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四小说网 www.34txt.com,晚明之我主沉浮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陕西境内多山,有着全国最为丰富的石灰岩,这是制造石灰和水泥的原材料。
朱由检考虑延绥是匪患最为严重的地区,生产破坏特别严重,便决定在延绥建立两座水泥厂,安置当地的百姓男丁。
同时,朱由检又调集当地的工匠,在奋武营士兵的指导下,勘测两纵一横水泥路线。他要将陕西建成近代化的省份,打造大明的省级样板。
这两纵一横的水泥路,可以将陕西大部分连接起来。
第一条纵线,从延绥出发,向南经过延安府、同州,直达陕西首府西安,简称延西道;第二条纵线,从宁夏镇(今银川)开始,经过灵州(今吴忠)、固原、平凉,最后到达凤翔府(今宝鸡),简称宁凤道;横线就短多了,从潼关开始,向西经过西安,直达凤翔府,简称潼凤道。
这三条水泥大道,尽量采用直线,减少距离,先将州府连接起来。
潼凤道是为了加强陕西和京师的联系,便于调集军队和物资;延西道和宁凤道是为了加强陕西内部的联系,便于省内人员和物资的流动。可以说,潼凤道是陕西的军事生命线,◇↗,延西道和宁凤道是陕西的民生生命线。
本来朱由检还打算将纵向道路向南延伸到汉中,但中间隔着秦岭,工程太大,朱由检只好暂时放弃了。
新任陕西布政使孙传庭终于到达西安。
早在朱由检收复渭南、同州的时候,吏部就任命了孙传庭。在后世的历史上,孙传庭曾经担任陕西的巡抚,全权总督陕西军政。但刚正不阿的他,治政是一把好手,对军事却不甚内行,最后被农民军所杀,山西的局面在他死后最终变得不可收拾。
“殿下,恭喜呀,不出三月,平定陕西二十万匪患。”孙传庭拜倒在地,这不仅因为朱由检是信王,更是对朱由检临危受命、气吞山河的崇敬。
“孙大人快起,”朱由检虚扶了一把,“孙大人,陕西匪患虽然平了,但陕西现在太过贫瘠,治理陕西,就靠孙大人了。”孙传庭军事上不是那块料,那就用他的治政能力,历史上的孙传庭,治政还是一把好手。
“殿下,听说你暂时不会回京,看来,咱们要共同在陕西的大火上烤上一把。”孙传庭对陕西的情况还是了解的,二十多万匪兵,席卷了大半个陕西,现在的陕西,除了黄土,恐怕就剩下黄河了。
朱由检将朝会上治理陕西的思路,以及现在自己所做的打算,和孙传庭做了交流。
“殿下,运储备粮到陕西,可以解决今年百姓的粮食问题,但是陕西现在要全面恢复生产,也不是一时半会就能完成的,况且,山西大旱不除,明年的粮食依然勘忧啊。”孙传庭没有被朱由检描绘的美好未来所吸引,他更担心现实的问题。
孙传庭的担心不是没有道理,陕西已经连续三年大旱,庄稼几乎无收,就是再种下去,明年也不一定有收成,谁知道明年会不会大旱。
孙传庭不知道的是,这是地球进入小冰川期,气候变冷,降水南移,导致北方连续大旱。没有雨水,加上寒冷,庄稼当然没有收成。
但来自后世的朱由检略知一二。
寒冷和干旱,导致大明北方的农业大幅减产,这对人口数量众多、严重依赖农业的大明,简直是催命符。
幸好朱由检来自后世。
幸好美洲人培育出了现代农作物。
幸好这些现代农作物已经传入大明。
美洲土著培育的这些农作物,随着西班牙殖民者的船只进入南洋,又从南洋传入大明。现在虽然没有传入北方,但大明的广东、福建、浙江、南直隶等东南沿海省份已经开始零星种植,种子不难弄到。
“这个,孙大人不必担心,我已经派人去弄一些海外农作物的种子,即使干旱、寒冷,也不会影响这些农作物的生长。”
“不怕干旱?不怕寒冷?这些农作物叫什么呀?产量怎么样?”
