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四小说网 www.34txt.com,勒胡马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没想到王浚压根儿就不问,直接把陶德打发出来了。陶德虽然无学,并且见识浅薄,但天生就有点儿小聪明,他在裴府中听了裴宪和枣嵩的对话,判断前后因果,就此得出结论:那俩位老爷都是不肯落跑的。因为王浚对他们并不好,一般人早就应该存了离开之心,既然过去不走,一定别有理由——比方说没有可落脚处,或者怕事情败露而为王浚所害——如此想来,你再怎么游说,恐怕也没蛋用吧。
刘氏与王氏不睦,天下知闻,双方隔得又不是很远,裴、荀二人若想离开王氏,最好就是投奔刘氏,倘有此心,石勒还没插在中间的时候就可以跑啦,何必等到今天?
卢志父听了他的话,不禁捻须叹息:“卿所言,也似有理——果然是裴使君的部曲,强将之下,本无弱兵。”
二人说了大半夜的话,这才疲乏睡去。翌日清晨启程之际,“拓跋先生”又来找到陶德,递给他一封信,说:“这是裴公通过枣将军,密遣人送来的,要汝送到辽东去——正好顺路。”
陶德接过信来一瞧,只见封皮上写着:“书呈二兄大君足下,弟宪谨奉。”
裴该下令各级军吏都必须要认识字,这个规矩自然也施之于身旁的部曲,乃至于奴仆,所以陶德如今已经不是文盲啦,算比较高等的半文盲。信封上全都是常用字,他自然能够认识,而且大致能够明了其中的含义——这是裴宪让他送信给一个叫“大君”的人,此人排行第二,裴宪称之为“兄”。
裴宪是裴该的长辈,既然有命,陶德不敢不应,问题这“大君”到底是谁啊?也没有本名,也没有地址,我该上哪儿投信去才是?询问“拓跋先生”,对方也不清楚,就只好拿回来再问卢志父。
卢志父想了一想,回答说:“《易经·履卦》有云:‘武大为于大君。’此人可能单名一个‘武’字。玄菟太守名为裴武,莫非是指的他么?”
陶德闻言,不禁恍然大悟,说:“一定是了!”都是裴家人,让自己帮忙送封信很正常啊,只是——“玄菟在何处?”
卢志父苦笑道:“范阳以西是燕国,然后北平、辽西、昌黎,过了昌黎才是玄菟……”
“天爷啊,这得多远哪!”
卢志父安慰陶德道:“此去慕容部,本就在辽东之北,等到了那里,距玄菟便不遥远。罢了,我也随卿走这一遭吧。”他心说从辽东折返,千山万水,自己又不熟悉路程,可该怎么回临漳去呢?若是能够恳请玄菟太守派名向导相伴,或许就比较方便一些了吧。反正我肯定要被迫走得很远的,也不在乎多走几百里地了。
——————————
一行人跟随着拓跋鲜卑的队伍,离开涿县,一路向东北方向行去。于路倒也无惊无险,鲜卑使者、部属不下百人,还带着战马、驴骡三百多匹,被他们裹胁在中间,想要半途落跑也是没什么可能性的——不过这只是卢志父的奢望而已,陶德倒没想着逃跑,他还得去玄菟送信呢。
一千五百多里的路程,前后走了将近一个月,途中经过陶德和卢志父等人的反复窥察,套取情报,终于大致了解到了这些鲜卑人的使命。
根源在去岁王浚联络辽西鲜卑段部南下,攻打石勒,结果不但战败,段末柸还和石虎约为兄弟。从此以后,段氏虽然仍旧尊奉王浚的号令,但王浚一提打石勒,段疾陆眷便即摇头拒绝。王浚心中恼恨,就卑辞重币去联络拓跋部,秘密请兵,欲待攻伐辽西。
幽州东部、北部,并不仅仅只有段氏一支鲜卑部族,此外在段氏之北还有宇文部,段氏之东还有慕容部,势力虽然比段氏为弱,也都有胜兵数万。王浚恐怕拓跋部远来疲惫,难以攻灭段氏,就和拓跋部前来联络的使者商议,打算说动慕容部相助——宇文部和段氏的关系比较好,就不必前去碰钉子了。
拓跋部的使者,便是那位“拓跋先生”,名字很简单,叫做拓跋头。他是拓跋王族出身,和代王、大单于拓跋猗卢本是亲眷,只是关系比较疏远而已。听了王浚的建议,拓跋头就表态,说都是鲜卑一族,不如我去帮大司马你联络吧,同族之间比较好说话,你只要帮忙出路费就成啊——就此才有了这趟辽东之行。
再往深一层挖掘,为什么原本与中山刘氏相依如同唇齿的拓跋部会转而帮助王浚呢?并不仅仅因为王浚给出了足够的利益,更重要一个原因,是就在四个多月前,拓跋部内发生政变,拓跋猗卢为其长子拓跋六修所弑杀!
