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四小说网 www.34txt.com,大国崛起1857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朱敬伦始终对西方宗教的传播报以谨慎的态度,只允许洋人在口岸传教,不允许他们进入内地。加上大明也没有满清那么荒唐,总督府也不可能被洋人拿走。
因此朱敬伦登基之后,选定这里作为皇宫,但由于资金紧张,朱敬伦反对铺张浪费,只打算修复这里,可还没等修复,朱敬伦主意就变了。
刚刚清理了废墟,他就迫不及待的搬了进来,将广州巡抚衙门让了出来,给了办公紧张的广東省府。总督府虽然毁掉了,但并不是所有的房屋都倒塌了,清理之后还留下了十余间完好的房屋,朱敬伦占了其中的三间,一间作为卧室,一间作为厨房,剩下一间作为客厅。其他房间则给了护卫居住,作为皇帝他的护卫人员多达几千人,光是贴身不离的侍卫,就不能少于三百。
总督府的面积还在,这里占领两百亩,直接从新城城墙到老城城墙,南北两面都靠近护城河,尤其是老城的护城河,甚至都被总督府包了进来。以前这河里的水被引入总督府,为总督的假山花园增添了趣味,现在引水渠再次挖开,朱敬伦决定用这些水来种地。
种地这种活朱敬伦不陌生,他外婆家是乡下的,小的时候每年都回去干农活。
他的身体也够强壮,不夸张的说,一个人顶四个壮汉是没问题的。
他亲自动手,拒绝侍卫帮忙,几天之内就开垦出了十亩地,引水就不能亲自动手了,这种专业的事情,得请工匠来,几个雇来的工匠帮忙修砌了引水渠,安装了翻车,朱敬伦脚踩翻车就能将流水引入自己的田地里。
侍卫中有人也是农民出身,他们也是种田的行家,但是他们发现朱敬伦种田,跟他们不一样,育苗他们懂得,不育苗怎么插秧,可是朱敬伦育苗的土壤格外的厚实,秧苗长的也更大,甚至都快过了插秧的时候。
这时候他们才发现,他们的皇帝并不打算插秧,而是将秧苗一车车的装到地头,接着向着田地直接抛洒。
这不是糟蹋庄稼吗,第一时间很多士兵心里涌现出这样的心思,但是他们不敢说出来,甚至自己都觉得这样想一想都有罪,皇权在他们心中的神圣感是很强烈的,尤其是长期跟朱敬伦这样的人待在一起,那更是有很强的影响,说不好朱敬伦身上那种自然而然的大气,是很能收拢人心的。
他们不知道这叫做抛秧,1950年代才开始出现,而在70年代才开始走向成熟。
朱敬伦恰好做过这样的事情。
接下来的事情让侍卫感觉更加的离奇,因为他们看到秧苗一个个都活了不说,朱敬伦之后又买来一些小鱼苗放了进去,这还不算什么,稻田养鱼虽然大家没听说过,但鱼在水里,平时也看不见,并不惊奇。
但朱敬伦还给另一些地里放进去了一些鸭子,一些孵化出来没几天的小鸭苗,鱼在水里而且怎么看鱼都没有牙,可是鸭子可是有嘴的,最关键的是大家都知道鸭子是吃草的,他们把稻秧吃了可怎么办?
这时候甚至还有士兵恍然大悟,敢情皇帝种庄稼就是为了养鸭子啊,难怪皇帝闲的没事弄出这几亩地来。
让他们大跌眼镜的是,随着稻秧和鸭子的一天天长大,两种生物始终和平共处。
而且朱敬伦还带着一家老小,主要是老婆张柔和丫头银环,做出了许多匪夷所思的事情,比如朱敬伦利用后世的经验,每天都在给鸭子喂食的同时让银环摇铜铃,久而久之只要一摇铜铃,方才还在稻田里戏水的鸭子,就嘎嘎叫着飞扑向鸭舍。
完全不理解这种生物共生道理的士兵们看的出奇,他们实在是无法解释这种情况,私下议论说皇帝家的鸭子通人性,懂得不吃秧苗的道理。
其实这种共生原理是什么时候发现的不得而知,总之并不早,起码在民国之前没有,而在改革开放之后才推广开来。
原因就是鸭子不是不吃稻秧,绿色的秧苗也在鸭子的食谱上,不过排的比较靠后,只有在没有虫子吃,没有青草吃的情况下,鸭子才会吃稻秧,因此一亩地中不能放养过多的鸭子,一亩地养个十只左右就是极限,太多了天里的虫子就不够鸭子吃,他们就会祸害秧苗,这种具体的比例,不经过试验是不可能摸清楚的,因此在旧中国才没有被老百姓摸索出来。
可这个时代的人还比较迷信,士兵们的说法,很快就传了出去,市井上议论纷纷。
