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四小说网 www.34txt.com,大明春色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大军要抵达泸州纳溪县城、原本只有两天路程了;这时天上却下起了小雨。朱高煦下令在一处叫江门集的小镇内外扎营,等待雨停。
空气中没有风,小雨淅淅沥沥,远看似雨似雾,便仿佛梅雨一般。四川的气候,果然与北平云南都不相同,现在还在十月间,若是北平等地则很少下雨,更难见到这种绵绵细雨。
道路渐渐变得一片泥泞,朱高煦的靴子上、小腿上尽是泥污,甚至背上都有泥点,好像在走路时溅到了身上。
军中将士征用了一座瓦房作为中军行辕。朱高煦等人走进这处已被大军占据的小镇,见路边的石板上长着青苔,雨中的街巷房屋显得幽静而古朴。朱高煦抬头就能看见不高不低的山,据说现在看得见的那座叫九顶山。
不过大军的到来,立刻给这座市集注入了热闹的气息。马嘶人嘈,便是路上此起彼伏的整齐脚步声,气氛也十分喧嚣。
初冬时节的四川气温并不算低,即便下雨了估计也有将近十度,晚上反正是不会结冰的。但只要人一坐下来不动,就感觉寒冷刺骨,湿冷。朱高煦问当地人冬天怎么过,他们回答说只要一直干活,还会出汗呢!
这场小雨一下就是三天,还没有停的迹象。没有激烈的狂风骤雨电闪雷鸣,但相当之缠绵,连绵不绝没完没了。
朱高煦想下令冒雨在泥泞中跋涉到纳溪县,毕竟只有两天路程了;不过他们就算到了纳溪县、暂时也渡不了江,他遂作罢了。将士们长途跋涉一个多月,正好休息几日。
朱高煦站在瓦房外的檐台上,抬头看着远处。在朦胧的雨幕尽头,冬季仍然是青绿的山脉、就在视线之内。
诸将今天都还没过来,周围的屋檐下,三五人一起的是一些当值的亲卫。
妙锦的声音道:“我叫人搬了炉子到堂屋来,烧水给汉王沏了茶。你要是冷了,坐到炉子旁边去罢。”
朱高煦转头看了她一眼,妙锦的目光马上回避了。
之前那天朱高煦见到集市上的百姓,顺口问了一句冬天怎么过。这时妙锦以为他怕冷,所以才提到炉子?
就在这时妙锦又轻声问道:“我还没问你,王府上有几个妻妾,你为何独独带我从征?”
朱高煦回答不上来,他每天脑子里想的事太多了,不是做每一件事都有原因的。但此时想到那只炉子,他马上有了说辞,便答道:“能更多了解你。”
妙锦的声音略带一点埋怨、或是娇嗔的意味,“那么久了,汉王还不知我?”
朱高煦道:“无论在北平的事、还是在京师,我与你总是在经历一些起起落落的风浪。但或许,只有平常无奇的朝夕日常相处,才能真正了解一个人罢?”
妙锦没再吭声,似乎在想着朱高煦的这种说法。
朱高煦的思绪也立刻难以控制地转移到了军情上去了,各种消息、军粮维持等等。
但他再次开口时,也没说面前的处境,他只指着远处的九顶山道:“那座山挡了视野,一出门就看见山,除此之外甚么都看不见。”
片刻后他有接着道:“不过就算翻过了九顶山,照样如此。这种地方是丘陵地形,过了一座大山,还有一座小山,视野难以开阔。”
妙锦轻轻点头,但没有搭话。估摸着她还没听明白、朱高煦究竟想说甚么,便未急着开口。
朱高煦又道:“有一种心病叫幽闭症,在密闭的地方呆着会非常恐惧。我没有这种感受,不过看见山却总是让我很舒坦。”
妙锦听到这里,抬头看九顶山,又默默地瞧着朱高煦的脸。
有时候人的语言不一定能叫人们听明白,但别人能通过表情和肢体能猜到一二;这也是汉人和土人来往时语言不通,却也能勉强交流信息的缘由罢?
