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四小说网 www.34txt.com,都市模拟人生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
长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
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渡玉门关。
……
一首《凉州词》,形象地说明了,凉州,到底是个什么样的地方。
高原环境,地势海拔很高,人烟稀少,群山环绕于孤城两侧,旅人们不用去吹羌笛抱怨杨柳迟迟不绿,因为此地一片荒凉、孤峭冷寂,春风,根本吹不进玉门关中。
凉州,大周国重要的边塞之州,大部分区域都是戈壁荒漠,缺乏降雨,农业结构为半农半牧,经济发展落后,多民族混合杂居,且西部边境,直面两个游牧王国:一为西北草原上的“突厥国”,二为西南高原上的“吐番国”。
这两个国家,是目前大周国最主要的两个边患,常年犯边,尤其是在三十年前,大周国打通甘泉走廊,控制了西域地带,重开丝绸之路后,围绕西域这一战略要地的霸权争夺,三个国家,展开了连年不休的战争。
不过,三个国家中,以大周国势最盛,多次惨败、长期遭到压制的突厥、吐番二国,不得不联合起来,结成同盟,在西域、甘泉走廊等狭长地带,两面夹击,给大周制造了巨大军事压力,围绕一些重要军事要点,三国反复进行拉锯争夺,一直僵持不下。
故而,为了维持丝绸之路的畅通和西域霸权,大周朝廷,在西域至凉州一带,部署了一支总人数达30万的庞大军团,这支精锐军团,主要由良家子弟构成,少部分是流放充军的罪犯。这支庞大军团的将军和士兵,长期驻守边关,时间短的有三五年,长的有二三十年。
且因边关战事不休,大多数的将士,自离开家乡那日起,便在此落地生根,再也没回过家乡。
……
周鸣一行人,进入苍黄一片、处处荒漠的凉州境内后,偶尔听到远处传来的悠扬羌笛声,边塞风光、大漠风情,让周鸣一路来诗风文风大变,才思泉涌,有时一天能写十几首边塞诗出来,诗词产量,颇为惊人。
银州,丝绸之路上的一个重要节点,周鸣等人,在此州,跟着一支拥有上千头骆驼、以贩卖丝绸为主的商队,顺着一条古道,一路西行,跋涉两千余里,前往边关重塞:玉门关。
跟随商队行进的过程中,想了解一些情况的周鸣,和那些贩卖丝绸的商人们,混了个脸熟后,经过几次交谈,对于丝绸之路,周鸣的脑中,有了更加直观清晰的认识。
这些商人,为什么不辞辛劳,冒着沙漠缺水、马匪遍地、敌国劫掠等等危险,不远万里,脑袋别在腰上,去异国他域,贩卖丝绸呢?
利润,百分之一千的利润。
在比西域更西的极西诸国,一匹丝绸,比同等质量的黄金还贵,丝绸商人们,只要成功贩卖一趟,就能满载金银而归,只要干成一锤子买卖,下辈子,基本衣食无忧。
所以,巨额利润的吸引下,即便每十个丝绸商贩,只有不到五个能回来,却还是挡不住无数商人,倾尽家产、放手一搏。
而且,这些丝绸商贩,大周朝廷也会予以保护,有些大型商队,当地驻军,甚至会随行护送,也会不定期地,清理商路周边马匪,维持这条丝路的总体通畅……足见朝廷重视。
对大周国而言,丝绸之路为什么如此重要?
周鸣认为,还是因为大周国缺乏金银所致,甚至连铜钱也缺……各类流通货币的紧缺,严重限制了国民经济的良性发展,所以不得不打通丝绸之路,用丝绸,从国外换取大量金银。
所以,对这些勇敢无畏、利国利民的丝绸商贩们,周鸣颇为尊重,还专门写了几首诗,赞扬这些商贩,通过这些诗,有几位丝绸商贩,突然得知,他竟是名动天下的子华先生时,霎时激动不已,随即全营震动!当晚,他们就从骆驼背上,把最好的那十几匹丝绸取了下来,搭了一顶丝绸帐篷,还安排了两位最美艳的胡姬,入账服侍,以极高之礼对待……周鸣推辞不行。
享受种种优待,很快成为商队中,最受瞩目之人的周鸣,心里颇有些后悔,早知如此,之前就不应自己的真名透露出来了,名人也有名人的烦恼啊,要是全天下的粉丝,都狂热追星到这种程度,那他差不多可以选择隐姓埋名了,不然,他的正常生活,都会受到严重影响。
两千多里的路程,周鸣和这支商队,走了一个多月,路程的后半段,还遇到了一伙人数足有千人的凶恶马匪,这伙马匪十分狡诈,在凌晨发动袭击,欲一口将这支商队整个吞下,不过,隐隐听到马蹄声,苏醒较早的周鸣,马上叫醒了众人,因为他提醒及时,结成厚实圆阵的商队,以十分轻微的损失,成功击退了马匪。
击贼过程中,借来一张三石硬弓的周鸣,张弓搭箭,箭无虚发,连续射杀了十五位马匪头目,令己方士气大震、连连欢呼,商队不仅击退了马匪,还追杀数里,缴获马匹上百。
……
“这里,便是玉门关了么?”