还是继承人之争的老戏码,拓跋猗卢偏爱幼子拓跋比延,打算废长立幼,于是拓跋六修便悍然起兵,把老子和兄弟、庶母全都给宰了……
拓跋部的政策因为大单于换了人而有所更改,从单独扶持刘琨,转而想在刘、王之争中两属取利,因此王浚遣人过来,献上大笔粮秣物资,这么一游说,拓跋六修当即便派出远房族兄拓跋头,带领使团来到幽州,跟王浚约定动兵的时间。
打探清楚了这些消息,卢志父不禁慨然长叹:“拓跋背盟,诚恐晋阳难以持久……”就此起了异心。
没想到王浚压根儿就不问,直接把陶德打发出来了。陶德虽然无学,并且见识浅薄,但天生就有点儿小聪明,他在裴府中听了裴宪和枣嵩的对话,判断前后因果,就此得出结论:那俩位老爷都是不肯落跑的。因为王浚对他们并不好,一般人早就应该存了离开之心,既然过去不走,一定别有理由——比方说没有可落脚处,或者怕事情败露而为王浚所害——如此想来,你再怎么游说,恐怕也没蛋用吧。
刘氏与王氏不睦,天下知闻,双方隔得又不是很远,裴、荀二人若想离开王氏,最好就是投奔刘氏,倘有此心,石勒还没插在中间的时候就可以跑啦,何必等到今天?
卢志父听了他的话,不禁捻须叹息:“卿所言,也似有理——果然是裴使君的部曲,强将之下,本无弱兵。”
二人说了大半夜的话,这才疲乏睡去。翌日清晨启程之际,“拓跋先生”又来找到陶德,递给他一封信,说:“这是裴公通过枣将军,密遣人送来的,要汝送到辽东去——正好顺路。”
陶德接过信来一瞧,只见封皮上写着:“书呈二兄大君足下,弟宪谨奉。”
裴该下令各级军吏都必须要认识字,这个规矩自然也施之于身旁的部曲,乃至于奴仆,所以陶德如今已经不是文盲啦,算比较高等的半文盲。信封上全都是常用字,他自然能够认识,而且大致能够明了其中的含义——这是裴宪让他送信给一个叫“大君”的人,此人排行第二,裴宪称之为“兄”。
裴宪是裴该的长辈,既然有命,陶德不敢不应,问题这“大君”到底是谁啊?也没有本名,也没有地址,我该上哪儿投信去才是?询问“拓跋先生”,对方也不清楚,就只好拿回来再问卢志父。
卢志父想了一想,回答说:“《易经·履卦》有云:‘武大为于大君。’此人可能单名一个‘武’字。玄菟太守名为裴武,莫非是指的他么?”
陶德闻言,不禁恍然大悟,说:“一定是了!”都是裴家人,让自己帮忙送封信很正常啊,只是——“玄菟在何处?”
卢志父苦笑道:“范阳以西是燕国,然后北平、辽西、昌黎,过了昌黎才是玄菟……”
“天爷啊,这得多远哪!”
卢志父安慰陶德道:“此去慕容部,本就在辽东之北,等到了那里,距玄菟便不遥远。罢了,我也随卿走这一遭吧。”他心说从辽东折返,千山万水,自己又不熟悉路程,可该怎么回临漳去呢?若是能够恳请玄菟太守派名向导相伴,或许就比较方便一些了吧。反正我肯定要被迫走得很远的,也不在乎多走几百里地了。
——————————
一行人跟随着拓跋鲜卑的队伍,离开涿县,一路向东北方向行去。于路倒也无惊无险,鲜卑使者、部属不下百人,还带着战马、驴骡三百多匹,被他们裹胁在中间,想要半途落跑也是没什么可能性的——不过这只是卢志父的奢望而已,陶德倒没想着逃跑,他还得去玄菟送信呢。
一千五百多里的路程,前后走了将近一个月,途中经过陶德和卢志父等人的反复窥察,套取情报,终于大致了解到了这些鲜卑人的使命。
根源在去岁王浚联络辽西鲜卑段部南下,攻打石勒,结果不但战败,段末柸还和石虎约为兄弟。从此以后,段氏虽然仍旧尊奉王浚的号令,但王浚一提打石勒,段疾陆眷便即摇头拒绝。王浚心中恼恨,就卑辞重币去联络拓跋部,秘密请兵,欲待攻伐辽西。
幽州东部、北部,并不仅仅只有段氏一支鲜卑部族,此外在段氏之北还有宇文部,段氏之东还有慕容部,势力虽然比段氏为弱,也都有胜兵数万。王浚恐怕拓跋部远来疲惫,难以攻灭段氏,就和拓跋部前来联络的使者商议,打算说动慕容部相助——宇文部和段氏的关系比较好,就不必前去碰钉子了。
拓跋部的使者,便是那位“拓跋先生”,名字很简单,叫做拓跋头。他是拓跋王族出身,和代王、大单于拓跋猗卢本是亲眷,只是关系比较疏远而已。听了王浚的建议,拓跋头就表态,说都是鲜卑一族,不如我去帮大司马你联络吧,同族之间比较好说话,你只要帮忙出路费就成啊——就此才有了这趟辽东之行。
再往深一层挖掘,为什么原本与中山刘氏相依如同唇齿的拓跋部会转而帮助王浚呢?并不仅仅因为王浚给出了足够的利益,更重要一个原因,是就在四个多月前,拓跋部内发生政变,拓跋猗卢为其长子拓跋六修所弑杀!
还是继承人之争的老戏码,拓跋猗卢偏爱幼子拓跋比延,打算废长立幼,于是拓跋六修便悍然起兵,把老子和兄弟、庶母全都给宰了……
拓跋部的政策因为大单于换了人而有所更改,从单独扶持刘琨,转而想在刘、王之争中两属取利,因此王浚遣人过来,献上大笔粮秣物资,这么一游说,拓跋六修当即便派出远房族兄拓跋头,带领使团来到幽州,跟王浚约定动兵的时间。
打探清楚了这些消息,卢志父不禁慨然长叹:“拓跋背盟,诚恐晋阳难以持久……”就此起了异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