朱高煦也不知道、怎么才能准确地表达自己的想法,反正他现在心情相当不爽。因为各种各样的事,不只是山挡了视野这么一件事……
以前的他出生在内地丘陵地区的乡村,二十世纪八九十年代时,家乡与古代的情形无异,牛耕、肩挑、土路、草瓦房。但他知道外面有汽车飞机高楼大厦。所以他一向对于身在山中的感受不好,而且对海有种难以名状的执着情怀,大概是沿海先富庶的缘故。但他站在山坡上眺望时,除了山就是山。
甚么都看不见,... -->>
大军要抵达泸州纳溪县城、原本只有两天路程了;这时天上却下起了小雨。朱高煦下令在一处叫江门集的小镇内外扎营,等待雨停。
空气中没有风,小雨淅淅沥沥,远看似雨似雾,便仿佛梅雨一般。四川的气候,果然与北平云南都不相同,现在还在十月间,若是北平等地则很少下雨,更难见到这种绵绵细雨。
道路渐渐变得一片泥泞,朱高煦的靴子上、小腿上尽是泥污,甚至背上都有泥点,好像在走路时溅到了身上。
军中将士征用了一座瓦房作为中军行辕。朱高煦等人走进这处已被大军占据的小镇,见路边的石板上长着青苔,雨中的街巷房屋显得幽静而古朴。朱高煦抬头就能看见不高不低的山,据说现在看得见的那座叫九顶山。
不过大军的到来,立刻给这座市集注入了热闹的气息。马嘶人嘈,便是路上此起彼伏的整齐脚步声,气氛也十分喧嚣。
初冬时节的四川气温并不算低,即便下雨了估计也有将近十度,晚上反正是不会结冰的。但只要人一坐下来不动,就感觉寒冷刺骨,湿冷。朱高煦问当地人冬天怎么过,他们回答说只要一直干活,还会出汗呢!
这场小雨一下就是三天,还没有停的迹象。没有激烈的狂风骤雨电闪雷鸣,但相当之缠绵,连绵不绝没完没了。
朱高煦想下令冒雨在泥泞中跋涉到纳溪县,毕竟只有两天路程了;不过他们就算到了纳溪县、暂时也渡不了江,他遂作罢了。将士们长途跋涉一个多月,正好休息几日。
朱高煦站在瓦房外的檐台上,抬头看着远处。在朦胧的雨幕尽头,冬季仍然是青绿的山脉、就在视线之内。
诸将今天都还没过来,周围的屋檐下,三五人一起的是一些当值的亲卫。
妙锦的声音道:“我叫人搬了炉子到堂屋来,烧水给汉王沏了茶。你要是冷了,坐到炉子旁边去罢。”
朱高煦转头看了她一眼,妙锦的目光马上回避了。
之前那天朱高煦见到集市上的百姓,顺口问了一句冬天怎么过。这时妙锦以为他怕冷,所以才提到炉子?
就在这时妙锦又轻声问道:“我还没问你,王府上有几个妻妾,你为何独独带我从征?”
朱高煦回答不上来,他每天脑子里想的事太多了,不是做每一件事都有原因的。但此时想到那只炉子,他马上有了说辞,便答道:“能更多了解你。”
妙锦的声音略带一点埋怨、或是娇嗔的意味,“那么久了,汉王还不知我?”
朱高煦道:“无论在北平的事、还是在京师,我与你总是在经历一些起起落落的风浪。但或许,只有平常无奇的朝夕日常相处,才能真正了解一个人罢?”
妙锦没再吭声,似乎在想着朱高煦的这种说法。
朱高煦的思绪也立刻难以控制地转移到了军情上去了,各种消息、军粮维持等等。
但他再次开口时,也没说面前的处境,他只指着远处的九顶山道:“那座山挡了视野,一出门就看见山,除此之外甚么都看不见。”
片刻后他有接着道:“不过就算翻过了九顶山,照样如此。这种地方是丘陵地形,过了一座大山,还有一座小山,视野难以开阔。”
妙锦轻轻点头,但没有搭话。估摸着她还没听明白、朱高煦究竟想说甚么,便未急着开口。
朱高煦又道:“有一种心病叫幽闭症,在密闭的地方呆着会非常恐惧。我没有这种感受,不过看见山却总是让我很舒坦。”
妙锦听到这里,抬头看九顶山,又默默地瞧着朱高煦的脸。
有时候人的语言不一定能叫人们听明白,但别人能通过表情和肢体能猜到一二;这也是汉人和土人来往时语言不通,却也能勉强交流信息的缘由罢?
朱高煦也不知道、怎么才能准确地表达自己的想法,反正他现在心情相当不爽。因为各种各样的事,不只是山挡了视野这么一件事……
以前的他出生在内地丘陵地区的乡村,二十世纪八九十年代时,家乡与古代的情形无异,牛耕、肩挑、土路、草瓦房。但他知道外面有汽车飞机高楼大厦。所以他一向对于身在山中的感受不好,而且对海有种难以名状的执着情怀,大概是沿海先富庶的缘故。但他站在山坡上眺望时,除了山就是山。
甚么都看不见,...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