一通体由黄土垒成,城高约十米、周长近十里的城池,呈现在了周鸣眼前。
城池周边十分荒凉,四周土只零星长了些骆驼刺、沙冬青、沙拐枣等耐旱植物,其它处,俱是黄沙砾石。
玉门关。
城门上这三个泛白的古朴大字,明确告诉周鸣,他要抵达的目的地,终于到了。
玉门关,这座边塞要隘,有很长存在历史,早在千年前,就有个名叫“魏”的强盛朝代,打通西域后,调来二十万大军,历时十年时间,修建出了这座关隘。
且因此关靠... -->>
……
长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
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渡玉门关。
……
一首《凉州词》,形象地说明了,凉州,到底是个什么样的地方。
高原环境,地势海拔很高,人烟稀少,群山环绕于孤城两侧,旅人们不用去吹羌笛抱怨杨柳迟迟不绿,因为此地一片荒凉、孤峭冷寂,春风,根本吹不进玉门关中。
凉州,大周国重要的边塞之州,大部分区域都是戈壁荒漠,缺乏降雨,农业结构为半农半牧,经济发展落后,多民族混合杂居,且西部边境,直面两个游牧王国:一为西北草原上的“突厥国”,二为西南高原上的“吐番国”。
这两个国家,是目前大周国最主要的两个边患,常年犯边,尤其是在三十年前,大周国打通甘泉走廊,控制了西域地带,重开丝绸之路后,围绕西域这一战略要地的霸权争夺,三个国家,展开了连年不休的战争。
不过,三个国家中,以大周国势最盛,多次惨败、长期遭到压制的突厥、吐番二国,不得不联合起来,结成同盟,在西域、甘泉走廊等狭长地带,两面夹击,给大周制造了巨大军事压力,围绕一些重要军事要点,三国反复进行拉锯争夺,一直僵持不下。
故而,为了维持丝绸之路的畅通和西域霸权,大周朝廷,在西域至凉州一带,部署了一支总人数达30万的庞大军团,这支精锐军团,主要由良家子弟构成,少部分是流放充军的罪犯。这支庞大军团的将军和士兵,长期驻守边关,时间短的有三五年,长的有二三十年。
且因边关战事不休,大多数的将士,自离开家乡那日起,便在此落地生根,再也没回过家乡。
……
周鸣一行人,进入苍黄一片、处处荒漠的凉州境内后,偶尔听到远处传来的悠扬羌笛声,边塞风光、大漠风情,让周鸣一路来诗风文风大变,才思泉涌,有时一天能写十几首边塞诗出来,诗词产量,颇为惊人。
银州,丝绸之路上的一个重要节点,周鸣等人,在此州,跟着一支拥有上千头骆驼、以贩卖丝绸为主的商队,顺着一条古道,一路西行,跋涉两千余里,前往边关重塞:玉门关。
跟随商队行进的过程中,想了解一些情况的周鸣,和那些贩卖丝绸的商人们,混了个脸熟后,经过几次交谈,对于丝绸之路,周鸣的脑中,有了更加直观清晰的认识。
这些商人,为什么不辞辛劳,冒着沙漠缺水、马匪遍地、敌国劫掠等等危险,不远万里,脑袋别在腰上,去异国他域,贩卖丝绸呢?
利润,百分之一千的利润。
在比西域更西的极西诸国,一匹丝绸,比同等质量的黄金还贵,丝绸商人们,只要成功贩卖一趟,就能满载金银而归,只要干成一锤子买卖,下辈子,基本衣食无忧。
所以,巨额利润的吸引下,即便每十个丝绸商贩,只有不到五个能回来,却还是挡不住无数商人,倾尽家产、放手一搏。
而且,这些丝绸商贩,大周朝廷也会予以保护,有些大型商队,当地驻军,甚至会随行护送,也会不定期地,清理商路周边马匪,维持这条丝路的总体通畅……足见朝廷重视。
对大周国而言,丝绸之路为什么如此重要?
周鸣认为,还是因为大周国缺乏金银所致,甚至连铜钱也缺……各类流通货币的紧缺,严重限制了国民经济的良性发展,所以不得不打通丝绸之路,用丝绸,从国外换取大量金银。
所以,对这些勇敢无畏、利国利民的丝绸商贩们,周鸣颇为尊重,还专门写了几首诗,赞扬这些商贩,通过这些诗,有几位丝绸商贩,突然得知,他竟是名动天下的子华先生时,霎时激动不已,随即全营震动!当晚,他们就从骆驼背上,把最好的那十几匹丝绸取了下来,搭了一顶丝绸帐篷,还安排了两位最美艳的胡姬,入账服侍,以极高之礼对待……周鸣推辞不行。
享受种种优待,很快成为商队中,最受瞩目之人的周鸣,心里颇有些后悔,早知如此,之前就不应自己的真名透露出来了,名人也有名人的烦恼啊,要是全天下的粉丝,都狂热追星到这种程度,那他差不多可以选择隐姓埋名了,不然,他的正常生活,都会受到严重影响。
两千多里的路程,周鸣和这支商队,走了一个多月,路程的后半段,还遇到了一伙人数足有千人的凶恶马匪,这伙马匪十分狡诈,在凌晨发动袭击,欲一口将这支商队整个吞下,不过,隐隐听到马蹄声,苏醒较早的周鸣,马上叫醒了众人,因为他提醒及时,结成厚实圆阵的商队,以十分轻微的损失,成功击退了马匪。
击贼过程中,借来一张三石硬弓的周鸣,张弓搭箭,箭无虚发,连续射杀了十五位马匪头目,令己方士气大震、连连欢呼,商队不仅击退了马匪,还追杀数里,缴获马匹上百。
……
“这里,便是玉门关了么?”
一通体由黄土垒成,城高约十米、周长近十里的城池,呈现在了周鸣眼前。
城池周边十分荒凉,四周土只零星长了些骆驼刺、沙冬青、沙拐枣等耐旱植物,其它处,俱是黄沙砾石。
玉门关。
城门上这三个泛白的古朴大字,明确告诉周鸣,他要抵达的目的地,终于到了。
玉门关,这座边塞要隘,有很长存在历史,早在千年前,就有个名叫“魏”的强盛朝代,打通西域后,调来二十万大军,历时十年时间,修建出了这座关隘。
且因此关靠...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