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四小说网 www.34txt.com,异界生活助理神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感谢
32125873、丽敏儿、云水轻、六月别哭、梦~~飘、来自大海的石头、小草的骄傲、ie60、luoke000、望云山人、世间少见鬼才、
闲云野道、虚幻之海、べ无念ぺ、微小宝、混沌时宇、№…ご傷…鈊
书友的打赏。
--
随着一步一步走来,方天对于修行,已是有了相当深刻的了解。
在开始的时候,方天认为修行是修行,人生是人生,而现在,在方天看来,已经是,修行即是人生,人生就是修行。
修行,是很普通的事,并不是专门的修行者,才叫修行。
广义地讲,其实世间每一个人,都在修行,甚至于“修行”这个词本身,不过就是“修正自己的行为”,而这种事,——谁没在做呢?
所以人人都是修行者。
只是有的专业、有的业余,有的用心、有的漫不经心罢了,而且方向也并不一致。
人与人之间不一致,同一个人生命中的不同阶段,很可能也不一致。
单以身心这一方向而论。
修行,用一句话来说,就是让身心改善并提高。
像前世的那些老头老太,早上起来,在公园或其它地方,跑跑步,吊吊嗓子,打打太极拳,或练练节律操什么的,其实都可以算是修行。
只是这种修行,层次当然很浅,“止于娱乐”罢了。
但娱乐归娱乐,对身和心的维持与改善,效果其实还是相当不小的。别看都是老年人,有不少人的身心状况。相当不错的,远超那些懒洋洋、没病,但整天就是没精神的年轻人。
前世的世界,修行,在身的提高方面,似乎并不太明显。
是以,古往今来,太多的英雄豪杰,都是“心修行”的大师。或者“身修行”也有获大成就的,只是方天不知道而已。
这其实也很正常。——如果不大声地嚷嚷。又不怎么表露出去,外人,谁知道呢?
其实就算表露出去也没什么,别说后世了,哪怕就是当世。没亲身见证过的人,估计也多半会以为那只是谣言。而在华夏历史上。真实地记载着神异的例子。其实并不是没有。
别的就不说了,还说那个宋朝的大学士苏东坡,其《赠上天竺辩才师》一诗中有句道:
“我有长头儿,角颊峙犀玉。四岁不知行,抱负烦背腹。师来为摩顶,起走趁奔鹿。”
苏东坡有个儿子苏迨。这孩子属于先天不全者,就像诗里说的,“四岁不知行”,四岁还不能走路。综合其它一些记载看,大抵是小儿麻痹症之类的病患,并且,是娘胎里带来的。
别说那个时代了,就是后世,方天来的那个时代,这也是麻烦事,麻烦一辈子。
然后,经那位天竺也就是印度的僧人给治疗之后,这孩子,就可以“起走趁奔鹿”了。——活蹦乱跳的,像小鹿一样。
被苏轼记载下的这位高人,可能是天生异禀,即后世民间所谓的“特异功能者”,也可能是“身修行”有成的一位修行者,后者的可能更大一些。——但这两者其实是一回事,不过一个是先天,一个是后天而已。
而不论是这两者中的哪一种,在前世的那个世界,这样的人,终究是少数的。
甚至可以说是少数中的少数,绝少数。
这也说明,一个人的身心两个方面,想在“身”上有所提高,比在“心”上有所提高要困难得多!
据说禅宗六祖,也就是后来作下“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的那位,大字不识,以砍柴为生,一次极偶然的机会听人念《金刚经》,结果立马就悟了。
悟到什么且不说,但其“心”,应该是与闻经之前,绝绝对对的不一样了。而其“身”,当还是常人一个,不然,后来也不会有避祸岭南之举。
这就是“身”与“心”之间的关系。——心可一步登天,身却寸步难行。
不过,一个人的身与心,毕竟是一体的,而身与心的作用,也是可以相互促进的。
“于情感悲喜不系为空,于尘世一念不挂为离,此是空寂离尘境。”
“空寂离尘,造化自运,渐至心空身满,步入初阳雪消境。这一境,是以心转身,心为先导,身为后随。心由自我,身随造化。”
这是“我道六境”的第一境,也可以说是入门境,“空寂离尘境”。
这一境的主旨,是... -->>
感谢
32125873、丽敏儿、云水轻、六月别哭、梦~~飘、来自大海的石头、小草的骄傲、ie60、luoke000、望云山人、世间少见鬼才、
闲云野道、虚幻之海、べ无念ぺ、微小宝、混沌时宇、№…ご傷…鈊
书友的打赏。
--
随着一步一步走来,方天对于修行,已是有了相当深刻的了解。
在开始的时候,方天认为修行是修行,人生是人生,而现在,在方天看来,已经是,修行即是人生,人生就是修行。
修行,是很普通的事,并不是专门的修行者,才叫修行。
广义地讲,其实世间每一个人,都在修行,甚至于“修行”这个词本身,不过就是“修正自己的行为”,而这种事,——谁没在做呢?
