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

三四小说网 www.34txt.com,宕子文集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贫困生的救助问题是一项系统工程,关涉到学生、学校、国家与社会三个方面,若仅仅从某一方面入手,恐怕不易得到合理的解决。

    然而,在学生、学校、国家与社会的“三重奏”中,学生自身的演奏无疑占据着最重要的位置。人必自助然后人助之,天救不如自救。如果贫困生并不设法依靠自身的努力去改变自己的命运,一心指望着救世主的出现,无疑是不现实的或逃避现实的。有专家提出“贫困生”是社会臆造的伪概念,是社会对现实的某种妥协和对教育的某种放弃,确实有一定的道理。因为“贫困”确实是个模糊且难以定义的概念,把贫困定义为物质的贫乏、每月生活费的低下确实过于简单了。“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颜回可以称得上是古代的“贫困生”了,但是,由于他心中有“道”故对于客观的贫困,并不挂在心上,能坦然地面对,保持一种平和而愉快的心态。据报道,我国目前的贫困学生中存在心理问题的占贫困生总数的80%之多,而贫困学生占学生总数的15%以上。出现这种状况,固然国家教育体制与社会环境要负一定的责任,但主要原因,可能还是得从学生自身去找寻。由于心中无“道”也就是说缺乏理想的支撑,无法建构一个坚实的自我,容易受到外界各种因素的影响,故不能正确地看待与面对贫困。古人云:艰难困苦,玉汝于成。亦云: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贫穷能毁人,亦能成人,关键在于你有没有“志”当然,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贫困生思想上的弱势也昭示着我们的应试教育在培养学生树立远大理想方面的失败。然而,仅仅只是有“志”或只有良好的心态并不足以战胜“贫困”的恶魔,更重要的是还得有行动。行动包括两大方面,首先,自然指的是学习。在这个知识变得越来越重要并且正在向着所谓“知识社会”迈进的时代,学习无疑是改变自己命运的最重要的手段。但是,我们却得抛弃“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的封建时代的陈腐观念,这种观念来自于孟子对于“劳心者”与“劳力者”之间的划分,是使封建统治合理化的一种工具。而对于贫困生而言,行动自救的第二个方面则意味着劳动。靠自己的劳动——不管是“劳心”的脑力劳动,还是“劳力”的体力劳动,甚至被社会视为“低贱”的某些劳动赚取自己的生存资料并不是什么丢人的事儿。而且,劳动也未必影响学业。教育专家端木先生指出:

    “不要忘记社会上有千千万万顽强自学的公众,他们的生存压力百倍于大学生、学习时间只及他们的百分之一,但他们中却不乏学习成功卓有成就的人士。大学校园里,一边勤工俭学、向社会交换劳动一边学习的贫寒学子们也并不鲜见。其实,自大学生们跨进高校大门的那一刻起,他们就可能面临一道考题——物质贫穷的你却有同样的学业压力,怎么办?这道题不容回避、任何人也帮不了他们,能否真正成长和成才,就要看四年后他们交上的答卷了。”

    不过,贫困生自身的努力未必能解决一切问题,因为勤工俭学所能挣的钱毕竟是有限的,而且并不是一切努力都会得到相应的回报,如果贫困生所生存于其中的外部环境不合理,甚至存在很严重的“马太效应”(圣经马太福音“凡有的,还要加给他,叫他多余;没有的,连他所有的也要夺过来。”)的话,这个问题就会变得尤其突出。我国的贫困的学生来自两大群体,一是西部地区和农村地区,二是城市低收入阶层。富裕的学生也基本上属于两大群体,一是政府和金融机构官员的子弟,二是私营企业主的下一代(富学生的成绩与能力在大学里往往并不是最突出的,最好的学生一般来自于城市中产阶级的家庭)。由于贫穷,贫困生在教育上的投入显然远远不及出生于中产阶级家庭的与富裕家庭的学生,这就意味着贫困生与中产阶级家庭或富裕家庭的学生受教育的机会是不均等的,从而加剧了贫困生与其他学生在知识、能力上的分化:

    “海大(海南大学)的王同学说,自己来自西南部的一个贫困地区,基础教育小时候就薄弱,和那些家庭条件好、基础教育好的同学相比,自己肯定就占下风了。他说,在很多周末和节假日,有钱的同学结伴出去玩,但是他自己还在自习室里苦苦学习,可英语四级考试,成绩却才50多分。”

    “海师(海南师大)外语系的伍同学说,由于生活所迫,贫困生需要为解决温饱,花去大量的时间做勤工俭学,这样势必会耽误时间。而海大的郭同学说,他算是个富学生,用着近万元的笔记本电脑,他认为自己眼界开阔,涉猎广泛,掌握的知识远比那些一味死学的贫困学生多。”(转自海南新闻网-南国都市报)

    与富学生相比,贫困生的形象往往被描述为“内向、自卑、孤僻”:经济上的弱势引起了贫困生思想上的弱势,而贫困生思想上的弱势在一定程度又上加剧、强化了他们在经济上的弱势;社会的不公与教育的不公于是在这里螯合成了一个封闭的“怪圈”只有那些胸怀壮志、意志比较坚定的贫困生才能冲破这个“怪圈”摆脱贫困的阴影。何况,刚走进大学校门的学生们正处于青春期,性格多半还未定型,未必每个人都能够或者有勇气直面自己的贫困。我们不能要求他们每个人都坚...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