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

三四小说网 www.34txt.com,宕子文集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而陶渊明这种充满焦虑的诗又何尝少:

    庭宇翳馀木,倏忽日月亏。  ——杂诗四首。其二

    晨耀其华,夕已丧之。

    人生若寄,憔悴有时。  ——荣木。其一

    繁华朝起,慨暮不存。

    贞脆由人,祸福无门。  ——荣木。其二

    常恐霜霰至,零落同草莽。  ——归园田居五首。其二

    人生似幻化,终当归空无。  ——归园田居五首。其四

    欢来苦夕短,已复至天旭。  ——归园田居五首。其五

    人生无根蒂,飘如陌上尘。

    分散逐风转,此已非常身。  ——杂诗八首。其一

    前途当几许,未知止泊处。

    古人惜寸阴,念此使人惧。  ——杂诗八首。其五

    此类诗尚多,兹不一一例举。朱子语类云:“晋宋人物,虽曰尚清高,然个个要官职。这边一面清谈,那边一面招权纳贷。陶渊明真个能不要,此所以高于晋宋人物。”晋宋时的士人功利心颇强,很少有人能做识时务的俊杰,激流勇退,但往往最后成为政治的殉葬品。晋惠帝永康元年张华、裴頠、石崇、欧阳建皆为赵王伦所杀;惠帝太安二年,陆机兵败,受谗被诛,陆云坐兄机事,被害;晋明帝太宁二年,郭璞阻止王敦谋反,被害。这些事例,都发生在陶的生活年代之前的几十年,陶应该颇为熟悉,他对当时社会的描绘是:“密网裁而鱼骇,宏罗制而鸟惊。”故他的归隐未尝没有一点惧祸的成分。

    陶有极强的生命意识,这一点,前人所论亦甚伙,兹不具论。“你来自尘土,终当归于尘土。”人是终有一死的,这是人不得不面对的最大的真实。有一次,穆罕默德对大山说:“山呀,过来吧!”然而山竟不过来,当然,山不会过来,因为山没有耳朵,听不见穆圣的话,虽然它也有“脚”却走得很慢,桑田沧海的变幻只有神仙一流人物才能目睹。穆罕默德于是说:“既然大山不能走到穆罕默德跟前,那就让穆罕默德走到大山跟前吧。”我们无法真正做到象驼鸟一样把头埋在沙堆里,对现实视而不见。人们既然无法改变现实,则不妨改变自我,以化解自我与现实之间的张力。对死亡的恐惧乃是对我们一无所知的事情的恐惧。化解对死亡的恐惧,有如下三法:一曰寻求生命的意义;二曰消解死亡的严重性或解构死亡;三曰逃避自我。陶渊明则兼此三者而用之。第一种方式是儒者的方式。儒者有三立与三不朽——左传•襄公二十四年:“太上有立德,其次有立功,其次有立言,虽久不废,此之谓不朽。”但如前面所说,陶所处的历史语境与自已的性格因素阻断了他立功立德的道路,故他对于生命之意义仅只能通过“立言”而寻求罢了。魏正申先生在陶渊明评传一书里论证陶有“以诗文传世”的思想,固然颇有道理,但我以为“立言”也就是陶渊明诗的写作对陶的意义并不仅在于传世,而在于生命意义的重建。退隐使陶渊明挣脱了时代强加给生存并为同代人所默认的虚假的意义,同时又使他不能不面对他生存的困境,即生命意义的缺失。故他不得不重建生命的意义,使自已的存在合理化。“大海无平期,我心无定时。”陶徒然地在意义的缺失与重建这双重困境之中挣扎着,然而,他仍然并未找到新的意义。他从现实的蒙骗中解放了出来,但他仍然是空虚的。在这里,我们可以看到他是怎样以“酸葡萄”心理与“甜柠檬”心理维持心理的平衡的。“酸葡萄”心理在陶的诗文中表现得比较含蓄隐讳,譬如称追逐功名之士为“狂驰子”或者说“少无适俗韵”“羲农去我久,举世少复真。”或者渲染行役之苦曰“怀役不遑寐,中宵尚孤征”或者用死亡或虚无消解别人的成就“孰若当世士,冰炭满怀抱。百年归丘垄,用此空名道!”“古时功名士,慷慨争此场。一旦百岁后,相与还北邙。”彼德。桑迪曰:“凡是他所遇到的东西,他都用无限的尺度加以衡量,从而破坏这种东西。”“甜柠檬”心理则几乎满眼皆是。陶渊明喋喋不休地在诉说着自已的乞食、贫穷、田园生活,并追怀古之贫士、圣人、君子,使自已的贫穷合理化与神圣化,从而变得可以忍受,甚至足以自豪,什么“先师有遗训,忧道不忧贫。”什么“馁也已矣夫,在昔余多师。”什么“好爵吾不荣,厚馈吾不酬”他用诗文使自已的生活艺术化,构建着自已精神的空中楼阁。然而,他毕竟太清醒了,其饮酒二十首第二首云:“积善云有报,夷叔在西山。善恶苟不应,何事立空言。”桃花源记里的那个渔夫,再也找不到回桃园的路,实大有深意存焉。“如果地球是方的,隐士就有角落藏身;偏偏地球是圆的,隐士不得不面对这个世界。”盖他清醒地知道桃源之虚无,且不得不直面这个虚无,这正是陶渊明的伟大之处。他是一个伟大的反讽者“反讽者与其生存的分离,他对现实就获得了一种新的眼光。这种眼光使他能够穿透现实强加给他的幻觉而获得自由。他跨越了他的时代、他的同代人,因而在现实生活中,他变得日益孤独。他不再是大众的一员,而是一个个体,一个否定性的个体。尽管他的生存是否定性的,但他对此具有足够的自我意识。”“反讽使人获得自由,从而他可以诗意地创造自我。克尔凯郭尔认为,这种自我只是幻象;他实际上并未获得任何实质性的内容。他太自由了,以致在他眼前呈现的除了想象的可能性,什么都没有。因而他无从选择。他只能诗意地、虚拟地或情绪化地生活;没有内容,没有任何稳定性,甚至都没有一个用以自我观照的立足点。他的生活由一些旋生旋灭的瞬间构成,其中没有连续性,也没有原则。”

