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四小说网 www.34txt.com,汉血丹心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今年的这个季节,似乎真的就是一个多事之秋。诸侯们祭拜完高庙之后,此次长安觐见的行程已经结束,按每年的惯例,已经可以准备行程,陛辞以后,就能回转各自封地了。
然而,今年不同,没有一个人急着离开长安。
十几个诸侯因为“酎金不敬”的原因,被夺去了封爵。这件事,让所有的诸侯王都明白了未央宫的决心和手段。这是一位不按常理出牌的皇帝,又是一位雄心勃勃的皇帝,任何微小的过错,如果被他抓住,有可能就会做一篇大文章。
传说中不久就会正式公布天下的“推恩令”,更是让王爷们忐忑不安。谁都不是傻子,皇帝打着惠泽所有刘氏子弟的名号所制定的这条法令,到底居心何在,所有人都心知肚明。
知道归知道,怨恨归怨恨,可是,有苦难言,没有人敢于出头抗拒。哪一个诸侯王都不是只有一个儿子,如果公然反对“推恩令”的话,后果可想而知。
不遵朝廷法令的罪名还是轻的,最可怕的是,众叛亲离,王府众公子间发生内斗,那就彻底完了!
给皇帝出这个主意的人,真是该千刀万剐啊!上朝的时候,远远看着老神在在的坐在朝堂次席位置的年幼尚书令大人,一些诸侯心中的恨意滔天,真恨不得一拥而上,群起而歼之。
然而,这样的想象也只是想象而已。随着时间的推移,越来越多的朝廷官员开始明白,尚书令这个官位,到底职权有多大!
丞相田玢虽然还是坐在那第一个位子上,但他每次临朝的时候,除了皇帝的特别问话以外,闭目养神,好像已经成了他的常态。
素日里依附在田玢势力下的许多低层官员,心中已经开始有许多想法。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这是世态常情,须怨不得谁。
不过,也有许多官员,依然阿附不变,他们都是对这位武安侯了解很深的人。大山大泽有毒蛇,在外部环境不利的时候,它们会盘起身子深深的潜伏起来,阴冷的观察着外面的世界。一旦有隙可乘,就会闪电出击,绝不留情。
丞相被闲置了起来,御史大夫和九卿的职责倒是没有什么变动,该干什么还是干什么。不过,皇帝的意志已经高于一切。从前大家坐而论道,决议朝政的局面已经一去不复返了。大多数时候改成了天子意思直接传达给九卿各部执行,如果有不同的想法可以再提,如果没有意见,照办就是。
而负责传达天子意志的部门,就是尚书台。朝廷发布的很多诏令,这些品级虽低职位却重要的年轻面孔,既是最先的参与制定者,又是传达和执行者。这样的显赫地位,令人艳羡。
已经没有人敢小觑他们,即便是朝中亲王也不行。因为,他们背后站着的,是当今天子!
与忧心忡忡“推恩令”的具体内容相比,另一件事,却是诸侯们不得不留在长安的主要原因。
窦太后已经病得很重,很有可能,熬不过这个秋天了。虽然宫中封锁着消息,并没有明确宣布,但诸侯王们自然都有自己得知消息的来源。
如果窦太后一旦故去,那就是国葬之礼,天下所有刘姓诸侯都是必须要来长安参加葬礼的。与其走到半路上再返回来,还不如在长安多待些日子,静以待变。
在这样的局面下,关于前段时间,有传闻淮南王刘安与长乐侯元召之间发生的冲突,就显得有些无关紧要了。
不过,皇帝刘彻倒是好像对这个传闻很感兴趣,特意诏元召进宫,旁敲侧击的问了一番。这样的对话当然很私密,不会有只言片语传出来,外人自然也就不知道他们到底谈了些什么。
问话完毕,元召一路出宫,沿途门禁的羽林军侍卫纷纷对他示意打招呼,他一边笑着回应,一边在没有人看到的地方悄悄擦去了额头的冷汗。
在刘彻那意味深长的笑容里,他相信西凤卫的人早已报告过结果。既然已经知道了此事,还要问自己,背后深藏的玄机就值得回味了。好在,整件事中自己与淮南王并没有什么不可见人的交易,也不怕他多想。
唯一让他心虚的当然还是与刘姝的关系。不过,他相信她不会把这样的事随便告诉别人的,这位郡主不是普通的世间女子可比,这一点,从那日她病榻上醒来后的眼神里,元召早已经明白。
刘姝的病,其实就是因为淋雨引起的重风寒。这种后世称之为“重感冒”的病,喝点药就会好了。可是在这个时代,医疗知识缺乏,引起持续高烧不退后,极有可能就会因此而丧命。
>
今年的这个季节,似乎真的就是一个多事之秋。诸侯们祭拜完高庙之后,此次长安觐见的行程已经结束,按每年的惯例,已经可以准备行程,陛辞以后,就能回转各自封地了。
然而,今年不同,没有一个人急着离开长安。
十几个诸侯因为“酎金不敬”的原因,被夺去了封爵。这件事,让所有的诸侯王都明白了未央宫的决心和手段。这是一位不按常理出牌的皇帝,又是一位雄心勃勃的皇帝,任何微小的过错,如果被他抓住,有可能就会做一篇大文章。
传说中不久就会正式公布天下的“推恩令”,更是让王爷们忐忑不安。谁都不是傻子,皇帝打着惠泽所有刘氏子弟的名号所制定的这条法令,到底居心何在,所有人都心知肚明。
知道归知道,怨恨归怨恨,可是,有苦难言,没有人敢于出头抗拒。哪一个诸侯王都不是只有一个儿子,如果公然反对“推恩令”的话,后果可想而知。
不遵朝廷法令的罪名还是轻的,最可怕的是,众叛亲离,王府众公子间发生内斗,那就彻底完了!