直到不少高官借口探望皇帝,一个劲的往朱敬伦的稻田里瞅的时候,朱敬伦才发现了这个问题,而这时候稻秧已经长到了一尺多高。(未完待续。)
朱敬伦始终对西方宗教的传播报以谨慎的态度,只允许洋人在口岸传教,不允许他们进入内地。加上大明也没有满清那么荒唐,总督府也不可能被洋人拿走。
因此朱敬伦登基之后,选定这里作为皇宫,但由于资金紧张,朱敬伦反对铺张浪费,只打算修复这里,可还没等修复,朱敬伦主意就变了。
刚刚清理了废墟,他就迫不及待的搬了进来,将广州巡抚衙门让了出来,给了办公紧张的广東省府。总督府虽然毁掉了,但并不是所有的房屋都倒塌了,清理之后还留下了十余间完好的房屋,朱敬伦占了其中的三间,一间作为卧室,一间作为厨房,剩下一间作为客厅。其他房间则给了护卫居住,作为皇帝他的护卫人员多达几千人,光是贴身不离的侍卫,就不能少于三百。
总督府的面积还在,这里占领两百亩,直接从新城城墙到老城城墙,南北两面都靠近护城河,尤其是老城的护城河,甚至都被总督府包了进来。以前这河里的水被引入总督府,为总督的假山花园增添了趣味,现在引水渠再次挖开,朱敬伦决定用这些水来种地。
种地这种活朱敬伦不陌生,他外婆家是乡下的,小的时候每年都回去干农活。
他的身体也够强壮,不夸张的说,一个人顶四个壮汉是没问题的。
他亲自动手,拒绝侍卫帮忙,几天之内就开垦出了十亩地,引水就不能亲自动手了,这种专业的事情,得请工匠来,几个雇来的工匠帮忙修砌了引水渠,安装了翻车,朱敬伦脚踩翻车就能将流水引入自己的田地里。
侍卫中有人也是农民出身,他们也是种田的行家,但是他们发现朱敬伦种田,跟他们不一样,育苗他们懂得,不育苗怎么插秧,可是朱敬伦育苗的土壤格外的厚实,秧苗长的也更大,甚至都快过了插秧的时候。
这时候他们才发现,他们的皇帝并不打算插秧,而是将秧苗一车车的装到地头,接着向着田地直接抛洒。
这不是糟蹋庄稼吗,第一时间很多士兵心里涌现出这样的心思,但是他们不敢说出来,甚至自己都觉得这样想一想都有罪,皇权在他们心中的神圣感是很强烈的,尤其是长期跟朱敬伦这样的人待在一起,那更是有很强的影响,说不好朱敬伦身上那种自然而然的大气,是很能收拢人心的。
他们不知道这叫做抛秧,1950年代才开始出现,而在70年代才开始走向成熟。
朱敬伦恰好做过这样的事情。
接下来的事情让侍卫感觉更加的离奇,因为他们看到秧苗一个个都活了不说,朱敬伦之后又买来一些小鱼苗放了进去,这还不算什么,稻田养鱼虽然大家没听说过,但鱼在水里,平时也看不见,并不惊奇。
但朱敬伦还给另一些地里放进去了一些鸭子,一些孵化出来没几天的小鸭苗,鱼在水里而且怎么看鱼都没有牙,可是鸭子可是有嘴的,最关键的是大家都知道鸭子是吃草的,他们把稻秧吃了可怎么办?
这时候甚至还有士兵恍然大悟,敢情皇帝种庄稼就是为了养鸭子啊,难怪皇帝闲的没事弄出这几亩地来。
让他们大跌眼镜的是,随着稻秧和鸭子的一天天长大,两种生物始终和平共处。
而且朱敬伦还带着一家老小,主要是老婆张柔和丫头银环,做出了许多匪夷所思的事情,比如朱敬伦利用后世的经验,每天都在给鸭子喂食的同时让银环摇铜铃,久而久之只要一摇铜铃,方才还在稻田里戏水的鸭子,就嘎嘎叫着飞扑向鸭舍。
完全不理解这种生物共生道理的士兵们看的出奇,他们实在是无法解释这种情况,私下议论说皇帝家的鸭子通人性,懂得不吃秧苗的道理。
其实这种共生原理是什么时候发现的不得而知,总之并不早,起码在民国之前没有,而在改革开放之后才推广开来。
原因就是鸭子不是不吃稻秧,绿色的秧苗也在鸭子的食谱上,不过排的比较靠后,只有在没有虫子吃,没有青草吃的情况下,鸭子才会吃稻秧,因此一亩地中不能放养过多的鸭子,一亩地养个十只左右就是极限,太多了天里的虫子就不够鸭子吃,他们就会祸害秧苗,这种具体的比例,不经过试验是不可能摸清楚的,因此在旧中国才没有被老百姓摸索出来。
可这个时代的人还比较迷信,士兵们的说法,很快就传了出去,市井上议论纷纷。
直到不少高官借口探望皇帝,一个劲的往朱敬伦的稻田里瞅的时候,朱敬伦才发现了这个问题,而这时候稻秧已经长到了一尺多高。(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