    寻求生命的意义没有结果,很自然地会转向解构死亡,这应该说是道者的方式。其一曰“齐物论”齐万物而一死生,泯灭生死的界限,顺其自然,视死如归:

    纵浪大化中,不喜亦不惧。

    应尽便须尽,无复独多虑。  ——形影神

    家为逆旅舍,我如当去客。

    去去欲何之?南山有旧宅。  ——杂诗八首。其七

    有生必有死,早终非命促。  ——挽歌诗三首。其一

    死去何所道,托体同山阿。  ——挽歌诗三首。其三

    其二曰虚无论,或极言人生之无常,或贬低生命的价值,从而使死亦变得微不足道。这种做法颇具悲剧色彩,在陶诗中亦多见,上面所谓的“充满焦虑的诗”便属于此类,故不再征引。

    逃避自我的方式,主要指纵欲和麻醉,其实纵欲即自我麻醉之一法。在陶渊明,纵欲与麻醉表现为饮酒。萧统陶渊明集序说:“有疑渊明诗篇篇有酒;吾观其意不在酒,亦寄酒为迹也。”晋书载:“以亲老家贫,起为州祭酒,不堪吏职,少日自解归。州召主簿,不就,躬耕自资,遂抱羸疾。复为镇军、建威参军,谓亲朋曰:“聊欲弦歌,以为三径之资可乎?”执事者闻之,以为彭泽令。在县,公田悉令种秫谷,曰:‘令吾常醉于酒足矣。’妻子固请种粳。乃使一顷五十亩种秫,五十亩种粳。”宋书载:“先是,颜延之为刘柳后军功曹,在浔阳,与潜情款。后为始安郡,经过,日日造潜,每往必酣饮致醉。临去,留二万钱与潜,潜悉送酒家,稍就取酒。”“试酌百情远,重觞忽忘天。”“汎此忘忧物,远我遗世情。”故此酒名曰忘忧。老子曰:“吾之所以为大患者,以吾有身也;及吾无身,吾有何患哉。”然麻醉也只是暂时的,如鲁迅先生所言,他于世事也并没有遗忘和冷淡。“日醉或能忘,将非促龄具!”酒醒之后,忧愁与死亡仍是依旧,如一座大山,横亘在他的眼前。当代诗人布留先生的陶渊明一诗,对陶的这种生之无奈把握得颇为到位,其诗如下:

    清香源于他脚旁黄杨木的矮桌上一只陶制的黑色酒壶而这个菊花一样恬静的人独坐疏篱茅舍此时正心不在焉地把玩一只粗糙的酒杯目光梳理着远处岩石上一棵松树翠绿的发丝

    白鸟高高地奔跃在山上它们越过松树远去于是这个人叹息一声低头啜饮才发现酒杯里早已空空如也

    渊明诗中好用“且”与“聊”二字:

    聊且凭化迁,终返班生庐。  ——荣木。其四

    天运苟如此,且进杯中物。  ——责子

    既已不遇兹,且遂灌我园。  ——戊申岁六月中遇火

    理也可奈何!且为陶一觞。  ——杂诗八首。其八

    咄咄俗中愚,且当从黄绮。  ——饮酒。其六

    且共欢此饮,吾驾不可回。  ——饮酒。其九

    拨置且莫念,一觞聊可挥。  ——还旧居

    且极今朝乐,明日非所求。  ——游斜川

    心知去不归,且有后世名。  ——咏荆轲

    此事真复乐,聊用忘华簪。  ——和郭主薄二首。其一

    长吟掩柴门,聊为陇亩民。  ——癸卯岁始春怀古田舍二首。其二

    遥谢荷蓧翁,聊得从君栖。  ——丙辰八月中于下潠田舍获

    啸傲东轩下,聊复得此生。  ——饮酒。其七

    虽无挥金事,浊酒聊可恃。  ——饮酒。十九

    人事固以拙,聊得长相从。  ——咏贫士。其六

    陶渊明今存诗歌共125首,除去四言诗9首,有五言共116首,其中用用“且”与“聊”二字并表让步转折之意的竟有15处之多,占陶诗的百分之一十强。“且”与“聊”二字表现了陶对现实对人生深切的无奈之情,乃强做解脱与达观语也,实质上正说明了他的无法解脱,故灵魂如处于炼狱般挣扎于其中。兴膳宏先生六朝文学论稿。陶渊明对此亦有论述:“这两个字都有表示感情游移的微妙作用,表现了面对十分强大而且紧迫的死亡的恐怖时,想把满怀的悲观转化为乐观的心理活动。”

    有人盛赞陶诗的和平静穆,果真如此么?陶临死前写的自祭文曰:“人生实难,死如之何。呜呼哀哉!”为陶的一生划下了一个沉重的句号。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