“孙大人猜猜产量?往高了猜。”
“一石?”既然不怕干旱和寒冷,那么它的适应性就强,而适应性强的种子,一般不如适合独特环境的种子产量高。陕西的农田比不上江南,粮食亩产量能有两石就不错了,所以它猜新作物的产量是一石,这还是朱由检让他往高里猜。
“一石?孙大人,你当是养鸡呢?往高了猜。”朱由检翻个白眼,十分鄙视的眼神。
“难道能达到两石?和原来的粮食差不多?”这是孙传庭最头疼的难题,他也顾不上朱由检的蔑视,只瞪大了一双丹凤眼,呆呆地看着朱由检,似乎新作物的产量就是朱由检的一句话。
“两石?哈哈,难怪孙大人一把年纪,只能做个布政使,胆子大一点,再大一点。”朱由检的... -->>
陕西境内多山,有着全国最为丰富的石灰岩,这是制造石灰和水泥的原材料。
朱由检考虑延绥是匪患最为严重的地区,生产破坏特别严重,便决定在延绥建立两座水泥厂,安置当地的百姓男丁。
同时,朱由检又调集当地的工匠,在奋武营士兵的指导下,勘测两纵一横水泥路线。他要将陕西建成近代化的省份,打造大明的省级样板。
这两纵一横的水泥路,可以将陕西大部分连接起来。
第一条纵线,从延绥出发,向南经过延安府、同州,直达陕西首府西安,简称延西道;第二条纵线,从宁夏镇(今银川)开始,经过灵州(今吴忠)、固原、平凉,最后到达凤翔府(今宝鸡),简称宁凤道;横线就短多了,从潼关开始,向西经过西安,直达凤翔府,简称潼凤道。
这三条水泥大道,尽量采用直线,减少距离,先将州府连接起来。
潼凤道是为了加强陕西和京师的联系,便于调集军队和物资;延西道和宁凤道是为了加强陕西内部的联系,便于省内人员和物资的流动。可以说,潼凤道是陕西的军事生命线,◇↗,延西道和宁凤道是陕西的民生生命线。
本来朱由检还打算将纵向道路向南延伸到汉中,但中间隔着秦岭,工程太大,朱由检只好暂时放弃了。
新任陕西布政使孙传庭终于到达西安。
早在朱由检收复渭南、同州的时候,吏部就任命了孙传庭。在后世的历史上,孙传庭曾经担任陕西的巡抚,全权总督陕西军政。但刚正不阿的他,治政是一把好手,对军事却不甚内行,最后被农民军所杀,山西的局面在他死后最终变得不可收拾。
“殿下,恭喜呀,不出三月,平定陕西二十万匪患。”孙传庭拜倒在地,这不仅因为朱由检是信王,更是对朱由检临危受命、气吞山河的崇敬。
“孙大人快起,”朱由检虚扶了一把,“孙大人,陕西匪患虽然平了,但陕西现在太过贫瘠,治理陕西,就靠孙大人了。”孙传庭军事上不是那块料,那就用他的治政能力,历史上的孙传庭,治政还是一把好手。
“殿下,听说你暂时不会回京,看来,咱们要共同在陕西的大火上烤上一把。”孙传庭对陕西的情况还是了解的,二十多万匪兵,席卷了大半个陕西,现在的陕西,除了黄土,恐怕就剩下黄河了。
朱由检将朝会上治理陕西的思路,以及现在自己所做的打算,和孙传庭做了交流。
“殿下,运储备粮到陕西,可以解决今年百姓的粮食问题,但是陕西现在要全面恢复生产,也不是一时半会就能完成的,况且,山西大旱不除,明年的粮食依然勘忧啊。”孙传庭没有被朱由检描绘的美好未来所吸引,他更担心现实的问题。
孙传庭的担心不是没有道理,陕西已经连续三年大旱,庄稼几乎无收,就是再种下去,明年也不一定有收成,谁知道明年会不会大旱。
孙传庭不知道的是,这是地球进入小冰川期,气候变冷,降水南移,导致北方连续大旱。没有雨水,加上寒冷,庄稼当然没有收成。
但来自后世的朱由检略知一二。
寒冷和干旱,导致大明北方的农业大幅减产,这对人口数量众多、严重依赖农业的大明,简直是催命符。
幸好朱由检来自后世。
幸好美洲人培育出了现代农作物。
幸好这些现代农作物已经传入大明。
美洲土著培育的这些农作物,随着西班牙殖民者的船只进入南洋,又从南洋传入大明。现在虽然没有传入北方,但大明的广东、福建、浙江、南直隶等东南沿海省份已经开始零星种植,种子不难弄到。
“这个,孙大人不必担心,我已经派人去弄一些海外农作物的种子,即使干旱、寒冷,也不会影响这些农作物的生长。”
“不怕干旱?不怕寒冷?这些农作物叫什么呀?产量怎么样?”
“孙大人猜猜产量?往高了猜。”
“一石?”既然不怕干旱和寒冷,那么它的适应性就强,而适应性强的种子,一般不如适合独特环境的种子产量高。陕西的农田比不上江南,粮食亩产量能有两石就不错了,所以它猜新作物的产量是一石,这还是朱由检让他往高里猜。
“一石?孙大人,你当是养鸡呢?往高了猜。”朱由检翻个白眼,十分鄙视的眼神。
“难道能达到两石?和原来的粮食差不多?”这是孙传庭最头疼的难题,他也顾不上朱由检的蔑视,只瞪大了一双丹凤眼,呆呆地看着朱由检,似乎新作物的产量就是朱由检的一句话。
“两石?哈哈,难怪孙大人一把年纪,只能做个布政使,胆子大一点,再大一点。”朱由检的...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