘继续结深。
“凯特.布兰切特是更典雅的选择,”来自意大利本土的艾曼纽尔.克里亚勒斯用不那么标准的英文说着,翻译立刻把他的话传达给张导演,“她更适合威尼斯,而不是珍妮弗.杰弗森,那女孩很优秀,但她崛起的时间太短了,她可以等待。”
“如果我们非要选一个好莱坞女孩的话,我会选珍妮弗.杰弗森。”法国女导演凯瑟琳.布雷亚立刻针锋相对,直接和艾曼纽尔对话了起来,“她和凯特的表演,谁的更好?我不知道,因为凯特的出场时间实在是太短暂了,她没有机会暴露缺点,而珍妮弗的人物则更加完整,她在有限的时间里爆发式地演绎出了一个复杂的人物,如果我们不能就影片论影片,那么也许我们根本就不该坐在这里。”
“你之所以坐在这里正是因为你没有就影片论影片。”艾曼纽尔有些不高兴了,他敲了敲桌子,“否则,我们在讨论的就不是把金狮奖给布拉德.皮特的事了,梁在《色.戒》里的表现才完全应该得奖。”
提到这一点,所有的评委脸上都掠过了一丝不自然——他们固然也想以公正的眼光来看待候选影片,但这并不意味着他们能做到绝对公正。受邀参评威尼斯,对任何人来说都是荣誉,而接下这个荣誉的结果就是你必须在评选中还掉威尼斯电影节给你的人情,马克.穆勒这一次招揽了很多好莱坞影片参评,威尼斯的红毯很久都没这么热闹了,而好莱坞的鼎力相助,换回的是马克的明确要求:在评奖中,他希望评委们多考虑这些年来威尼斯对于好莱坞的歧视,但又尽量保留威尼斯多国荟萃的传统。
《色.戒》作为一部质量上乘,由好莱坞大导产出的华语圈影片,在这个思路之下水到渠成地获得了金狮奖,《太阳》在他跟前根本毫无竞争力,... -->>
和投票程序严格的奥斯卡不同,威尼斯电影节的形式比金球奖都还要更随意——金球奖起码还有90多名评委,而威尼斯电影节非但只有7名评委,而且奖项设计也非常灵活,除了主竞赛单元一定要选出,也是含金量最高的三尊金狮奖(最佳影片,最佳男女演员)以外,还有银狮奖——评审团决定给予,并非每年颁发,特设杂项奖以及小单元奖项,可以说这种奖项带有浓厚的因人成事色彩,在大众的想象中,投票过程也不像是各自写下选票,然后唱票定乾坤,反倒更像是大家坐下来开着茶话会,然后在讨论中把猪肉分一分,如果说座谈会上不止7位评委列席,人们都不会诧异的,因为有些奖项的安慰性质实在是太明显,看上去就像是有人在说,‘啊,她拿不到金狮了,但她毕竟表演得不错,所以我们给她一个特设奖可以吗?’
当然了,作为三大电影节之一,威尼斯电影节能维持它的公信力,肯定不是因为他们热衷于分猪肉。反而客观地说,在国际范围内,它的含金量甚至要比金球奖略微高一些,因为金球奖的评委席有90多位,但成员固定,而且对于贿选、公关态度开放,历史上出过数次丑闻,而威尼斯电影节每年邀请的都是各国耆宿大师级的人物,不论是导演还是演员,都已经功成名就,很少有筹码能让他们心动,再者,这毕竟是国际级竞赛,入选竞赛单元的影片虽然都想得奖,但一时半会要能搞定来自异国他乡的七名评委难度还是很高的,而即使有评委为本国的影片投票,那也顶多只能拿到一票,作用并不大。
与此同时,聚集在威尼斯的各国电影记者和影评家也都会对参展电影做出自己的评价和投票,这使得暗箱操作的难度很高,如果质量不过关,哪怕你的关系再硬,评委也不会把好猪肉分给你,毕竟这和奥斯卡不同,奥斯卡是匿名投票,成员身份还保密,投人情票伤害的是奥斯卡的名誉,和自己无关。而威尼斯的评委席可是透明的,选出太差的作品和演员,受到损害的则是评委们自己的声誉,起码鉴赏力就会受到怀疑。
所以说,威尼斯电影节的大奖只会在有足够实力的几个顶尖作品之间进行竞争,决定谁能得奖的元素很多,人脉、口味都可以算在内,还算是相对公平,毕竟这些因素都和本身的质量无关。得奖者或者是运气好,作品合评委口味呢,或者是人脉广,评委都愿意给你这个奖,毕竟对于电影这门难以量化评分的艺术来说,谁更够格得奖是个非常模糊的命题,并没有一定的正确答案。
