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7章 大才来投 (2/2)
三四小说网 www.34txt.com,南北朝之征伐天下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你我一同逃离,恐不易脱身。”
“既如此那孩儿也不去了,浩身为名门士子,岂能为了个人前途,弃父母于不顾?”
“糊涂!翟魏政权朝不保夕,你留在此间除了浪费才华,又有何用?”
“万一将来不幸殁于战阵之中,不但辜负了为父精心教诲,还让我崔家绝后,你于心何忍?”
“可……可,可正是在翟魏危险重重,孩儿才不忍留父母于此。”
“尔之孝心,为父深知。”
“然浩儿须明白,只有你将来创出名堂,为父才会愈安全。”
“好了,此事就这么定了。再过几日,父找个机会,将你悄悄送出城去。”
“孩儿这一走,那翟钊不会为难父亲吧?”
“放心吧,翟钊只看重为父名望,至于你……他压根没放在心上。”
只有崔宏才晓得,儿子崔浩才华远胜于己,只因时机未至,才没在外人面前显露过本事。
“不过,为了安全考虑,为父打算让王仲德陪你一同去河西。”
“王仲德?他乐意去河西?”
“嘿嘿,他不去也得去。”
对于王仲德,崔宏父子并不陌生。
其原是太原祁县人,自称是汉司徒王允弟弟、幽州刺史王懋的七世孙,父亲王苗曾在前秦为官。
公元383年,前秦苻坚淝水之战失败时,王仲德才十七岁。
当时他和哥哥王睿一同举兵起事,却最终败给了慕容垂。
起事失败后,王仲德身负重伤逃走。
后来王仲德,渡过黄河到了滑台,却又被翟辽强留,让他做统兵将帅。
但王仲德根本看不上翟魏小政权,一心想南下投靠东晋。
同为天下沦落人,又加上年龄相仿,且同出身世家,让王仲德与崔浩渐渐成为至交好友。
……
河西欲行科举,引起各方震动,其中既有赞同者,亦有不屑者,更有大魄力欲效仿者。
消息传至关中,姚苌这个人还算有本事,其麾下更有智谋之士尹纬,两人皆看出科考不凡之处。
“景亮,近日可曾听说河西将举行科举?”
“略有耳闻。”
对河西科举,尹纬感观十分复杂,作为智谋之士,岂能看不清科举之深远影响?
他只是可惜,如此良善之法,竟直到今日才被人想出来。
而率先垂范者,还是一直被外界视为偏远穷困之地的河西。
原本他对姚苌抱有十足信心,然自从了解过卫朔后,尹纬突然觉得自己明珠暗投了。
“朕欲在国中推行科举,不知可否?”
“不行!”
“为何?”
“眼下关中危机四伏,东边慕容冲虎视眈眈,西边苻登如鲠在喉,地方不稳定,士子岂肯冒险前来?”
“如此说来,必须先消灭苻登了?”
“没错,苻登一月数次骚扰关中,搅得各方不安,不除此后患,国将永无宁日。”
“嗯,言之有理!”
“朕意已决,即日起筹集粮草、兵马,九月份出兵讨伐苻登。”
“陛下英明。”
“对了,景亮以为河西卫朔此人如何?”
“上月乞伏乾归遣使递表降书,请朕出兵助其讨伐河西,只因当时被苻登虎视在侧,朕不得已拒绝了他。”
“如今透过科举一事看出,卫朔此人志向不小,与前凉张轨崇尚儒学颇为相似。”
尹纬闻言沉默不语,在他看来,姚苌将卫朔比作张轨,可见终究小觑了对方。
若他所料不错,将来对后秦造成威胁的,必是河西卫朔。
不过眼下这话说出来不合时宜,只是平添烦恼而已,只能留待将来再讲。
“纵然卫朔是另一个张轨,只要陛下勤修德政,举富饶关中,又何惧河西偏远之地。”
“然也,景亮之言深得朕心。”
你我一同逃离,恐不易脱身。”
“既如此那孩儿也不去了,浩身为名门士子,岂能为了个人前途,弃父母于不顾?”
“糊涂!翟魏政权朝不保夕,你留在此间除了浪费才华,又有何用?”
“万一将来不幸殁于战阵之中,不但辜负了为父精心教诲,还让我崔家绝后,你于心何忍?”
“可……可,可正是在翟魏危险重重,孩儿才不忍留父母于此。”
“尔之孝心,为父深知。”
“然浩儿须明白,只有你将来创出名堂,为父才会愈安全。”
“好了,此事就这么定了。再过几日,父找个机会,将你悄悄送出城去。”
“孩儿这一走,那翟钊不会为难父亲吧?”
“放心吧,翟钊只看重为父名望,至于你……他压根没放在心上。”
只有崔宏才晓得,儿子崔浩才华远胜于己,只因时机未至,才没在外人面前显露过本事。
“不过,为了安全考虑,为父打算让王仲德陪你一同去河西。”
“王仲德?他乐意去河西?”
“嘿嘿,他不去也得去。”
对于王仲德,崔宏父子并不陌生。
其原是太原祁县人,自称是汉司徒王允弟弟、幽州刺史王懋的七世孙,父亲王苗曾在前秦为官。
公元383年,前秦苻坚淝水之战失败时,王仲德才十七岁。
当时他和哥哥王睿一同举兵起事,却最终败给了慕容垂。
起事失败后,王仲德身负重伤逃走。
后来王仲德,渡过黄河到了滑台,却又被翟辽强留,让他做统兵将帅。
但王仲德根本看不上翟魏小政权,一心想南下投靠东晋。
同为天下沦落人,又加上年龄相仿,且同出身世家,让王仲德与崔浩渐渐成为至交好友。
……
河西欲行科举,引起各方震动,其中既有赞同者,亦有不屑者,更有大魄力欲效仿者。
消息传至关中,姚苌这个人还算有本事,其麾下更有智谋之士尹纬,两人皆看出科考不凡之处。
“景亮,近日可曾听说河西将举行科举?”
“略有耳闻。”
对河西科举,尹纬感观十分复杂,作为智谋之士,岂能看不清科举之深远影响?
他只是可惜,如此良善之法,竟直到今日才被人想出来。
而率先垂范者,还是一直被外界视为偏远穷困之地的河西。
原本他对姚苌抱有十足信心,然自从了解过卫朔后,尹纬突然觉得自己明珠暗投了。
“朕欲在国中推行科举,不知可否?”
“不行!”
“为何?”
“眼下关中危机四伏,东边慕容冲虎视眈眈,西边苻登如鲠在喉,地方不稳定,士子岂肯冒险前来?”
“如此说来,必须先消灭苻登了?”
“没错,苻登一月数次骚扰关中,搅得各方不安,不除此后患,国将永无宁日。”
“嗯,言之有理!”
“朕意已决,即日起筹集粮草、兵马,九月份出兵讨伐苻登。”
“陛下英明。”
“对了,景亮以为河西卫朔此人如何?”
“上月乞伏乾归遣使递表降书,请朕出兵助其讨伐河西,只因当时被苻登虎视在侧,朕不得已拒绝了他。”
“如今透过科举一事看出,卫朔此人志向不小,与前凉张轨崇尚儒学颇为相似。”
尹纬闻言沉默不语,在他看来,姚苌将卫朔比作张轨,可见终究小觑了对方。
若他所料不错,将来对后秦造成威胁的,必是河西卫朔。
不过眼下这话说出来不合时宜,只是平添烦恼而已,只能留待将来再讲。
“纵然卫朔是另一个张轨,只要陛下勤修德政,举富饶关中,又何惧河西偏远之地。”
“然也,景亮之言深得朕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