给皇帝出这个主意的人,真是该千刀万剐啊!上朝的时候,远远看着老神在在的坐在朝堂次席位置的年幼尚书令大人,一些诸侯心中的恨意滔天,真恨不得一拥而上,群起而歼之。
然而,这样的想象也只是想象而已。随着时间的推移,越来越多的朝廷官员开始明白,尚书令这个官位,到底职权有多大!
丞相田玢虽然还是坐在那第一个位子上,但他每次临朝的时候,除了皇帝的特别问话以外,闭目养神,好像已经成了他的常态。
素日里依附在田玢势力下的许多低层官员,心中已经开始有许多想法。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这是世态常情,须怨不得谁。
不过,也有许多官员,依然阿附不变,他们都是对这位武安侯了解很深的人。大山大泽有毒蛇,在外部环境不利的时候,它们会盘起身子深深的潜伏起来,阴冷的观察着外面的世界。一旦有隙可乘,就会闪电出击,绝不留情。
丞相被闲置了起来,御史大夫和九卿的职责倒是没有什么变动,该干什么还是干什么。不过,皇帝的意志已经高于一切。从前大家坐而论道,决议朝政的局面已经一去不复返了。大多数时候改成了天子意思直接传达给九卿各部执行,如果有不同的想法可以再提,如果没有意见,照办就是。
而负责传达天子意志的部门,就是尚书台。朝廷发布的很多诏令,这些品级虽低职位却重要的年轻面孔,既是最先的参与制定者,又是传达和执行者。这样的显赫地位,令人艳羡。
已经没有人敢小觑他们,即便是朝中亲王也不行。因为,他们背后站着的,是当今天子!
与忧心忡忡“推恩令”的具体内容相比,另一件事,却是诸侯们不得不留在长安的主要原因。
窦太后已经病得很重,很有可能,熬不过这个秋天了。虽然宫中封锁着消息,并没有明确宣布,但诸侯王们自然都有自己得知消息的来源。
如果窦太后一旦故去,那就是国葬之礼,天下所有刘姓诸侯都是必须要来长安参加葬礼的。与其走到半路上再返回来,还不如在长安多待些日子,静以待变。
在这样的局面下,关于前段时间,有传闻淮南王刘安与长乐侯元召之间发生的冲突,就显得有些无关紧要了。
不过,皇帝刘彻倒是好像对这个传闻很感兴趣,特意诏元召进宫,旁敲侧击的问了一番。这样的对话当然很私密,不会有只言片语传出来,外人自然也就不知道他们到底谈了些什么。
问话完毕,元召一路出宫,沿途门禁的羽林军侍卫纷纷对他示意打招呼,他一边笑着回应,一边在没有人看到的地方悄悄擦去了额头的冷汗。
在刘彻那意味深长的笑容里,他相信西凤卫的人早已报告过结果。既然已经知道了此事,还要问自己,背后深藏的玄机就值得回味了。好在,整件事中自己与淮南王并没有什么不可见人的交易,也不怕他多想。
唯一让他心虚的当然还是与刘姝的关系。不过,他相信她不会把这样的事随便告诉别人的,这位郡主不是普通的世间女子可比,这一点,从那日她病榻上醒来后的眼神里,元召早已经明白。
刘姝的病,其实就是因为淋雨引起的重风寒。这种后世称之为“重感冒”的病,喝点药就会好了。可是在这个时代,医疗知识缺乏,引起持续高烧不退后,极有可能就会因此而丧命。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