能够格被邀请来威尼斯做评委的大师,无一不是沉浮数十年之久,在大奖小赛里杀出来的老将,对于奖项的局限性肯定都看得相当清楚,他们的思维方式也已经适应了这样公平与不公平间充满矛盾冲突的模式,对于他们来说,确保自己认可的最佳电影拿到大奖并不是最重要的事,最重要的应该是确保所有相对最好的演员和作品都得到鼓励,这也是威尼斯电影节设立杂项奖,并且尽量‘分猪肉’的理由,从一方面说,这些奖项会激发电影所在国继续参加威尼斯电影节的热情,维持其的影响力,另一方面也是对于出色作品的鼓励。至于说为了自己看好的作品争得头破血流、大声小声的情况,则很少出现在评委席会议上,大家更多是悠闲地通过翻译发表自己的意见,更像是一场茶话会,甚至有些人都很少会为自己国家的电影发声说话,就比如说张导演,虽然姜文的《太阳照常升起》也有参选,但他并不打算为其拉票:都是内行人,电影好不好都知道,真的好电影,看到你坐在这里,少不了肯定,不够格的,你为他发声也很跌份,都混到这份上了,也不必求着谁,何必搁下一张老脸去为一个和你没什么利益往来的同行拉票呢,就因为都是中国人吗?再说,你推动了也未必能拿奖啊。
当然,这也和他不是那么认可《太阳照常升起》有关,虽然也有一些人物通过各种渠道来打了招呼,但张导演只是置之一笑:讨论过程肯定是保密的,这种人情就属于白拿,不管你在会上怎么说,会后都可以用一种说法敷衍过去——‘我尽力了,但没成功’,再说这本来也是事实,《太阳》的评价在威尼斯一点不高,根本就不属于得奖热门,6位评审对他也是大摇其头,你推不推都不影响结果,还不如多把精力花在推一把就能得奖的人身上,不论是从自身审美出发,还是从自身利益出发,这都是对他更有诱惑力的选择。从自身审美来说,他确实喜欢那姑娘在两部影片里的表演和进步,这是一个导演对演员最纯粹和最专业的欣赏,也是他敬业的选择。
来做评委那就要做好评委,选择最有潜力、水平最高的演员理所当然,其次,从自身利益来说,珍妮弗.杰弗森会说流利的中文,脾气非常好,张导也看得出来,她对中国市场非常看好,这意味着将来也许会有合作的机会,不论是请这个双料影后的团队来指点影片冲奥的公关技巧甚至是一些细微的经验谈,还是直接邀请她合作一些新片,尝试往国际化转型,这都是一条可以走宽的路,他没有理由不支持珍妮弗,把这个善缘继续结深。
“凯特.布兰切特是更典雅的选择,”来自意大利本土的艾曼纽尔.克里亚勒斯用不那么标准的英文说着,翻译立刻把他的话传达给张导演,“她更适合威尼斯,而不是珍妮弗.杰弗森,那女孩很优秀,但她崛起的时间太短了,她可以等待。”
“如果我们非要选一个好莱坞女孩的话,我会选珍妮弗.杰弗森。”法国女导演凯瑟琳.布雷亚立刻针锋相对,直接和艾曼纽尔对话了起来,“她和凯特的表演,谁的更好?我不知道,因为凯特的出场时间实在是太短暂了,她没有机会暴露缺点,而珍妮弗的人物则更加完整,她在有限的时间里爆发式地演绎出了一个复杂的人物,如果我们不能就影片论影片,那么也许我们根本就不该坐在这里。”
“你之所以坐在这里正是因为你没有就影片论影片。”艾曼纽尔有些不高兴了,他敲了敲桌子,“否则,我们在讨论的就不是把金狮奖给布拉德.皮特的事了,梁在《色.戒》里的表现才完全应该得奖。”
提到这一点,所有的评委脸上都掠过了一丝不自然——他们固然也想以公正的眼光来看待候选影片,但这并不意味着他们能做到绝对公正。受邀参评威尼斯,对任何人来说都是荣誉,而接下这个荣誉的结果就是你必须在评选中还掉威尼斯电影节给你的人情,马克.穆勒这一次招揽了很多好莱坞影片参评,威尼斯的红毯很久都没这么热闹了,而好莱坞的鼎力相助,换回的是马克的明确要求:在评奖中,他希望评委们多考虑这些年来威尼斯对于好莱坞的歧视,但又尽量保留威尼斯多国荟萃的传统。
《色.戒》作为一部质量上乘,由好莱坞大导产出的华语圈影片,在这个思路之下水到渠成地获得了金狮奖,《太阳》在他跟前根本毫无竞争力,...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