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百八十、契丹人(和剧情没太大关系,可以不看) (1/2)
三四小说网 www.34txt.com,世子的崛起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两人领命后,开始去点人了,李星洲拍了拍萧鸿祁的肩膀,“这次就靠你了。”
“王爷放心,绝不会出错,我记得清清楚楚!”萧鸿祁眼神坚毅的说。李星洲点头,慢慢也明白过来,契丹人和中原人的观念是不同的。
契丹人是没有中原那么重的“忠义”思想的。
他们尊重强者,偏向对他们好的人,对待爱恨情仇上也没有那么多束缚,敢爱敢恨。
最著名的例子就是萧太后,当初辽国景宗皇帝死后,留下遗诏让他年轻漂亮的萧皇后(大约二十六岁左右)主政。
萧皇后喜欢汉臣韩德让,辽景宗在时,韩德让也是辽景宗心腹,加南院枢密使、政事令、兼枢密使(北院)、总领宿卫(宿卫就是辽国戍卫京师的精锐部队,又称御帐亲军,皇卫,辽军精锐中的精锐),可以说荣宠无限,几乎位极人臣。
韩德让对辽景宗也是尽心尽力,他死后也全力辅佐他的儿子和皇后,力主改革,使大辽国焕然一新,没有辜负辽景宗对他的厚待。
可有一事,辽景宗英年早逝后,萧太后和韩德让出入同车,接见使臣同席也不避讳,丝毫不遮掩两人关系,萧太后甚至为了独占韩德让的爱,悄悄派人毒杀了韩德让的正妻。
萧太后这个女人,非常能体现契丹人的性格。在辽人看来也觉得没什么,一个寡妇死了丈夫再找一个很正常。而萧太后的政治手腕,韩德让的才略,也让辽国进入巅峰辉煌时期。
当时北宋朝一听说这消息,觉得简直是秽乱宫廷,辽国肯定要大乱,辽国要亡!
于是觉得机会来了,发动规模空前的伐辽战争,各路大军出兵接近二十万,结果总决战阶段萧太后亲征,大败宋军于岐沟关,大名鼎鼎的杨业,被后人传颂的杨老太公,被说书人改编成杨家将的原型,就是在这一战中死的。
这一战直接决定辽国成为东亚霸主,宋,西夏,高丽等众多周边国家臣服,再无能与之争锋的国家。之后为报复宋朝北伐,萧太后一生前前后后还五次南侵北宋,各有胜负。
潇太后这个人是最能体现契丹人敢爱敢恨,快意恩仇的性格的。
也正是因此,李星洲也理解萧鸿祁为什么在这时候义无反顾的站出来帮他。
说白了,在萧鸿祁最落魄差点饿死在开元的时候是自己救了他,还和他做生意,他从辽国战乱中死里逃生流落到景国的时候是自己收留他,还赐予他衣食,给予他活路。
对于萧鸿祁来说,谁对他好,他就对谁好,就这么简单明了,不用拿什么家国大义,拿什么天花乱坠的东西来跟他说。
其实这种思想,以前一直都是中原的主流思想。
特别是春秋战国,到秦、汉、隋、唐这段时间都特别明显,名将,义士,谋主等等有才知士(士有文士、武士、死士等等,不只是指读书人)另寻他主,择明主而投是非常常见的。
前面的春秋战国、汉朝、三国这些人尽皆知的不说,唐朝最顶尖的几个武将,苏定方,李靖之类的,都是从敌对阵营投靠过来的,依旧能得重用,没什么道德包袱。
但在宋朝之后,这种行为就要背负非常大的道德压力,中华民族仿佛瞬间就被一支无形的大手死死捏住,比如得不到重用投西夏的夏国国相张元,辽国的著名汉臣韩德让等等,都是被后世骂成狗... -->>
两人领命后,开始去点人了,李星洲拍了拍萧鸿祁的肩膀,“这次就靠你了。”
“王爷放心,绝不会出错,我记得清清楚楚!”萧鸿祁眼神坚毅的说。李星洲点头,慢慢也明白过来,契丹人和中原人的观念是不同的。
契丹人是没有中原那么重的“忠义”思想的。
他们尊重强者,偏向对他们好的人,对待爱恨情仇上也没有那么多束缚,敢爱敢恨。
最著名的例子就是萧太后,当初辽国景宗皇帝死后,留下遗诏让他年轻漂亮的萧皇后(大约二十六岁左右)主政。
萧皇后喜欢汉臣韩德让,辽景宗在时,韩德让也是辽景宗心腹,加南院枢密使、政事令、兼枢密使(北院)、总领宿卫(宿卫就是辽国戍卫京师的精锐部队,又称御帐亲军,皇卫,辽军精锐中的精锐),可以说荣宠无限,几乎位极人臣。
韩德让对辽景宗也是尽心尽力,他死后也全力辅佐他的儿子和皇后,力主改革,使大辽国焕然一新,没有辜负辽景宗对他的厚待。
可有一事,辽景宗英年早逝后,萧太后和韩德让出入同车,接见使臣同席也不避讳,丝毫不遮掩两人关系,萧太后甚至为了独占韩德让的爱,悄悄派人毒杀了韩德让的正妻。
萧太后这个女人,非常能体现契丹人的性格。在辽人看来也觉得没什么,一个寡妇死了丈夫再找一个很正常。而萧太后的政治手腕,韩德让的才略,也让辽国进入巅峰辉煌时期。
当时北宋朝一听说这消息,觉得简直是秽乱宫廷,辽国肯定要大乱,辽国要亡!
于是觉得机会来了,发动规模空前的伐辽战争,各路大军出兵接近二十万,结果总决战阶段萧太后亲征,大败宋军于岐沟关,大名鼎鼎的杨业,被后人传颂的杨老太公,被说书人改编成杨家将的原型,就是在这一战中死的。
这一战直接决定辽国成为东亚霸主,宋,西夏,高丽等众多周边国家臣服,再无能与之争锋的国家。之后为报复宋朝北伐,萧太后一生前前后后还五次南侵北宋,各有胜负。
潇太后这个人是最能体现契丹人敢爱敢恨,快意恩仇的性格的。
也正是因此,李星洲也理解萧鸿祁为什么在这时候义无反顾的站出来帮他。
说白了,在萧鸿祁最落魄差点饿死在开元的时候是自己救了他,还和他做生意,他从辽国战乱中死里逃生流落到景国的时候是自己收留他,还赐予他衣食,给予他活路。
对于萧鸿祁来说,谁对他好,他就对谁好,就这么简单明了,不用拿什么家国大义,拿什么天花乱坠的东西来跟他说。
其实这种思想,以前一直都是中原的主流思想。
特别是春秋战国,到秦、汉、隋、唐这段时间都特别明显,名将,义士,谋主等等有才知士(士有文士、武士、死士等等,不只是指读书人)另寻他主,择明主而投是非常常见的。
前面的春秋战国、汉朝、三国这些人尽皆知的不说,唐朝最顶尖的几个武将,苏定方,李靖之类的,都是从敌对阵营投靠过来的,依旧能得重用,没什么道德包袱。
但在宋朝之后,这种行为就要背负非常大的道德压力,中华民族仿佛瞬间就被一支无形的大手死死捏住,比如得不到重用投西夏的夏国国相张元,辽国的著名汉臣韩德让等等,都是被后世骂成狗...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