所以人人都是修行者。
只是有的专业、有的业余,有的用心、有的漫不经心罢了,而且方向也并不一致。
人与人之间不一致,同一个人生命中的不同阶段,很可能也不一致。
单以身心这一方向而论。
修行,用一句话来说,就是让身心改善并提高。
像前世的那些老头老太,早上起来,在公园或其它地方,跑跑步,吊吊嗓子,打打太极拳,或练练节律操什么的,其实都可以算是修行。
只是这种修行,层次当然很浅,“止于娱乐”罢了。
但娱乐归娱乐,对身和心的维持与改善,效果其实还是相当不小的。别看都是老年人,有不少人的身心状况。相当不错的,远超那些懒洋洋、没病,但整天就是没精神的年轻人。
前世的世界,修行,在身的提高方面,似乎并不太明显。
是以,古往今来,太多的英雄豪杰,都是“心修行”的大师。或者“身修行”也有获大成就的,只是方天不知道而已。
这其实也很正常。——如果不大声地嚷嚷。又不怎么表露出去,外人,谁知道呢?
其实就算表露出去也没什么,别说后世了,哪怕就是当世。没亲身见证过的人,估计也多半会以为那只是谣言。而在华夏历史上。真实地记载着神异的例子。其实并不是没有。
别的就不说了,还说那个宋朝的大学士苏东坡,其《赠上天竺辩才师》一诗中有句道:
“我有长头儿,角颊峙犀玉。四岁不知行,抱负烦背腹。师来为摩顶,起走趁奔鹿。”
苏东坡有个儿子苏迨。这孩子属于先天不全者,就像诗里说的,“四岁不知行”,四岁还不能走路。综合其它一些记载看,大抵是小儿麻痹症之类的病患,并且,是娘胎里带来的。
别说那个时代了,就是后世,方天来的那个时代,这也是麻烦事,麻烦一辈子。
然后,经那位天竺也就是印度的僧人给治疗之后,这孩子,就可以“起走趁奔鹿”了。——活蹦乱跳的,像小鹿一样。
被苏轼记载下的这位高人,可能是天生异禀,即后世民间所谓的“特异功能者”,也可能是“身修行”有成的一位修行者,后者的可能更大一些。——但这两者其实是一回事,不过一个是先天,一个是后天而已。
而不论是这两者中的哪一种,在前世的那个世界,这样的人,终究是少数的。
甚至可以说是少数中的少数,绝少数。
这也说明,一个人的身心两个方面,想在“身”上有所提高,比在“心”上有所提高要困难得多!
据说禅宗六祖,也就是后来作下“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的那位,大字不识,以砍柴为生,一次极偶然的机会听人念《金刚经》,结果立马就悟了。
悟到什么且不说,但其“心”,应该是与闻经之前,绝绝对对的不一样了。而其“身”,当还是常人一个,不然,后来也不会有避祸岭南之举。
这就是“身”与“心”之间的关系。——心可一步登天,身却寸步难行。
不过,一个人的身与心,毕竟是一体的,而身与心的作用,也是可以相互促进的。
“于情感悲喜不系为空,于尘世一念不挂为离,此是空寂离尘境。”
“空寂离尘,造化自运,渐至心空身满,步入初阳雪消境。这一境,是以心转身,心为先导,身为后随。心由自我,身随造化。”
这是“我道六境”的第一境,也可以说是入门境,“空寂离尘境”。
这一境的主旨,是...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